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

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

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
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

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

导读:提起女娲,我们就想到另一传说中的伏羲。伏羲又叫“宓羲”,或叫“庖羲”,此外还有“伏戏”、“包羲”、“包犠”、“伏犠”、“炮犠”、“犠戏”……等,都是古史上所记载的伏羲一名的不同写法。这伏羲也是我们祖宗里一位很有名的人物。传说他和女娲本是兄妹,或者竟是夫妇,这种传说,可说是“由来已古”,徵之于汉代的石刻画像与砖画和西南地区苗瑶侗彝等少数民族民间流行的传说,更足相信。

汉代的石刻画像与墙画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的画像。这些画像里的伏羲和女娲,腰身以上通作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身以下则是蛇躯(偶有作龙躯的),两条尾巴紧紧地亲密地缠绕着。两人的脸面,或正向、或背向。男的手里拿了曲尺,女的手里拿了圆规。或者是男的手捧太阳,太阳里面有一只金鸟;女的手捧月亮,月亮里面有一只蟾蜍。有的画像还饰以云景,空中有生翅膀的人首蛇身的天使们翱翔。有的画像更在中间着一天真烂漫的小儿,双足卷走,手拉两人的衣袖,给我们呈现了一幅非常美妙的家庭行乐图。

从这些图像看来,伏羲女娲在古代传说里是一对夫妇那是毫无疑问的了。根据这些画像和史传上的记载,我们相信人类的确就是由这一对半人半兽的天神滋生繁衍下来的。正因为他们是始祖神,所以又成了保护神,古人祠墓多刻绘伏羲女娲画像者,就是取其保护死者,使他安享地下快乐的意思。

说到西南地区苗瑶等少数民族民间流行的传说,那就更是有趣了。

伏羲女娲,在这些民间传说中,不但是夫妇,而且是亲兄妹成为夫妇的。这些传说,各地大同小异;现在将广西融县罗城瑶民中的一段传说记述在这里。

……天快要下大雨了,云密风急,雷声隆隆地吼过高空,小孩们都很惊怕,可是一般劳动者却还在外面工作,和平视一样,因为夏天总是常多雷雨,并不足怪,他们都是知道。

那时有一个男子,也正在屋子外面工作。他把平时积蓄在那里的晒干的溪沟里的青苔,去铺在树皮盖在屋顶上,这样就是大雨来了,也不怕把屋顶冲坏。

男子在屋顶上铺青苔,他的一对小儿女,都不过才十多岁,天真烂漫地在屋子外面玩耍,看他们的爸爸做工作。男子把屋顶铺好了,便下来带着他的孩子们进屋子去。这时大雨陡然降下来了,爷们三个关上门窗,在温暖的小屋里享受家庭的快乐。

雨越下越大,风越吹越急,轰隆的雷声也越响越猛,好像时天上的雷公发了怒,威胁人间,要降给人们以大灾祸似的。

这时屋里的男子仿佛预先知道大祸将要临头,便把早上做好的一只铁笼子抬了出来,放在屋檐下面,打开铁笼,自己手里拿了一只猎虎的叉子,勇壮地站在那里等候着。

天上的浓云墨黑,霹雳的暴雷一个接着一个,可是站在屋檐下面的那个勇士,却非常地沉着,一点也不惧怕。

随着闪电和一声山崩也似的巨响,青脸雷公果然手拿板斧,很快的从屋顶上飞落下来,背上的肉翅扑扑扇动,眼睛里射出闪闪的凶光。

屋檐下的勇士看见雷公降落下来,急忙用虎叉向他叉去,一叉正中雷公腰间,便把雷公叉进铁笼,连铁笼一起扛进屋子去。

“这下你可给我捉住了,看你还能做些什么?”男子笑向铁笼里的雷公说。

雷公垂头丧气,没话可说。

男子便叫他的孩子们前来看守雷公。孩子们起初见了这奇形怪状的青脸雷公,都很害怕;稍久一点,也就成为习惯,不再怕了。

第二天早晨,男子到市上去卖香料,准备把雷公杀了,腌渍起来,做下饭菜。临走时候,嘱咐他的孩子们说:“记着,千万不要给他水喝。”

男子走了,雷公在铁笼里假装呻唤。作出种种痛苦的模样,孩子们跑去看他,问他为什么呻唤。雷公说,“我口渴,请给我一碗水喝。”年龄较大的男孩子向雷公说:“爹爹走时说过,不准给你水喝,所以不能给你。”雷公又恳求:“一碗水不行,请给我一杯水吧,我实在口渴得很啊!”男孩子还是拒绝他,说:“不行,爹爹知道了要骂的。”雷公仍旧固执地哀恳:“那么,请去把灶头上刷锅的刷把拿来,洒几滴水给我也好吧,我快要口渴死了啊!”说完,便闭上眼睛,张开嘴巴,在那里等待着。

年纪较小的女孩子,见了雷公这般痛苦,自然动了少女的慈悲怜悯的仁爱心肠,心想雷公被爹爹关在笼里,已经一天一夜,想喝点水都得不到,真是可怜啊!于是向他哥哥说:“哥哥,我们试给他几滴水喝吧。”哥哥心想,几滴水量没有什么妨害,就同意了。

兄妹俩就到厨房里,拿了刷锅的刷把,蘸了几滴水,去洒在雷公的口中。雷公得了水,非常欢喜,向孩子们致谢道:“谢谢你们!请你们暂时离开这间房子,我要出来了!”孩子们在仓惶中,刚刚跑出门外,只听得震天蹋地的霹雳一声巨响,雷公已经冲破铁笼从屋子里面飞了出来。

雷公从他嘴里,急忙拔下一颗牙齿,交给两个孩子,说:“赶快拿去种在土里,如果遭了灾难,可以藏在所结的果实当中。”说完就随着轰雷,飞上天去。孩子们望着天空,惊诧不已。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论中西方古代神话的异同

论中西方古代神话的异同 摘要: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神话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后世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很多西方神话中的人物也被东方人所熟悉。因此,比较古希腊与中国的神话,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和完善自我。 关键词:神话比较保存善恶演变形象内容体系精神故事性 从小我们就非常熟悉女娲、嫦娥、黄帝等神话人物,他们有的是人类的救星,有的有着非同一般的经历,有的则展示了可贵的精神。这些神话故事对我们人格的培养也发挥了不少的作用。后来我们又接触了西方神话,知道了西方神话中的宙斯、阿波罗、奥丁等众神,这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们看到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将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作一比较。 1.神话的保存 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神话巨制,现存的神话都是支离破碎的,散见于各种古代典籍之中,在经、史、子、集四部里都有,并且不成系统。中国上古神话没有得到充分发育,原因之一是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上古神话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应被载入史册之际,中国刚刚进入文明社会的初期——商周时期,当时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不发达,处于奴隶社会形态,这就大大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无暇去顾及神话这片土地的耕耘。 原因之二,中国社会的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后,给神话带来厄运,中国封建制建立后,重人事而轻鬼神的思想日益浓厚。古之先贤不了解神话,将神话与一般的神鬼迷信等同视之,尤其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正宗——儒家,历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伦理学说为唯一学问,非但不重视对神话的采录、收集、整理,反而对其备加反对、贬斥和删改,由此导致了中国神话的大量湮灭。 原因之三,“重实际而黜玄想”的中原文明,占据了中国文化的正统地位,周人长期统治着华夏,大大削弱了神话。周族基本上生活于内陆平原、丘陵地带,比较讲求现实,对于幻想世界的追求不很强烈,因而其自身创作的神话已不多,又竭力摈弃乃至摧折受其统治的他族神话。在周族八百年的统治下,上古神话损失严重。 原因之四是中国社会长期分裂,民族统一较晚,长期的战乱使各民族分散的神话无法系统化。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直到秦汉时期才基本形成,在此之前,各部族不断地融合着,斗争着,民族的纷争、分裂使各部族的神话,只在本部族的范围内结成小系统,无法汇集成庞大的、完整的系统,致使神话无法很好地保全,更难以充实和完善。 原因之五是前此所述的神话过早地演变为历史化、文学化、宗教化、理性化,这就不同程度地损害了神话。尤其中国史学发达较早,把神话传说加以理性的诠释,神话便成为了历史。神话被改造为历史,载入史册,为统治者所用,从而失去了其本来面目。人们相信历史,神话渐至消亡。 原因之六是中国上古神话的流传主要靠口耳相传,这又使神话永远处于不断地增删变化和流失之中。然而,古希腊神话却不同。 希腊有一部长达48卷,近两万八千行的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记载、加工了古希腊丰富的神话传说,并形成了一个完整、庞大的神话传说体系。这是由于希腊神话产生之时,曾出现若干城邦奴隶制国家,与此同时出现了相应的城邦文化,出现了史诗形式及悲剧,这些史诗和悲剧都以古神话为武库和素材,因而使得希腊上古时代的神话得到记录、整理、加工和流传。此外,古希腊直至公元前4世纪为马其顿所吞并时,还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越长,对上古神话的保存发展才越有好处。再有,早在荷马时代(公元

伏羲、女娲祖籍晋源风峪出生于蒲坂雷泽考略-2019年精选文档

伏羲、女娲祖籍晋源风峪出生于蒲坂雷泽考略 美国著名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社会自有人类以来分为野蛮、蒙昧和文明三个时代。在文明时代( 即奴隶社会)开始以前,人类社会的婚姻史,经历了乱婚、群婚、对 偶婚阶段。摩尔根称“在家庭组织上排除了父母与子女、姊妹与兄弟之间相互性交后的群婚”为“普那鲁亚婚”。郭沫若称之为 亚血缘群婚”。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才开始了一夫一妻制的 婚姻阶段。恩格斯对于对偶婚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转化,母权制十分自然地过渡到父权制曾有评价,认为这是“人类所经历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 伏羲、女娲祖籍风峪出生于雷泽 女娲、伏羲所处的时代,是由母权制进入父权制,由对偶婚 向单偶婚转化的过渡时期。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楚帛书?乙篇》曰:“故风峪伏羲,出自雷泽大人迹”。宋罗泌《路史?太 吴纪》云:“伏羲母华胥氏居于华胥之渚,尝暨叔慝翔于渚之汾,巨足出焉,华胥决履铨之,意有新动,因生伏羲。”《山海经海内东经》云:“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纬含神雾》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伏羲盖雷神之子。王嘉《拾遗记》曰:“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华胥之洲”和“华胥之渚”,即九河神女华胥所在雷泽水入黄河之处由沙石、泥土淤积而成的一块陆地。这与“《河图》一书所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相吻合。传说中的伏羲与女娲为“蛇身人首,有圣德”(唐司马贞《?a史记?三皇本纪》)。《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清梁玉绳《汉书人考表》卷二引《春秋世谱》云:“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故世言女娲为伏羲之妹”,说明华胥履大人迹怀胎伏羲与女 娲于雷泽之华胥之洲,生伏羲与女娲于雷泽旁。

女娲与夏娃

女娲与夏娃的相遇 金融一班李倩倩 100401026 一天清晨,在伊甸园内,阳光明媚,鸟语花香。 夏娃悠闲地坐在薰衣草花藤上,吃着火锅,唱着歌。薰衣草的花香荡漾在空中,夏娃好不惬意的享受着美好的一天。 突然,天际划出了一道耀眼的彩虹,从天上掉下来一位可爱的妹妹,宛若天仙,夏娃惊呆了,她仔细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奇女子,心想:“这是哪家的妹子,长的竟然如此的标志?这岂不是威胁到了我的地位。”正在夏娃心里犯嘀咕是,这位女子开了口。 “在下姓女,名娲。敢问您的大名?” 夏娃异常兴奋,“哎呦,原来是来自东土大唐的啊?幸会幸会。我叫夏娃,是这里的行政总监。请问你来有什么事情?” “我也不知道怎么来了这,早上一个不小心撞到了一棵树,结果醒来就到这里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穿越。” “呵呵,也许吧,既然我们这么有缘,那我们就拜个姐妹呗” 就这样,以黄土为证,女娲和夏娃结拜成姐妹。这两姐妹特别投缘,开始诉说他们的故事…… 女娲、夏娃,一个是东方传说中共同的女性始祖,一个是西方传说中共同的女性始祖,巧合的是,两者发音几乎相同。不过,西方传说中的夏娃是上帝从亚当身上取出的肋骨,是男人的“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东方传说中的女娲,是人类的直接创造者,还是人类初期守护者,她为人类炼石补天,重建了美好的生存繁衍空间。

说着说着,两个好姐妹居然感伤了起来,纷纷拿着心心相印的纸巾,原来她们是同病相连的难兄难弟。她们同被受罚。 女娲的故事与洪水故事有着联系,因为人间百姓得罪了玉帝,故降大雨把百姓都淹死,只因天上一位神仙见伏羲女娲兄妹人品好,便赐一个竹篮或葫芦作为避水工具。洪水后,兄妹成婚,百日之后,女娲生下一个肉团,伏羲看后生气,便拿刀乱砍,砍下的肉陀一个个变成了人,恰好一百个,每人一个姓,恰好就是百家姓的由来。 夏娃的命运也是一波三折。 在耶和华上帝创造天地的日子,地上还没有草木和菜蔬。耶和华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耶和华上帝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耶和华将亚当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并吩咐他说不要吃善恶树上的种子。耶和华就用亚当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耶和华上帝用土所造的走兽中,惟有蛇最狡猾。蛇诱骗夏娃说吃了果子眼睛可以变明亮,于是夏娃和亚当都吃了禁果,耶和华发现后要将他们赶出伊甸园,到外面去耕种。 于是,女娲问,那你们出去后都发生了什么呢?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终生屈从丈夫管辖,承受生儿育女的苦难与艰辛。而且在这里女性被认定为是人类堕落的源薮,并认为男人被永远连累。夏娃说:“我又何尝不是呢?我仅以伏羲的妹妹和妻子的身份大家知道,这显然是涂抹

中西方神话对比

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反映了在传统的乡土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追求冒险精神、追求自由、崇拜完美的英雄人物的思潮。《奥德赛》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著名史诗,它反映了在推崇探险、流浪的西方海洋文明背景下的迫切还乡、归家的愿望。本文将从同是在路上,一个离家取经,一个迫切还乡以及两部小说分别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方面作简要的分析,并以此对比所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求取真经名到仙班的故事。唐僧师徒一行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其强烈的乐观浪漫主义精神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独特而鲜明的色彩。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仙人,淮安山阳人,约生于明孝忠弦治十三年(1500)卒于万历十年(1582)。而《奥德赛》是古希腊的两部著名史诗之一,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奥德赛》以海上冒险和家庭生活为中心,描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之后离家和还乡的故事,是一部描写海上历险和家庭生活的史诗。着重描写了奥德修斯10年海上漂泊中最后40天的事情:奥德修斯历尽艰险最后到达斯刻里亚岛,受到国王菲埃克斯的隆重接待,酒席间应邀讲述他遇风暴、遇独目巨人、遇风袋、遇女妖、遭雷击等海上经历。后化装乞丐返乡,设计比武射杀了聚集在他宫中向他妻子逼婚的众多贵族,并与忠贞不渝的妻子佩涅洛佩和勇敢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团圆。体现了奥德修斯的不畏艰险和佩涅洛佩的坚贞,歌颂了智慧、勇敢和忠诚。它也是“欧洲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作品,为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流浪汉小说及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细察这两部作品,一个是在传统的安于故土生活的乡土中国的背景下,唐僧师徒一行去西天取真经;一个是在古希腊热爱冒险的海洋文明的背景下,英雄奥德修斯的还乡,渴望回到伊萨卡。同样是“在路上”的主题,历尽艰险,同样是执着不悔地找寻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但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之下的回归目的却是颇耐人寻味的。《西游记》中的西天取经,似乎成为传统乡土中国的“不远游”古训中的异类,而《奥德赛》中的执着还乡,在西方热爱冒险的海洋文明中憧憬远方的精神差距甚大。 杨乃乔认为,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研究“就这些表现的共同点,进一步将两个主题放进各自不同的文化系统,再就两个不同的符号所代表的文化系统加以比较,以观察两者的异同之处,甚至进而窥测广义的文学社会意义。”本文拟将从“在路上”这一主题出发,探讨“乡土中国之取经”和“海洋文明之还乡”它们背后所代表的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路上”主题 巴赫金曾在《时空的形式和长篇小说中的时空关系》一文中细致考察过“道路”、“城堡”、“沙龙”、“庄园”等各种模式。他提出,“小说中的时空关系有不同的规模,而‘道路’是它们当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道路’的时空关系具有更广泛的规模。”讲述“在路上”发生的故事,从而拥有了最大限度的时间跳跃和空间迁移。 唐僧师徒的取经之途,千万里之遥。黑风山、黄风岭、流沙河、莲花洞、枯松涧等无一不是荒野郊外、僻静无人的险恶去处,而经过的比丘国、车迟国、乌鸡国、宝象国、朱紫国、祭赛国、天竺国等也无一不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的人间国度。而《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在海上经历的种种海啸峡谷的惊险,还有独目巨人波吕裴摩斯的蛮力、基尔克的魔力、塞壬女妖们的歌声无一不是充满了危险和惊奇的磨难。而这些唯有在路上才能见识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驱赶他们上路,让他们去经历、去感受、去结交。 而且由于在路上,日常的社会关系常常被割断,高贵和卑贱的界限被打破,强大和弱小也在发生转换,森严的等级关系可能转变为人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如巴赫金所说,“由于空间的特殊性,道路上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对照,各种命运可能在这里相碰和交织,在这里各

伏羲和女娲的女儿到底是谁

伏羲和女娲的女儿到底是谁 传说女娲和伏羲通婚,并生下了一个女儿,那女娲的女儿是谁?有哪些孩子?下面是为你搜集伏羲和女娲的女儿,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女娲和伏羲的后人,在民间故事中比较少,甚至没有,所以我们都不知道,不过只要看一些影视作品、游戏的人物设定就可以略知一二。 在《仙剑》系列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知道,女娲来到人间后和人间男子通婚繁衍出的种族叫女娲族,而且女娲族人都是世代单传,并且代代都是女子,女娲族人一旦结婚生子之后便会死亡,其灵力被下一代完全继承。女娲之所以有这样的宿命,是否因为神、人通婚的关系,没有人能解释。除了伏羲之外,女娲族人是唯一保有盘古血统的正神。 所以女娲女儿也是女娲族人的第一个,也是纯正的女娲血统。然而对于女娲的女儿我们现在也无从追溯了,因为无论是典籍还是影视作品都很难见到。唯独在《仙剑》系列影视中有一些关于女娲族人的描述。 仙剑中紫萱就是女娲后人,但是并不知道她是女娲之后的第几代,继紫萱之后还有林青儿,赵灵儿。他们都是女娲族人,也是女娲的后人。 传说女娲族人在感情方面都会历经坎坷,毕竟神人不能相恋,而

女娲破坏了这个规矩所以就要受到惩罚,因此注定爱途坎坷,而且要拿生命来换。所以女娲族人一点与凡人通婚就会死去,而生下的孩子也注定是女儿不会是儿子,在女儿出生之后,女娲族人会把自己身上的仙灵全部转移给孩子,这样一代传一代,始终保持了纯正的女娲血统。 女娲和伏羲的孩子女娲和伏羲的孩子呢?在神话传说中女娲和伏羲是一对兄妹,他们的父母有十二个子女,但是在一场大水中,只有伏羲和女娲活了下来。他二人来到了昆仑山,他二人想要为人类传承后代,但是又觉得兄妹之间结婚有违礼制。 于是伏羲和女娲向上天祈祷,如果上天允许他们成婚,就将两堆篝火的烟合到一起。伏羲和女娲点燃了各自的篝火,过了一会儿,两道烟居然合在了一起。伏羲和女娲得到了上天的旨意,就成婚了。 女娲和伏羲生育了四个孩子,其中一人名为少典,少典生育了两个儿子,分别是炎帝和黄帝。在神话传说中,他们的几个儿子都是神灵,管理着大地上的一切。有的管理江河湖泊,有的管理四时季节变化。 女娲和伏羲的孩子是兄妹结婚生育的,在神话传说中,有一些是兄妹结婚孕育子女,这种神话传说与当时的人类生活状况有关。在早期的人类中,社会中没有具体的婚姻制度,父母子女结婚、长辈幼辈结婚都是被允许的。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婚姻制度开始正规化,一些婚姻模式被禁止,兄妹结婚也在被禁止之列。娲羲二神是中国神话中的创

中西方神话之异同小探讨

中西方神话之异同小探讨 神话,是人类早期对自然和自身的模糊的认识,它源自于人类与自然的对抗以及自身的成长,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是人类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在古代的中西方文明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中国古代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嫦娥半月,西方的特洛伊战争、盗火的普罗M 修斯等。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过一个神学阶段的认知时期,那时人们虚拟超自然的主体经验之外描述世界。神话与自然有着整体的互渗,神话中的互渗不是对对象的占有,它的实质恰恰在于主体既是它自己,又是与它互渗的存在。因此,我们可以从神话中窥见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其形成的历史渊源。 .中西方神话的共性 神话是人类文明的一份巨大的精神财富,它涉及到哲学、宗教、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中西方神话体现出许多共性,这种共性中应该蕴含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 首先,就神话的产生而言,中西方神话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因为原始时代自然条件恶劣,人们生产方式极其落后,而为了维持和延续生命,人们渴望从自然界的诸多不可解释的现象中得到慰籍,因而对自然界的诸多现象和各种生物产生的崇拜和幻想,这就产生了神话。神话的产生无异于原始的宗教信仰,给予原始时代的人们必不可少的希望和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战胜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而且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的大脑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而神的形象虽然是他们幻想出来的,但是却是他们自己的理想状态,起到了模范作用,使他们不断追求而不断进步。在这方面,中西方是没有太大差别。 其次,在中西方的神中,都有一个主神,古希腊中的宙斯与中国神话中的玉皇大帝,是众神之首,统领着下面的神。而下面的诸神都各有分工,古希腊神话中有冥王哈迪斯,海神波塞冬等,而在中国也有阎王和龙王等不同角色。这种分工实际上是人类社会中的个人分工的真实写照,也同时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分类认识。 最后,中西之神都有性别之分,这更是人类自身的直接反映,在长相上,中西方的神则都符合各自人种的典型特点。

女娲与伏羲的故事

女娲与伏羲的故事 伏羲与女娲都位列三皇之位,在神话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更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繁衍发展了中华文明。关于伏羲和女娲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伏羲和女娲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故事一 从前,天地是相连的,东过了东洋大海,西过了昆仑山,就到了天河的两头,曰南方和北方,各有一座关卡,叫作南天门和北天门。谁要是过了天河,或者进了南尧北天门,就到了天神们的世界里去了。有一天,玉皇身子不太舒服。王母急忙离了瑶池,到玉皇宫里去探病。只见玉皇双眉蹙成了个野八字,唉声叹气不止,便问玉皇哪里不爽快。玉皇说“唉! 你看凡人越来越灵泛(聪明) 了,总有一天我这天帝位子会坐不成!”王母安慰玉皇“你不要多心过虑,凡人东渡不过大海,西翻不过高山,南有司天圣帝守关,北有真武大帝把卡,他们如何上得天?“我的十盏天灯(太阳),被他们射黑了九盏,说不定哪天,他们会将箭射到我灵霄殿来的。”“凡人五百年要遭一次劫,天神五百年要临一次凡。我替你到凡间去一趟吧!”王母告辞了玉皇来到人间,变成一个叫化婆婆,要试试凡人的善恶,看看玉皇是不是自寻烦恼瞎操心。 她讨到东家,东家骂,讨到西家,西家嫌。上屋里老倌子拿拐棍赶她,下屋里细伢子使恶狗咬她。她叹了一口气说“凡间世上果然没

有一个好人,凡人真的要遭劫了!”她走到河边,遇到两个没有父母没有家的兄妹,哥哥叫伏羲,妹妹叫女娲。他们住在船上,靠叉鱼为生。伏羲见叫化婆婆可怜,要留她做自己兄妹的姆妈,女娲见叫化婆婆可怜,拿米饭和鲜鱼款待她。她又叹了一口气说“凡间还是有好人,人应该遭劫,但是不应该绝种。”她告诉兄妹两个说“天要降灾了,你们快把柴米准备足,躲在船上莫下来。天灾来了的时候,你们只能救畜牲,不能救人,记住,记住!”嘱咐完了,她就离开了伏羲女娲兄妹,来到困龙山。困龙山洞里睡了一条大黑龙,它一觉要睡五百年,一醒就要闯大祸。王母叫醒了它,命令它快去收尽世上的人,再回来睡觉。黑龙被吵醒了瞌睡,一肚子脾气当面不敢发,等王母走了,一下冲出洞来,驾起乌云,来到天河边上洗了个澡。一尾巴把天河打缺了一个口子,憋着口气,又回山洞里睡觉去了。 伏羲和女娲刚装满一船柴米,大雨就接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洪水淹齐了天河缺口。小船在洪水中漂荡,有一个人漂到船边,兄妹两个见他可怜,不顾王母的嘱咐,把他救上船来了。后来还救了一只乌龟和一条狗。小船漂到了困龙山下,兄妹两个叫救出的那个人守船,自己带着乌龟和狗,上山去找个安身的地方。那个守船的人是个没良心的家伙,等伏羲尧女娲上了山,就偷偷地把船开走了。兄妹俩拿着鱼叉,东寻西找,找到了困龙山洞,认为是个安身的好地方,正打算下去把柴米搬进洞来。狗的鼻子灵,闻到了洞里有股怪味,就低声向兄妹说“进去除妖怪吧,不杀了它,莫说我们住山洞,就连活也活不成。”兄妹转身进了洞,见黑龙睡得鼾鼾的。两把鱼叉一齐下,女娲

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

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 摘要:中西方神话都是原始初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的源头。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中西方生产形式的不同,从而导致中西神话思想传统以及神话中的“神”的塑造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神话英雄与神理智与情感生与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数千年来一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诸多的神话人物早已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中;而古希腊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那诞生了西方最主要的神话传说——古希腊神话。 神话作为远古人类的主要文化形式,是远古人民在面对大自然时,对自然力的形象化解释。它表达了原始时代人类企图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的愿望。这正如鲁迅先生所阐释的“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1】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原始人类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的源头,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人生的困惑及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是他们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曲折反映。所以,神话反映了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甚至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2】 在原始社会初期,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猛兽出没、毒蛇横行,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人类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慢慢成长的。那时的初民们对周围感到的是恐惧和敬畏,他们不得不群居,靠集体的力量抵御野兽毒蛇,抓捕食物。经历了漫长的斗争,人类取了巨大的成就。这成就是靠人类集体智慧而得来的,但是原始人民总是通过幻想出一个又一个的“神”人,创造奇迹,拯救人类,这也就创造了神话。从而在神话故事里,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往往就通过一些英雄人物来体现。于是,神便成了人类的教师和救助人类的英雄。这在中西方都是一样的。在中国神话中,伏羲氏作网罟,教民捕鱼猎兽;后稷教民稼墙;祝融以及隧人氏教民用火,甚至连天地和人类自己,都是神的创造,例

伏羲和女娲的传说故事.doc

伏羲和女娲的传说故事 伏羲和女娲是中国的神话人物,布依族、瑶族均有"伏羲兄妹"传说。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从前,天地是相连的,东过了东洋大海,西过了昆仑山,就到了天河的两头,曰南方和北方,各有一座关卡,叫作南天门和北天门。谁要是过了天河,或者进了南尧北天门,就到了天神们的世界里去了。 有一天,玉皇身子不太舒服。王母急忙离了瑶池,到玉皇宫里去探病。只见玉皇双眉蹙成了个野八字,唉声叹气不止,便问玉皇哪里不爽快。 玉皇说"唉! 你看凡人越来越灵泛(聪明) 了,总有一天我这天帝位子会坐不成!" 王母安慰玉皇"你不要多心过虑,凡人东渡不过大海,西翻不过高山,南有司天圣帝守关,北有真武大帝把卡,他们如何上得天? "我的十盏天灯(太阳),被他们射黑了九盏,说不定哪天,他们会将箭射到我灵霄殿来的。" "凡人五百年要遭一次劫,天神五百年要临一次凡。我替你到凡间去一趟吧!" 王母告辞了玉皇来到人间,变成一个叫化婆婆,要试试凡人的善恶,看看玉皇是不是自寻烦恼瞎操心。她讨到东家,东家骂,讨到西家,西家嫌。上屋里老倌子拿拐棍赶她,下屋里细伢子使恶狗咬她。她叹了一口气说"凡间世上果然没有一个好人,凡人真的要遭劫了!"

她走到河边,遇到两个没有父母没有家的兄妹,哥哥叫伏羲,妹妹叫女娲。他们住在船上,靠叉鱼为生。伏羲见叫化婆婆可怜,要留她做自己兄妹的姆妈,女娲见叫化婆婆可怜,拿米饭和鲜鱼款待她。她又叹了一口气说"凡间还是有好人,人应该遭劫,但是不应该绝种。" 她告诉兄妹两个说"天要降灾了,你们快把柴米准备足,躲在船上莫下来。天灾来了的时候,你们只能救畜牲,不能救人,记住,记住!"嘱咐完了,她就离开了伏羲女娲兄妹,来到困龙山。 困龙山洞里睡了一条大黑龙,它一觉要睡五百年,一醒就要闯大祸。王母叫醒了它,命令它快去收尽世上的人,再回来睡觉。黑龙被吵醒了瞌睡,一肚子脾气当面不敢发,等王母走了, 一下冲出洞来,驾起乌云,来到天河边上洗了个澡。一尾巴把天河打缺了一个口子,憋着口气,又回山洞里睡觉去了。伏羲和女娲刚装满一船柴米,大雨就接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洪水淹齐了天河缺口。小船在洪水中漂荡,有一个人漂到船边,兄妹两个见他可怜,不顾王母的嘱咐,把他救上船来了。后来还救了一只乌龟和一条狗。小船漂到了困龙山下,兄妹两个叫救出的那个人守船,自己带着乌龟和狗,上山去找个安身的地方。那个守船的人是个没良心的家伙,等伏羲尧女娲上了山,就偷偷地把船开走了。 兄妹俩拿着鱼叉,东寻西找,找到了困龙山洞,认为是个安身的好地方,正打算下去把柴米搬进洞来。狗的鼻子灵,闻到了洞里有股怪味,就低声向兄妹说"进去除妖怪吧,不杀了它,莫说我们住山洞,就连活也活不成。"

从中西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西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鲁迅先生给神话的定义是:“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由此可见,神话皆是由人所造,不同的地域对人们的认识和感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神话也会不同。中西方的神话无论从神的形象,价值取向还是民族精神等方面来看,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神话讲究天人合一,注重集体主义,尚“和”。而与之对应的,西方神话讲究物我二分,注重个人主义,尚“争”。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中西方的神话故事中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神话有许许多多与历史挂钩的人物,尧舜禹皆是。尧帝崇尚节俭,他住茅屋,吃糙米,食野菜,着麻衣。舜平易近人,能以身作则,他历山耕田且与人谦让。传舜居地三年,则成村落,人们都愿意与他为邻生活。而大禹治水的故事更为人津津乐道,他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风历雨,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从这些人物形象来看,中国神话里的人都具有高尚的品德,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勇于牺牲。虽每个人物故事各有不同,但形象大同小异,缺乏个性与真实性,将人神化且放在群体利益之中。这与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分不开,而后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这些人物的品德也与儒家的思想相吻合,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道德的约束与培养。 在西方神话中则是将神人化,一个神有人的优点和缺点,甚至他们的缺点比人还多。在希腊神话中,男人多是好色之徒,而女人多有妒忌之心。宙斯好色,他喜欢神殿里的倒水侍女海伦,而海伦与特洛伊的王子伊相恋。当海伦知道太阳神阿波罗和智慧女神雅典娜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时候,她去报信被抓。宙斯迁怒于伊,却被伊的面貌吸引而把伊捉到宙斯神殿为他倒水。而赫拉妒忌伊的美丽,设

关于伏羲的优秀神话故事

关于伏羲的优秀神话故事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那么关于伏羲的神话故事有哪些呢?下文是为大家列举的关于伏羲的优秀神话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伏羲出世 传说在我国遥远的西北,有一个极乐的国家,叫“华胥氏国”。 这个国家是那么遥远,无论你是走路、乘船,还是坐车,都很难到达那儿。这个国家没有政府,也没有首领,而且一般人也没有什么欲望和嗜好,所以这里的人们不仅生活美满而幸福,而且寿命奇高。他们落在水里淹不死、掉在火里烧不化、在天空如履平地。这里的人们,可以说是生活在地上的神仙。 在这个极乐的国土上,有个名叫“华胥”的姑娘。 有一次,她到东方的一个非常美丽的大沼泽“雷泽”去游玩,偶然看到沼泽边有一个巨人的大脚印,她觉得这个脚印又奇怪又好玩,想用自己的脚比较一下脚印的大小,便去踩这巨人的脚印,这一踩不要紧,她顿时有了某种奇特的感觉,后来她就怀了孕,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叫“伏羲”。 雷泽的主神是雷神,在这里留下脚印的就是他,所以人们都说伏羲是雷神的儿子。他长的确实有些像雷神,是人面蛇身。说他是雷神的儿子,还因为他能沿着一道天梯,自由自在地到天上去。

后来伏羲成了东方的上帝,辅佐他的是手里拿着一个矩尺的木神句芒,他和伏羲共同管理春天。 伏羲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曾经画出了八卦,这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的种种情况,于是那时候人类就用它来记载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 伏羲又把绳子编织起来,做成渔网,用来捕捞江河里的鱼。他看到人们都是手拿木棍到江河里去打鱼,他便教给人们编织渔网的技术,使人们能够捕到许许多多的鱼。他手下的句芒从他的渔网得到了启发,仿照他的办法编织出了鸟网,教人们去捕鸟。这都对人类改善生活条件提供了良好而适用的工具。 要说伏羲对人类做出的最大的贡献是什么?那恐怕就是他将火种带给了人类。在这之前,人们吃的全都是生冷食物。吃肉食时,腥膻的生肉常常使人们得胃病、坏肚子;吃生的野菜、野果,使人们消化不良。伏羲看到这一切,很怜惜人们的痛苦。 一次,他来到天山,恰好遇到了大雷雨,霎时间雷电交加,十分恐怖。突然,山林里燃起了熊熊的大火,原来是雷电把干枯的树木引燃了。有许多小动物被烧死,大火过后,伏羲拾来这些小动物一尝,味道非常可口。于是,伏羲便把火种留了下来。 他把这火种传给每一个人,教人们用火烤熟食物来吃。 人们吃了烤熟的食物,一个个身强体壮,无论捕鱼、打猎都非常有气力。而且,人们因为吃生食引起的疾病也越来越少了。 伏羲教人打鱼

神秘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神秘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我们都知道埃及有“狮身人面像”,底下是狮身,上面也是人首。“人首”实际上代表着人的理性层面,因为人是有理智的,有思维的,有头脑的。思维、理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而蛇身代表本能的层面,代表人还没有脱离动物性的一面。这张图非常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人的双面性,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性的一面。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中伏羲和女娲分别拿了什么。左边是伏羲,他手中拿的是“矩”,规矩的“矩”。右边女娲手中拿的是“规”。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件绘图工具,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用来画方形,一个用来画圆形)。男人为什么要拿矩?因为男人要行“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会不生病。女人要拿规,行“圆融之道”。女人一定要圆融,越圆融越可以自我保护。 顺带看一下中国古代的钱币,从钱币的形状上就告诉了我们什么叫“钱道”。用钱之道在外要圆融,内要方正。人的内心要方正,不可以歪着、斜着,这就是钱道。古代人在制作钱

币这么一个小问题上,都要守“外圆内方”之道,可见中国文化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都注意人性的规范。 1953年,现代科学家发现了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是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而这种双螺旋的结构形式竟然与人类始祖形象——“伏羲女娲交尾图”非常相似。这是个世界之谜。 下面主要分帛画和画像砖两大类来解析伏羲女娲交尾图在中国的具体应用: 一、帛画伏羲女娲 伏羲女娲像页,唐,绢本,设色,纵左199.6cm,右175cm,横上82cm,下53.7cm。吐鲁番遗画。 1959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历代艺术馆,此件《伏羲女娲像》作为历代艺术珍品在基本陈列中展出。《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陈列图目》收录. 此图上彩画人首蛇身男女二人,均着大袖裙襦汉装,二人腰相连,共穿一条白裙,白裙角饰云头纹。男子居左,微髭,高髻,张左手执矩,右手执剪刀状物搭于女子肩部。女子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对比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对比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摘要 神话是指古代人类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外物和自身,便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社会现象拟人化或超自然化,以远古诗歌或散文为载体,用以说明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生奥秘的故事和传说,在用文字记录成文之前,大多是通过民间长期的口耳相传。神话是人类最古远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学的最初源头,也是原始民族观、信仰意识等精神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雏形,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神话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制约着民族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影响着民族的精神性格、生存方式与文化走向及社会发展。对于中西神话作比较研究,探索两地先民对自然万物、社会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的差异,探求蕴藏在神话中的潜质和依存在神话中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对于增近了解、促进交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适应形势的要求,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正文 神话,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朵奇葩。神话记载的是神的活动,反映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正如马克思在《V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的产生依赖于人的“自意识”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会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话。 中国神话传说主要是指汉族的一些神话传说,道教的、佛教的以及远古的神话。而西方神话传说则主要包括古希腊神话和《圣经?旧约》。 1、主题上的相似 (1)神话都有十分相似的主题:世界起源、人类起源、灵魂不灭、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等等。如关于天地人类的起源,中国神话中盘古生于浑沌之中,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传土作人。古希腊神话中卡俄斯与妻子浑沌之中先创光与昼,然后创天地,天地生神族,神塑土作人。圣经中,造天地和造人的都是上帝。这意在说明天帝或神族创造出宇宙及人类,人类的诞生与土地密不可分。 在《中国神话与“两希”神话比较》中宗凡滟从创世神话、造人神话、洪水神话、星宿神话、惩罚神话五大类型出发,对中国神话和“两希”神话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索中西先民对世界认识异同的根源,从而发掘民族早期中西思想和民族精神的异同之处。 在《初探中西神话传说中的相似主题》中周含通过“创世造人”、“大洪水的传说”、“世界中心的山”、“天堂与地狱”这几个相似的主题进行比较,来探讨中西方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共同之处。在《中西神话传说中的几组共同主题》中王颖认为在中西神话传说中,存在着“创世造人”、“劫后重生”、“塔树通天”、“徒劳无功”等四个共同主题。在《从神话看中西文化异同------- 中 西创世神话比较》中卢沁钰把西方的创世神话,伊甸园神话,挪亚方舟与中国神话

伏羲女娲

伏羲女娲 (一)羲皇故里说伏羲 天水是羲皇故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学术界已经证实伏羲最初活动在以天水为中心的陇山以西地区,北起平凉静宁县,南至西和县仇池山。 伏羲生成纪,徙治陈仓。 仇池山,四壁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 人皇起于刑马山提地之国。 上三则材料可看出,伏羲生地有成纪、仇池山、刑马山三处。但第三则材料说人皇起于刑马山,不一定是说生处,好像是记述一次行动或人生事业成功的起点。西晋大学士皇普甫谧《帝王本纪》所载伏羲“长于成纪”,有长大成人之意,所以伏羲生于仇池山之说脱颖而出。“徙治成仓”则可以更好的解释伏羲氏族从产生后,在发展过程中活动区域不断发生变化,并且留下了引起后人争论的足迹。 汉晋古籍不仅记载了伏羲生地,还记载了伏羲得以兆孕的传说。记载也有好几则: 华胥履迹,怪生皇牺。 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陇人王符的名著《潜夫论》中,也有类似记载: 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伏羲生地的记载者,汉有王符,晋有皇普谧、王嘉。他们都是甘肃东部人。可见当时就有伏羲生地的热议,可能来自口头相授的民间传说。 说怪生皇牺,应是对华胥履迹生伏羲此事的评价。《太平御览》本不是正史,记载者对此事就以之为怪。确实,此事也够荒诞,但细细思索,并不见荒诞,倒像是实记,只是个人认识上的差异。上古时期虽然蛮荒,但已有高低贵贱等级之分,并不是混乱不堪。华胥履迹,是当时原始婚配生育仪式。就像现在举行仪式封建迷信,问神求子。 王符《潜夫论》“大人迹出雷泽”,“大人迹”可理解为“大人之迹”或“大的人迹”。“大人”是和周易“利见大人”句中同意同用。伏羲在安定临泾(甘肃镇原)附近传说已久,尊伏羲为人祖,此说较为符合王符心声。伏羲所出之事难免神秘,“大的人迹”是大多后读者所理解的意思。其实,“大迹”变“大人迹”文本怪诞色彩没有变化,但内涵变小,

古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比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前言 神话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反映了早期人类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想象和解释,成为一个民族文化和文明的最初形式和源头之一。同样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显著代表,中、希两国先民先贤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出现文化断层的国家,她以几千来的文明、几千年来的积淀,浸润着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中华文化成为东方文化的显著代表。希腊文明作为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之一(另一源头是希伯莱文明)它影响着西方文化的孕育、发展,尤其是希腊神话中的许多典故:阿咯琉斯之踵、金苹果、阿里阿德涅的线团、代达罗斯的飞翔、奥革亚斯的牛棚等许多典故都已通用于西方日常生活之中。希腊文明、希腊神话对于西方世界,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于中国希腊两国神话作比较研究,探索两国先民对自然万物、社会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的差异,探求蕴藏在神话中的潜质和依存在神话中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对于增近了解、促进交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适应形势的要求,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主体 神话,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朵奇葩。神话记载的是神鬼活动,反映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的产生依赖于人的“自意识”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会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话。 在关于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在神话体系、人生观、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差异及形成原因方面,杨姗姗在《略论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中认为,希腊神话体系表现为完备、丰富、具备逻辑性,而中国神话表现为短小、丰富、散乱。 在任务形象方面,中国神话英雄不食人间烟火,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注重品行与德操,。古希腊神不但集中了人类外貌美的诸多优点,而且完全按人的心理动机思考和行动。他们具有和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真实全面地表现了人的品性和本性,,有很强的世俗性。 在民族信仰方面,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作用下,中国和希腊神话分别体现出“崇力”与“崇德”两种神话特质。 在人生观方面,不同于希腊神话的“人本主义”,中国神话显示出厚实的“民本主义”。这种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维护群体利益、坚信美好未来的民族个性熏陶和化育了中华民族并代代相传。 关于中西神话差异的原因,杨则认为由地理因素、历史原因、民族心理因素、宗教、信仰的差别这几种因素引起。 在《漫析中国与希腊的神话》中赵翔则通过比较中希神话的主题得出‘中国神话中的神,偏重于神采,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最后逐渐成为人们膜拜的道德偶像,成为后来封建社会统治者控制人民的工具。而希腊神话中的神,偏重于神形,富有生活情趣,后来成为欧洲文艺复兴中寻求人性解放的有力佐证。即使是时过数千年

有关女娲的上古神话故事

有关女娲的上古神话故事 上古神话 女娲,据考古出土的文物遗址、遗迹和彩陶纹饰提供的史前人类 与洪水抗争及对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迹信息,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于 原始母系社会女性崇拜观点的遗传。 称号亦有娲皇、灵娲、帝娲、风皇、女阴、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阴皇、阴帝、帝女等,史记女娲氏,风(或为凤、女)姓,是古 代传说中的大地之母。 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对 万物救助巨大的一位上古女神。相传她是华夏族的母亲,创造了生命,又勇敢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 母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 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 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重立四 极天柱,平整天地。另外传说女娲制造了叫一些叫笙簧、瑟、埙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记载中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所以也被传为婚姻女神。 在古代宗法制下:父权、夫权、男权成为三座牢牢压抑着女娲神 话发展的大山枷锁,使得其拆分为三类性质: 一、作为上古贤王,人族先灵,圣母祭祀的女娲:肯定其作为人 类之母与地母三皇的身份; 二、作为福佑社稷、补天之神,得以祭拜的女娲,确认其作为伏 羲之妹(兼下任继任者)与补天圣女的身份;

三、祭祀供奉女娲所有神职业位:才是完整一体的创世始先神形象。 华夏传说 1、女娲时代母系农耕文明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社会发展规律叙说人们,女娲和伏羲时代的 民族,正好处于母亲氏(部)族社会,向父系氏(部)族社会过渡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华夏民族,基本上是按母亲的世系实行传承的,所以 就在汉文古籍中便说她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仅仅当时民族,也正在逐步向父系社会过渡。于是他们才会推举 出像伏羲那样,被后世敬奉的男性始祖来,并且将这位男姓始祖描绘成,是“神”和女性结合后降生的,具有神奇力量的“神人”。 按《云芨七签》卷100辑《轩辕本纪》所云:“黄帝游华胥国, 此国神仙国也。”注:“伏羲生于此国。”可见,传说中的华胥,不 但是生伏羲的“伏羲之母”,而且还是传说时代华夏的一个国名,或 者说是一个氏族、部族名。所以,诞生伏羲的华胥国,实际上就是现 在民族学家们说的,实行氏族(部族)内通婚的母系氏族(部族)社会。 在这样的母系氏族(部族)社会里,流行的是氏族(部族)内,辈份 不同的男女,自相婚配、繁衍后代。所以,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彼 此既是血亲、又是连为一体的夫妇。当时的华夏,不但清晰地知道其 母华胥氏;同时也因为社会的发展,促使他们能够推测,或者说杜撰出 其之父,乃是留下“大迹”,却又无可追溯的“神”。 2、母系农耕时的早期治水 在华夏的传说中,女娲除了抟黄土作人,繁衍人类之外,还有一 项功绩就是补天。[30]从文字记载来看,女娲补天的最后目的,主要 乃是“积芦灰”、“止淫水”。

难解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图

难解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图 从文化源流上说,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蛇通常是灵异魔力的象征。在中国远古神话中,诸神的手臂、耳朵或其他一些部位经常盘绕着某种蛇形,这恐怕也是东方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例如,印度最高的创造神梵天的坐骑就是一条巨大的蟒蛇;此外,其他一些印度神也与蛇有关。 《易经》曰:“尺蠖之屈,以求信(神)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对我们祖先来说,蛇是一种令人敬畏的神秘符咒。古代文献《山海经》、《诗经》、《竹书纪年》、《周易》、《尚书》、《左传》、《楚辞》、《史记》等中,都有关于蛇的记述。根据《山海经》的描绘:疆良口里叼蛇,蓐收左耳露蛇,雨师妾手中耍蛇,神于儿身缠两蛇,洞庭怪神头上顶蛇等等。古代传说中许多赫赫有名的天神还是人与蛇的混合体。汉代艺术作品中,伏曦与女娲是人首蛇身,共工是赤

发人面蛇身,其手下相柳也是九首人面蛇身。此外,还有不少神同样是人首蛇身。《海外西经》曰:“轩辕之国,人面蛇身。”教化万民统一华夏的黄帝,就出于人面蛇身的轩辕之国。 神农伏羲和炼石补天搏土作人的女娲氏都是人面蛇身;《伪列子·黄帝篇》称:“庖慷氏、女嫡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后来人们还把伏羲和女娲氏连在一起说成是人类的始祖。《山海经·大荒北经》提及:“赤水之北,有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谓烛龙。”说明烛龙氏族的图腾是赤色的人面蛇身。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我们都知道埃及有“狮身人面像”,底下是狮身,上面也是人首。“人首”实际上代表着人的理性层面,因为人是有理智的,有思维的,有头脑的。思维、理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而蛇身代表本能的层面,代表人还没有脱离动物性的一面。这张图非常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人的双面性,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性的一面。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中伏羲和女娲分别拿了什么。左边是伏羲,他手中拿的是“矩”,规矩的“矩”。右边女娲手中拿的是“规”。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件绘图工具,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用来画方形,一个用来画圆形)。男人为什么要拿矩?因为男人要行“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会不生病。女人要拿规,行“圆融之道”。女人一定要圆融,越圆融越可以自我保护。 顺带看一下中国古代的钱币,从钱币的形状上就告诉了我们什么叫“钱道”。用钱之道在外要圆融,内要方正。人的内心要方正,不可以歪着、斜着,这就是钱道。古代人在制作钱币这么一个小问题上,都要守“外圆内方”之道,可见中国文化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都注意人性的规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