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20210206144108)
- 格式:pdf
- 大小:7.11 MB
- 文档页数:36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通过阅读课文、看地图、阅读资料等,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从而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难点:一是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认识,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这对初中生具有一定理论思维上的难度;二是对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现象发展演变的过程,具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非文明古国,本节课我们将目光转向欧洲,探讨西方文明的渊头。
展示:教材14页“木马计”,带领学生进入古代希腊文明。
传说,公元前13世纪后期,古代希腊联军远征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十年攻城不克。
最后,希腊人想出良策,佯装从特洛伊城下撤退,但把一匹巨大木马丢弃在营地。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特洛伊人不假思索,兴高采烈地木马当作战利品运回城内。
木马里面早已埋伏好的希腊战士,就这样轻易地潜入城内。
希腊人里应外合,攻取了特洛伊城。
这段脍炙人口的“木马计”故事,引领我们去进一步探索辉煌的古代希腊文明。
说明:通过向学生展示这段材料,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希腊文明。
教师:西方文明的源头就是古代希腊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则是爱琴文明。
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了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展示:古代希腊地图。
说明:让学生认真观察古代希腊地图并阅读14页教材,了解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思考希腊著名城邦有哪些?雅典城邦共和国有什么地点?教师:公元前8世纪,在希腊半岛上出现了一些城邦,比较著名的有雅典和斯巴达。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从而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教学难点: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认识;对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电影《特洛伊》主题曲。
(教师导入)影片中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再现了古代战争的惨烈。
其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木马记》大家知不知道?先请大家看课前导入框部分。
《木马记》的故事(教师过渡):一段木马计的故事,演绎出传奇的史实影片《特洛伊》,战争让交战双方两败俱伤,却让今天电影人赚足了眼球,也让颇有商业头脑的特洛瓦镇人,造出了这座三层楼高的“木马形”建筑,每天招揽数以千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重温那段遥远的战争,传奇的故事,这些足以体现希腊文明的魅力所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
出示课题。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学生活动:)1.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它的地理范围怎样?古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
2.古代希腊文明的发源地在哪里?希腊早期文明为什么被称作“爱琴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是一种海洋文明,被称之为爱琴文明3、爱琴文明发祥地在哪里?爱琴文明的中心在何地?克里特岛、迈锡尼。
第一单元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知识点一:雅典城邦的繁荣1. 爱琴文明(希腊早期文明)中心:克里特岛。
思维拓展:亚非文明古国和古代希腊文明的不同点及产生原因(1)不同点: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以经营农业为主,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是一种海洋文明。
(2)原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希腊境内多山,气候湿润,不宜经营农业,而适合于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临近海洋,多天然良港,海上贸易发展迅速,这使雅典工商业发达。
2. 雅典(1)建立: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
(2)特点: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
(3)成为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6世纪。
(4)全盛: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执政期间。
3. 伯利克里(1)当政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2)采取措施:①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
②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3)评价:在位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4. 雅典民主政治(1)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2)参政人员: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3)内容:决定国家的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
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维拓展:对古代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评价第一,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第二,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知识点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1. 罗马共和国【例题1】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当时的当政者是 ( )A.汉谟拉比B.伯利克里C.亚历山大D.屋大维点拨本题考查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
九年级历史西方文明之源教案第一章:古希腊文明一、教学目标:1. 了解爱琴文明起源及希腊文明的兴起。
2. 掌握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了解雅典和斯巴达的特点。
3. 认识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爱琴文明起源: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 希腊文明的兴起:城邦制度。
3. 雅典和斯巴达的特点:民主政治与军事专制。
4. 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哲学、艺术、政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希腊文明的兴起、雅典和斯巴达的特点。
2. 难点: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爱琴文明起源、希腊城邦制度。
2. 比较法:分析雅典和斯巴达的异同。
3. 实例法:介绍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爱琴海地区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了解希腊文明的起源。
2. 讲解爱琴文明起源: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 讲解希腊城邦制度:雅典和斯巴达的特点。
4. 分析雅典和斯巴达的异同:民主政治与军事专制。
5. 讲解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哲学、艺术、政治等。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罗马文明一、教学目标:1. 了解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2. 掌握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3. 认识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罗马文明的兴起:罗马城的发展。
2. 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扩张历程。
3. 罗马帝国:政治制度、扩张历程。
4. 罗马法:民法、刑法、宪法。
5. 罗马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2. 难点:罗马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罗马文明的兴起、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2. 实例法:介绍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3. 比较法:分析罗马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罗马城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了解罗马文明的起源。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学设计科目:历史教学对象:九年级课时: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以“西方文明之源”为题介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奴隶制文明的基本概况。
标题点出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历史地位——西方文明之源。
包括两个子目:一是雅典城邦的繁荣;二是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奴隶劳动普遍使用,中小奴隶主数量增多。
中小奴隶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扩大政治权力。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顺应了这一趋势和要求,他改革政治,扩大了奴隶主民主,从而使雅典的奴隶主统治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在这种高度发达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统治下,雅典的奴隶制经济也达到高度繁荣,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
罗马由共和国发展为帝国的原因是社会危机严重,奴隶主贵族要求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地图掌握古希腊、古罗马的变迁情况。
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认识古希腊和古罗马。
开展小组讨论,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认识到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对历史应该是有了一定的认识,应该初步具备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我的学生还不行,由于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还很差,对于记忆零散的历史史实和分析材料都很苦恼。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班级:姓名:得分:一、教学目标1、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证明了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二、教学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三、教学难点:全面辩证地认识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结合地图,把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四、预习作业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2、雅典工商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3、雅典在何时达到全盛?其表现如何?4、雅典达到全盛时的当政者是谁?他是怎样使雅典达到全盛的?5、斯巴达城邦的特点如何?6、罗马共和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他在建立后是怎样达到强盛的?7、罗马帝国建立于何时?标志是什么?8、简述罗马帝国的灭亡过程。
五、教学过程(一)教师检查上述预习作业并提问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二)授课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读图回答;师提问。
2、雅典工商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利用教材讨论,整理归纳。
3、雅典在何时达到全盛?其表现如何?——直接提问4、雅典达到全盛时的当政者是谁?他是怎样使雅典达到全盛的?组织学生讨论,展示讨论成果。
5、斯巴达城邦的特点如何?——提问6、罗马共和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他在建立后是怎样达到强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总结归纳,并提出问题。
7、罗马帝国建立于何时?标志是什么?提问,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了本课的知识你受到哪些启示?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等等,要尽力地去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
8、简述罗马帝国的灭亡过程。
——学生自己归纳(三)归纳总结:以板书设计,知识网络作结雅出现时间:公元前2000年左右典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城中心:克里特岛→迈锡尼邦建立时间:公元前8世纪的雅典城邦发展:公元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繁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荣伯利克里执政表现: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罗兴起: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马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共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和发展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取得布匿战争的胜利国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的时间:公元前27年兴灭亡——罗马帝国的建立亡建立者:屋大维五、教学后记:六、巩固练习:1.下列对雅典奴隶制民主高峰期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文化发达B.经济繁荣C.教育兴盛D.全体居民有权参政2.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A.伯利克里B.希罗多德C.凯撒D.屋大维3.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参照范例的西方古国是()A.雅典B.斯巴达C.罗马帝国D.古印度4.有一个旅行团想去历史最久远的欧洲国家旅游,他们应该去()A.德国B.英国C.法国D.希腊5.下列国家中,曾经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的有()①古罗马②斯巴达③雅典④古代埃及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的标志是()A.屋大维独揽大权B.斯巴达克起义C.凯撒夺取政权D.成为地中海的霸主7.西欧奴隶社会的历史结束的标志是()A.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B.东罗马帝国灭亡C.罗马帝国的分裂D.西罗马帝国灭亡8.穿越时光隧道,让时间倒流到公元前6世纪末,当你以一位学者的身份前往希腊罗马考察时,你看到的现象有()①雅典妇女经常参与政治活动②罗马最高行政长官2名③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达④斯巴达社会犹如大军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把古代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的是()A.斯巴达克B.屋大维C.伯利克里D.亚历山大10. “条条大路通罗马”再现了当时罗马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的局面,这一局面应该出现在()A.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B.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C.公元1世纪到2世纪D.公元2世纪到3世纪11.下列文明属于海洋文明的是()A.古埃及文明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希腊文明12.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的雅典,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伯利克里当政B.公民家庭的男孩在学校里练习乐器演奏、跑步、角力、拳击C.屋大维当政D.公民家庭的女孩在家练习读写,演奏乐器13.下列关于罗马历史的前后排序,正确的是()①罗马帝国②罗马共和国③称霸地中海④帝国分裂⑤西罗马帝国灭亡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①③②④⑤D.②③①④⑤14.阅读下列材料:至公元2世纪初,帝国版图已达最大规模,西起不列颠,东抵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北越多瑙河,南至北非,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环地中海的大帝国。
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希腊文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方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了解斯巴达克和雅典某某政治,古希腊的文学,史学,科学,哲学,建筑,雕塑成就。
2.方法与过程:了解希腊的地理位置,正确认识雅典某某政治的价值和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某某意识,辩证看问题的意识,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树立国际意识;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斯巴达和雅典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复习旧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各自发源于哪一大河流域?古代埃及、巴比伦王国、印度给人类留下了什么文化遗产?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导入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古代西方文明,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则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古代西方世界的统治者,他们为新生的资产阶级发动革命提供了解放的旗帜和思想武器。
新课教学一、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观看古希腊地图,了解希腊地理位置,思考:希腊有何地理特点?造成希腊的那些文化特色?(小国寡民的城邦,海外贸易兴盛,平等观念的形成与某某政治的建立,进取、探索的民族精神)约前8世纪-前6世纪,是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
二、“平等者公社”——斯巴达观察地图,了解斯巴达的地理位置,分析斯巴达人的经济、特点。
阅读史料《斯巴达战歌》:“不要怕敌人的军队,不要被恐怖所支配!让每个人拿着战盾,站立在队列的前沿。
生命是不足怜惜的,预言家所说的死亡,在我们反觉得可愛,有如一片灿烂旭阳……在光荣的死者之间慷慨地抛弃了生命,在战场为祖国战死,博得好男儿的美名……青年人,比肩作战吧,不要作可耻的逃亡,青年人,比肩作战吧,不要作懦夫的丑态……,思考:斯巴达战歌如何表达古代斯巴达人对死亡的态度?反映了斯巴达人怎样的性格?三、人某某权与轮番而治——雅典观察地图,了解雅典的地理位置,及经济、特点1.雅典某某政治的形成简介某某政治形成的过程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具体表现3.对雅典某某政治的正确评价简介、引导分析、启发:平等、公正、开创了某某政治的典X、但有时代局限性、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探究:假如你是古希腊一名自由民家庭的男孩,你愿意生活在斯巴达还是雅典?四、希腊人的遗产引导学生欣赏巴特农神庙于雅典娜像,思考:帕特农神庙是为供奉谁而造?雅典娜是不是现实存在的人物?是哪里的人物?你还知道有关哪些希腊神话人物的雕像或者神庙?你能从这些雕像以及神庙的取材当中得出什么结论吗?结论: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源泉引导学生看书,填写下表: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戏剧“悲剧之父”埃斯库洛斯“喜剧之父”阿里斯多芬史学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历史》被认为是西方第一部真正的历史著作科学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小结:古代亚非文明:以大河流域为中心;古代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