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特征及其分析的客观基础
- 格式:pdf
- 大小:118.51 KB
- 文档页数:7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资料导言部分1.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现代语言学的标志著作。
3.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30至50年代,在欧美形成的语言学流派。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是该派的奠基之作。
4.生成语言学:创始人是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其研究对象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
是欧美语言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5.共时和历时语言学共时:研究相对静止的状态——横向研究历时:探索语言在不同阶段的演变——纵向研究同:都是研究语言的时角,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共时体现历时,历时是共时的不同表现。
异:语言的不同时期的先后变化属于历时问题,语言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变化属于共时问题。
6.历史比较语言学:对不同语言或同种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做比较研究,拟构语言的原始基础形式,确定语言间的亲缘关系,以展现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是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语言是第一性,最基本的手段,文字是第二性,辅助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2.人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语言功能是由左半球控制的。
3.运用语言进行传递信息,大致分为五个部分编码、发出、传递、接受、译码阶段。
4.思维方式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不同语言在表达思想时语法方面的特点。
5.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语言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
6.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是索绪尔提出的,言语不稳定,语言是稳定的。
7.语言是符号系统,是最重要最典型的符号,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约定,无必然联系。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推断。
(远处的炊烟、病人的脉象、气色、舌苔、口气,罪犯的指纹,脚印)8.音————义————心理现实————客观现实语言符号指称反映客观现实:是四维时空中外在于人的所有存在,当下和历史上所有的人物、事物、现象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
简析语义特征分析及其优势中文系08级汉语言文学二班唐卉107摘要:语义特征分析是通过分析一个句子中处于关键位置的实词所具有的不同语义特征,来达到说明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的目的。
并且,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有它的产生作用的客观基础,包括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间的依存关系和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语义特征分析能够促使语法研究的精密化从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同时,相对与句式变换分析来说,它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语义特征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义特征分析法是利用某类或某次类词的语义特征来进行句法分析的方法。
语义特征是个语义学术语,指义素分析得到的最小语义成分。
词与词在组合搭配时既有句法限制,也有语义限制,即词在语义成分上的适应性,如果语义成分不相适应,则词语无法组合,这就是语义特征在起作用,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就是语义特征。
一、语义特征分析的客观基础语言分析的方法并不完全是主观的,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每种语言分析的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事实,都有语言事实作为它的基础。
语义特征分析也不例外,它有客观基础。
首先,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间的依存关系。
组合关系是呈线性排列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聚合关系是具有相同特点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从语法方面来说,聚合关系就是可以在句法格式的某个位置上出现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这两种关系之间是互相依存的。
在语法上,这种依存关系可以表述为:组合关系为聚合关系的形成提供了赖以实现的位置,无此组合位置,聚合关系就不可能实现;聚合关系为组合关系的实现提供了词汇项目,没有一组特点相同的词汇项目,句法结构就无法构成,组合关系也就无从实现。
这两种关系舍弃任何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由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才可以依据聚合关系方面的相同点或相异点来解释组合方面的相同点或相异点。
其次,是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语言学常用术语整理1、传统语法:传统语法是指代表前语言学时期语言研究的特征、特别是18和19世纪欧洲学校语法特征的一系列的看法、程序和规定的语法。
后来被结构主义语言学取代,现代中学教学所用的语法都是传统语法。
传统语法的内容:①把语法分为形态学(词法)和造句法(句法)两大部分,以词法为主,详细讲解各类词在句子中的形态变化和语法作用。
句法往往比较简单,主要为词法服务。
②建立了形态学,研究语法形态和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
③建立了句法成分,主语、谓语、为主要成分,宾语、补语是次要成分,定语、状语是附加成分。
传统语法的特点:①它是规范性的语法,由语法学家订立一些条文,规定人们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不顾语言事实。
②它重视书面语,比较少或干脆不考虑口语。
③以拉丁语为楷模,它研究语法照搬拉丁语法框架。
④语言分析中重视意义,忽视形式。
⑤忽视语言结构层次。
贡献:虽然传统语法有许多缺点,但它作为语言学史上的第一个语法学派奠定了语法学基础,对普及语法知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虽然现在语法学派林立,但名词、动词、形容词、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主语、宾语等语法范畴在各学派的体系中仍然使用,所以说传统语法对语法学具有开创作用。
2、结构主义语法:结构主义语法是在对传统语法评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创始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经典著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了一整套语言学理论。
后来发展成三个分支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其中以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影响最大,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集大成者是哈里斯。
结构主义语法的基本主张:①语法只能是描写语言,即说明人们怎样说一种语言,而不能像传统语法那样规定人们该怎么说。
②语法必须从形式出发描写语言,而不是像传统语法那样从意义出发来探讨语言。
提出根据分布划分词类。
③强调语言的内部层次,提出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
④语言单位切分的方法:替代法、分布、转换法、对比分析法。
6语⾔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提纲第五章语义和语⽤【内容简介及重点】主要要掌握词义的聚合和组合的种种情况,要能通过具体的材料认识并正确运⽤词汇的⼀般特点。
第⼀节词汇和词义⼀词和词汇1.1 词汇1.1.1 概念(1)词汇是⼀种语⾔中词的总汇,是语⾔的建筑材料。
不同语⾔的词汇系统各⾃独⽴,有⾃⼰的特点。
因为:a.什么样对意义与什么样地语⾳结构在⼀起构成⼀个词,在不⽤语⾔的词汇中是不同的。
b.⼀个词可以只有⼀个意义,但也可以有⼏个意义。
c.甲语⾔中⽤⼀个词来标志的⼀定范围的事物,在⼄语⾔中却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来分别标志;反过来,⼄语⾔的⼀个词所标志的事去在甲语⾔中却要⽤词的组合来标志。
(2)词是⼀种语⾔建筑材料的单位,也就是造句时能⾃由运⽤的最⼩单位。
词是构成语⾔词汇的单位。
(3)语⾔的词汇可以分成基本词汇和⼀般词汇两⼤部分,⽽“语⾔的词汇中的主要东西就是基本词汇”。
从表达概念意义的⾓度看,⼀种语⾔词汇的范围要⼤于词的范围。
1.1.2 基本词汇(1)语⾔中有这样⼀些词,它们标志着与⼈们世世代代的⽇常⽣活关系密切的事物,如⽇常接触的⾃然现象、⼈的器官和肢体、亲属、⽅位和时令、数⽬、某些劳动⼯具以及与⽇常⾔⾏有关的现象等等。
(2)基本词的特点全民常⽤,稳固,有构词能⼒是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
(3)斯⽡迪⼠核⼼词斯⽡迪⼠核⼼词列表(Swadesh list),是由美国语⾔学家莫⾥斯·斯⽡迪⼠在1940年代到1950年代提出的⼀个列表。
他从统计学的⾓度⽤分析不同的语⾔(以印欧语系语⾔为主),从⽽得出⼀个约莫有200字的核⼼词列表。
他认为,基本上所有语⾔的词汇都应该包含这⼆百多个词语;⽽另⼀⽅⾯,只要认识这⼆百多个词语,亦可以利⽤该种语⾔作最基本的沟通。
1.1.3 ⼀般词汇语⾔词汇中的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对⼀般词汇。
(1)特点与基本词汇相⽐,⼀般词汇的特点是:它不是全民性常⽤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但不稳固,它所包括的词⼀般没有构词能⼒或构词能⼒⽐较弱。
第十章语义特征分析一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语义有别的原因正如层次分析的局限性促使变换分析的出现一样,变换分析的局限性也促使了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出现及其运用。
如第九章结束时所述,变换分析能够分化歧义句式,但是不能解释句式造成歧义的原因;变换分析能够分化狭义同构而语义有别的句法结构,但是却不能解释为什么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在语义上会有区别。
即是说,变换分析只能证实歧义结构和语义有别的狭义同构,但是却不能给以解释。
这正是变换分析的局限。
就实质而言,变换分析仍然是一种形式分析。
因为变换是语义相同的句法结构之间在形式上的联系,变换是一种无形的形式因素。
所以,要对句法结构语义上的区别进行解释,就必须深入到语义层面寻找解释的因素。
要讨论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语义有别的原因,我们应该首先明确句法结构的构成:分析句法结构构成的目的,是要排除与语义区别无关的因素,找出影响并决定狭义同构但语义有别的因素,并从中找出主要因素。
句法结构的构成可表示如下:成分+语序+层次+(语调)=句法结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上面这个公式表示:一定的成分,按照一定的语序排列起来,就构成了具有一定层次、结构成分之间具有一定关系(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成分序列。
成分、语序、层次、关系的总和就构成了句法结构。
语调也是句法结构的构成因素之一,但语调一般不影响句法结构的结构性质(不影响结构关系、结构层次),而与表达有关,所以在语法分析时,如无特殊的需要,一般较少考虑。
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在语义上仍然可以有别,这通过变换分析可以证明。
以前面举出的例子为例:a.台上坐着主席团b.台上唱着梆于戏通过分析句法结构的构成,再对照狭义同构的条件:①整体功能相同;②包含的词类相同;③语序相同;④构造层次相同(同模);⑤语法结构关系相同。
我们可以发现,例子中的两个例句,其中语序、层次是相同的,结构成分的词类也是相同的,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也是相同的。
排除了这些因素,那么剩下的只有两个因素:①成分的次类及其语义特点;②由成分的语义特点所决定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
第一章绪论一、研究目的及意义汉语情态动词又可称为能愿动词或助动词,汉语语法中有关情态动词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马氏文通》中就已经提到“助动词”的表“势”作用,此后的文献中虽没有明确提到情态动词,但也从不同的角度涉及到了情态动词的研究。
现代汉语中有关情态动词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但和英语语法下的情态动词的研究相比还是比较薄弱的。
汉语情态动词的深入研究对于第二语言在情态动词教学方面有着重要的帮助,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我们发现己有的汉语情态动词的本体研究成果并不能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给我们的情态动词的研究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课题。
本文以生成语法理论为基础,着重于英、汉情态动词的不同点,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汉语情态动词的词性、分类以及留学生习得汉语情态动词的过程特点等问题。
用具体的现代汉语语料来分析验证汉语情态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并选取母语为英语、目的语为汉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
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对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从中发现汉语情态动词在第二语言成人习得中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拟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来分析汉语中的典型情态动词,通过汉英情态动词的对比发现汉语情态动词自身的一些特征,并采纳Huang(1988)中对汉语情态动词的分类(Huang(1988)将汉语的情态动词分为控制情态动词和提升情态动词),紧扣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研究二语习得者在习得汉语控制情态动词和提升情态动词时有什么不同,以此来促进对外汉语的教学。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针对留学生习得汉语情态动词的实际问题,根据汉语自身特点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将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相结合,找出行之有效的汉语情态动词的教学对策,使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独特的汉语词类。
2.汉语情态动词的深入研究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1.关于情态动词名称和词类归属问题的争论有关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汉语语法的研究,黎锦熙(2001)第八章“动词细目”里就用上了“助动词”这个术语,说它是“帮助动词占其一部”的。
自考汉语言笔记——语义第一节语义的性质1.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包含:①理性意义(基本要素):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
②非理性意义: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2.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语义的基本特征是同语言形式的结合。
备注:语言形式分类:①语汇形式②语法形式。
3.①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通常叫词汇意义。
②由语法形式表达的语义叫语法意义。
4.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
备注:1)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得作用下所表达得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叫语境意义。
2)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叫语言意义。
5.在语义中,句义和词义具有突出的地位。
①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句义是更大单位意义的基础。
②要了解义一个句子的意义,必须首先了解句中词语的意义,当然要对词义的了解。
6.词义的性质:①概括性②模糊性③民族性备注:1)概括性是语义的重要属性。
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都是概括的,一般的2)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
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
3)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对客观的概括和分类也会存在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语义的民族特点。
表现:①语义上②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③词语的多义化的过程。
第二节语义的结构1.词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词义是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2.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
即词义的构成:①理性意义②非理性意义备注:㈠词的理性意义:①定义: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殊的认识。
②产生: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的反映而形成的。
③词义也可以反映精神世界的对象。
④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异而分为两种类型:通俗意义: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B科学意义: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第二节语义一、语义的性质(一)什么是语义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因此,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便成了语义的基本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语言以外,人们还利用一些非语言的手段(如手势、面部表情等)来传递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海军士兵靠手中的旗子(白天)和舰上的灯光(晚上)来传递意义等等,这些手段虽然可以传递一定的意义,但它们都不是语言形式,它们所表达内容也就不是语义。
只有语言形式表达的意义才是语义。
语言形式又包括“语汇形式”和“语法形式”两类,所以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语义也有两类:一类是词汇意义,即由语汇形式表达的意义;一类是语法意义,即由语法形式表达的意义。
如汉语“买的书”,“买”表示拿钱换东西,“书”表示装订成册的著作,这些意义均是通过语汇形式——词来表达的,所以都是词汇意义。
而“买”同“书”之间存在的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意义则是通过虚词“的”和语序(有别于“书买的”)等语法手段来表达的,所以是语法意义。
人类通过语言形式,除了传递思想外,还常常表达感情,所以语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思想内容,即理性意义,情感内容,即非理性意义。
理性意义是语义中反映思想的部分,是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
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也叫色彩义。
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
在通常的情况下都能够存在的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在特定的上下文、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或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才能出现的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
比如“他”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某个人”,这是这个词的一般的和稳定的意义;“他”在不同的上下文或交际场合中又可以具体指称张三、李四、王五或赵六,这种意义一旦脱离了特定的环境就会不复存在,因而是这个词的个别的和临时的意义。
语境意义(言语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个别的、临时的意义。
国外的相关研究非常丰富,涌现了大量的语义分析理论。
主要有语义场理论(Semantics Field)语义场是语义学中的一个新概念,由某些共同语义特征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如表示颜色的词:红色、绿色、黑色、紫色、白色等它们都有共同的义素【+颜色】,便组成了语义场中的“颜色场”。
语义场理论是德国语言学家特里尔(J.Trier)最先提出来的(何三本、王玲玲1995:101)语义场理论的主要观点包含两个方面:首先,语言中的词汇,有些词在语义上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处在同一个网络,这些词在一个统称的统辖下,构成了一个语义场。
最后,由于语义场的存在,我们想要准确的知道一个词的含义,必须了解这个词在语义场中和其他词的关系,这个词在语义场中处于什么的地位。
颜红菊《语义场理论的认知拓展》(2007)中认为:语义场理论体现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观点,语义场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词义的系统性,也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义素分析理论(componential analysis)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义素分析理论是指把同一语义场的一群集合在一起,从义素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比与描写的方法。
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义素完全是主观的东西,没有客观的基础,德国的比尔维施(M.Bierwisch)认为“义素并不是语言词汇的一部分,而只是理论上的元素,是为了描写某种语言的各个词汇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而假设出来的”。
乌尔曼认为:“义素是意义的基本要素”。
20世纪40年代,丹麦语言学家叶姆斯列夫(L.Hjelmslev)提出了义素分析的设想,5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特别是朗斯伯里(F.G.Lounsbury)和古德内夫(W.H.Goodenough),受到雅克布逊(R.Jakobson)提出的音位学里区别性特征的分析方法的启示,在研究亲属词的含义时提出了义素分析法。
到了60年代初,卡茨、福德将义素分析方法用来为生成转化语法提供语义特征,很快受到现代语义学界的重视。
《语言学概论》教案选用教材:叶宝奎《语言学概论》施用范围:汉语言文学本科厦门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室第三章语义【教学目的】理解语义的性质及分类;认识语言义和言语义的区别;掌握理性意义、附加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内容和特点;简单了解语义学的发展;了解语义特征分析法和相关的语义场理论。
【基本概念】词义理性意义附加意义语法意义区别性语义特征义位义素语义特征分析法语义场上下义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多义关系【基本理论】一、语义的性质二、区别性语义特征三、义素分析法四、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五、义位的组合和聚合六、词义的发展演变【重点难点】一、语言义和言语义的区别二、怎样进行义素分析三、语义场理论及类型四、词义演变的原因和演变途径【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所用课时】8课时【教学内容】第三章语义第1学时一、语义的内容和性质(一)语义的定义(将语义与意义、词义区别开来)1、日常生活中,意义的含义很多:“意义”本身的含义→“价值”;“作用”作为学科术语→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人类学都要探讨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雨伞”→防潮防水;绿灯→通行)2、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符号所标记(代表)的意义内容就是语义,也就是具体语言特定符号所具有的内容其中语言符号包括静态备用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和动态组合体(自由短语、句子、句群、段落)等两大部分,其表示内容都属于语义→可见,语义是极其复杂的3、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句子形式表达的内容→句义)词义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其中,词是最基本的造句单位,而句子是最基本的交际单位,所以句义经常涉及语用问题。
词义和句义是语义研究的核心内容,但研究偏重词义。
由此可知,从概念上看,意义>语义>词义(互相包含关系)语义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人们描写分析语言习惯于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进行→重形式,轻意义而语言作为符号系统,首先具有音义结合的二重性→语义是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系统中地位重要。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在语言科学研究中,语义理应享有与语音同等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只是在最近三十多年,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语义研究才真正开始得到重视。
由于语义研究涉及的内容很广,本文不打算也不可能全面展开论述,我们只想就语义研究中比较突出的语义场分析问题,在现代汉语体系中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一语义场的性质语义场是由语义系统中的一组有关联的义位组成的、具有一定共同语义特征的聚合体。
现代语言学认为,语义现象尽管极为复杂,但它仍是成系统的,是一个与语音和语法相并列的同属于语言系统的子系统。
同其它系统一样,语义系统也是由若干成分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性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语义既是一个系统,包含着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那么,它无疑是可以进行结构分析的。
结构是系统内成分间内在有机联系形式,或者说是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层次间依照一定的共同性所形成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总和以及其表现形式。
在语义系统中,语义的众多成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既相互隶属,又相互制约,从而成为一个有序的聚合体。
这个聚合体具有层次化和网络化等特点,因而能从结构成分、结构关系等方面进行考察。
要分析语义系统的结构关系,必须先确定结构成分。
我们把组成语义系统的基本结构成分称为“义位”。
义位是语义系统中能独立存在的基本语义单位(相当于“义项”的概念)[(1)],它是以词义中的指称意义为基础,辅之以附加意义而形成的。
也就是说,考察一个词义是否为义位,关键在于看它的指称意义能不能独立,能不能与其它指称意义相区别,如果能,则应算为义位;如果两个指称意义没有多大区别,那就应再分析其附加意义有无不同,如不同之处特别明显,也应分别算为义位。
比如,把“枯萎”“逝世”“归天”这三个语义单位互相比较,可以看出,虽然它们均是指生物的发展过程,但前者和后两者的指称意义有明显不同,前者是指草木干枯、萎缩,而后二者则是指人的死亡。
后二者的指称意义虽然基本一致,但附加意义有差别,分别带有庄重色彩和迷信色彩。
单独作谓语动词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征谓语动词是英语句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几乎每个句子都不可缺少它。
它提供了句子动词部分所必需的谓语动作,主要是用来表示谓语句子的主语所执行的动作含义及时间、状态和所处的状态等。
谓语动词的语法特征主要表现在形式上,也就是谓语后面的时态、语态、语气和格式等形式特征,是句子语法表现中的重要部分。
比如,动词 go 一般用现在时,表示主语正在进行动作“走”,如:He goes to school every day。
而动词表示过去发生的状态或动作,往往要用过去时来表达,比如:He went to school yesterday 。
另外,谓语动词的某些表现形式,如动词的语态,如主动与被动,通常根据句子的主、宾以及句子的意义判断。
比如,I saw her yesterday 我昨天看到她,根据主语和宾语的判断,这里的 see 应用的是主动语态,表明主语“我”看到了宾语“她”。
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表义上,一般谓语动词具有英语实义动词和感官动词两个主要特性,实义动词,如 go,表示主语说话人正在或准备去做的动作,而感官动词,如 see,则表示主语通过看、听等感官感受到的动作或状态。
谓语动词语用特征在英语实际应用中,除了具备语法和语义特征外,它还有语用特征。
语用の客观特征一般包括当下使用时的定势、比喻、隐喻及打比方的表达等,它在表达句子意义方面有更深入的体现。
比如,谓语动词 run 表示主语“跑步”,但如果用在句子中,意为“跳跃”的字面意思会受到 context 的影响:The children ran across the park. 孩子们在公园跳跃着跑步。
从以上可以看出,谓语动词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复杂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征,以施展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为表达清楚句子意义及提供时间、状态及所处状态等信息做大量的贡献。
尤其在基础教育的阶段,应该重视对谓语动词的基本训练和熟练,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发挥语言表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