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课件PPT:5以内数的加减法
- 格式:ppt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11
幼儿园大班数学《五的加减》教案:五加减小能手的成长经历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中,五的加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五加减小能手的成长经历,是指幼儿通过数学学习,逐渐掌握五的加减知识点,成为熟练、灵活地运用五的加减的小能手。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进行幼儿园大班数学《五的加减》教学,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成为五加减小能手。
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5,了解5在数列中的顺序;2.掌握5的加法和减法,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3.提高脑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数字5:让幼儿观察5的形状和数量,了解数字5在数列中的顺序。
2.五的加法:通过大班数学教材中的课文和练习进行教学和实践,并鼓励幼儿口算或使用计算器计算。
3.五的减法:通过教师演示和幼儿实践,让幼儿理解五的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考。
2.情境模拟法:通过营造情境和体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练习五的加减法,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数字游戏法:通过数字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实践和掌握五的加减法,增强记忆和计算能力。
四、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问题式引出幼儿园大班数学《五的加减》教学话题。
2.认识数字5:让幼儿观察5的形状和数量,引导幼儿将数字5与生活中的物品联系起来,了解数字5在数列中的顺序。
3.五的加法:通过大班数学教材中的课文和练习进行教学和实践,重点讲解五的加法的概念和方法,并鼓励幼儿口算或使用计算器计算。
4.五的减法:通过教师演示和幼儿实践,让幼儿理解五的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5.实践练习:通过实践练习,让幼儿巩固和掌握五的加减法的知识和技能。
6.数字游戏:通过数字游戏的方,让幼儿在游戏中实践和掌握五的加减法,增强记忆和计算能力。
7.归纳总结:通过归纳总结,让幼儿掌握五的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五的加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概念。
2.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学习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
2.能够运用口头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
2.难点:灵活运用口头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说出数字。
2.理解加减法概念教师通过故事讲解,让幼儿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故事结束后,教师提问:“故事里的加减法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幼儿回答。
3.学习口头加减法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如“3”,然后说:“3加1等于多少?”引导幼儿回答。
教师依次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进行口头加减法练习。
4.游戏互动游戏一: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幼儿找出对应的数字卡片,并用口头加减法表达出来。
游戏二: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让幼儿用口头加减法算出结果。
5.实际应用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如:“小兔子有3个萝卜,小猴子给它2个萝卜,小兔子现在有几个萝卜?”引导幼儿运用口头加减法解决问题。
拓展活动:教师出示更多数字卡片,让幼儿自由组合,进行口头加减法练习。
五、作业1.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口头加减法练习题。
2.家长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口头加减法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让幼儿了解加减法的含义,然后通过游戏互动和实际应用,让幼儿掌握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课后,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如“5”,引导幼儿说出数字。
教师问:“你们知道5以内的数有哪些吗?”让幼儿回答。
2.理解加减法概念教师通过故事讲解,如《小兔子和萝卜》,让幼儿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故事结束后,教师提问:“故事里的加减法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幼儿回答。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口头加减法的实践活动,掌握小于5的简单加减法原理。
2.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和数的连续性,以及计算过程中正确口算和表述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热身1.教师出示数字1,要求学生大声口数至5。
2.教师出示随机两个数字(范围1~5),要求学生进行口头加减法,并说出答案。
正文1.教师出示随机两个数字(范围1~5),要求学生进行口头加法。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手指帮助计数,或者用支持的物品进行辅助。
2.教师出示随机两个数字(范围1~5),要求学生进行口头减法,同样可以通过手指或者支持的物品进行辅助。
3.教师出示两组数字(范围1~5),要求学生进行口头比较大小。
例如:“3的大小是大于2的,小于4的。
”结束1.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提醒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询问学生今天学习的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教学时长本节课的预计教学时长是40分钟。
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数码卡片或者其他支持的物品。
2.教师需要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具。
3.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能够通过口头加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学生能够正确地比较数字大小。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有提前准备进行更多的练习和例子,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2.在进行口头加减法的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和交流。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学生完成练习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报告,以消化和理解所学知识。
一、活動目標1.能用表像進行5以內數的加減運算,並能用語言表達運算過程。
2.發展表像思維。
二、重點與難點1.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2.難點:用語言表達運算過程。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1.材料:塑膠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
1-5的數字卡。
加減法圖意的圖片卡。
印章。
2.環境創設:在數學區放置以上材料,讓幼兒操作擺弄,進行探索和復習鞏固活動。
四、設計思路口頭加減法是幼兒學習加減運算的開始,活動的重點讓幼兒認識加減法的意義。
教學中要避免使幼兒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即題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還剩”就是減法。
設計時可以通過圖示或直接演示讓幼兒接觸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種是把兩個部分數“合併起來”,另一種是在一個部分數的基礎上“增加幾個”。
又如減法,一種是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餘部分,另一種是已知總數和剩餘的部分,求減少的部分。
用具體形象的方法幫助幼兒把合或分的心理運算活動與加減運算相結合,使幼兒真正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本活動的另一個目標是發展幼兒的表像思維。
因為,表像是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仲介,幼兒掌握加減法要經過操作擺弄、運用表像進行計算。
最後才能達到對抽象數字的計算。
所以,設計時首先要讓幼兒積累豐富的表像,然後通過解答口頭應用題促使幼兒運用表像進行運算。
此外,要求幼兒將計算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也是提高幼兒表像思維水準的一種有效方法。
但開始時幼兒會有一定的困難,教學中可以適當出示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理清思路。
五、活動流程操作體驗—>討論理解—>復習鞏固1.操作。
(1)實物操作。
讓幼兒用塑膠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進行加減運算,並用相應的數字卡表示計算結果。
如計算三只小白兔與二只小灰兔合起來是幾只小兔?(2)看圖計算。
讓幼兒根據圖意進行加減運算。
要求幼兒先講述圖意,然後再計算結果。
注意:提供的圖意要有不同的加減法的表述方法。
如加法,有的是計算兩個盤子裏的水果合起來是幾個。
有的是幾個小孩在玩,又走來了幾個,……。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的加减法》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的加减法》「篇一」一、教学内容:5以内的减法二、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下限:知道减法的含义;认识“—”,能正确地读出减法算式。
初步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解决。
上限:能熟练正确地读出减法算式,并能独立列出算式。
明确减法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三、教学过程:(一)感知减法的含义1、课件演示:3名同学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纸鹤,1名同学把1只纸鹤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纸鹤放在一块儿。
2、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说明:3名同学中走掉1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1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一课四练P16 1)(二)教减法算式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从3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3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
(板书:减法)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1=26、出示图片:从4个气球里拿走2个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
问:要求还剩几个气球怎么列算式?板书:4—2=2(三)独立操作巩固1、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减法算式。
2、学生操作。
3、汇报交流5—1 5—2 5—3 5—4 5—5 5—0你们是怎么想出得数?看图摆一摆数出来的、用数的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几(四)巩固提高1、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含反思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表象思维,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
1-5的数字卡。
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
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
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
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
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
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
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
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
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1.操作。
(1)实物操作。
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并读出数字1-5,掌握数字1-5的大小关系。
2. 学生掌握5以内的简单加减法,在小组内进行两位数以下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3. 学生能够在游戏中重温所学知识,巩固掌握。
二、教学内容1. 数字1-5的认识:大小关系2. 5以内的简单加减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1-5的认识,5以内的简单加减法;2. 教学难点:反复练习数字1-5大小关系和简单加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策略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10分钟)教师播放数字1至5的视频,让学生看视频、认识数字1-5,并且掌握这几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2. 讲解新知(10分钟)通过数字卡片、图片、实物等多种教具,重点介绍数字1-5的用法。
并且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简单的加减法概念及方法。
3. 操作练习(20分钟)通过小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练习数字四则运算,并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运算的乐趣及实用性。
游戏:数字配对(10分)游戏规则:每组分为加数和被加数,分别手持不同的数字卡,他们通过“相互配对”的方式计算加减法,如:3+2=5;5-2=3;4+1=5;5-1=4 等。
4. 总结评价(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张表格,请学生进入小组按顺序上台进行答题,通过自我检查和小组评价,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和信心。
六、教学反思1. 教学环节设计灵活性需要加强。
在上课过程中,应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环节的更改和调整。
2. 老师应该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公式、方法和计算,并通过生动形象,语言简明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3. 在游戏环节中,应通过精心设计,创造轻松、有趣的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4.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需要考虑如何配对,对数字的认识、记忆和组合等能力能得到很好地锻炼。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及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
1-5的数字卡。
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
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
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
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
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
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
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
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
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1.操作。
(1)实物操作。
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
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2)看图计算。
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
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