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变粉变色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加入感温粉末后的实验现象感温粉末是一种温度敏感的材料,它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
在实验中,我们将加入感温粉末后的实验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实验现象。
我们将感温粉末撒在试管底部。
当试管中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感温粉末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是因为感温粉末含有一种称为热敏颜料的物质,它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在实验中,我们用火柴点燃一根蜡烛,然后将试管放在蜡烛的火焰旁边。
当试管受热时,感温粉末开始变色。
刚开始的时候,感温粉末呈现出深蓝色,随着试管受热的进一步增加,颜色逐渐变为浅蓝色、绿色、黄色,最后变为橙色。
实验中我们还发现,当试管从蜡烛火焰旁边移开后,感温粉末的颜色会逐渐恢复原来的深蓝色。
这是因为感温粉末具有温度记忆的特性,一旦温度降低,它就会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除了温度变化,我们还测试了感温粉末对不同物体的热敏感性。
我们将试管接触到不同的物体表面,观察感温粉末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感温粉末对于金属表面的热敏感性较高,当试管接触到金属时,感温粉末的颜色变化更加明显。
而对于塑料、纸张等非金属物体,感温粉末的变化相对较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试管中的温度过高时,感温粉末的颜色会变为红色。
这是因为感温粉末中的热敏颜料在高温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颜色发生变化。
当温度降低后,感温粉末的颜色又会逐渐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通过这些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感温粉末的独特之处。
它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具有温度记忆的特性,并对金属表面的热敏感性较高。
这些性质使得感温粉末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感温粉末可以用于体温计的制作。
通过感温粉末的颜色变化,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人体的体温。
同时,感温粉末还可以用于温度监测装置的制作,对于一些需要精确控制温度的实验或设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建筑领域,感温粉末可以应用于温度控制系统。
通过感温粉末的颜色变化,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内外的温度变化,从而调节空调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感温变色的原理
感温变色的原理是基于热敏材料的特性。
热敏材料是一种可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的物质。
它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来改变它的吸收或发射光谱的特性,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热敏材料中常用的是热敏涂料或热敏墨水。
这些材料中通常包含了一种称为温度指示剂的物质,它具有改变颜色的能力。
温度指示剂可以是一种化合物,或者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热敏材料中的温度指示剂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个变化可以是分子结构的变化,也可以是物质的相变,甚至是由于温度引起的化学反应。
这些变化会导致温度指示剂的颜色发生变化。
通过控制热敏材料中的温度指示剂的类型和浓度,以及与其它材料的组合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的变色效果。
当热敏材料受到热源的作用,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温度指示剂就会发生颜色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热敏材料的变色是基于温度的改变,它一般只适用于温度变化明显的环境下,比如用于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或者充当温度指示器。
同时,由于温度指示剂的稳定性和可逆性问题,热敏材料的变色效果可能有一定的时效性。
晨美温变颜料晨美温变颜料有低温到高温多种温度区间,根据温度不同大体分为低温变色(10℃左右)、手感变色(30℃左右)、高温变色(40℃、50℃、60℃、70℃、80℃)等材料;温变粉有色到无色、无色到有色系列,品种有消(发)色红、桃红、金红、玫红、黄、金黄、蓝、黑、灰、宝石蓝、墨绿、草绿、孔雀绿等。
可用于制作防伪油墨(丝印、胶印、凹印、柔印)、涂料及注塑等用途温度变色粉晨美温度变色粉又称热变色粉、热敏变色粉,此类颜料分二大类:常温下显示其特定颜色。
经加温后颜色退去变成无色,冷却后立即恢复到原有颜色,因其变色过程可逆,称为“有色变无色可逆温变颜料”;在常温下显示无色,经加温后变成另一种颜色,冷却后又恢复原来的无色,因其变化过程可逆,称为“可逆温变发色颜料”(无色变有色)温变防伪材料有低温到高温多种温度范围,根据温度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低温变色(6—10℃左右)、手感变色(30℃左右)、高温变色(40—80℃)等材料。
温变粉有:无色到有色、有色到无色系列,品种有消色和发色两种,颜色分为:红色、黄色、兰色、黑色、灰色、墨绿、草绿、玫红、金红等。
以上由专业生产销售温变粉的晨美颜料有限公司收集整理。
光学变色颜料光学变色颜料(简称光变颜料变色龙色粉OVP)通过对光线的选择性反射而形成鲜明、奇特的随角异色效果,在观察角度和光线入射角不同的情况下,每片颜料会反射出缤纷的色彩变化。
如红色到黄色、金绿到蓝色。
光变颜料能用油墨、涂料的常规方法混合涂覆到到各种基材上,如塑料、木材、金属、纸张、陶瓷、玻璃等,使用方法简单类似珠光颜料、片状金属颜料,已广泛应用于车辆的车身或车身部件、塑料制品、家具、鞋具、人造革、工艺品、运动器材、高档服饰、化妆品高档包装、以及涂饰行业中;此外可应用于印刷品的防伪。
光变颜料与另一作为补色调的颜料相混合使用,以此着色的部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产生无穷的色彩变幻。
能让火焰变色的粉末原理火焰变色的粉末原理是指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使得燃烧产生的火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种现象是由于化学物质的电子能级变化引起的。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火焰变色粉末的原理。
火焰是由氧气和燃烧物质之间的快速氧化反应产生的。
在一般的燃烧过程中,火焰会呈现出黄色或蓝色。
黄色火焰表示燃烧物质中含有金属离子,蓝色火焰表示燃烧物质中含有碳元素。
而火焰变色的粉末原理则是通过向火焰中添加能够产生特定颜色的金属离子,改变火焰染色物质中电子的能级分布,从而使火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要实现火焰颜色的变化,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金属离子化合物。
常见的催化剂有氯化铜(CuCl2)、硫酸钠(Na2SO4)等。
这些催化剂在火焰中燃烧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各种金属离子。
以氯化铜为例,当将氯化铜颗粒添加到火焰中时,火焰会呈现出蓝色。
这是因为氯化铜在高温下分解产生CuCl2和Cu2+离子,这些离子在火焰的高温环境下激发电子,使其跃迁到更高的能级,然后重新回到较低的能级,释放出特定的电子能量。
这些能量落到可见光能量范围内,形成蓝色的光。
因此,火焰颜色变为蓝色。
当我们选择不同的金属离子时,火焰的颜色也会相应改变。
例如,将硫酸钠颗粒添加到火焰中,会产生黄色火焰。
这是因为硫酸钠在高温下分解产生Na+离子,这些离子也会被激发到高能级,然后再释放出黄色的光。
所以,火焰的颜色变成了黄色。
此外,还有其他金属离子可以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例如铜离子可以产生绿色火焰,碱金属离子可以产生紫色火焰等等。
这些金属离子的特定能级分布决定了火焰的颜色。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进行火焰染色实验时,我们需要控制金属离子的浓度和添加量,以确保火焰颜色的稳定性和可观察性。
此外,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金属离子也是十分重要的。
总结起来,火焰变色粉末的原理是通过向火焰中添加能够产生特定颜色的金属离子,利用化学反应和电子能级的变化,使火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种现象与金属离子的能级分布和电子的激发与释放过程密切相关。
温变粉执行标准一、产品规格温变粉是一种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的粉末,主要应用于涂料、油墨、塑料等制品的变色涂层。
产品规格以粉末的细度、颜色变化范围和变色温度等参数进行衡量。
温变粉的细度通常在10-30微米之间,颜色变化范围包括红色、蓝色、绿色等,变色温度则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定制。
二、原料质量温变粉的原料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因此需要严格控制。
原料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1.原料纯度高,不含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2.原料性能稳定,易于加工处理;3.原料来源可靠,可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三、生产工艺温变粉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按照配方要求将各种原料称量准备好;2.混合:将称量好的原料放入混合机中充分混合;3.研磨:将混合好的原料进行研磨,使其细度达到要求;4.干燥:将研磨好的粉末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5.筛分:将干燥好的粉末进行筛分,去除过大或过小的颗粒;6.包装:将合格的粉末进行包装,以防止受潮和污染。
四、性能指标温变粉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颜色变化范围、变色温度、细度、耐候性等。
颜色变化范围是指温变粉在温度变化时所能产生的颜色变化范围,变色温度是指温变粉在温度变化时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温度点。
细度则关系到温变粉在制品中的分散性和遮盖力,耐候性则关系到温变粉在室外环境中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五、安全性评估温变粉应经过安全性评估,以确定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安全性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2.无毒、无异味,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3.对环境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六、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温变粉时,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1.温变粉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2.使用前应先将温变粉与基料进行充分搅拌,确保其均匀分布;3.在涂装过程中,应控制涂装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变粉受潮或过热;4.涂装后应等待足够时间,使温变粉充分变色并干燥。
感温变色粉的主要成分
感温变色粉是一种神奇的材料,它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和惊喜。
那么,这种神奇的变色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呢?让我们来探秘一下感温变色粉的主要成分。
感温变色粉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称为热敏颜料的特殊材料。
这种热敏颜料通常由一种称为热敏染料的有机化合物制成。
热敏染料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得它们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当温度升高时,热敏染料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颜色发生变化;当温度降低时,分子结构再次改变,颜色也随之变化。
除了热敏染料,感温变色粉中还可能包含一些载体材料,用于固定热敏染料并使其更容易应用到各种产品上。
这些载体材料通常是无毒、无害的,可以确保感温变色粉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感温变色粉的制作过程也非常精密,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配比和加工工艺。
通过精确的配方和加工技术,可以制备出颜色变化鲜艳、稳定可靠的感温变色粉。
感温变色粉广泛应用于温度指示、儿童玩具、化妆品等领域,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和便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感温变色粉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相信它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惊喜和创意。
防伪油墨/变色油墨介绍一.感温变色油墨1.热消色型:在低温时为有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色从有色变为无色。
它的变色温度可根据用户需要在8~78℃ 范围内设定。
热消色型的品种最多,色谱齐全,是最常用的温变油墨系列。
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图 1. 热消色型 色~温关系曲线 图 2. 热发色型 色~温关系曲线2.热发色型:其色~温特性与热消色型正相反。
在低温时为无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色从无色变为有色。
它的发色温度区间为:60~65℃。
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3.热记忆型:该系列温变油墨的颜色不仅取决于温度,还取决于温度变化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从不同方向(先降温再升温,或先升温再降温)到达同一温度区间 T 0~T 1 时,由于温度变化的过程不同,颜色会显示出有色或无色。
热记忆型温变油墨为本公司独创,因其具有多重鉴别特征,在防伪性能方面更为可靠。
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图 3. 热记忆型 色~温关系曲线 图 4. 区间显色型 色~温关系曲线4.区间显色型:在低温区和高温区都是无色状态,仅在其中某一特定温度区间T0~T1为显色状态,显色温度区间为:33~47℃。
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
区间显色型温变油墨是本公司最新研发的品种。
它与热消色型和热发色型互配,可获得多重变色体系,具有很高的防伪应用价值。
5.压--热敏消色型:该油墨其原始形态为无色,在经受初始压力作用后,获得热消色型温变油墨的变色特性。
6.热消色温变油墨的基本色:目前本公司生产的可逆温变油墨在显色状态有以下18个基本色:玫红(MR)桃红(TR)大红(DR)金红(JR)橙红(CR)明黄(MY)金黄(JPY)亮黄(LY)草绿(CG)中绿(ZG)墨绿(MG)孔雀绿(KG)湖蓝(CYB)紫罗蓝(ZLB)宝石蓝(SB)海蓝(HB)棕黑(ZB)黑色(JB)(以上颜色为印刷颜色,以实际应用为准)7.热消色颜料与普通颜料之间拼色温变油墨:可以获得色A变色B循环的变色效果。
高温变色的原理高温变色是指某些物质在受热后可以发生颜色的变化,这一现象常见于温度计、热敏纸、热敏墨水等应用中。
其实,高温变色的原理可以归结为物质的热致相变和化学反应两种机制。
一、热致相变机制在高温下,一些物质会经历热致相变,使得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颜色的改变。
这种机制主要适用于温度计和热敏墨水等应用。
举例来说,我们常见的汞温度计中就运用了热致相变机制。
汞是一种在常温下是液体,在较低温度下会凝固成固体的物质。
当温度超过汞的熔点时,汞会发生热致相变从而由固体转变为液体,这就意味着温度计中的液柱会上升,从而显示出温度的在上升。
热敏墨水则是利用温度敏感性颜料的热致相变机制来实现颜色的变化。
在低温下,敏感颜料的结构是封闭的,颜色通常较浅。
而当温度升高时,敏感颜料的结构会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吸收光谱,颜色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二、化学反应机制除了热致相变,高温变色还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
这种机制常用于热敏纸、热敏墨水和某些热敏材料中。
热敏纸是利用热敏墨水的颜色改变来记录温度的,其原理是基于热敏墨水中的化学反应。
当热敏墨水被加热时,墨水中的化学物质会发生反应,产生新的化合物,导致颜色的变化。
例如,许多热敏纸的原理是在纸张的表面涂上一层热敏涂层。
这层涂层中含有热敏墨水,其中的化学物质会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通过控制反应物的种类和比例,可以实现在不同温度下显示不同颜色的效果。
总结起来,高温变色现象的实现机制主要基于热致相变和化学反应两种方式。
这些原理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观测和记录温度变化,同时也扩展了许多领域的应用,如温度计、热敏纸和热敏墨水等产品。
温变粉变色原理
一、庄彩感温变色颜料的变色原理和结构:
庄彩感温变色颜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
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
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这种颜料的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
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正是它保护了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
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1、感温变色基本颜色:
2、感温变色基本温度:-5℃、0℃、5℃、10℃、16℃、21℃、31℃、33℃、38℃、43℃、45℃、50℃、65℃、70℃、78℃。
3、感温变色可随温度的上升、下降而反复必变颜色。
(以31℃红色为例,变色形式为31℃以上呈现无色,31℃以下呈现红色)。
4、感温变色内含微胶囊变色颗粒,粒径在1~10UM 之间,并具有耐高温、抗氧化等胶囊所改变的特性。
5、感温变色产品之设计以高温环境时与低温环境时有颜色变化为诉求,并大多应用于人体感温的系列产品,也可做防伪设计使用。
二、庄彩感温变色粉应用:
1、感温变色粉为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称为可逆感温变色颜料(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
2、本品可用于聚丙烯(PP)、软聚氯乙烯(S-PVC)、AS 、ABS和硅胶等透明或半透明塑料的注塑、挤塑成型。
也可混入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有机玻璃或尼龙单体内浇铸、模压、固化成型合适之油墨基材。
3、用于注塑、挤塑加工或浇铸、模压、固化成型时,变色颜料的用量为塑料量的0.4~3.0% ,通常为0.6 ~2.0% 。
变色颜料与塑料粒子要充分混和均匀(混合时可使用少量白油)。
如果是普通颜料与变色颜料拼色,则普通颜料(或染料)的用量大约为变色颜料的0.5-2.5% 。
4、色母料:
在大批量生产时可先将变色颜料加入聚乙烯蜡或聚苯乙烯蜡中制成颜料含量为10%的色母料,然后再与塑料粒子混合使用。
这样可使变色颜料分散的更均匀。
色母料的制备方法可参考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
5、温度:
加工温度应控制在200℃以下,最高不要超过230℃,并尽量减少物料的受热时间。
(高温,长时间加热将损害颜料的变色性能)。
6、注意事项:
A : 注塑和挤出中使用变色颜料时塑料中不应再同时使用其它填充料或普通颜料(例如:钛白粉,碳酸钙,钡,碳黑等),否则将会变色效果。
B: 浇铸、模压、固化成型中使用变色颜料时应先将变色颜料加入不饱和聚脂、有机玻璃或尼龙单体内内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再加入引发剂或固化剂开始聚合或交联反应。
因为在予聚后体系粘度急剧升高,此时加入变色颜料会使大量颜料颗粒包裹在一起,难于分散均匀。
另外,此时的搅拌操作也会使体系中残留大量气泡。
C: 慎重选择交联剂或固化剂:在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交联固化过程中,其内部有时会产生强大的收缩应力,导致变色颜料微胶囊外壳破裂,其它化
学物质进入颜料内部使其失去变色性能。
这种情况在环氧树脂固化厚度大于0.2毫米并且使用多胺类固化剂时经常会发生。
D: 不能使用密炼机、捏和机、高速分散机,双螺杆挤出机等高剪切设备进行塑料粒子与变色颜料的预混合。
这些设备会严重破坏变色颜料表面的保护层,使其失去变色性能。
另外,在制备色母料时应避免变色颜料经受反复的挤出造粒操作。
E: 在PVC树脂的配方中应避免使用含磷的稳定剂和增塑剂,否则会使变色注塑制品在消色状态时产生严重的残留色。
三、储存方法:
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本身是一个不稳定体系(稳定就难于变化),所以其耐光,耐热,耐老化等性能远不及普通颜料,在使用中应加以注意。
1、耐光性:
感温变色颜料的耐光性较差,在强烈阳光下暴晒下会很快褪色失效,因此其只适合在室内使用。
应避免强烈阳光和紫外灯光的照射,这样有利于延长变色颜料的使用寿命。
2、耐热性:
感温变色颜料在短时间内可耐230℃高温(10分钟左右),可应用于注塑和高温固化。
但变色颜料在发色状态和消色状态时的热稳定性不同,前者的稳定性高于后者。
另外当温度高于80℃时,构成变色体系的有机物也会开始降解。
因此变色颜料应避免长期在高于75℃温度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