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箱阀体总成油路板工作原理.(DOC)
- 格式:doc
- 大小:149.00 KB
- 文档页数:6
变速箱的基本工作原理一、变速箱的作用发动机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变速箱的存在。
首先,任何发动机都有其峰值转速;其次,发动机最大功率及最大扭矩在一定的转速区出现。
比如,发动机最大功率出现在 5500转。
变速箱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换档可以使得发动机工作在其最佳的动力性能状态下。
理想情况下,变速箱应具有灵活的变速比。
无级变速箱(CVT)就具有这种特性,可以较好的发挥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二、CVT无级变速箱有着连续的变速比。
其一直因为价格、尺寸及可靠性的关系而没有大量装备汽车。
现在,改进的设计使得CVT的使用已比较普遍。
下图为国产AUDI 2.8 CVT汽车变速箱的基本工作原理汽车变速箱的基本工作原理变速箱通过离合器与发动机相连,这样,变速箱的输入轴就可以和发动机达到同步转速下为奔驰C级Sport Coupe 6速手动变速箱汽车变速箱的基本工作原理一个5档的变速箱提供5种不同的变速比,在输入轴和输出轴间产生转速差。
见下表:汽车变速箱的基本工作原理三、简单的变速箱模型为了更好的理解变速箱的工作原理,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个2档变速箱的简单模型,看看各部分之间是如何配合的:汽车变速箱的基本工作原理输入轴(绿色)通过离合器和发动机相连,轴和上面的齿轮是一个部件。
轴和齿轮(红色)叫做中间轴。
它们一起旋转。
轴(绿色)旋转通过啮合的齿轮带动中间轴的旋转,这时,中间轴就可以传输发动机的动力了。
轴(黄色)是一个花键轴,直接和驱动轴相连,通过差速器来驱动汽车。
车轮转动会带着花键轴一起转动。
齿轮(蓝色)在花键轴上自由转动。
在发动机停止,但车辆仍在运动中时,齿轮(蓝色)和中间轴都在静止状态,而花键轴依然随车轮转动。
齿轮(蓝色)和花键轴是由套筒来连接的,套筒可以随着花键轴转动,同时也可以在花键轴上左右自由滑动来啮合齿轮(蓝色)。
1档挂进1档时,套筒就和右边的齿轮(蓝色)啮合。
见下图:汽车变速箱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输入轴(绿色)带动中间轴,中间轴带动右边的齿轮(蓝色),齿轮通过套筒和花键轴相连,传递能量至驱动轴上。
油路板工作原理
油路板工作原理是基于液体流动的原理。
油路板是一种通过液体(通常是润滑油或液压油)来传递能量、控制和分配液体流动的装置。
油路板通常由一系列管道和阀门组成。
液体从一个起点进入油路板,然后通过管道和阀门的控制,在不同的路径上流动,并最终到达目标位置。
油路板通过控制液体的流动和压力,实现对液体的分配、控制和调节。
油路板的工作原理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液体进入:液体从一个起始点进入油路板系统。
通常情况下,液体被泵送到系统中,然后通过管道进入油路板。
2. 阀门控制:油路板内部有多个阀门,用于控制液体的流向和流量。
当需要将液体送往特定位置时,相应的阀门会打开,允许液体通过。
而当不需要液体流向某个位置时,相应的阀门会关闭,阻止液体流动。
3. 压力调节:油路板也可以用来调节液体的压力。
通过调整阀门的开启程度,可以控制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大小。
4. 分配液体:油路板可以将液体分配给不同的执行机构。
例如,当液体需要分配给多个润滑点时,油路板可以通过不同的管道和阀门,将液体分配到不同的位置。
5. 回流或排放:在油路板的工作过程中,液体可能需要回流或排放。
当液体完成一次循环后,可以通过相应的阀门将液体回流,以便重新利用。
同时,当液体不需要时,也可以通过开启相应的排放阀门,将液体排放出系统。
通过以上步骤,油路板能够实现在液压或润滑系统中的分配、控制和调节功能。
这就是油路板的工作原理。
自动变速箱阀体总成(油路板)工作原理自动变速箱阀体总成(油路板)工作原理自动变速器能够根据发动机负荷和车速等情况自动变换传动比,使汽车获得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并减少发动机排放污染。
自动变速器操纵容易,在车辆拥挤时,可大大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通常由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换挡执行器、液压操纵系统、电子控制系统五部分组成。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目前轿车上广泛采用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组成的单级双相三元件闭锁式综合液力变矩器。
泵轮和涡轮均为盆状的。
泵轮与变矩器外壳连为一体,是主动元件;涡轮悬浮在变矩器内,通过花键与输出轴相连,是从动元件;导轮悬浮在泵轮和涡轮之间,通过单向离合器及导轮轴套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
发动机启动后,曲轴带动泵轮旋转,因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泵轮叶片间的工作液沿叶片从内缘向外缘甩出;这部分工作液既具有随泵轮一起转动的园周向的分速度,又有冲向涡轮的轴向分速度。
这些工作液冲击涡轮叶片,推动涡轮与泵轮同方向转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点击查看大图]从涡轮流出工作液的速度v可以看为工作液相对于涡轮叶片表面流出的分速度ω与随涡轮一起转动分速度u的合成。
当涡轮转速比较小时,从涡轮流出的工作液是向后的,工作液冲击导轮叶片的前面。
因为导轮被单向离合器限定不能向后转动,所以导轮叶片将向后流动的工作液导向向前推动泵轮叶片,促进泵轮旋转,从而使作用于涡轮的转矩增大。
随着涡轮转速的增加,分速度u也变大,当ω与u的合速度v开始指向导轮叶片的背面时,变矩器到达临界点。
当涡轮转速进一步增加时,工作液将冲击导轮叶片的背面。
因为单向离合器允许导轮与泵轮一同向前旋转,所以在工作液的带动下,导轮沿泵轮转动方向自由旋转,工作液顺利地回流到泵轮。
当从涡轮流出的工作液正好与导轮叶片出口方向一致时,变矩器不产生增扭作用(这时液力变矩器的工况称为液力偶合工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点击查看大图]液力变矩器靠工作液传递转矩,比机械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低。
at变速箱油路工作原理
AT 变速箱通过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机构来实现自动变速。
液力变矩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组成。
泵轮连接在发动机的飞轮上,涡轮连接在变速箱的输入轴上,导轮则位于两者之间。
当发动机运转时,带动泵轮旋转,泵轮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液力变矩器中的油液,油液在泵轮和涡轮之间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
同时,导轮可以通过改变油液的流动方向来改变液力变矩器的输出扭矩,从而实现变速箱的自动变速。
行星齿轮机构位于变速箱内部,由行星齿轮、行星架、太阳轮和齿圈组成。
行星齿轮通过行星架固定在变速箱的壳体上,太阳轮和齿圈分别连接在变速箱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上。
当液力变矩器输出的动力传递给太阳轮时,太阳轮带动行星齿轮旋转,行星齿轮通过齿圈将动力传递给变速箱的输出轴,从而实现变速箱的变速。
AT 变速箱通过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变速。
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电磁阀和电脑等部件。
传感器用于检测变速箱的输入轴速度、输出轴速度、油温、油压等参数,电磁阀用于控制油路的通断和油压的大小,电脑则用于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参数和驾驶员的操作指令来控制电磁阀的动作,从而实现变速箱的自动变速。
自动挡变速箱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使用自动挡变速箱,他的优点就是操作容易,所以也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自动挡变速箱是由液力变矩器和齿轮式自动变速器组合起来的。
常见的组成部门有液力变矩器、离合器、行星齿轮机构、制动器、油泵、控制阀体、滤清器、管道、速度调压器等,按照这些部件的功能,可将它们分成液力变矩器、变速齿轮机构、供油系统、自动换挡控制系统和换挡操作机构等五大部门。
1、自动换挡控制系统自动换挡控制系统能根据发动机的负荷(节气门开度)和汽车的行驶速度,按照设定的换挡规律,自动地接通或堵截某些换挡离合器和制动器的供油油路,使离合器结合或分开、制动器制动或开释,以改变齿轮变速器的传动化,从而实现自动换挡。
自动变速器的自动换挡控制系统有液压控制和电液压(电子)控制两种。
2、供油系统自动变速器的供油系统主要由油泵、油箱、滤清器、调压阀及管道所组成。
油泵是自动变速器最重要的总成之一,它通常安装在变矩器的后方,由变矩器壳后真个轴套驱动。
在发动机运转时,不论汽车是否行驶,油泵都在运转,为自动变速器中的变矩器、换挡执行机构、自动换挡控制系统部门提供一定油压的液压油。
油压的调节由调压阀来实现。
3、变速齿轮机构自动变速器中的变速齿轮机构所采用的型式有普通齿轮式和行星齿轮式两种。
采用普通齿轮式的变速器,因为尺寸较大,最大传动比较小,只有少数车型采用。
目前绝大多数轿车自动变速器中的齿轮变速器采用的是行星齿轮式。
变速齿轮机构主要包括行星齿轮机构和换档执行机构两部门。
行星齿轮机构,是自动变速器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主要因为太阳轮(也称中央轮)、内齿圈、行星架和行星齿轮等元件组成。
行星齿轮机构是实现变速的机构,速比的改变是通过以不同的元件作主动件和限制不同元件的运动而实现的。
在速比改变的过程中,整个行星齿轮组还存在运动,动力传递没有间断,因而实现了动力换挡。
换挡执行机构主要是用来改变行星齿轮中的主动元件或限制某个元件的运动,改变动力传递的方向和速比,主要由多片式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超越离合器等组成。
(二)主油路调压阀应满足主油路系统在不同工况、不同挡位时,具有不同油压的要求:1.油门开度较小时,主油路压力可以降低。
2.汽车在低速挡行驶时,主油路压力要高。
3.倒挡的使用时间较少,需提高操纵油压。
A.主调压阀:功用:根据节气开度和选档杆位置的变化,将油泵油压调节至规定值,形成稳定的工作油压:汽车低速或怠速行驶:0.3MPa~0.8MPa;汽车高速行驶:1.2Mpa~1.4MPa;汽车倒档行驶:1.6Mpa~1.8MPa ;同时,向第二调压阀提供油压和变速器油。
上述油压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压力,其原因:(1)用于操作自动变速器内所有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动作。
(2)是自动变速器内所有其它压力的压力源。
B.第二调压阀:功用:将主油路压力油减压后送入液力变矩器,并使其压力保持在196Kpa~490Kpa。
当发动机停止转动时,关闭液力变矩器的油路,以保正下次正常传递转矩。
同时将液力变矩器内受热后的压力油送至散热器冷却,并让一部分冷却后的压力油流回齿轮变速器,对轴承及齿轮进行润滑。
结构:实质上是一个限压滑阀,油压由弹簧压力所决定。
工作原理:当供给液力变矩器的油压升高时,阀芯上端面“D”作用压力上升,迫使阀芯下移,打开泄油口泄压。
C.节气门阀功用:产生与节气门开度成正比的节气门压力信号,经节气门压力修正阀修正后,作用于主调压阀的阀芯下端,使主调压阀所调节的管路压力增大。
工作原理:踩下加速踏板, 柱塞上移, 弹簧张力增大,管路油压阀口A被打开, 产生节气门压力。
节气门压力除作用于节气门压力修正阀外,亦作用于节气门阀B处与弹簧弹力平衡。
D.助力阀功用:当变速器排入二挡以上,节气门开度稍大时,减少加速踏板的作用力。
结构与原理:当二、三、四档时,来自B2的管路压力作用,止回阀阀芯下移,节气门压力经止回阀送至节气门阀的柱塞(C--D)处,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致使此时加速踏板操作轻便。
E.节气门压力修正阀功用:将作用于主调压阀下端的节气门压力转换成随节气门开度成非线性变化的压力信号,以使管路压力在节气门开度较大时的增长速率减小。
变速箱阀体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变速箱阀体是汽车变速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控制液压系统内的油流,从而实现不同挡位之间的切换。
变速箱阀体通常由多个阀门组成,这些阀门通过液压控制信号来开启或关闭,从而控制液压系统中的油流量。
不同的阀门组合可以使得液压系统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运行,实现不同的换挡操作。
变速箱阀体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压控制的。
当驾驶员通过换挡杆操作变速器时,控制信号将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发送到变速箱阀体内的阀门上。
阀门打开后,液压油会流入变速箱内部的液压系统中,使得相应的离合器、制动器等机构得到控制,从而实现换挡。
在不同的换挡操作中,变速箱阀体需要根据不同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液压系统中的油流,使得液压系统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运行。
总之,变速箱阀体是汽车变速器中的关键部件,它通过液压控制来实现不同挡位之间的切换,从而使得汽车能够平稳、快速地进行换挡操作。
- 1 -。
u750e变速箱油路板电磁阀说明U750E变速箱油路板电磁阀说明1. 引言U750E变速箱油路板电磁阀是汽车变速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控制变速箱液压系统中油液流动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深入介绍U750E变速箱油路板电磁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它在汽车变速箱中的重要性。
2. U750E变速箱油路板电磁阀的工作原理U750E变速箱油路板电磁阀是一种通过电磁力作用来控制液压系统中油液流动的装置。
它通过电磁阀芯的开合来控制油液的流向和压力,从而实现变速箱的换挡操作。
当电磁阀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将阀芯吸引,使油液流向相应的液压腔,协助换挡操作的进行。
3. U750E变速箱油路板电磁阀的结构和特点U750E变速箱油路板电磁阀通常由电磁线圈、阀芯和阀体等部分组成。
其中,电磁线圈是控制电磁阀开合的关键部件;阀芯则负责控制油液的流向;而阀体则承载整个电磁阀的结构。
U750E变速箱油路板电磁阀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同时具有较高的压力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4. U750E变速箱油路板电磁阀在汽车变速箱中的重要性U750E变速箱油路板电磁阀作为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起到了控制油液流动的重要作用。
它能够根据发动机转速、车速和行驶状态等参数,精确地控制变速箱的换挡时机和方式,确保换挡平稳顺畅,并提高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U750E变速箱油路板电磁阀是现代汽车变速箱技术的重要突破之一。
它通过精确的控制油液流动,实现了汽车变速箱换挡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在日常驾驶中,变速箱的换挡操作对于驾驶者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性能和驾驶的舒适性。
对U750E变速箱油路板电磁阀的研究和优化,在提高汽车性能和驾驶体验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6. 总结与回顾本文深入介绍了U750E变速箱油路板电磁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其在汽车变速箱中的重要性。
这个小巧而关键的装置通过精确的控制油液流动,为汽车变速箱提供了高效、稳定和平顺的换挡操作,提高了汽车的整体性能和驾驶体验。
自动变速箱阀体总成油路板工作原理
自动变速器能够根据发动机负荷和车速等情况自动变换传动比,使汽车获得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并减少发动机排放污染。
自动变速器操纵容易,在车辆拥挤时,可大大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通常由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换挡执行器、液压操纵系统、电子控制系统五部分组成。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目前轿车上广泛采用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组成的单级双相三元件闭锁式综合液力变矩器。
泵轮和涡轮均为盆状的。
泵轮与变矩器外壳连为一体,是主动元件;涡轮悬浮在变矩器内,通过花键与输出轴相连,是从动元件;导轮悬浮在泵轮和涡轮之间,通过单向离合器及导轮轴套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
发动机启动后,曲轴带动泵轮旋转,因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泵轮叶片间的工作液沿叶片从内缘向外缘甩出;这部分工作液既具有随泵轮一起转动的园周向的分速度,又有冲向涡轮的轴向分速度。
这些工作液冲击涡轮叶片,推动涡轮与泵轮同方向转动。
从涡轮流出工作液的速度v可以看为工作液相对于涡轮叶片表面流出的分速度ω与随涡轮一起转动分速度u的合成。
当涡轮转速比较小时,从涡轮流出的工作液是向后的,工作液冲击导轮叶片的前面。
因为导轮被单向离合器限定不能向后转动,所以导轮叶片将向后流动的工作液导向向前推动泵轮叶片,促进泵轮旋转,从而使作用于涡轮的转矩增大。
随着涡轮转速的增加,分速度u也变大,当ω与u的合速度v开始指向导轮叶片的背面时,变矩器到达临界点。
当涡轮转速进一步增加时,工作液将冲击导轮叶片的背面。
因为单向离合器允许导轮与泵轮一同向前旋转,所以在工作液的带动下,导轮沿泵轮转动方向自由旋转,工作液顺利地回流到泵轮。
当从涡轮流出的工作液正好与导轮叶片出口方向一致时,变矩器不产生增扭作用(这时液力变矩器的工况称为液力偶合工况)。
液力变矩器靠工作液传递转矩,比机械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低。
在液力变矩器中设置锁止离合器,可以在高速工况下将泵轮与涡轮锁在一起,实现动力直接传递,提高变矩器的传动效率。
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液力变矩器虽能传递和增大发动机转矩,但变矩比不大,变速范围不宽,远不能满足汽车使用工况的需要。
为进一步增大扭矩,扩大其变速范围,提高汽车的适应能力,在液力变矩器后面又装一个辅助变速器――有级式齿轮变速器。
该齿轮变速器多数是用行星齿轮变速的。
行星齿轮变速器是由行星齿轮机构及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离合器等执行元件组成。
行星齿轮机构通常由多个行星排组成.行星排的多少与档数的多少有关。
星齿轮变速器的换档执行元件包括换挡离合器、换挡制动器和单向离器。
换挡离合器为湿式多片离合器,当液压使活塞把主动片和从动片压紧时,离合器接合;当工作液从活塞缸排出时,回位弹簧使活塞后退,使离合器分离。
换挡制动器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湿式多片制动器,其结构与湿式多片离合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制动器用于连接转动件和变速器壳体,使转动件不能转动。
换挡制动器的另一形式是外束式带式制动器。
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单向离合器与液力变矩器中的单向离合器结构相同。
液力机械传动式自动变速器的控制
液压自动操纵系统通常由供油、手动选挡、参数调节、换挡时刻控制、换档品质控制等部分组成。
供油部分根据节气门开度和选挡杆位置的变化,将油泵输出油压调节至规定值,形成稳定的工作液压。
在液控液动自动变速器中,参数调节部分主要有节气门压力调节阀(简称节气门阀)和速控调压阀(又称调速器)。
节气门压力调节阀使输出液压的大小能够反映节气门开度;速控调压阀使输出液压的大小能够反映车速的大小。
换挡时刻控制部分用于转换通向各换挡执行机构(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油路,从而实现换挡控制。
锁定信号阀受电磁阀的控制,使液力变矩器内的锁止离合器适时地接合与分离。
换挡品质控制部分的作用是使换挡过程更加平稳柔和。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