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533.46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施工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程项目的需求,因此,研究和应用工程项目施工新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工程项目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技术及其应用。
二、工程项目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现状1. 施工技术不断更新换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工程项目施工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新型材料、新型设备、新型工艺等不断涌现,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施工技术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项目施工技术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工程质量。
3. 施工技术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技术逐渐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新型节能材料、环保工艺等得到广泛应用,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污染和资源消耗。
三、工程项目施工新技术的主要技术1. 新型材料技术新型材料技术是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1)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通过优化混凝土配比、添加高性能外加剂等手段,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裂性等性能。
(2)高性能钢材技术:开发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等性能的钢材,提高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3)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研发具有良好保温隔热性能的材料,降低建筑能耗。
2. 新型设备技术新型设备技术是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
主要包括:(1)大型施工机械:如塔吊、挖掘机、起重机等,提高施工效率。
(2)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化焊接机、自动化喷涂机等,提高施工质量。
(3)智能化设备:如无人机、机器人等,实现施工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3. 新型工艺技术新型工艺技术是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重要创新。
主要包括:(1)装配式建筑技术:通过预制构件的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2)绿色施工技术:采用环保、节能、低碳的施工工艺,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污染和资源消耗。
软土和岩石组合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与实例提纲:1. 软土和岩石组合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的概念和意义2. 对于软土和岩石组合地基基础的处理方法3. 软土和岩石组合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4. 案例分析:国内外软土和岩石组合地基基础处理实例5. 未来软土和岩石组合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的发展趋势一、软土和岩石组合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的概念和意义软土和岩石组合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是指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地基软土层与岩石层相遇,怎样针对该情况进行基础处理的方法。
软土和岩石组合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的意义在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能够避免地基失稳或难以承受建筑物的重量而导致建筑物损坏或倒塌。
二、对于软土和岩石组合地基基础的处理方法针对软土和岩石组合地基基础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地基土体的物理性质,如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土体抗压性能和变形能力;(2) 利用隔离层防止软土和岩石之间的地水和粉土压力强行移动地基;(3) 考虑到软土和岩石之间的层间剪切力,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4) 使用适当的基础形式,如有梁平板、承台式基础等;(5) 考虑在地基与基础之间设立过渡区,使本来剪切沟通的边界安全分离。
三、软土和岩石组合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软土和岩石组合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一般来说,该处理方法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 由于地形条件和工程特殊性,工程建设难度大,需要采用独特的地基形式;(2) 软土和岩石相互交替出现,造成地基处理困难;(3) 由于施工要求,需要采用特殊的施工方法,如深部基坑挖掘等。
四、案例分析:国内外软土和岩石组合地基基础处理实例1. 上海地铁淮海中路站这座地铁站是一座深埋的地下车站,地下深度达到了25米。
由于该站点位于多层适便运输隧道以下,所以出现了软软土和岩石组合的地基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采用了改善地基土体力学性质、施加分段式支撑等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
2. 鞍山市新区基础处理工程由于该地区地下有高压水源,工程施工的基础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设计师经过详尽的勘察和探测后,采用了隔离层、加固工程等一系列基础处理方式,最终解决了地基处理问题。
浅论水运工程软基处理技术水运工程软基处理技术是指对水运工程中软弱土地基进行加固、改良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一种技术。
由于水运工程建设往往需要建在河道、湖泊、海域等软弱地基上,而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往往不足以满足工程要求,因此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就水运工程软基处理技术进行浅论,介绍软基处理的方法、原理以及应用。
一、软基处理的方法水运工程软基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软基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地基加固法地基加固法主要是通过在软基地面上进行深层挖掘、回填,形成地基加固土层,提高软基地基的承载能力。
地基加固法的主要方法包括砂石井桩、岩石柱、土钉加固等。
3. 预应力锚索法预应力锚索法主要是通过在软基地面上进行埋设锚索,利用预应力作用提高软基地基的承载能力。
预应力锚索法的主要方法包括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索等。
软基处理的原理是根据软基地质情况以及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使软基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达到工程要求。
软基处理的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改善软基土壤性质软基土壤的力学性质往往较差,土层松软、含水量高、承载能力低。
软基处理的原理是通过加固、改良软基土壤的性质,提高土壤的密实度、抗压强度和承载能力。
2. 形成新的承载层在软基地面上形成新的承载层,可以有效提高软基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新的承载层可以是加固土层、改良土层或者置换土石体。
3. 提高软基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软基处理的原理是通过改善软基土壤性质或者形成新的承载层,提高软基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减少变形和沉降,保证水运工程的安全运行。
三、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水运工程软基处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河道、湖泊岸线软基处理在河道、湖泊岸线进行航道建设、码头修建时,往往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以满足船舶靠泊、货物装卸等功能的要求。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2020【最新版】目录一、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的重要性二、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的修订历程三、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主要内容四、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实践应用五、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正文一、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的重要性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是电力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保证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修订,以适应新的建设需求和挑战。
二、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的修订历程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的第一个版本是在 1993 年发布的,名为《火力发电厂地基处理技术规定(试行)》。
然后在 2005 年进行了修订,发布了《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最近一次修订是在 2020 年,发布了《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L/T 5024-2020),这个版本是在总结近年来全国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修订的。
三、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主要内容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改良、基础加固、桩基处理、土方填筑等内容。
其中,桩基处理技术是电力工程地基处理中的重要部分,包括钻孔灌注桩、钢管桩、钢筋混凝土桩等多种形式。
这些技术在电力工程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四、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实践应用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高压输电线路铁塔地基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得到了多方面的运用,包括河道基础、软土基础或者是自重湿陷性黄土基础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力工程的建设效率和质量。
五、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提高地基处理技术的效率和质量;环保意识增强,地基处理技术将更加环保和可持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地基处理技术的智能化水平等。
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作者:宋道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4期【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岩土工程界博采众长,方面广泛引进吸收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创造性地研究与开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基处理技术体系。
基于此,本文结合实例对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当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出现变形、渗漏、强度变差、不稳固等问题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地基处理。
经过处理后形成人工地基,从而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各种要求。
当前,随着工程建设的需要和土木工程的发展,促使地基处理技术不断的进步。
可以说现代地基技术就是伴随着现代化建设饰求发展的。
现在来看地基处理技术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地基处理理论不断的发展,地基处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地基处理队伍也在不断的扩大。
地基处理技术已受到土木工程界的设计、监理、管理、科研、勘查等多个部们的重视和关心,地基处理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常见地基处理技术排水固结法堆载预压法在建造建筑物前,通过临时堆填土石等方法对地基加载预压,达到预先完成部分或大部分地基沉降,并通过地基土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然后撤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其适用于软粘土地基。
砂井法在软粘土地基中,设置一系列砂井,在砂井之上铺设砂垫或砂沟,人为地增加上层固结排水通道,缩短排水距离,从而加速固结,提高了地基强度,其适用于透水性低的软弱粘性土。
(3)真空预压法在粘土层上铺设砂垫层,然后用薄膜密封砂垫层,用真空泵对砂垫及砂井抽气,使地上水位降低,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加速地基固结,其适用于软粘土地基。
降低地下水位法虽不能改变地基中的总应力,但能减少孔隙水压力,使有效应力增大,促进地基固结,在建造建筑物前完成部分固结沉降和提高地基强度,其适用于饱和粉、细砂地基。
电渗法在土中插入金属电极并通以直流电,由于直流电场作用,土中的水从阳极流向阴极,水从阴极排除而不让水在阳极附近补充,借助电渗作用可逐渐排除土中水,其适用于饱和软粘土地基。
三种软基处理新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张良燕(广东中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15)工程技术噙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速公路的需要迪越来越多。
针砖在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所遇到的软土地基处理问题。
本文给出三种较为先进的处理方式:真空一堆裁磁合预压技术、土D合威材料加筋技术、C FG桩,并对其化如老行了论述。
哄键周】软圭地基;处理措施;路基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也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速公路的建设需要就更多。
但是这些地区的土层具有含水量高、渗透性差、压缩性大,并_且强度大和厚度低的特点,属于饱和的正常压密软土,是不适宜在其上修建各类土木工程的。
针对这—特点,在大兴工程建设之前,就必须对路基进行路基加固处理。
目前在我国对软土进行加固处理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水泥土搅拌法、排水固结预压法以及灰土桩法等。
但是就现在处理方法的发展趋势l≥{及研究理论的工作看来,软土地基处理的发展反向是:从—边的工程地基加固向各种深厚、更软、重载的大型土木工程地基加固方向发展:从解决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的提高到减小基础沉降量过大和沉降不均匀的问题:随着现代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各类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也在不断的完善,向着高效、便利,可随加固要求而定的方向进步:在设计方法和理论方面,地基处理的设计手册及规范在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后得到修正和扩展,使地基处理技术得到大力的推广。
由于新的现场监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使得设计和施工变得信息化,这也将是今后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的发展方向。
在处理同一工程的地基时所采用的地基加固方法已经不在局限于—种方式,而是多种方法一并使用,例如排水板联合土工织物垫层一起处理,堆在预压处理和真空预压或者大直径现浇管桩和加筋垫层的联合使用等。
为了更便于地基加固方法在软土层处理中的应用,本文对目前在高速公路软土层地基的处理方法所取得的新进展展开论述。
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技术分析及发展摘要: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和根基是地基,采取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做好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是保证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和前提。
本文通过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概述,分析了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技术;分析一、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概述1、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概念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指的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改善房屋建筑地基的渗透性质或变形性质,来提高房屋建筑地基承载力的过程。
2、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特点2.1地基处理的复杂性特点。
跨经纬度的范围广是我国国土面积的特点,各地域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冻土地、软土地、盐碱地等等。
再加上气候条件的不同,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频发,致使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
2.2地基处理的多发性特点。
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着整体质量差的问题,由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不得当,致使房屋时有发生坍塌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经济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失。
2.3地基处理的潜在性特点。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相互依托和环环相扣的特点。
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处理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将会造成地基处理遗留下的潜在问题,给房屋建筑工程以后的施工埋下安全和质量隐患。
2.4地基处理的严重性特点。
整个房屋建筑的基础和根基是地基,房屋地基在确定使用后,在房屋建筑工程以后的施工中,如果发现地基问题,不仅增加了处理的难度,而且还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害。
2.5地基处理的困难性特点。
在治理整个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时,对局部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方法,进行慢慢的调整,要想预期的效果能够更好的实现,就必须做好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因为其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和根基。
但房屋建筑工程是地下工程,处理事故的难度大,地基出现问题会对建筑上部结构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使整个房屋建筑面临着严重的质量问题。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现代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概述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得到了应用。
其中,钻孔灌注桩技术作为一种极为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在现代建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定义、原理以及其在现代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定义钻孔灌注桩技术是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在地下钻孔的同时向孔内注入水泥浆或其他特定浆料,使其与周围土壤相互作用,形成“上部钻孔,下部灌注”的结构,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原理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钻孔:通过钻机等设备将土壤钻孔,形成孔洞。
2. 灌注:将特定浆料通过输送管注入孔洞内,并在灌注过程中逐渐提取钻杆,使浆料充分填充孔洞空间。
3. 龙骨:在灌注浆料充分凝固后,用于加固和加强的金属条或其他材料。
4. 结构:形成由钻孔、灌注浆料和龙骨组成的地基结构。
应用前景钻孔灌注桩技术在现代建筑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该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全新建筑项目在全新的建筑项目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可以用于地基设施的建设。
通过对地基进行加固和改良,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地震安全性,还可以减少地基沉降的风险。
建筑物扩建与改造钻孔灌注桩技术也适用于建筑物的扩建与改造项目。
在扩大建筑物面积或进行改造时,往往需要加固原有地基,以适应新的重量和结构。
钻孔灌注桩技术可以针对特定的地基条件,提供有效的地基加固解决方案。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钻孔灌注桩技术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例如,灌注桩可以用于桥梁、隧道、地铁站等重大交通工程的地基处理,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水利工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河道治理和水库建设中,灌注桩可以用于建设护坡、挡水墙等结构,增强其抗冲刷和防渗性能。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现代建筑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通过对地基进行加固和改良,提高了建筑物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浅谈地基处理的发展与现状作者:李鹏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9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加大了对岩土工程的投资力度,使得基建规模逐渐扩大,建筑用地资源及其紧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合理利用资源,改善地基条件,地基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从地基处理的发展概况出发,分析了地基处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地基处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地基处理;发展现状;问题;趋势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岩土工程迅猛发展。
由于基建规模的日益扩大,建筑用地资源日趋紧张,为了充分、有效、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天然软弱的地基得到补强加固,以提高地基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性;降低地基的压缩性,减少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陷;为消除地基土的振动液化潜势及消除湿陷性土的湿陷性、膨胀性土的膨胀性等各种土质的不良特性,以改善地基条件,达到满足地基强度、变形及其稳定性要求。
这就是地基处理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中研究与解决的课题。
为此,由于土质软弱,不能满足建筑物强度或变形要求,或者由于动力荷载作用而可能产生液化、失稳和震害等危害,或由于吸水产生沉陷及由于吸水而引起膨胀失水且下陷的场地必须进行人工加固处理。
这种对不良场地进行补强加固的过程称为地基处理。
一、地基处理的发展概况(一)古代地基处理技术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向软土中夯入碎石等材料来挤密软土,由此可见,我国地基处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地基处理技术发展至今,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建筑领域事业中。
(二)现代地基处理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兴起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从苏联引进地基处理技术,由于人们缺乏认知和了解,起初只用于垫层等浅层处理法。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
这一阶段,地基处理技术被大部分企业工程广泛运用。
2024年铁路地基处理总结____年铁路地基处理总结一、引言铁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基处理对于铁路的安全与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____年铁路地基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铁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铁路地基处理情况分析____年我国铁路基建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在高铁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对于铁路地基处理来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 地质条件复杂: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多样,各个地区的地基情况差异较大。
一些地区地质条件恶劣,如沙漠地区、湿地地区等,给铁路地基处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 地基巩固效果需要提升:铁路地基处理旨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然而,目前存在一些地基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地基沉降、基础破坏等情况。
3. 环保问题亟待解决:地基处理使用的材料和工艺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如土地破坏、土壤污染等。
铁路地基处理需要兼顾铁路安全和环境保护,需要注重选择环保材料和工艺。
三、改进建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地质勘查:在铁路建设前,加强对地质情况的勘查,准确了解各地地基的情况,为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提供可靠数据,并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2. 提升地基处理技术:在地基处理中,应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如地基加固、地基加密等。
同时,应加强对地基处理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地基处理的效果和持久性。
3. 强化环保意识: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应选择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破坏,同时加强对处理过程的监管,确保环境污染的减少。
4. 开展长期监测:铁路地基处理后,应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定期对地基进行巡查和测量,及时发现和处理地基问题,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行。
5.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对铁路地基处理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为铁路地基处理工作提供专业化支持。
四、结论通过对____年铁路地基处理情况的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铁路地基处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强夯法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起重机或起重机配三角架、龙门架)将8——40t夯锤起吊到6——25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冲击应力,迫使土体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地基加固方法,也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和最经济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20世纪60年代,强夯法首次由法国的梅那公司应用于法国嘎纳(Cannes)附近纳普而(Napoule)海滨在采石场废土石围海造地的场地内,经强夯法施工后,建造了20幢8层公寓建筑。
强夯法上世纪70年代初传入我国。
经过几十年的推广和应用,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公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效益。
强夯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使得土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如土体结构的破坏或液化、排水固结压密以及触变恢复等。
其作用结果使得一定范围内地基强度提高,孔隙挤密并消除湿陷性。
根据地基处理的原理、目的、性质、时效及动机等有很多地基处理方法。
其中强夯法由于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加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劳力、节约材料、施工工期短、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在建筑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使用的夯锤重100——400kN,提升高度大约在10—30m。
一、强夯法的设计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对高饱和的粉土与粘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使用性。
其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有效加固深度、单位夯击能、夯击次数、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夯击点布置和处理范围等。
现分别阐述如下:(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既是反映地基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又是选择地基方案的重要依据。
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
2018-05-28T11:16:43.5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作者: 周玉红
[导读] 摘要:当前,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建筑工程为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重要场所,其质
量和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石家庄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当前,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建筑工程为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重要场所,其质量
和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地基作为建筑工程中主要承重结构,对建筑工程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地基处理施工中,要不断应用
新技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文章将对地基处理新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希望能提高建筑工程地基施工质量。
关键词:地基处理;分类;新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地基作为建筑工程中最基础的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
再加上地基工程的隐蔽性,其质量问题日益凸显,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影响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采用
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对提高地基工程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地基处理的分类以及目的
地基进行处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挤密、换填、排水、加筋、胶结以及热学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工,并且以此来改变地基土的工程特
性,对其工程特性进行改良。在地基处理中,主要给改变地基以下特性:第一,降低地基的可压缩性;第二,有效提高地基的抗剪切能
力;第三,改善地基的透水性。而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分为三类:第一,地基加固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并有效
减少地基的沉降变形量;第二,桩基技术,将地基上部荷载有效的传递到其地基深部;第三,地下连续墙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功能就是
为其提供侧向支护。
2
地基处理新技术
2.1
强夯与碎石技术相结合
强夯与碎石技术相结合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在现有填入层中铺好碎石桩体,使其在地基中起到置换、排水固结以及挤密的作用,随后布
置一定数量的强夯点,在通过一股强大的冲击力将碎石桩体进行击散,并且使得碎石沿径开始向围护土层中挤入,使这些碎石在地基上部
形成严密的碎石土层,提高地基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这一地基处理方式主要适用于湖畔周围建筑地基处理,应用效果良好。但是这种强夯
法不适用于高饱和度及细粒土地型的地基,当这两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合作的时候,可以利用强夯法对高饱和细粒土地基进行加固,将碎
石法当做预计排水的设施,同时运用起到了良好的隔震、减重以及聚能的效果。
2.2CFG
桩与粉喷桩
CFG
桩与粉喷桩联合的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是将粉喷桩与CFG桩进行结合,增强天然地基土,形成一种三元复合型地基,这样一来,
CFG
桩得插入到粉喷桩中,既可以发挥CFG桩承载力强的特点,还可以使粉喷桩的侧限约束作用得到有效的加强。并且由于在这中间设置
了粉喷桩使得上部地基的土体的变形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利于提高该土体的抗剪强度,有效地避免因
CFG桩的插入而造成的破坏。
2.3DDC
桩
DDC
桩是在综合了重锤夯实、强力夯实、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灰土桩、碎石桩、双灰桩等地基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吸收
其长处,抛弃其缺陷,集高动能、高压强、强挤密各效应于一体,完成对软弱土层的处理。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适用范围广,具有高
动能、超压强、强挤密的效果;第二,承载能力高,压缩变形量小;第三,施工成本较低,可以就地取材;第四,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效
率高,施工工期短;第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图1DDC桩施工的现场图
DDC
桩与其他地基处理技术存在差异,其主要是通过孔道对地基深处进行强夯处理,用重力较大的机械对孔内填料自上而下分层进行
高动能、超压强、强挤密的孔内深层强夯桩法作业,使得孔内填料沿着竖向深层固结,如图
1所示。同时对桩周围土壤进行横向强力挤密处
理,应用这一技术进行地基处理中,要针对不同土层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使桩体获得串珠状、扩大头和托盘状,有利于桩与桩间土的紧
密咬合,增大相互之间的摩阻力。经过
DDC处理后,地基整体刚度会大大提高,承载能力可提高2到9倍,变形模量较高、沉降变形小,不
受地下水影响,地基处理深度可以高达
30m。
2.4
高真空击密法
高真空击密法软地基处理工法,是采用高真空井点降水加振动碾压或强夯方法来降低被处理土体的含水量,以提高土体密实度。高真
空井点降水即采用:在需处理软地基上扦置数排真空管,在井点设备基础上,加置一真空泵和一自动动态平衡筒,平衡筒分别与真空泵、
井点设备总集水管和排水泵相连,真空抽水至一定含水量;振动碾压或强夯即采用:在需处理土体达一定含水量的同时,采用击振设备击
实需处理的土体达一定密实度,其施工的流程如图
2所示。
高真空击密法施工工期较短,处理后的地基承载能力较强,是一种快速排水、快速挤密固结的施工方法,其设计原理如下:第一,采
用特质的高真空系统强制改善土壤含水量,使地基土层达到最优含水量;第二,在处理土体含水量的同时,采用特制大型击密设备进行夯
实,提高土体密实度;第三,根据处理土体的自振频率,调整击振频率;第四,正确计算被处理土体超孔隙水压的消散时间,合理确定土
体每遍击密的固结恢复时间,严防
“弹簧土”的形成;第五,根据不同土体的渗透系数、含水量,分层多遍改善各层土的真空度、真空气量、
平衡参数;第六,根据地基处理深度要求,合理计算不同土体击密所需要的击振能量。
图2高真空击密法施工流程图
3
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组合型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广泛
当前,为了有效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多采用组合型地基处理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但是对其加固机理的
研究还是停留在两者作用机理的互相加持阶段,对于其综合效应方面的考虑比较少,同时对于设计中间的计算也是出于叠加状态。
3.2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方法的应用
从目前的计算方法来看,关于符合桩基的承载力计算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简化法、弹性理论法、记忆试验与半经验法等,这些计
算方法都有着参数多、不易确定的特点,在实际工程中难以应用,准确度不高。而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方法主要是采用复合模量法、现场载
荷试验等方法进行计算,复合模量法主要是按照面积置换率进行复合,施工现场载荷试验虽然精确度高,但是,其耗时较长、施工成本较
高,因此,在进行复合地基数值计算中,要融入计算机技术,扩大计算机在其中的应用如:设计软件、提高设计水平以及三维数值计算
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基承担建筑安全荷载,当天然地基不满足承载能力要求时,要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在加固处理中,首先
要分析土层,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技术,并加大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当某一种处理技术应用效果较差时,可以复合多种处理技术,全面提高
地基承载力,保证建筑物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潘婷婷.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2017,31(02):91-96.
[2]
马在良.浅谈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6(10):161.
[3]
车明凤.地基处理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7):74.
[4]
侯学普.新技术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36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