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 格式:doc
- 大小:282.39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西方文明之源》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西方文明之源》是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一篇教材,以讲述古希腊时期的生活与文化为主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系列西方文明的基础元素。
本文课程设计针对该教材,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关于西方文明元素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介绍古希腊时期的生活与文化,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西方文明的基础元素;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归纳总结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西方文明元素的理解;3.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课前预热1.以画廊的形式展示一些古希腊文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2.让学生自由讨论这些文物的名称、用途以及历史背景,并引导他们探究这些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二部分:教学主体1.介绍希腊城邦制的历史背景与基本概念,帮助学生了解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制度;2.让学生了解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引导他们理解希腊神话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3.介绍古希腊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古希腊戏剧对西方戏剧文化的贡献。
第三部分:课后练习1.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自行查找和阅读与古希腊文化相关的资料,并撰写读后感;2.组织讨论会,让学生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和体会,进一步学习和总结关于西方文明元素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互动交流式教学:通过布置阅读任务和组织讨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2.案例式教学:通过展示古希腊文物以及介绍希腊城邦制、希腊神话、古希腊戏剧等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3.演讲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帮助他们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实施效果比较好,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西方文明元素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但是,也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具体如下:1.课前预热可以更加生动有趣:虽然通过展示古希腊文物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具体实施时,仍需注意如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交流之中,从而达到更好的预热效果。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教法设计 1.层层设疑,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及指导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学目的:知识目标:爱琴文明;斯巴达和雅典;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及国家性质;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罗马帝国的建立;罗马和平;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比较斯巴达和雅典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2)罗马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和罗马帝国的演变。
德育目标:(1)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上的。
(2)罗马帝国建立后,由于内战停止,政局稳定,出现了“罗马和平”时期。
说明社会安定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霸权的建立。
难点: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罗马和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阅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资源:网络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亚非文明发源于哪些地区?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西方(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里发源的呢?导入新课西方文明之源。
讲授新课:提问1: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古希腊文明以海洋(爱琴海)为中心,而亚洲文明以大河为中心。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而希腊文明又渊源于爱琴文明,所以说爱琴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明,是古希腊历史的开端。
从爱琴文明衰落后四五百年,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
希腊形成的奴隶制城邦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城邦?斯巴达、雅典两城邦各有何特点?斯巴达:内陆、崇尚武力、经营农业,雅典:近海、崇尚文化、工商业发达、奴隶制共和国。
雅典为何工商业发达?被征服居民人数数倍于斯巴达人;雅典境内多山、临海且有良好的港湾。
希腊奴隶制城邦经济逐步发展,全盛时期的雅典,它成了地中海的霸主。
雅典处于全盛时期是谁当政?伯利克里。
他是古希腊政治家,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扩大奴隶主民主,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他大兴土木,修雅典卫城、港口和确保海外交通的长墙;他奖励学术,提倡文艺,重视教育。
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学模式:情境体验式教学教具:多媒体课程标准: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知道罗马城邦。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引导学生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通过对伯利克里改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木马计》并讲述或鼓励学生讲述木马计的故事。
木马计说明:木马计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个脍炙人口故事,学生对此的了解程度不同,根据学情可鼓励学生讲述或由教师讲述以增强趣味性。
教师:“木马计”是古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所使用的计策。
特洛伊战争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激烈碰撞。
这说明当时除了大河流域的东方文明之外,西方文明也已经产生。
西方文明起源于哪里?它又是怎样的一种文明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循着历史的足迹去探究西方文明之源。
(二)体验情境,学习探究;相机引导,诱思解疑教师:公元前2000年前后,希腊大地透射出了欧洲大陆第一缕文明的曙光,被看成西方文明的摇篮。
一、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希腊展示:《古代希腊》地图。
教师:西方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不同,它是一个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岸,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的要冲。
教师: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请看地图概括。
说明:学生结合地图及所学地理知识了解古希腊的地理环境特征,为后面学习希腊城邦做铺垫。
展示:“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思考:这句话说明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什么?教师:同学们还记得东方的亚非文明发源于什么吗?(点明: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是一种海洋文明,也称蓝色文明。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辩证分析和比较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适时的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状态,通过设问、分组交流讨论、比较对比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体验历史发展的过程,感悟历史的内在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从而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进程能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以“西方文明之源”为题介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奴隶制文明的基本概况。
标题点出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历史地位。
课文两个子目,分别点出了古代希腊历史的重点是雅典的繁荣,古代罗马历史的重点是罗马兴亡的线索。
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难点: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评价;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
【教学方法】导读法、图示法、比较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准备】1、对学生进行分组。
2、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地图:《古代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世纪末的罗马》人物图:伯利克里头像图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繁荣》《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等【板书设计】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一、雅典建立:公元前8世纪成为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6世纪全盛:伯立克里二、罗马罗马城罗马共和国称霸地中海罗马帝国(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27年)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395年)(476年)【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亚非文明发源于哪些地区?(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西方(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里发源的呢?导入新课西方文明之源提问2: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学生答: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中心,而亚洲文明以大河为中心)二、讲授新课【自我检测】一、选择题1、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的时间是()A、公元前8 世纪B、公元前6世纪初C、公元前6世纪末D、公元前5 世纪2、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A.伯利克里B.希罗多德C.凯撒D.屋大维3、罗马共和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布匿战争的失致B、元老贵族的破坏C、严重的社会危机D、雅利安人的进攻4、雅典在()当政时处于全盛时期A、伯利克里B、亚历山大二世C、腓力二世D、图特摩斯5、下列对雅典奴隶制民主高峰期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文化发达B.经济繁荣C.教育兴盛D.全体居民有权参政二、填空题:公元前509 年,罗马建立了_______。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班级:姓名:得分:一、教学目标1、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证明了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二、教学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三、教学难点:全面辩证地认识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结合地图,把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四、预习作业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2、雅典工商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3、雅典在何时达到全盛?其表现如何?4、雅典达到全盛时的当政者是谁?他是怎样使雅典达到全盛的?5、斯巴达城邦的特点如何?6、罗马共和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他在建立后是怎样达到强盛的?7、罗马帝国建立于何时?标志是什么?8、简述罗马帝国的灭亡过程。
五、教学过程(一)教师检查上述预习作业并提问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二)授课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读图回答;师提问。
2、雅典工商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利用教材讨论,整理归纳。
3、雅典在何时达到全盛?其表现如何?——直接提问4、雅典达到全盛时的当政者是谁?他是怎样使雅典达到全盛的?组织学生讨论,展示讨论成果。
5、斯巴达城邦的特点如何?——提问6、罗马共和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他在建立后是怎样达到强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总结归纳,并提出问题。
7、罗马帝国建立于何时?标志是什么?提问,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了本课的知识你受到哪些启示?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等等,要尽力地去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
8、简述罗马帝国的灭亡过程。
——学生自己归纳(三)归纳总结:以板书设计,知识网络作结雅出现时间:公元前2000年左右典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城中心:克里特岛→迈锡尼邦建立时间:公元前8世纪的雅典城邦发展:公元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繁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荣伯利克里执政表现: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罗兴起: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马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共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和发展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取得布匿战争的胜利国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的时间:公元前27年兴灭亡——罗马帝国的建立亡建立者:屋大维五、教学后记:六、巩固练习:1.下列对雅典奴隶制民主高峰期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文化发达B.经济繁荣C.教育兴盛D.全体居民有权参政2.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A.伯利克里B.希罗多德C.凯撒D.屋大维3.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参照范例的西方古国是()A.雅典B.斯巴达C.罗马帝国D.古印度4.有一个旅行团想去历史最久远的欧洲国家旅游,他们应该去()A.德国B.英国C.法国D.希腊5.下列国家中,曾经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的有()①古罗马②斯巴达③雅典④古代埃及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的标志是()A.屋大维独揽大权B.斯巴达克起义C.凯撒夺取政权D.成为地中海的霸主7.西欧奴隶社会的历史结束的标志是()A.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B.东罗马帝国灭亡C.罗马帝国的分裂D.西罗马帝国灭亡8.穿越时光隧道,让时间倒流到公元前6世纪末,当你以一位学者的身份前往希腊罗马考察时,你看到的现象有()①雅典妇女经常参与政治活动②罗马最高行政长官2名③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达④斯巴达社会犹如大军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把古代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的是()A.斯巴达克B.屋大维C.伯利克里D.亚历山大10. “条条大路通罗马”再现了当时罗马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的局面,这一局面应该出现在()A.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B.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C.公元1世纪到2世纪D.公元2世纪到3世纪11.下列文明属于海洋文明的是()A.古埃及文明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希腊文明12.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的雅典,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伯利克里当政B.公民家庭的男孩在学校里练习乐器演奏、跑步、角力、拳击C.屋大维当政D.公民家庭的女孩在家练习读写,演奏乐器13.下列关于罗马历史的前后排序,正确的是()①罗马帝国②罗马共和国③称霸地中海④帝国分裂⑤西罗马帝国灭亡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①③②④⑤D.②③①④⑤14.阅读下列材料:至公元2世纪初,帝国版图已达最大规模,西起不列颠,东抵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北越多瑙河,南至北非,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环地中海的大帝国。
第一单元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知识点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1. 爱琴文明(希腊早期文明)中心:克里特岛。
思维拓展:亚非文明古国和古代希腊文明的不同点及产生原因
(1)不同点: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以经营农业为主,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是一种海洋文明。
(2)原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希腊境内多山,气候湿润,不宜经营农业,而适合于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临近海洋,多天然良港,海上贸易发展迅速,这使雅典工商业发达。
2. 雅典
(1)建立: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
邦。
(2)特点: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
(3)成为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6世纪。
(4)全盛: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执政期间。
3. 伯利克里
(1)当政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2)采取措施:①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
②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3)评价:在位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4. 雅典民主政治
(1)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2)参政人员: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3)内容:决定国家的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
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维拓展:对古代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评价
第一,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第二,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知识点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 罗马共和国
【例题1】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当时的当政者是 ( )
A.汉谟拉比
B.伯利克里
C.亚历山大
D.屋大维
点拨本题考查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
雅典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实行改革,使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答案B
【例题2】伯利克里在一次公众演说中阐述道:“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
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其中“全体公民”指的是( )
A.全体居民
B.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C.全体成年公民
D.全体贵族
点拨本题考查了对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识记能力和
理解能力。
本题容易误选A或C项。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全体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而妇女、奴隶和外邦人则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答案B
【例题3】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某人“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象征罗马已从共和国转变为帝国。
此人是( )
A.伯利克里
B.凯撒
C.亚历山大
D.屋大维
点拨本题考查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从题干中的关键词“公元前27年”“罗马已从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答案D
特洛伊战神——阿喀琉斯
阿喀琉斯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中最强大的英雄,第二代英雄中的佼佼者,阿尔戈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之子。
他出生后,忒提斯想使他成为完全的神,所以在夜里背着丈夫把儿子放在天火中燃烧,要把丈夫遗传给他的人类部分
烧掉,使他圣洁。
到了白天,她又用神药给儿子治愈烧灼的伤口,但有一次,珀琉斯暗中偷看。
当他看到儿子在烈火中哭叫时,不禁吓得大叫起来。
这一来妨碍了忒提斯,因此阿喀琉斯除了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
阿喀琉斯在奥德修斯的诱导下参加特洛伊战争,在战斗中杀敌无数,数次使希腊军反败为胜,后来因与阿波罗交恶被阿波罗用神箭射中脚踵而死。
他的葬礼十分的隆重,希腊人用温水给他的身体洗浴,给他穿上他的母亲忒提斯特意送给他的出征战袍。
雅典娜从奥林匹斯圣山上俯视着他,心中充满同情。
人们从爱达山上砍伐树木,高高地垒成一堆。
柴堆上放着许多被杀死的人的盔甲和武器,还有许多祭奠的牲口、黄金和其他名贵的金属。
希腊的英雄们各从头上割下一绺头发,阿喀琉斯生前最宠爱的女人,布里塞伊丝也剪下自己的一束秀发,送给主人作为最后的礼物。
他们还在柴堆上浇上各种香膏,并供上大碗的蜂蜜、美酒和香料。
英雄的尸体放在柴堆的顶上,然后他们全副武装,有的骑马,有的步行,围着巨大的柴堆绕圈而行。
礼毕,他们将柴堆点燃。
火苗熊熊燃烧起来。
遵照宙斯的旨意,风神埃洛斯送出了急风,呼啸着煽起冲天的火焰,木柴堆烧得劈啪作响。
尸体化为灰烬。
英雄们用酒浇熄了余烬。
在灰烬中阿喀琉斯的骸骨清晰可辩,如同一位巨人的骨架。
他的朋友们捡起他的遗骸,装进一只镶金嵌银的盒子中,并安葬在海岸的最高处,和他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的尸骨并排。
阿喀琉斯死后,他的盔甲成为希腊英雄埃阿斯和奥德修斯争夺的焦点,奥德修斯最终凭演说击败勇士埃阿斯,继承了这套由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打造的神器,埃阿斯被雅典娜施法发狂,并悲愤自杀。
他的儿子涅俄普托勒摩斯在阿喀琉斯死后加入特洛伊战争,最后在木马屠城时杀死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