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实验基本操作 生化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11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实验大纲一、学时学分总学时:30 学分:1 实验时数:30二、实验目的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及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实验教学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的必需环节。
生物化学实验所包含的基本技能涉及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是完成其它专业课程实验的基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实验目的主要包括:(1)加深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生化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3)系统训练专门的实验技能,熟练使用各种常用生化实验仪器;(4)训练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处理与分析实验结果的技能,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三、实验基本原理蛋白质的溶解受盐、酸、碱、重金属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可逆和不可逆沉淀;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加入SDS后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不同,所以蛋白质在电泳中迁移率也会有不同;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不同,小分子蛋白质由于扩散作用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而被滞留,大分子被排阻在凝胶颗粒外面而迅速通过层析柱;碱性缓冲液中DNA分子带负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正极泳动;激活剂、抑制剂、温度等对酶促反应速度有极大影响;电子传递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通过伴有颜色变化的化合物作受体来研究;纸层析技术可以用于转氨基作用中不同物质的检测。
四、实验基本要求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中有关实验的原理与步骤;认真听取理解教师在实验进行前的重点讲解;分小组进行实验,保持实验室安静,保持实验台整洁有序;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认真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客观真实地填写实验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认真、准确、整洁地撰写实验报告并按时上交。
五、考核与报告考核分笔试和平时成绩两项。
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根据整个课程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和实验报告撰写情况打分。
六、主要仪器与设备组织捣碎机、水浴锅、高速冷冻离心机、台式离心机、柱层析系统、电泳仪、垂直与水平电泳槽、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计、蛋白质检测仪、紫外透射反射仪、冰箱、电子天平、反渗透系统等。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化新陈代谢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酶促反应的特性和效率。
二、实验原理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转变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将外界环境中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分解,释放能量并排出分解产物。
酶是生物体内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能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生化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1. 实验设备:离心机、移液器、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葡萄糖、果糖、淀粉、蛋白质、DNA、RNA、酶、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酶促反应实验(1)将酶与底物混合,观察反应速率。
(2)改变酶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等条件,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3)比较不同酶的催化效率。
2. 新陈代谢实验(1)将生物样本(如细胞、组织等)放入反应体系中,观察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改变反应条件,如pH值、温度等,观察反应的变化。
(3)检测代谢产物,如葡萄糖、乳酸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促反应实验(1)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2)改变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
(3)pH值和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最适pH值和温度条件下,反应速率最高。
(4)不同酶的催化效率不同,如脲酶催化尿素水解速度比一般催化剂高10~10倍。
2. 新陈代谢实验(1)实验结果显示,生物样本在反应体系中发生代谢反应,物质和能量发生转变。
(2)改变反应条件,代谢反应速率发生变化。
(3)检测到代谢产物,如葡萄糖、乳酸等。
六、讨论1. 酶促反应具有高效、特异、可调节等特点,是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重要催化剂。
2.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酶在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实验结果表明,酶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等条件对酶促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生化实验室基本操作1 玻璃仪器的清洗实验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往往由於仪器的不清洁或被污染而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有时甚至会导致实验的失败。
做生物化学实验对玻璃仪器清洁程度的要求,比一般化学实验的要求更高。
这是因为:①生物化学实验中蛋白质、酶、核酸等往往都是以“毫克”和“微克”计的,稍有杂质,影响就很大。
②生物化学实验对许多常见的污染杂质十分敏感,如金属离子(钙、镁离子等)、去污剂和有机物残基等,因此玻璃仪器(包括离心管等塑料器皿)是否彻底清洗净就是非常重要的。
⑴初用玻璃仪器的清洗新购买的玻璃仪器表面常附着有游离的碱性物质,可先用0.5%的去污剂洗刷,再用自来水洗净,然后浸泡在1%~2%盐酸溶液中过夜(不可少于四小时),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无离子水冲洗两次,在100℃~120℃烘箱内烘干备用。
⑵使用过的玻璃仪器的清洗先用自来水洗刷至无污物,再用合适的毛刷沾去污剂(粉)洗刷,或浸泡在0.5%的清洗剂中超声清洗(比色皿决不可超声),然后用自来水彻底洗净去污剂,用无离子水洗两次,烘干备用(计量仪器不可烘干)。
清洗后器皿内外不可挂有水珠,否则重洗,若重洗后仍挂有水珠,则需用洗液浸泡数小时后(或用去污粉擦洗),重新清洗。
⑶石英和玻璃比色皿的清洗决不可用强碱清洗,因为强碱会浸蚀抛光的比色皿。
只能用洗液或1%~2%的去污剂浸泡,然后用自来水冲洗,这时使用一支绸布包裹的小棒或棉花球棒刷洗,效果会更好,清洗干净的比色皿也应内外壁不挂水珠。
2 塑料器皿的清洗聚乙烯、聚丙烯等制成的塑料器皿,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已用的越来越多。
第一次使用塑料器皿时,可先用8mol/L尿素(用浓盐酸调pH = 1)清洗,接着依次用无离子水、1 mol/L KOH和无离子水清洗,然后用10—3 mol/L EDTA 除去金属离子的污染,最后用无离子水彻底清洗,以后每次使用时,可只用0.5%的去污剂清洗,然后用自来水和无离子水洗净即可。
2020中考化学冲刺专项练习专题1.3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讲练)1、认识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并能熟练掌握它们的用法和注意事项;2、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3、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1.(2019•常德模拟)下列仪器:①量筒②试管③烧杯④燃烧匙⑤试剂瓶,能直接加热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⑤D.②③【答案】B【解答】解:本题中试管和燃烧匙能直接加热,量筒、试剂瓶不能加热;烧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
故选:B。
2.(2019•路桥区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为了节省药品,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节省火柴,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量的D.用嘴熄灭酒精灯【答案】C【解答】解:A.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容易引起火灾,要用火柴点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C.检查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二,不能少于四分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而不能用嘴吹灭,否则易引起火灾事故,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2019秋•江阴市校级月考)用托盘天平称取13.5g食盐,如果指针向左偏,应采取的措施是()A.移动游码B.加适量砝码C.增加药品D.减少药品【答案】D【解答】解:某同学想用托盘天平称量10.3g食盐,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食盐的质量大于需要的质量,应减少食盐。
故选:D。
4.(2019梧州中考)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溶液C. 加热液体D. 取少量固体【答案】B【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51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中西医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学时其中:讲授56学时,实验16学时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胚胎、有机化学、医学生物学后续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临床专业课程授课学期:第2学期选用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2016年( 自编教材)必读书目:[1] 周爱儒,生物化学(第八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2] 陈诗书,医学生物化学(第八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药立波,医学分子生物学(第八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其代谢过程及其调节规律等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后继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发生机理,为中西医结合诊断疾病、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以生物化学为立足点的医学基础知识,才能学好医学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才能更深入理解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的内容。
总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三、理论教学课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2)熟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药学的关系。
(3)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
2、教学内容(1学时)(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2)当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阐述当代生物化学的概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9月15日二、活动地点:XX中学会议室三、活动主题:初中生物与化学教学策略探讨四、活动主持:王老师五、参加人员:初中生物与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六、活动内容:一、活动开始1. 王老师开场致辞,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2. 邀请教研组长总结上学期生物与化学教学情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各年级教师代表分享本学期教学计划,重点阐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策略探讨1. 生物教学策略(1)王老师提出,生物教学应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张老师分享,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李老师建议,加强实验课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2. 化学教学策略(1)刘老师提出,化学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陈老师分享,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赵老师建议,开展课外化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知识面。
三、教学资源共享1. 各教师代表分享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案、习题等,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2. 王老师强调,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四、活动总结1. 王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各位教师的发言和分享,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要求。
2. 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要求全体教师认真落实教研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3. 各教师代表表示,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活动结束本次初中生化教研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生物与化学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详细的活动记录:一、活动开始1. 王老师开场致辞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初中生化教研活动,旨在探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第1篇实验名称:细胞培养与细胞染色观察实验目的:1. 学习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掌握细胞染色技术,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
3. 了解细胞生长周期及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变化。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生化实验室实验材料:1. 细胞株:人肺上皮细胞(A549)2. 培养基:DMEM培养基3. 细胞培养瓶:25cm²培养瓶4. CO2培养箱5. 离心机6. 显微镜7. 细胞染色剂:姬姆萨染液8. 吸管、移液器、试管等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 细胞复苏:- 将冻存的细胞株取出,用DMEM培养基溶解。
- 将溶解后的细胞悬液离心,弃去上清液。
- 用DMEM培养基重悬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⁵个细胞/mL。
2. 细胞接种:- 将25cm²培养瓶用75%乙醇消毒,晾干。
- 将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每瓶接种1mL。
- 将培养瓶放入CO2培养箱中,37℃、5%CO2培养。
3. 细胞培养:- 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培养基。
- 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记录细胞生长周期。
4. 细胞染色:-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胰酶消化。
- 收集细胞,离心,弃去上清液。
- 用姬姆萨染液染色30分钟。
- 水洗,晾干。
5. 显微镜观察:- 将染色后的细胞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 观察细胞形态、核质比、细胞核染色质等。
实验结果:1. 细胞培养成功,细胞生长旺盛,呈典型的铺路石状排列。
2. 细胞染色效果好,细胞核染色质清晰,核质比适中。
3. 观察到细胞生长周期为G1期、S期、G2期和M期。
实验讨论:1. 细胞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 细胞染色剂的选择和浓度对染色效果有重要影响。
3. 细胞生长周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培养基成分、温度、CO2浓度等。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培养了人肺上皮细胞,并观察了细胞形态和结构。
细胞染色效果良好,成功观察到细胞生长周期。
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培养和染色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