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制作检索表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7
分类检索表的编制检索表的编制,必须掌握动物的分类特征。
一般根据拉马克的方法,找出目、科、属或种之间的共同特征和主要区别,才能进行编制。
因此,检索表与亲缘关系或系统发育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按照人为的方法编制的,只要能把各目、科、属或种准确地区别开就达到目的。
检索表是分类的工具或称生物字典,它广泛应用于各分类单元的鉴定,动植物分类专业人员必须掌握。
一、检索表编制的要求:1.认真观察、比较动物的特征,列出相似特征和区别特征的比较表,同时要确定动物之间的最突出和稳定的区别,才有可能进行编制。
2.在选用区别特征时,最好选用相反的外部特征,而且要用绝对性状。
不要用“较大”、“较小”、“明些”、“暗些”等相对性状;并且是严格对称的性状,不要用重叠的性状(如“体长20—25毫米”与“翅长22—28毫米”,5—8条触手和6—9条触手等)。
3. 用最简洁明确的文字表达出来,一般用倒装句;如贝壳单个、螺旋型,贝壳两个,对称型;翅膜质、口器刺吸式等。
以使读者应用。
4.说明的检索特征要明显,利于观察。
至少利用放大镜就能看到的特征,防止采用很难直接看到的特征。
如染色体37对,DNA含量6×109bp,半变态等。
5.检索表的编排号码,只能用二个相同的号码,不能用三个甚至以上相同的号码并排。
6.有时同一类动物,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可能有两种形状,这时都要编进去。
如蚜虫有的有翅、有的没有翅,遇到这种情况时,在有翅和无翅的项目中都要编进去,这样就保证可以查到。
7. 由于生物形态特征多样复杂,因此要尽量使用多种分类特征,如贝壳、外套痕、翅、口器、足、触角等。
8. 检索过程科学并符合基本逻辑。
鉴于检索表是用于许多动物分类的,需要全面考虑,前面检索过的特征后面不能再出现,内容之间不能出现矛盾。
二、检索表的类型两项式检索表是目前最通用的形式。
其优点是每对性状互相靠近,便于比较并按号码进行检索,非常便利,篇幅也节省,主要缺点是各单元的关系有时不明显。
制作检索表的基本步骤检索表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对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检索。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寻找所需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制作一个好的检索表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制作检索表的基本步骤。
1. 确定检索表的目的和范围在制作检索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检索表的目的和范围。
这是制作检索表的基础,也是后续步骤的依据。
明确目的和范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确定检索表的内容和分类方式。
2. 收集并整理信息收集并整理信息是制作检索表的核心环节。
我们需要收集与目的和范围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根据一定的分类方式进行整理。
在整理信息时,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来记录和组织信息。
在整理信息时,要注意不要输入重复的信息,以保证检索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设计检索表的结构设计检索表的结构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呈现信息。
在设计检索表的结构时,可以根据信息的属性和关联关系进行分类和分组。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列表等形式来展示信息,使其更加清晰易读。
同时,还可以使用恰当的标题和段落,使检索表的结构更加清晰和易于阅读。
4. 建立索引和关键字建立索引和关键字是为了方便检索表中的信息。
索引和关键字可以使我们更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提高检索表的使用效率。
在建立索引和关键字时,可以根据信息的特点和属性进行分类和标记,使其更易于查找。
5. 添加筛选和排序功能为了进一步提高检索表的使用效率,我们可以为检索表添加筛选和排序功能。
这样,当我们需要根据某个属性或条件来查找信息时,可以通过筛选功能快速找到符合条件的信息。
而排序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按照某个属性对信息进行排序,使其更具有可读性和可比性。
6. 定期更新和维护制作检索表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
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和变化,我们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检索表,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实用性。
同时,还要定期对检索表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7. 测试和优化检索表在制作检索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测试和优化,以确保其质量和效果。
制作检索表一、教学目标1.知道从比较中找出事物的特征。
2.知道能按照不同的准则将某些事物进行分类。
3.学会制作检索表。
4.通过制作检索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检索表的制作。
难点:学会按照不同的准则将某些事物进行分类。
三、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讨论法。
四、教学设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自制剪贴图等。
五、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检索表的应用1.出示复合投影片:4位男生外文名称检索表(找班中4位男同学,分别给他们取个外文名,并制成检索表)。
2.请出这4位同学并要求全班同学利用检索表来辨认他们。
3.设问:你是怎样认出他们的?引出课题:如果去除检索表上的分类特征,我们如何根据这4位同学的特征来制作检索表呢。
★新课教学:制作检索表(一)认识分类准则1.出示两不同特征的铅笔并设问:我们可以怎样来区分这两支铅笔?【观察比较后进行交流】2.演示投影片:两支铅笔的分类引导认识什么是分类准则。
【认识分类准则的含义】3.出示两个不同的几何图形并设问:区分这两个几何图形的分类准则是什么?【观察比较后交流,找出区分两个几何图形的分类准则。
】(二)感悟检索表的制作1.演示投影片:4位男生外文名称检索表【请4位同学再次出场,以协助全班同学分析检索表的形成过程】引导分析:老师是怎样将4位同学分类后制成检索表的。
引导讨论:能否制成另一个不同的检索表。
全班同学观察比较,找出不同的分类准则,制成不同的检索表。
小结: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制成的检索表可以是多样的。
(三)实践活动1、活动2.18/2(1)展示4个几何图形的剪贴图,要求学生找出分类准则,记录分类过程,完成检索表。
【学生尝试在书上独立完成检索表的制作。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用剪贴图的形式展示出学生的完整的检索表。
【请一位同学交流完成情况,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2、活动2.18/1(1)展示4幅课本插图的剪贴图片,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观察、判断分类准则并完成检索表,并要求讨论能否制成另一个不同的检索表。
检索表的制作与使用一、检索表的作用系统生物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项重大贡献。
1. 使某一类群零碎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提供这一类群的各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丰富、系统知识;2. 为标本鉴定工作提供极大的方便●专业学者系统分类学研究的工具;●非分类学专业工作者识别他们研究的对象物种的工具;●初学者识别生物、了解其特征的重要指导;学生使用检索表鉴定标本时,必须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和讨论,才能达到正确的结果。
对这一物种的名称、形态特征都会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和记忆。
二、制作检索表时应遵循的原则艰巨、费时的工作。
收集这一类群所有成员的标本以及描述它们的文献;认真研究、分析、比较,从中选出若干对可靠的对立特征,供制作检索表时使用。
在制作检索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文字简洁细心选择对立的特征,使用互相对立的若干组对句;以电报式文体,用简洁、朴实、直接的语言对该类群成员进行描述;简单明了,能说明差别即可,不应全面概述。
2.陈述明了每组对句第一个句子应为肯定性陈述;第二个句子则为针对第一个句子所陈述的特征的否定性陈述;而且在否定性陈述之后,不应又加上其他肯定性特征陈述。
3.配以必要的插图可使文字描述大为简化;可达到文字描述难以达到的明了的效果,使检索过程变得容易;只要注意比例,绘制简单轮廓图,不必画出许多无关细节。
4.对比明确关于对立特征的描述,不能使用一些简单、模棱两可的形容词,如:“明显”与“不明显”,“发达’与“不发达”,“长”与“短”,“多”与“少”、“大”与“小”,“粗”与“细”以及“色深”与“色浅”,甚至“较”与“较不”等等。
必须用明确的字眼,即具有对比性,以便于使用者判断。
如:“有”与“无”,“黑色”与“白色”等;也可使用明确的数字,如:“多于8枚”与“少于5枚”,“超过4毫米”与“小于2毫米”;必要时还可选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衡量对比的标准,例如:“触角为头长的4倍”“翅长,超过腹部末端”与“翅短,不达腹部末端”等。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1节生物的分类_
(编写检索表、生物命名 )
一、活动设计理念:在简单了解了动、植物分类知识后,检索表的学习有助于贯穿起整个生物体系。
这个活动是在学习了生物的分类之后,掌握了分类方法的基础之上,学生初步体会检索表的基础之后,做的安排。
这个活动为学生学习生物命名的教学内容埋下伏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举例说出查阅生物检索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尝试根据生物检索表对生物进行分类;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编制分类检索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学习生物分类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4、重点:
尝试根据生物检索表对生物进行分类;
5、难点。
检索表的类型及制作方式分类检索表(identification key)是鉴定昆虫种类的工具,它广泛应用于各分类阶元的鉴定。
检索表的编制是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从不同阶元(目、科、属或种)的特征中选出比较重要、突出、明显而稳定的特征,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绝对性状,作成简短的条文,按一定的格式排列而成。
检索表的运用和编制,是昆虫分类工作重要的基础,学习和研究昆虫分类,必须熟练掌握检索表的制作和使用。
检索表的形式,常用的有双项式、单项式(连续式)和包孕式(退格式)三种,其中以前两种最为常见。
现以弹尾目、缨尾目、直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和同翅目等6目昆虫为例,说明检索表的制作方法。
首先经过分析比较,归纳出6个目的主要特征,供制作时选择使用:[1]制作双项式检索表如下:1.无翅 (2)有翅 (3)2.腹末有跳器…………………………………………………………………弹尾目腹末有1条中层丝和1对尾须………………………………………………缨尾目3.口器咀嚼式 (4)口器刺吸式 (5)4.前翅皮质,后翅膜质;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直翅目前翅鞘翅,后翅膜质………………………………………………………鞘翅目5.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喙着生于头部前端…………………………半翅目前后翅均膜质,或前翅略加厚;喙着生于头部腹面后端………………同翅目双项式检索表的特点是,每一天包含两项对应的特征,所鉴定的对象符合哪一项,就按哪一项所指示的条数继续向下检索,直至检索到其名称为止,总条数为所含种类数减1.[2]制作单项式检索表如下:1(4) 无翅2(3) 腹末有跳器……………………………………………………………弹尾目3(2) 腹末有1条中层丝和1对尾须…………………………………………缨尾目4(1) 有翅5(8) 口器咀嚼式6(7) 前翅皮质,后翅膜质;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直翅目7(6) 前翅鞘翅,后翅膜质…………………………………………………鞘翅目8(5) 口器刺吸式9(10) 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喙着生于头部前端……………………半翅目10(9) 前后翅均膜质,或前翅略加厚;喙着生于头部腹面后端…………同翅目单项式检索表的特点是,每一条仅含一项,与其后所指示的特征向对应,所鉴定的对象若符合,就继续向下检索,若不符合,就检索其后号中的序号.总条数为所含种类数2倍减2.[3]制作包孕式检索表如下:A.无翅B.腹末有跳器…………………………………………………………………弹尾目BS.腹末有1条中层丝和1对尾须……………………………………………缨尾目AA.有翅B.口器咀嚼式C.前翅皮质,后翅膜质;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直翅目CC.前翅鞘翅,后翅膜质…………………………………………………鞘翅目BB.口器刺吸式C.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喙着生于头部前端………………………半翅目CC.前后翅均膜质,或前翅略加厚;喙着生于头部腹面后端……………同翅目包孕式检索表一般仅在包含种类数较少时应用,且具有层次清晰的优点。
编制生物检索表
生物检索表是人们从生物的特征中找出比较重要而稳定的特征,用简短的文字描述排列而成。
使用检索表时一定要根据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把检索表按顺序逐级使用和逐项往下查。
全班同学分小组,根据下图,编制一份检索表。
要求
1 •要用科学术语描述生物的特征。
2 •要找出各类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和主要区别。
讨论
1. 各组交流编制的生物检索表,你们小组的检索表还需要修改和完善吗? 怎样修改完善?
2. 生物检索表的学习使用和尝试编制,对你有什么启示和指导意义?。
例1:小明在植物上找到8只“甲虫”,为了便于辨识,请你依据“甲虫”的足、触角、背部形状、色斑的不同,编制一个检索表。
小明找到的8只“甲虫”学生根据生物课上所学到的知识:“为了便于人们按照统一的表示生物,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的特征的差异,编制出检索表。
在检索表中,将某一性状特征分为对立的两类,具有相似性状的生物归为一类,与该形状特征相异的生物归为另一类,特征相反的两类性状相对排列;然后,在每个类别中再寻找另外一些特征,依据新的性状差异继续归类、相对排列,直到确定出不同生物的分类地位为止。
”首先对8只“甲虫”进行分类,然后再编写检索表。
1、足光滑2、触角线形3、背部椭圆形4、有色斑…………………………………C1、足2、触角4、色斑 3、背部4、无色斑…………………………………A3、背部圆形…………………………………F2、触角非线形3、背部椭圆形………………………………D3、背部圆形4、有色斑…………………………………H4、无色斑…………………………………G1、足粗糙2、触角线形…………………………………B2、触角非线形………………………………E以上的编写的检索表,特别繁琐,学生在编写过程中,很多地方经常出错,多编和漏编现象特别突出。
老师不马上指出,而上学生谈论问题,从而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在师生共同参与下,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例如,例1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编写中出现遗漏现象,是否可以带着字母一起编写?经老师启示,学生很快就制作出如下的检索表:1、足光滑(A、C、D、F、G、H)2、触角线形(A、C、F)3、背部椭圆形(A、C)4、有色斑…………………………………C4、无色斑…………………………………A3、背部圆形…………………………………F2、触角非线形(D、G、H )3、背部椭圆形………………………………D3、背部圆形(G、H )4、有色斑…………………………………H4、无色斑…………………………………G1、足粗糙(B、E)2、触角线形…………………………………B2、触角非线形………………………………E例如,把例1的两种编写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是否可以编写出简单、简洁的编写方法?学生开始思考问题,发现同一性状特征分为对立的两类各占一半的排在第一层级,反之则最后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