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趣谈:麻将的起源探寻与文化内涵麻将到底始于何时,谁人发明而又如何演进的?麻将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怎样的联系,其文化底蕴与魅力何在呢?一、麻将的起源探寻1、《游戏史》(蔡丰明著)中的考证麻将大约有以下几种起源可能:一是起源于先秦时代的“六博”。
许多文献如《论语》、《楚辞》以及《史记》等书中,都有不少关于六博的记载。
因为所用的棋子双方各为6枚,六黑六红,又有骰子6枚,故称“六博”。
“博弈”二字古时指的便是六博和围棋。
二是源自马吊牌。
小说《金瓶梅》第五十一回中,就有潘金莲与王潮儿斗马吊牌的描写。
马吊牌最初起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由于变化繁多,有很强的娱乐性,所以深得当时人们的喜爱。
马吊叶子一般一寸宽、三寸长,数量为40张,花色共分十字、万字、索字、文钱四门。
到了清初,马吊牌变为“默和牌”,与现代的麻将的玩法已经十分接近了。
三是源自太平天国军。
《清稗类钞》有“叉麻雀”条云:“粤寇起事,军中用以赌酒,……行之未几,流入宁波,不久而遂普及矣。
”照此说法,麻将牌首先是在太平天国军中创制,随后流传到宁波,然后再普及到全国的。
2、天一阁的考证据天一阁研究人员介绍,麻将的发明者是宁波人陈鱼门。
陈鱼门(1817-1878),道光二十九(1849)年拔贡,据说他“广交游,琴酒无虚日”,极喜玩耍,精熟纸牌。
他深感纸牌有诸多不便,于同治三年(1846)改为竹骨,继承“碰和牌”中的万、索、筒,共108张,易红花为绿发,白花为白板,老千为红中,名“三箭”,各4张,共12张,增四风各4张,共16张。
由此形成当时流行的136张一副的麻将牌。
从记载来看,与其说是陈鱼门发明了麻将,不如说是他改良了麻将,使得麻将的玩法更加有趣。
3、“郑和发明”说据说,当年郑和七下西洋,船上数万将士因海上生活单调和思乡,精神萎靡不振,甚至积郁成疾。
郑和于是就地取材制作娱乐工具,利用船上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图案,再制作游戏规则,放在吃饭的方桌上就能供4人同时娱乐。
关于麻将起源的知识点总结关于麻将起源的知识点总结麻将是一种流行于中国的博弈游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玩法。
本文将对麻将的起源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起源与古代发展关于麻将的起源,学术界有多种说法。
有一种观点认为,麻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南北朝时期(420-589年)。
那时候,游戏是将嵌有图案或文字的卡片进行配对。
这些卡片被称为“牌块”,相当于现代麻将中的牌。
后来,牌块上的图案和文字逐渐变得模糊,演变成了现代麻将中的花牌。
另一种说法认为,麻将最早起源于中国明朝时期(1368-1644年)。
《广东通志·小说考》中曾提到“麻将”这个词,可见麻将游戏至少出现在明代。
当时的麻将还没有字牌和花牌,只有万、条、筒三种牌型,规则相对简单。
无论是南北朝还是明代,麻将都是普通人的娱乐方式,通过发展和演变而来。
麻将在明代时,由于技术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麻将的雏形。
二、麻将的演变和流传麻将在明代以后的清代(1644-1912年)得到了发展和流传。
从此时开始,麻将游戏逐渐流行于全国范围内。
而麻将的规则和玩法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在中国的不同地区,麻将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变种。
比如,广东地区的“广东麻将”,四川地区的“四川麻将”,台湾地区的“台湾麻将”等等。
这些地方性的麻将游戏规则和玩法都有一定的差异,反映了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麻将逐渐传播到日本、韩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
日本在大正时代(1912-1926年)引进了麻将,并对其进行了改良和发展,形成了现代日本麻将的特色。
三、麻将的发展和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娱乐方式的需求的提升,麻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
首先,麻将的规则和玩法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麻将游戏也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比如,有些麻将变种中引入了彩头、多番等元素,使得游戏更加有趣和刺激。
其次,麻将逐渐从传统的实体游戏转变为线上游戏。
论麻将--让麻将成为健康的休闲方式摘要:我们都知道麻将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休闲活动。
这篇文章将论述麻将,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麻将的历史起源;第二部分是介绍现代麻将的形成及其概况;第三部分是说麻将在我国的影响;第四部分是讲麻将在海外的传播;第五部分是重点讲麻将给人的启示,以此说明麻将成为健康的休闲方式。
下面是具体内容:关键词:麻将;休闲;健康;人生哲学正文:一、麻将的历史起源麻将又称麻雀,起源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有五种说法:其中最主流最可信的是麻雀牌起源说法。
1、麻雀牌起源说:麻雀牌这种说法是最主流的麻将起源的说法。
麻将牌又称麻雀牌、麻雀儿牌,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
2、叶子格戏起源说:明朝名为万饼条(或“万秉章”)的人在“叶子格戏”的基础上创造麻将,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
3、马吊牌起源说:有人说,麻将牌马吊牌、纸牌发展、演变而来的。
而马吊牌、纸牌等娱乐游戏,又都与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娱乐游戏——博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是“血缘”关系。
现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戏娱,无不是在博戏的基础上发展、派生、演变而来的。
4、水浒传牌起源说:据清代大学者戴名世《忧庵集》等古籍记载,有“国粹”之称的麻将牌是明朝时一个名叫万饼条(或“万秉章”)的人发明的。
万秉迢被施耐庵《水浒传》书中的梁山108位好汉所折服,于是想做一副娱乐工具来纪念他们。
他把麻将牌设计为108张,暗喻《水浒》中的梁山108位好汉。
万秉迢考虑到梁山一百单八将分别来自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又增添了“东”、“西”、“南”、“北”、“中”各4张,共计20张牌。
同时,考虑到梁山英雄好汉中既有出身贫民又有出身富户的,对此,就称“贫”为“白”(板),“富”为“发”(财)。
于是,“白”、“发”又各增牌4张、共计8张。
最后,便构成了整副牌136张。
5、郑和下西洋起源说:郑和以纸牌,牙牌,牌九等为基础,以100多块小木片为牌子,以舰队编制,分别刻了1-9“条”,然后又以船上装淡水桶的数量,分别刻了1-9“桶”(筒)。
麻将是谁发明的呢?吃,碰,扛,胡了,自摸,清一色,扛上开花,十三幺……是不是很熟悉的声音,自带bgm,这就是麻将,早已成为世界各地休闲娱乐的主要选择。
相信大家多少都有玩过,一点都不会陌生。
这么好玩的游戏,到底是谁发明的?为什么叫麻将?对于麻将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有的说起源南方,有的说起源北方,争论不休。
第一种说法流传于南方地区,说是起源于江苏太仓。
麻将最早不叫麻将,叫作麻雀牌。
在地理位置上,江苏位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但是,产粮的地方鸟儿实在是太多,吃了虫子的同时也吃了粮食,导致了粮食减产严重。
为了护粮,官府就号召大家打麻雀。
但是大家积极性太低,没什么效率。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提升打麻雀效率,当地的政府就推出了一套奖励机制。
政府发放一种叫作麻雀牌的东西,用于记录你打死了多少只麻雀,再根据数量来分发奖金。
奖励机制一实行,效果显著,大家纷纷加入到打麻雀的行列,而麻雀牌也随之流行起来,越来越受欢迎。
经过后面慢慢的改良,麻将就诞生了。
第二种说法是和郑和下西洋有关。
明朝郑和下西洋,路途很长,而船上没有娱乐设备。
为了解闷,流传广泛的摇骰子成为船上将士娱乐消遣的不二选择。
但是,在漫长的航行中,之前觉得好玩的摇骰子也变得无聊了。
长期在海上漂,有的将士难免想家,甚至有了反意。
为了稳定军心,郑和召集主要军官商量对策。
在集思广益之下发明了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就是麻将的雏形。
而船上有一个姓麻的将军玩这个游戏特别厉害,无人能敌。
于是郑和给这个游戏命名为麻大将军牌。
经过后面不断的改进,最终大家称其为麻将。
第三种说法起源于北方。
元末明初有个叫万秉迢的人,他是梁山好汉的铁杆粉丝,为了纪念梁山108好汉,他先用108张牌代表108个英雄好汉,根据自己名字的谐音,分成万饼条三类,由此发明了麻将。
他名字很有意思。
他姓万,就是一万二万的万。
秉是秉烛夜谈的秉,而条是千里迢迢的迢。
大家都知道,梁山好汉们是从四面八方而来聚集在梁山的,一起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麻将的起源和来历麻将的起源: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族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
相传明朝名为万饼条(或“万秉章”)的人在“叶子格戏”的基础上创造麻将,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
另一方面, 有人说麻将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
例如:“筒”图案就是火药枪。
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
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
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
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
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
例如,“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
“索”即“束”,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
“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
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
“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
麻将玩法的术语也与捕雀护粮有关。
如“碰”即“彭”的枪声。
又如成牌叫“和”(音胡),“和”“鹘”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
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
那么为何又叫“麻将”呢?在太仓地方方言叫“麻雀”为“麻将”,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将了。
麻将牌(又称麻雀牌)是由明末盛行的马吊牌、纸牌发展、演变而来的。
而马吊牌、纸牌等娱乐游戏,又都与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娱乐游戏——博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是“血缘”关系。
现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戏娱,无不是在博戏的基础上发展、派生、演变而来的。
古博戏始于何时,准确年代很难说清。
据《史记》和其他有关文字的记载,博戏的产生至少在殷纣王之前。
麻将的起源和名称的由来麻将,是一种在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广泛流传的游戏,是众多玩家喜欢的活动之一。
麻将游戏具有多种规则和变化形式,但不管怎样,它的基础是一组144张牌,玩家在游戏中运用智慧进行组合和比拼。
那么,麻将的起源和名称的由来是什么呢?麻将的起源麻将的起源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谜团。
许多人认为麻将起源于中国,但也有人认为它来自其他地区。
但是许多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的研究表明,麻将的起源确实可以追溯到中国。
麻将最早的雏形是一种叫“麻雀”的游戏,大约在公元220年左右,在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江苏地区流行。
当时的麻雀游戏与现在的麻将游戏相比还是比较简单的形式,使用的牌也比现在的少。
历史学家还发现了一些类似麻将的游戏,例如在唐朝(公元618-907年)时期就有一种叫“悔胜”的游戏,使用的牌也很类似麻将。
而一开始的麻将牌则由名为“筒子”、“万子”、“条子”的三种牌构成,每种牌有序列和字牌两种形式。
其中,序列牌有一到九个点数不同的排,字牌则是风、箭等牌。
这种“三种牌,序列为一、二、三”的构成方式沿用至今。
麻将的名称由来麻将的名称由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其中得以流传并广泛接受的说法有如下几种:1. 麻雀变成麻将根据最早记载有关麻将的书籍《宣和牌谱》,该书记录隋代(公元581-618年)时,一位名叫孙思邈的医生,想出了一种用牌来治疗脾硬化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用牌强迫病人进行腹式呼吸。
而这些牌的名称就是“麻雀补食牌”。
后来,人们在玩麻雀游戏时,也开始使用这些牌,并改名为“麻将”。
2. 牌名里的“麻”在麻将游戏中,使用的牌是以麻为原料制成的,因此起名为“麻将”。
3. 牌名里的“将”“将”是一种用于指挥军队的高级军官,因此有人认为“将”是代表游戏中的胜者,取名为“麻将”也是因此。
4. “麻雀”(麻将)已成时语在汉语中,“麻雀”代表小巧玲珑、不起眼的关键词汇。
而“麻将”显得更为初级,因此“麻将”这一名称被大众所接受,成为麻将游戏的代表。
长沙麻将规则和打法一、麻将的起源与历史简述麻将也称“麻雀牌”或“雀牌”,它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这里简述两种。
一说是最初起源于古代殷商时期的宫廷博戏,到汉朝的时候,发展成“六博游戏”,唐朝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到明清时期已颇为盛行。
清朝末期,基本形成了现在的麻将牌游戏。
据传,唐朝盛世,江苏太仓地区粮食丰收,但麻雀成灾。
为了保护粮食丰收,民间组织了护粮团,专门捕杀麻雀。
举着的护粮牌即为白板,打中麻雀见血为红中,打到麻雀领赏钱,即为发财。
因为需要看风向,所以有了东南西北风。
赏铜钱串贯,即是万字前身;打麻雀需用枪,即是筒子(饼子),打到麻雀要用绳子串捆,即是条子。
另一说,与郑和航海下西洋有关。
因长时间在海上航行,兵士们闲极无聊,经常惹是生非,打架斗殴。
于是创造出了一种游戏:采用1-9数列建制,分三类1至9条(鱼),1至9饼(筒),1至9万(钱),具体游戏规则不详。
据说因为当时船上有个姓马的大将玩得最溜,故称名为麻将。
究竟哪种说法正确,现已无从查考,也不再重要。
现在的麻将原本是136张或加上梅兰菊竹、春夏秋冬共144张,大约在清朝晚期1844年前后才基本成型。
又经过近180年的演变,形成了现在这种规制,各地又逐渐衍生出十几种不同的玩法流派。
麻将从其雏形诞生开始,就是宫廷博戏,属于上层社会的游戏。
民间老百姓需要养家糊口,辛苦劳作,无暇染指。
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民国时期,逐渐普及到民间官商人家。
一时崛起,用作赌具,被戏称为国粹!其实麻将可以归类为一种体育游戏工具,本身并无罪过。
然而,在旧社会多少达官贵人、商贾巨富、名媛贵妇沉溺其中,输得倾家荡产,误国毁家。
所以,许多人,特别是正统的知识分子,都曾指斥其为一大公害,深恶痛绝而欲去之而后快。
解放后在文革时期,被当做四旧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改革开放后,又逐渐出现在老干和退休职工俱乐部,作为娱乐身心,打发闲暇的游戏工具。
作为一种体育活动,麻将在预防老年痴呆,娱乐身心方面是一种有益的游戏。
棋牌艺术之麻将一、麻将的来源麻雀牌起源说麻将又称麻雀,起源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有5种说法,其中最主流最可信的是儒、释、道三合一起源说法。
麻雀牌这种说法是最主流的麻将起源的说法。
麻将牌又称麻雀牌、麻雀儿牌,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
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市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
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
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
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
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
麻雀牌三种基础花色的名字叫做“万、束、筒”。
“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
“索”即“束”,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
“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
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
“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
麻将玩法的术语也与捕雀护粮有关。
如“碰”即“彭”的枪声。
又如成牌叫“和”(音胡),“和”“鹘”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
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
那么为何又叫“麻将”呢?在太仓方言中,“麻雀儿”和“麻将”读音较近。
太仓话的儿话音念做(/ng/),打“麻雀儿”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将”了。
太仓方言雀(/tsiak/)儿(/ng/),合在一起就变成将(/tsiang/)。
唐朝,麻将传入日本,日本千叶,建成世界首座麻将博物馆。
二、麻将的牌数一副完整的麻将牌共156张。
流行的是精简版麻将,不含百搭和大白板,共148张。
字牌(合计32张)1、风牌:东、南、西、北,各4张,共16张。
2、箭牌:中、发、白,各4张,共12张。
麻将设计背后的故事有很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称麻将起源于江苏太仓,当时这里可是皇家的大粮仓,囤积着大量粮食,方便粮食紧缺的时候调出来使用。
不过粮食一多难免就会吸引麻雀,每年粮仓都因为麻雀偷食而损失惨重。
为了鼓励群众帮忙抓捕麻雀,粮仓的管理者就制作了一种筹牌分发给大家,抓到的麻雀数目会在上面记录下来,并依照这个发放奖金。
另一种说法则称麻将是由明朝的太监郑和发明的。
大家都知道,当年郑和带着船队下西洋是一项壮举,不过那么多人常年在海上航行自然十分无聊,为了给大家解闷,郑和便发明了麻将这个游戏。
郑和利用的工具是船上装水的竹筒、桅杆上的绳索、铜钱和船上的粮食大饼等,就这样凑出了一副牌。
还有一种说法称麻将其实是由古时候的“叶子戏”演变而来。
原本只是文人墨客十分喜爱的游戏,上面画着各种图案。
到了明朝,叶子戏就演变成了马吊牌,到了清朝,马吊牌又演变成了如今的麻将。
以上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和流传,但具体哪种说法更被广泛接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发明麻将的四种传说麻将,也称之为“麻雀”、“抹将”、“雀牌”等,是正宗的国粹。
打麻将是最具大众性的一种赌博游戏。
若问起麻将是如何发明的?谁发明的?恐怕鲜为人知。
麻将的由来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麻将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
相传,唐代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昌乐县)有个叫张遂的人,自幼聪明过人,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叫一行。
一行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在天文、数学等方面有过杰出贡献。
公元722年前后,一行和尚曾编制一套供人娱乐用的纸牌。
“纸牌”规格为:宽3.5cm,长15cm,上印万、索、筒的图样。
后来又增加了类似东、南、西、北、中、发、白的七种牌。
麻将万、索、筒,本身是古代货币量的概念,筒即是铜钿(外形圆中间一个四方孔的铜质材料所制),一百铜钿相串而成一索、一万即一万个铜钿,即一百个索之和。
由于纸牌拿在手中不方便,且难以理顺;在娱乐过程中对看来讲更是个障碍,故如何克服其缺陷成了当务之急。
二、郑和发明的。
郑和为何发明麻将呢?这与他航海大有关系。
明宣德年间,郑和为了能给常年累月航海的船员开解海上生活中的无聊,在船上设计出了一种竹牌游戏,故后来麻将也有竹牌之称。
观麻将中的一些牌名,还真的与航海有关。
如:风向是出海航运最关心的大事,所以,郑和设计的这竹牌游戏即以“东、南、西、北”风4张牌为始。
当船靠岸时必须抛锚系绳索,为此,在麻将中又设计了一至九条(索)的牌名。
出海航行,淡水是必不可少的,而其时装水的器具为竹筒,在船上一直要排上九行,于是便在麻将中有了一至九筒的名目。
麻将中的九张万字牌是缘于出海之前,朝廷按照级别拨发给每个船员一至九万串的铜钱。
此外,皇家做大生意,水手们手中有钱,不妨采购点异域之奇物,做点小生意。
购物时选“中”了,就能“发”财,不“中”就可能洗“白”,于是就有了“中、发、白”三张牌。
还有,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水手们往往不记日期,只辨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所以竹牌中又添了“春、夏、秋、冬”四张花牌。
麻将最早是由谁发明的?古代麻将是什么材质的?有一句话是“麻将起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关于麻将的起源众说纷纭,主要有皇家宫廷说、孔子发明说、韩信发明说、河南昌乐县张遂说、宋朝翰林学士杨忆改进说、水浒梁山说、郑和下西洋说、太平军改编说、宁波陈鱼门说、太仓皇家官仓说等等。
一,麻将起源于古粮仓。
太仓在古时是皇家粮仓,仓内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运”。
守仓兵丁以捕雀取乐,仓官变鼓励为奖励,发给竹制筹牌记数酬劳。
从而发明了麻雀牌的游戏而后衍生麻将。
二,据清代大学者戴名世《忧庵集》等古籍记载,有“国粹”之称的麻将牌是明朝时一个名叫万秉迢的人发明的。
他为纪念水浒传108将创制了麻将牌。
三,郑和是在下西洋途中的船上发明的麻将,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缓解船员在漫长的航行中想家的情绪。
每一个麻将起源的说法都有相关的细节佐证,因此不太能完全确定麻将到底是谁发明的。
在古代,麻将一般用骨头、竹块制成。
一些王公贵胄家中玩的麻将,也有用珍贵的材料制作而成的,比如象牙、玉石、玛瑙等。
麻将因其趣味性已经成为国际性的游戏了,不仅在中国,更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这样的高速发展状态中,麻将也形成了很多种类。
国际麻将:麻将种类中最具权威性,最经典的。
国标麻将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所制订的《中国麻将竞赛规则(试行)》来执行。
日本麻将是由中国麻将传播入日本,在日本区域内发展演变而来的麻将种类。
其中日本麻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按照点数来计分。
四川麻将是中国麻将种类中传播普遍性程度最高的,也是历史比较悠久的麻将种类。
四川麻将的规则、打法比其他麻将种类更加完善,而且四川麻将跟其他麻将最大的不同就是:四川麻将没有中牌、发牌、白板等,只有108张牌。
中庸麻将是指小型的麻将,这种麻将是香港人发明的,适合亲朋好友之间的娱乐。
北京麻将是北方地区最受欢迎的麻将之一。
北京麻将打法数量相对少一些,因此也更容易上手。
除了以上的麻将种类外,还有广东麻将、台湾麻将、香港麻将等。
麻将的简介介绍_麻将的基本介绍简介麻将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
麻将的玩法有很多种,各地的麻将玩法都有所不同的。
但是关于麻将的起源简单介绍你了解吗?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麻将的基础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麻将简介麻将(Má jiàng,英:Mahjong, Mah-jong或Mah-jongg),一种汉族发明的益智游戏,麻将类娱乐用具,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每副136张。
四人骨牌博戏,流行于华人文化圈中。
不同地区的游戏规则稍有不同。
麻将的牌式主要有“饼(文钱)”、“条(索子)”、“万(万贯)”等。
在古代,麻将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说麻将牌实际上是一种纸牌与骨牌的结合体。
与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将的玩法最为复杂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简单,容易上手,但其中变化又极多,搭配组合因人而异,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最能吸引人的博戏形式之一。
麻将起源麻将的起源有多种的传说,据说在公元前500年由孔子发明,孔子云游四方,传播他的学说,三元牌红中,青发,白板分别代表三个美德:仁爱,真诚和孝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忠、孝、义”。
据历史考证麻将应该起源于明代,古称“叶子戏”,并于1895年传入西方,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流行的游戏之一,麻将在广东地区,香港、台湾和日本又称之为麻雀,有着14张、17张不同的规则及打法。
“麻将起源于中国”这种说法是没有异议的。
但是,起源于中国的麻将究竟传到多远的地方?除去众所周知的日本、南北韩等东南亚国家,一般人恐怕也说不出什么其他的地方。
但是“其他的地方”确实存在,而且距离中国之远甚至超出想像。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一位中国记者在索马里采访时,发现当地一种游戏和中国的麻将非常相似。
这位记者同志即兴支了几招儿,令玩者大吃一惊。
其实没有什么奇怪的,索马里人玩的这种“牌”,很可能就是“未完成式”的中国麻将。
广为流传的“郑和说”其实有很大的漏洞,因为据记载明朝初期的时候中国便已经产生了麻将的雏形。
麻将麻将,国粹也。
源自远古,盛行唐朝,风靡华夏,经久不衰。
麻将起源众说纷纭,无从考证。
有太仓护粮说、郑和下西洋说、水浒传说、马吊牌说、纸骨牌说……总之,麻将前身始于殷纣王之前,伴随历史的延续,几经发展演变,成为现在人们所熟悉的麻将。
麻将实为一项竞技性体育活动,又极具益智性、趣味性和博弈性,所以,玩麻之风当下更盛。
有人夸张说:十亿人民九亿麻,还有一亿在观察。
足以说明麻将的普及性和玩麻群体的规模性。
按麻将规则分,有国际标准麻将和地方麻将。
国际标准麻将,其规则为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于1998年7月所制定,并在其后众多国际及国内麻将竞赛中被广泛应用。
地方麻将的规则都是约定俗成,五花八门,各有区别,独具特色。
地方麻将多以地名为别,如北京麻将、上海麻将、台湾麻将、川麻等等。
当然,还有些大名雅号,以示异类。
“血战到底”和“血流成河”就是两种著名玩法,从字面上看,既有对抗性和挑战性,又有残酷性和毁灭性。
“合肥八枝”包含了地域特征和技法原则。
合肥麻将特点没有花牌,断幺九,牌总数84张,和牌要求是条、筒、万中的其中一门必须够八张及八张以上。
合肥麻将牌数少,番式多,技法杂,节奏快,不同的牌面有不同的加分和番数,大和小和、自摸逮炮、门清碰牌相差甚大。
所以,同样一手牌,选择和打法不同,成牌大相径庭,结果千差万别。
其中战略战术,个中奥妙真是一言难罄,无以言表。
打麻将如同打仗。
进退攻守,大战小役,去留选择,大小先后要处置灵活得当。
局内局外的观察都要仔细准确。
要统揽全局,及时判断,一招一式,均见得功底所在。
正是因为麻将是集多样性,多变性,偶然性,人为性,趣味性,公正性,公平性于一体的智力游戏,才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忘乎所以,爱不释手。
有位文学大家说:只有在读书时忘记麻将,只有在麻将时忘记读书。
麻将流传数千年,这本身也说明了麻将有着生生不息的、顽强的生命力。
吾有一友,体康健,却自称有病。
问何病之有?答:“麻疯病”是也。
一日不麻,周身发麻。
麻将的起源说法一:麻将,又称麻雀、雀牌、马将等,它与骨牌、叶子、马吊有密切的渊源。
骨牌起自北宋宣和二年,又称宣和牌。
分天、地、人、和、长、短、无名、七等共32张,按点和等级分大小。
一张12点的“天牌”与任意一张7点牌在一起,是九点;一张11点的“短牌”与一张8点的“人牌”在一起,也是九点;前者大称“天九”,后者称“人九”。
骨牌为矩形块状,为今后的麻将制作形式作了提示。
叶子,就至今尚保留着的窄条纸牌。
起源于唐朝。
宋代王辟子《渑水燕谈录》说“叶子”系一禅师献给李世民的。
“叶子”暗示“二十世李”,即唐可传给20世。
“叶子”到明朝发展为“马吊”。
纸质品,共40张,分为文钱、索子、万字、十字4门。
文钱分:空没文、半文和一文至九文。
索子分:一索至九索。
万字分:一万贯到九万贯。
十字分:九十万贯到二十万贯。
“万字”“十字”均以水浒人物为标志等级。
到清朝,加入中发白东南西北风,成了麻将。
说法二:现今人们熟悉的麻将牌,传说还有一段伤心的故事。
从前,有个父母双亡的少年,姓麻,单名一个人字。
他聪明勤劳,好胜心极强,家里却一贫如洗。
有一天,一位大将军得胜回朝,他披红挂彩,骑着高头大马,惹得市民们都拥在街道边观看。
麻人也在其中,他望着八面威风的大将军,对身边的同伴说:“我以后也要做个大将军,好好威风一下!”同伴们听罢,笑得前仰后合,讥讽他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你连饭也吃不上,还想当大将军?”麻人听后,一言不发。
从此,他起早摸黑地练起武来。
同伴们见他当真想做将军,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他“麻将”。
后来叫顺了,真名反而忘了。
没过多久,麻将就无法练武了。
因为光练武不干活,饭都没得吃了,木棍也耍不起来。
没办法,只得先干活挣钱换饭吃。
麻将有一手搓麻绳的手艺,又快又好,因此请他干活的人很多。
“喂,麻将,今天到我家搓。
”“麻将,明天到我家去搓。
”这样今天给东家搓麻绳明天给西家搓麻绳,麻将干脆放弃了练武,到江湖上做起了贩卖麻绳的生意。
心中却暗暗发誓:做不成将军至少也要做个大富翁!此后,麻将常备着大小不等的细麻绳,赚了一个铜子儿就用细绳串起来,口里念道:“一铜,两铜,三铜……”九铜后加一个就挽作一圈挂起来,称为一束。
有了十束就称之为一万。
他还备了四只白板箱,打算攒满十万,装满四大箱。
千辛万苦,总算积到了九万,好友们就劝他:“你历经了那么多春夏秋冬,已是两鬓染霜;走遍东南西北,既观赏了各地的梅兰竹菊,又饱受了风霜雨雪之苦。
不要一心想发财,也该保重身体,回家享享清福了。
”麻将听了,觉得有理,就打道回府了。
可是当麻将回到家里一看,不由惊呆了:四只白板箱空空如也。
原来,麻将一心赚钱,心里全扑在钱上,对子女疏于管教。
他的儿子红中,盖房子,娶妻子,生儿子都是大搞排场,挥金如土,将他一生的血汗钱花得一文不剩。
麻将得知实情,气得将四只白板箱砸得粉碎,不久便含愤身亡。
麻将的好友们闻讯赶来,忙帮着料理后事,他们把砸碎的白板箱集拢来,说也奇怪,这些碎块都差不多大小,共计一百四十四块。
为了纪念麻将,他们便把他的一生经历刻在了木板上。
从此就有了筒子、万子、东南西北、梅兰竹菊、发财、白板、红中,称之谓“麻将牌”,并且很快就在民间流行开来。
说法三:据传,麻将牌是明朝时一个名叫万秉迢的人发明的。
万秉迢被施耐庵《水浒传》书中的108位好汉所折服,于是想做一副娱乐工具来纪念他们。
经过几天精心设计,终于研制出了麻将牌。
他把麻将牌设计为108张,暗喻《水浒》中的108位好汉。
牌中的九索指“九纹龙”史进,二索指“双鞭”呼延灼,等等。
这108位好汉,因分别来自四面八方,于是牌中有东、南、西、北各4张。
而梁山泊聚义的群雄有贫有富,出身各异,因此又设中、发、白。
发者是发财之家,白者是白丁、贫民,中者是中产人家。
麻将又分万、筒(北方称饼)、索(北方称条),即是发明人万秉(饼)迢(条)的谐音。
说法四:麻将原是“护粮牌”之说,倒是颇有趣味。
有关资料记载,江苏太仓,曾为古时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不少粮食。
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的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
这种筹牌上刻着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做游戏,也是兑取奖金的凭证。
这种护粮牌后经演变而定型,便成为今天的麻将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
例如,“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
“索”即“束”,是用细绳串起来的雀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来计算的。
“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
还有“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
“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
“白”即白板,放空炮。
“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
麻将玩法的术语也无不与捕雀护粮有关。
如“碰”,即“嘭”的枪声。
又如成牌叫“糊”,“糊”实为“鹘”的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
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
那么何为“麻将”?原来太仓的方言叫“麻雀”为“麻将”,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打麻将了。
说法五:麻将,也称之为“麻雀”或“雀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正宗的国粹。
打麻将是我国国粹中最普及的一种文娱活动。
麻将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
相传,唐代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昌乐县)有个叫张遂的人,自幼聪明过人,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叫一行。
一行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在天文、数学等方面有过杰出贡献。
公元722年前后,一行和尚曾编制一套供人娱乐用的纸牌。
“纸牌”规格为:宽3.5cm,长15cm,上印万、索、筒的图样。
后来又增加了类似东、南、西、北、中、发、白的七种牌。
麻将万、索、筒,本身是古代货币量的概念,筒即是铜钿(外形圆中间一个四方孔的铜质材料所制),一百铜钿相串而成一索、一万即一万个铜钿,即一百个索之和。
由于纸牌拿在手中不方便,且难以理顺;在娱乐过程中对看来讲更是个障碍,故如何克服其缺陷成了当务之急。
实际经验给予人们以启发,应以硬质的东西来代替纸牌。
于是,纸牌的图案被刻于竹片或骨料之上,新的硬质牌出现了,从此“纸牌”这一称谓便销声匿迹了。
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制牌材料逐渐由原来的竹片、骨料,直到发展成为今天的硬塑料与有机玻璃。
麻将是我国历来在娱乐场中的一个传统节目,娱乐者在其过程中必须“眼观四方耳顾八面”,采用守已顾彼,灵活机动的战术。
打麻将的益处很多,对老年孤独症,对某些慢性疾病,对调节神经紧张等都有缓解作用。
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论语·阳货》)。
这就是说“博弈”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惶惶不可终日要好的多。
特别对于老年人,体力和脑力都逐渐衰退,疾病增多,不免有日薄西山之叹,孤独忧郁之感,虽可养花钓鱼,聊以自慰,总会觉得缺少什么。
忧郁之情常有这对身心健康无疑是很有害的。
如果几十个人聚在一起适当打打麻将,换言笑语,交流感情,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悠闲自得地玩玩麻将,对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
故盛传至今不衰,且广泛流传欧洲、东南亚地区,日本更为盛行。
香港流传另一种说法,说是郑和下西洋时发明的,参见《麻将高级技巧》。
麻将的由来众说纷纭,其实它是我国明代杰出航海家郑和在航海之中的一大发明。
郑和为何发明麻将呢?这与他航海大有关系。
明宣德年间,郑和为了能给常年累月航海的船员开解海上生活中的无聊,在船上设计出了一种竹牌游戏,故后来麻将也有竹牌之称。
据说,明朝的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船队,并率数万将士,名义上是经商贸易,实质是寻找失踪的小皇帝建文帝。
在长年的航海过程中,许多将士因海上生活单调枯燥和思乡之苦,精神萎迷不振,甚至积郁成疾。
郑和看了非常着急,担心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他认为必须要制作一种新的娱乐工具,给将士们解除烦闷,这种娱乐工具既要制作简便,又要让广大士兵都能学会,最好能容纳两个以上的人同时参与。
经过冥思苦想,郑和终于想到就地取材,利用船上现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图案,再制定游戏规则,放在吃饭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时娱乐。
在文字图案的确定上,为了迎合将士们的心理和航海的实际,郑和同样动了一番脑筋。
比如:红“中”代表中原大地,迎合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由于中国的帝王一向偏爱红色基调,故特意将“中”字设置成红色。
因为航海的目的名义上是经商,故竹牌刻上“发”字,以迎合大家的发财心理,发多少财?“一万”、“二万”、“三万”……“九万”。
由于航海中受食品来源制作条件的限制,将士们的日常主食是烙制的圆形大饼,吃多少饼?“一饼”、“二饼”、“三饼”……“九饼”。
遇到风平浪静时,将士们也常捕鱼来改善伙食,捕多少条鱼?“一条”、“二条”、“三条”……“九条”。
船队在海上航行,将士们整天看到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沧海,故竹牌中设置了“白皮”。
郑和当年航海使用的是帆船,所以最关心的是风向,故竹牌刻置了“东”、“南”、“西”、“北”风。
长年的海上航行,人们感受最深切的是季节冷暖的变化,干脆就刻上“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四朵花来代表一年四季,尽管后来竹牌上的图案发生了变化,但“花”的叫法仍然没变。
郑和发明的这种新式竹牌娱乐工具,不像“围棋”、“象棋”那样深奥难学,普通士兵一学就会,很快就在将士中推广开来。
将士们萎迷不振的状况也随之一扫而光,郑和也为终于找到了排遣将士们郁闷和思乡烦恼的途径而开心。
后来一些将士们向郑和反映:这种竹牌太好玩了,大家都非常喜爱,将士们一玩起来就精神麻木、如痴如醉,不仅乐不思乡,而且有时连饭都忘了吃。
但大家都把玩这种游戏叫打“竹牌”,名称不太雅观,还是请主帅另赐一个名字吧?郑和想了想回答:既然这种游戏能够麻痹将士们的精神,那就叫做“麻将”好了。
从此,“麻将”的名字就产生了,而且由海上传到陆地,打法也不断花样翻新,逐渐成为中国人的主要娱乐工具。
应该说,当初郑和发明“麻将”有其积极意义,在解决海上航行的寂寞和孤独方面功不可没。
也许没有“麻将”的发明,很可能由于将士们精神上的崩溃而导致重大变故发生,使后续的航行难以进行。
比如:后来的西方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中,就曾发生了其中一艘帆船中途叛乱返航的情况。
可见咱们中国老祖先确有先见之明,郑和用一种普及性的游戏,就巧妙地化解了可能造成的航海悲剧。
至于后来“麻将”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赌博用具,这当然是郑和当初发明“麻将”时始料未及的。
那些整天沉溺在“麻将”场上难以自拔的人,是赌博的劣根性较强,还是“麻将”的诱惑力太大?这就很难解释了。
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总之,不能简单地归结到“麻将”本身。
希望了解了“麻将”历史由来的人们,不要曲解了郑和发明“麻将”的初衷目的,千万不能乐而忘忧、不思进取,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无谓地消磨在“麻将”牌上,而应该抓紧机遇、只争朝夕,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