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表
- 格式:ppt
- 大小:583.00 KB
- 文档页数:12
分类检索表的编制检索表的编制,必须掌握动物的分类特征。
一般根据拉马克的方法,找出目、科、属或种之间的共同特征和主要区别,才能进行编制。
因此,检索表与亲缘关系或系统发育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按照人为的方法编制的,只要能把各目、科、属或种准确地区别开就达到目的。
检索表是分类的工具或称生物字典,它广泛应用于各分类单元的鉴定,动植物分类专业人员必须掌握。
一、检索表编制的要求:1.认真观察、比较动物的特征,列出相似特征和区别特征的比较表,同时要确定动物之间的最突出和稳定的区别,才有可能进行编制。
2.在选用区别特征时,最好选用相反的外部特征,而且要用绝对性状。
不要用“较大”、“较小”、“明些”、“暗些”等相对性状;并且是严格对称的性状,不要用重叠的性状(如“体长20—25毫米”与“翅长22—28毫米”,5—8条触手和6—9条触手等)。
3. 用最简洁明确的文字表达出来,一般用倒装句;如贝壳单个、螺旋型,贝壳两个,对称型;翅膜质、口器刺吸式等。
以使读者应用。
4.说明的检索特征要明显,利于观察。
至少利用放大镜就能看到的特征,防止采用很难直接看到的特征。
如染色体37对,DNA含量6×109bp,半变态等。
5.检索表的编排号码,只能用二个相同的号码,不能用三个甚至以上相同的号码并排。
6.有时同一类动物,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可能有两种形状,这时都要编进去。
如蚜虫有的有翅、有的没有翅,遇到这种情况时,在有翅和无翅的项目中都要编进去,这样就保证可以查到。
7. 由于生物形态特征多样复杂,因此要尽量使用多种分类特征,如贝壳、外套痕、翅、口器、足、触角等。
8. 检索过程科学并符合基本逻辑。
鉴于检索表是用于许多动物分类的,需要全面考虑,前面检索过的特征后面不能再出现,内容之间不能出现矛盾。
二、检索表的类型两项式检索表是目前最通用的形式。
其优点是每对性状互相靠近,便于比较并按号码进行检索,非常便利,篇幅也节省,主要缺点是各单元的关系有时不明显。
植物检索表植物检索表是植物分类学中常用的工具,用于辨别和鉴定植物的种类。
以下是植物检索表的分类。
一、植物的分类1. 科(Division):植物按照一定的形态特征,由相近的属(Genus)组成,称作一个科(Division)。
2. 属(Genus):通常由多种植物组成,形态相似、内部结构和生殖方式相同。
3. 种(Species):单一的、独立的植物,由相同的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组成,可以自然交配并繁殖。
二、植物检索表1. 叶子的形状(1) 匍匐状叶(Prostrate Leaf):叶片平铺在地,与地面平行。
(2) 三角状叶(Triangular Leaf):三角形叶片,有尖角。
(3) 羽状叶(Pinnate Leaf):多个小叶在叶柄两侧排列,类似于鸟的羽毛。
(4) 掌状叶(Palmate Leaf):五个及以上的小叶在叶柄顶部汇聚成掌状。
(5) 圆形叶(Round Leaf):叶片近似圆形,无明显裂缝。
2. 叶片的颜色(1) 绿叶(Green Leaf):叶片呈现鲜绿色。
(2) 白叶(White Leaf):叶片表面呈现白色或淡黄色。
(3) 红叶(Red Leaf):叶片表面呈现红色或深紫色。
(4) 黄叶(Yellow Leaf):叶片表面呈现黄色或淡黄色。
3. 果实的形状(1) 圆形果(Round Fruit):果实近似圆形。
(2) 长椭圆形果(Oval Fruit):果实呈现长椭圆形。
(3) 扁平果(Flat Fruit):果实扁平。
(4) 球形果(Spherical Fruit):果实呈球形。
4. 生长环境(1) 草地生长(Grassland):在草地上生长。
(2) 林地生长(Forest):在森林中生长。
(3) 湿地生长(Wetland):在湿地区域生长。
(4) 沙地生长(Desert):在沙漠地区生长。
以上是植物检索表的基本分类,可以根据自己在观察植物时发现的特征进行筛选,以便更准确地辨别植物种类。
制作检索表的基本步骤检索表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对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检索。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寻找所需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制作一个好的检索表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制作检索表的基本步骤。
1. 确定检索表的目的和范围在制作检索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检索表的目的和范围。
这是制作检索表的基础,也是后续步骤的依据。
明确目的和范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确定检索表的内容和分类方式。
2. 收集并整理信息收集并整理信息是制作检索表的核心环节。
我们需要收集与目的和范围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根据一定的分类方式进行整理。
在整理信息时,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来记录和组织信息。
在整理信息时,要注意不要输入重复的信息,以保证检索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设计检索表的结构设计检索表的结构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呈现信息。
在设计检索表的结构时,可以根据信息的属性和关联关系进行分类和分组。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列表等形式来展示信息,使其更加清晰易读。
同时,还可以使用恰当的标题和段落,使检索表的结构更加清晰和易于阅读。
4. 建立索引和关键字建立索引和关键字是为了方便检索表中的信息。
索引和关键字可以使我们更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提高检索表的使用效率。
在建立索引和关键字时,可以根据信息的特点和属性进行分类和标记,使其更易于查找。
5. 添加筛选和排序功能为了进一步提高检索表的使用效率,我们可以为检索表添加筛选和排序功能。
这样,当我们需要根据某个属性或条件来查找信息时,可以通过筛选功能快速找到符合条件的信息。
而排序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按照某个属性对信息进行排序,使其更具有可读性和可比性。
6. 定期更新和维护制作检索表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
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和变化,我们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检索表,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实用性。
同时,还要定期对检索表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7. 测试和优化检索表在制作检索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测试和优化,以确保其质量和效果。
1.有翅2对,后翅正常 (2)有翅1对,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双翅目(Diptera)2.口器为虹吸式,体被鳞片……………………………………………………………鳞翅目(Lepidoptera)口器为非虹吸式,体不被鳞片 (3)3.前翅为鞘翅………………………………………………………………………………鞘翅目(Coleoptera)前翅为非鞘翅,为覆翅……………………………………………………………………直翅目(Orthoptera)昆虫纲分目检索表(两项式)1.无翅;腹部第6节以前有附肢(无翅亚纲) (2)有翅或无翅;腹部第6节以前无附肢(有翅亚纲) (5)2.无触角;腹部12节,前3节有附肢;无尾须………………………………………………原尾目(Protura)有触角;腹部最多11节 (3)3.腹部6节或更少,无尾须;附肢为:第1节有腹管,第3节有握弹器,第4、5节有弹器…………………………………………………………………………………………………弹尾目(Collembola)腹部10或11节,有尾须,附肢为刺突或泡 (4)4.腹端只有1对尾须(或尾狭),无中尾丝;无复眼………………………………………双尾目(Diplura)腹端有1对尾须及1中尾丝;有复眼……………………………………………………缨尾目(Thysanura)5.口器咀嚼式,有成对的上颚;或口器退化 (6)口器非咀嚼式,无上颚;为虹吸式、刺吸式或舔吸式等 (26)6.有尾须 (7)无尾须(少数有尾须则头延伸成喙状) (17)7.触角刚毛状,翅竖在背上或平展而不能折叠 (8)触角丝状,念珠状或剑状等;翅可以向后折叠,或无翅 (9)8.尾须细长而多节(有时还有中尾丝);后翅很小或无后翅,无翅痣……………………蜻蜓目(Odonata)9.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直翅目(Orthoptera)后足为非跳跃足,前足也非开掘足 (10)10.跗节4或5节 (11)跗节最多为3节 (14)11.触角为丝状或梯状等,而不呈念珠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12)触角念珠状,前后翅相似,均为膜质,或无翅…………………………………………等翅目(Isoptera)12.前胸比中胸长或大 (13)前胸比中胸短小,体细长如枝或扁平似叶……………………………………………………修目Phasmodea13.前足为捕捉足,中后足不多刺…………………………………………………………………螳螂目Mantodea前足非捕捉组,与中后足相似,生有许多刺………………………………………………蜚蠊目Blattodea14.跗节3节 (16)跗节2节,尾须不分节,触角9节……………………………………………………………缺翅目Zoraptera15.前足第一跗节极膨大,有丝腺,能纺丝;前后翅相似(雌),或无翅(雄)……………纺足目Embiodea前足正常,不能纺丝,有翅则后翅比前翅宽大 (16)16.尾须不呈铗状;前翅狭长,后翅臀区扩大,翅均为膜质…………………………………襀翅目Plecoptera尾须坚硬呈铗状,前翅短小,革质,后翅膜质如折扇……………………………………革翅目Dermaptera17.跗节最多分为3节 (18)跗节4节或5节;如3节以下则无爪,或前翅角质 (19)18.跗节2或3节;触角细长而多节;有翅或无翅……………………………………………啮虫目Corrodentia跗节1或2节;触角短小,最多5节;无翅;外寄生于鸟兽………………………………食毛目Mallophaga拈19.前翅特化为平衡棒,后翅很大;雌虫无翅,无足;内寄生与昆虫腹部…………………翅目Strepsiptera前翅不特化为平衡棒 (20)20.前翅角质,和身体一样坚硬如铁…………………………………………………………鞘翅目Coleoptera前后翅均为膜质,或无翅 (21)21.腹部第一节并入胸部;后翅前缘有一列小钩;成无翅…………………………………膜翅目Hymenoptera腹部第一节不并入胸部;后翅无小钩列 (22)22.头部向下延伸成喙状,有短小的尾须(雌虫分两节)…………………………………长翅目Mecoptera头部不延伸成喙状 (23)23.前胸很小;足胫节上有很大的中距和端距;翅面上密生明显的毛……………………………………………………………………………………………………毛翅目Trichoptera前胸发达;足胫节上无中距,端距较小或呈爪状;翅面上无毛或仅有微毛 (24)24.后翅臀区发达;可以折叠…………………………………………………………………广翅目Megaloptera后翅臀区很小;不能折叠 (25)25.头基部不延长;前胸如延长则前足特化;雌虫无产卵器(个别有细长产卵器则弯在背上)……………………………………………………………………………………………………脉翅目Neuroptera头基部和前胸均延长,前足不特化;雌虫有针状产卵器………………………………蛇蛉目Rhaphidodea26.口器为虹吸式,翅膜质,覆有鳞片………………………………………………………鳞翅目Lepidoptera口器非虹吸式;翅上无鳞片 (27)27.跗节5节 (28)跗节最多3节;或足退化,甚至无足 (29)28.前翅膜质,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少数无翅。
常见15个植物检索表摘要:1.植物检索表概述2.15 个常见植物检索表介绍a.定距式检索表b.平行式检索表c.连续平行式检索表d.植物体特征检索表e.花果特征检索表f.叶特征检索表g.根茎特征检索表h.植物科属检索表i.植物种类检索表j.园林植物检索表k.野生植物检索表l.中草药植物检索表m.水果植物检索表n.蔬菜植物检索表o.观赏植物检索表3.植物检索表使用方法及意义正文:植物检索表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它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帮助人们准确识别和区分不同种类的植物。
本文将为您介绍15 种常见的植物检索表,让您轻松掌握植物分类的关键。
1.定距式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分开编排在一定的距离处,标以相同的项号,每低一项号退后一字。
2.平行式检索表:将同一类植物的不同特征平行排列,便于对比分析。
3.连续平行式检索表:在平行式检索表的基础上,对特征进行细分,使检索更加精确。
4.植物体特征检索表:根据植物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高度、茎的形状等。
5.花果特征检索表:根据植物的花朵和果实特征进行分类,如花色、果实形状等。
6.叶特征检索表:根据植物的叶子特征进行分类,如叶子的形状、纹理等。
7.根茎特征检索表:根据植物的根和茎特征进行分类,如根的形状、茎的颜色等。
8.植物科属检索表:根据植物所属的科和属进行分类。
9.植物种类检索表:根据植物的种类进行分类。
10.园林植物检索表:针对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植物进行分类。
11.野生植物检索表:针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分类。
12.中草药植物检索表:针对中草药植物进行分类。
13.水果植物检索表:针对水果植物进行分类。
14.蔬菜植物检索表:针对蔬菜植物进行分类。
15.观赏植物检索表:针对观赏植物进行分类。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十分简便,只需按照提纲中所列的各个特征,逐一对比植物的实际情况,即可迅速找到对应的分类。
常见15个植物检索表摘要:1.引言2.植物检索表的定义和作用3.植物检索表的类型3.1 定距式(级次式)检索表3.2 平行式检索表3.3 连续平行式检索表4.常见植物检索表示例4.1 木本植物检索表4.2 草本植物检索表4.3 花卉植物检索表4.4 果树植物检索表4.5 观赏植物检索表5.植物检索表的应用场景6.结语正文:一、引言植物检索表是一种帮助人们识别和分类植物的工具,它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以及生长环境等信息,将植物进行归类。
对于植物学研究者、园艺工作者以及自然爱好者来说,植物检索表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本文将介绍植物检索表的定义、类型和常见植物检索表示例,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基本的认识和参考。
二、植物检索表的定义和作用植物检索表是一种根据植物的特征信息编制的表格,它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分类植物。
植物检索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植物学研究者提供学术参考,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分类特征和演化关系。
2.为园艺工作者提供实用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和培育植物品种。
3.为自然爱好者提供识别指南,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识别和了解自然界中的植物。
三、植物检索表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特征和需求,植物检索表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定距式(级次式)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分开编排在一定的距离处,标以相同的项号,每低一项号退后一字。
这种检索表结构清晰,便于查阅,但制作过程较为繁琐。
2.平行式检索表:将不同特征的对比项目排列在同一行,通过对比各项目的描述,帮助使用者逐步缩小植物的范围。
这种检索表简洁明了,但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植物学知识。
3.连续平行式检索表:结合定距式和平行式的优点,将特征分组排列,每个分组的特征之间保持平行关系。
这种检索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通用性,适用于多种植物的分类和识别。
四、常见植物检索表示例本文以木本、草本、花卉、果树和观赏植物为例,简要介绍这几类植物的检索表:1.木本植物检索表:根据植物的乔木或灌木特性、叶子类型、花序、果实等特征,将木本植物分为不同的科、属和种。
平行检索表范例摘要:一、平行检索表概述1.平行检索表的定义2.平行检索表的作用3.平行检索表的范例二、平行检索表的编制方法1.确定检索表的范畴2.选择适当的分类单位3.制定分类标准4.编写检索条目三、平行检索表的应用领域1.图书馆编目2.信息检索3.科学研究4.其他领域四、平行检索表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检索表2.智能检索表3.跨领域检索表4.展望正文:平行检索表是一种用于查找、检索信息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编目、信息检索、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
通过对信息的有序组织,使得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平行检索表的概述、编制方法、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一、平行检索表概述平行检索表,又称对比检索表,是一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具有相同检索项目的检索工具。
它将多个检索表的内容整合到一个表中,方便用户在多个检索表间进行快速查找。
二、平行检索表的编制方法1.确定检索表的范畴:首先要明确检索表所涉及的主题范围,确保所收录的检索项目与主题紧密相关。
2.选择适当的分类单位:根据检索表的范畴,选取适当的分类单位,如按照学科、功能、类型等进行分类。
3.制定分类标准:为保证检索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需要制定明确的分类标准,使得检索项目能够有序地排列。
4.编写检索条目:在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编写具体的检索条目,包括条目标题、分类号、参见号等。
三、平行检索表的应用领域1.图书馆编目:平行检索表可以用于图书馆编目,便于馆员快速、准确地为图书、文献分类,提高编目效率。
2.信息检索:在信息检索领域,平行检索表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定位相关资料,提高检索效果。
3.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平行检索表可以辅助研究人员查找相关文献、数据,为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4.其他领域:平行检索表还在其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企业信息管理、市场调查等。
四、平行检索表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检索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检索表开始采用数字化形式,方便用户在线查询、更新。
植物检索表是植物分类学中的重要工具,用于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类。
植物检索表通常采用连续平行式格式,即以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用两个不同的项号表示,其中后一项号加括弧,以表示它们是相对比的项目。
以下是一个示例:
1.(6) 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
2.(5) 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
3.(4) 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营独立生活……藻类植物
4.(3) 植物体内不含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营寄生或腐生生活……菌类植物
5.(2) 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的共生体……地衣类植物
6.(1) 植物体构造复杂,有根、茎和叶的分化,有胚。
苔藓植物门
7.(7) 植物体有根、茎和叶。
8.(8) 植物体有花、果实和种子……被子植物门
9.(10) 植物以孢子繁殖……蕨类植物门
在查阅植物检索表时,如果其性状符合1,就向下查2;如果不符合1,就查相对比的项号6;如此类推,直到查明其分类等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植物分类系统可能会有稍微不同的检索表格式。
植物分类检索表植物检索表示例一、定距检索表1.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无维管束,雌性生殖器为单细胞(极少数例外),合子不形成胚,直接萌发为植物体…………………………………………………(一)低等植物2.植物体不为菌、藻共生体。
3.植物体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活方式为自养………………………1.藻类4.植物体的细胞无真正的核……………………………………………(1)蓝藻门4.植物体的细胞有真正的核。
5.植物体为单细胞,无细胞壁,常具1根鞭毛,能游动…………(2)眼虫藻门5.植物体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群体。
6.植物体为单细胞时,如无细胞壁则常具2根鞭毛;或有细胞壁则由具花纹的甲片相连成而具2根鞭毛;或细胞壁由2瓣套合而成;则不具鞭毛;或为多细胞的群体,细胞横壁位于中间,整个细胞壁呈“H”形;或整个植物体无细胞横壁隔开,多核,呈非细胞结构状。
7.植物体的细胞壁不为具花纹的甲片相连而成………………(3)金藻门7.植物体的细胞壁常为具花纹的甲片相连而成,有2条槽,一条环绕细胞的中部,另一条在一侧直生,具2鞭毛……………………(4)甲藻门6.植物体为多细胞的群体,或为多细胞,均有细胞壁。
如为单细胞则壁不为二瓣套合或甲片相连而成。
8.植物体含有与高等植物相同的叶绿素a、b,叶黄素与胡萝卜素,呈绿色;储藏的养料一般是淀粉…………………………………(5)绿藻门8.植物体含的色素与高等植物不同,储藏的养料不是真正的淀粉。
9.植物体含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外,还含有墨角藻黄素,故呈褐色;储藏的养料主要是褐藻淀粉………………………………………(6)褐藻门9.植物体含叶绿素和叶黄素外,还含有藻红素,故呈红或紫色;储藏的养料是近似淀粉的糖…………………………………………(7)红藻门3.植物体无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极少数例外),生活方式为异养……2.菌类10.植物体的细胞无真正的核……………………………………………(8)细菌门10.植物体的细胞有真正的核11.植物体的细胞在营养体时期无细胞壁,是一团变形虫状裸露的原生质体,能移动和吞食固体食物………………………………………(9)粘菌门11.植物体的细胞有细胞壁…………………………………………(10)真菌门2.植物体为菌、藻共生体……………………………………………………(11)地衣门 1.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束(苔藓例外),雌性生殖器由多个细胞构成,有颈卵器,合子形成胚,然后再萌发为植物体………………………………(二)高等植物12.植物体无维管束,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离开配子体独立生活………………………………………………………………………………………(12)苔藓植物门12.植物体有维管束,孢子体占优势,能独立生活。
检索表的分类一、介绍检索表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组织大量数据的数据结构,它能够快速地查询和检索数据。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用途,检索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本文将就其中几种常见的分类进行介绍。
二、哈希表哈希表是一种通过哈希函数将键映射到特定位置的检索表。
它使用数组来存储数据,通过哈希函数将键转换为数组的索引,从而实现快速的数据查找。
哈希表具有快速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的特点,适用于需要频繁进行数据操作的场景。
三、二叉搜索树二叉搜索树是一种具有良好查找性能的检索表。
它的每个节点都包含一个键和对应的值,且左子树的键小于等于根节点的键,右子树的键大于等于根节点的键。
通过比较键的大小,可以快速地定位到目标节点,实现高效的数据检索。
四、B树B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磁盘和数据库系统中的检索表。
它具有多个子节点的特点,每个节点可以存储多个键和对应的值。
B树通过保持树的平衡性和最小节点数来提高检索性能,适用于需要大规模存储和检索数据的场景。
五、红黑树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搜索树,它在每个节点上增加了一个存储位来表示节点的颜色(红色或黑色)。
通过保持红黑树的几个关键性质,如红色节点不能相连等,可以有效地平衡树的高度,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六、Trie树Trie树,也称为字典树或前缀树,是一种用于快速检索字符串的数据结构。
它通过将字符串的每个字符作为树的节点,构建起一棵树状结构。
通过遍历字符路径,可以快速找到以某个前缀开头的所有字符串,适用于需要高效处理字符串匹配的场景。
七、跳表跳表是一种基于有序链表的数据结构,通过在链表上增加多级索引,实现快速的数据查找。
跳表的每一级索引都是原链表的子集,通过跳跃式地查找,可以在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log n)的情况下进行数据检索。
八、索引表索引表是一种通过建立索引来加速数据检索的结构。
它通过提取数据的关键字段建立索引,然后将索引与原始数据关联起来,实现对数据的快速查找。
索引表常用于数据库系统和搜索引擎等需要快速检索大量数据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