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同任何学科一样,风险管理也是随着人类社会自身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根据大事件所带来的风险管理的变化以及学术界对风险管理发展历程的划分,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传统风险管理阶段、现代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本文将根据风险管理这三个阶段在内容和实践方面的理论研究及主要特点,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综述评论。

1、国外研究综述

传统风险管理阶段,风险管理思想自萌芽逐渐形成全球性的运动,期间取得了许多风险管理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突破。学术界一般认为风险管理始于美国。1931年,美国保险部开始倡导风险管理,并研究风险管理及保险问题。1952年,马科维兹发表“组合选择”理论,假设投资风险可以视为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以用统计学中的方差或标准差加以度量,为金融风险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1956年,Snider 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并得到美国管理协会(AMA)和美国风险管理协会(ASIM)的承认和支持。1962年,AMA出版了第一本风险管理的专著《风险管理之崛起》,推动了风险管理的发展。1963年,美国出版的《保险手册》刊载了“企业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运用,使风险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1965年,夏普在马科维兹证券组合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罗斯突破性地发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了套利定价理论。1973年,Black,Scholes发表期权定价公式,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水平和策略。至此,风险管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且美国大多数企业设立一个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与此同时,风险管理思想进入欧洲、亚洲和非洲,成为企业三大管理活动(策略管理、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之一。1971年,风险管理顾问费利克斯和约纬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要素的观点是基于企业作为“系统”这一结构的,该观点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信息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中,企业风险管理者处于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的中心位置,该系统不断地向风险管理者发送有关企业风险和不确定的信息,反过来,风险管理者也不断地把关于对风险和不确定的反馈信息传递给组织的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1983年,在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学会上,世界各地专家学者通过了针对危害性风险的“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其中包括: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财务管理、索赔管理、职工福利、退休年金和国际风险管理等。1984年日本关西大学著名教授龟井利明将风险管理的过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衡量、

风险处理三步。

在传统风险管理阶段,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和财务风险, 相应的, 这一时期信用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管理测量方法已发展比较成熟; 但风险管理的研究还只是局限在某些单一、局部或分离性的层面上, 没有涉及到众多层面的风险管理的问题; 风险管理方法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国际金融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企业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企业的角度看风险。全面风险管理思想开始萌芽,风险管理进入现代风险管理阶段。1993年,CRO“首席风险总监”的头衔第一次被使用,风险管理工作开始由高级风险管理专业人士负责。1995年,第一个企业风险管理标准——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出版,为各行业各部门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共同框架。1996年,全球风险管理协会(GARP)成立,在风险管理界推动了FRM (金融风险师)认证资格考试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该制度成为衡量其从业人员是否具备风险管理能力的主要标准。1998年之后,理论界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TRM)和全面综合的风险管理(Global risk management, GRM)。GRM的核心理念是:对金融机构面临的所有风险做出连贯一致、准确和及时的度量;建立一种严密的程序用来分析系统风险在交易、资产组合和各种经营活动范围内的分布,以及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怎样进行定价和合理配置资本;同时,在金融机构内部建立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致力于防范和化解并且消化由此带来的成本。但由于TRM和GRM一般只用于金融界,故而其在理论界的研究和企业界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之后学者对TRM与GRM理念在企业界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全面风险管理成为风险管理的核心机发展趋势。1998年Zolks, Rodd提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需要全新的观念,从股东的角度讨论了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对企业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1999年美国风险管理学家GleasonJ.T.将全面风险管理概括为三个方面:(1)对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做出准确和及时的测量,(2)建立一种过程用以分析企业总风险在生产经营业务范围内如何进行评估,(3)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以控制企业风险和处理企业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

进入21世纪,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获得广泛认可,企业风险管理进入全面风险管理阶段。Nicosa.Sordis,NicosA(2000)从价值经营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风险全面管理区别于传统风险管理的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前者能增加企业的价值,即把每一次风险管理活动都看作是一次投资,不仅能够减少损失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而且极有可能为企业创造盈利的机会。美国威廉斯及史密斯(2000)明确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五个要素,并认为,尽管不同

企业其风险管理操作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但都存在着相同的确定要素。这些共同的企业风险管理要素是:(1)企业风险任务的确定,(2)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评价,(3)企业风险控制,(4)企业风险融资(如企业商品套期保值、保险等),(3)企业风险管理信息反馈。Jeny Mieeolis,Samirshah认为应从企业战略角度考虑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及控制,集中利用企业的风险管理资源。Hemandez,Luis Ramiro(2000)认为网络时代赋予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新的涵义,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复杂性是企业风险全面管理中不容忽视的因素。Shimpi(2001)年的著作《整合性风险管理》对于传统个别的风险管理与创新整合型风险管理做了比较,并对整合前后的风险效果进行了论述。Ellen M Heffes,May(2002)认为,用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把企业危害性风险管理和财务性风险管理融合在一起,提出全面企业风险管理的思想。Culp(2002)的两篇文章认为,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本来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建议公司应采用整体化风险管理。利用创新型金融避险工具来管理风险对企业内部的现金流、盈余与资产负债表的不利影响。Dohcrety(2003)主要论述了各种创新型笔仙工具的运作与风险分析。2004年9月,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一Integrated Framework),该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COSO框架中的风险管理概念、内容、框架构成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ERM)的核心。COSO框架列出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内容,包括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内容和基本原则,风险管理的优点、局限性以及各相关方的地位和职责。为企业和其他类型组织评价和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基础,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度量等概念和方法,为衡量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Steven J Root(2004)认为,每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管理实践,全面组织的核心资源(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市场扩张战略等),从而设计适合企业自己的风险全面框架。

2、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是随着我国的金融与保险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随后拓展到理财领域的财务风险、信用风险研究等,直至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才开始将企业风险管理同内部控制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了目前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

从风险管理的内容上来看,学者们主要提出以下的观点:田德录、卢凤君(1998)从系统的角度分析,认为风险管理包括三个基本构成要素: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原则、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管理对策。陆跃祥、游五洋(2000)从契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企业风险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交易的不确定性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复杂和变化,另一方面则来自企业内部契约的

不完备性和经营管理人员知识的有限性,完整的企业经营环境风险管理至少应包括对企业环境风险的辨识与分析,企业风险分类,风险管理工具,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的建立和风险管理绩效评析。廖秋林(2001)从补偿损失的角度,提出运用保险手段转移企业风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又指出保险并不能完全取代企业风险管理,它只是在转移企业风险方面有所作为,只能起到完善风险管理的作用。陈秉正(2003) 在其著作《整体化公司风险管理》中论述了风险管理概念的演进、风险管理与企业价值、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的各种策略, 并对整体化风险管理进行了展望。赵晓玲(2003)从技术方法的角度,对制定企业风险管理计划、识别风险因素、评估企业风险、制定风险应对计划这些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介绍,使得企业的风险管理更具可操作性。马敬川(2005)认为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析与预测、风险管理的策略及措施,并且指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组织、财务运营和企业运营的政策与程序内部审计系统。陈忠阳(2006)《金融机构现代风险管理基本框架》一书从金融机构的风险角色分析入手,归纳了风险的概念和性质, 并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论述了现代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以及现代风险管理框架体系的构建。2006年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所称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可以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杨小舟(2008)认为,企业的风险应当从公司整体组合风险角度来加以考虑,管理者一般是先对各业务单元风险、部门风险或职能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再从整体上看公司的剩余风险是否与公司的风险偏好相一致,是否能够保证公司目标的实现。

从风险管理的实施上来看,国内近几年以风险管理为研究主题的文章主要涉及以下五方面。一是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如王晓霞、孙坤、张宜霞(2004)通过解读IIA2001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认为该标准将内部审计工作导向了风险审计的轨道;、;孟焰、潘秀丽(2006)认为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一个崭新领域。二是通过中航油事件,分析其风险管理的失败和由此带来的启示,如刘长汀(2005)分析了中航油事件的启示;韩婷,俞春江(2007)运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对中航油的案例进行研究。三是对企业风险整合框架的阐述,如宋怡首(2006)对企业风险整合框架进行了评价。四是围绕企业风险价值管理的论证,如张振川(2004)对现代企业风险价值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五是对企业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具体实施研究,如叶陈刚,郑君彦(2008)结合工作报表、样本和案例,为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

3、风险管理的最新趋势

2006年国际风险管理会议将“将全面风险管理整合到企业实践中去”作为其主题, 表明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社会科学网通过对现有的企业实践的调查指出, 很少有研究将战略风险的确认和控制整合到企业范围内的ERM。收集了在北美和欧洲公司的271位任风险和金融执行官的管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的理解, 并对实施风险整合和组织管理的动因、实施ERM的最大障碍以及ERM如何影响企业实施战略的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

从以上的信息可以看出, 目前国外的全面风险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有的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的具体实施状况进行分析, 并从中总结经验, 再提升到理论高度, 为所有的企业成功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提供指导, 即EAM在企业中的应用及其实施效果和效率的研究和尝试是这一阶段的主流。、

参考文献:

[1]谢志华.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 会计研究,2007,10:37-45+95.

[2]王农跃.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

[3]张琴,陈柳钦. 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5:22-27.

[4]严复海,党星,颜文虎. 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和趋势综述[J]. 管理现代化,2007,02:30-33.

[5]张琴,陈柳钦. 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0:105-109.

[6]王东.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 金融发展研究,2011,02:23-27.

[7]金彧昉,李若山,徐明磊. 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J]. 会计研究,2005,02:32-38+94.

[8]张琴,陈柳钦.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理论梳理和框架构建[J]. 当代经济管理,2009,07:25-32.

项目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项目风险管理是保证项目按照按期、按质完成的项目目标的关键管理环节。本文对项目风险管理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在我国城市一卡通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它的基本概念及其常用的几种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和监控的方法,总结了城市一卡通项目中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主要为:风险识别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DELPHI)和情景分析法;风险评价的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关键词:项目管理,风险管理,城市一卡通, 模糊综合评价法、 Abstract: Risk Management is the key management in the projects that ensure s the project aim could be achieved with defined quality on time.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of the Risk Management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s well as applications of our city Yikatong projects was reviewed. The basic conc epts and several commonly used methods of risk indentify, risk evaluation and r isk control, were introduced.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r esearch was summarized. Which is mainly: The methods of risk indentify: Brain S torm, Delphi and Situation Analysis; The method of risk evaluation: Fuzzy-Synth esis Keyword:project management,risk management,City Ykatong,Fuzzy-Synthesis 一、引言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法系统分析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态势等。以“项目管理”、“风险管理”“模糊综合评价法”“城市一卡通”等为检索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国优秀硕士论文库等进行匹配检索,通过分析从数量众多的有关项目风险管理和城市一卡通的文献中筛选出将对本文研究有较大帮助的文献(1998~2008年间的)来阅读,并在学校图书馆和经管学院的资料室进行文献查阅。 二、风险管理理论国内外研究 1.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问题的提出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最初是企业为控制偶然损失而作出的有组织的集体努力,是企业内部管理功能的延伸。 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其后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但在这段时间内,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

《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国外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研究的比较早,其中“风险管理”一词就是被美国学者莫布雷在20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的。Sohnke M. Bartram, Gregory W. Brown, and Murat Atamer发表了《How Important is Financial Risk》的文章,他采用对比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等方法,提出了要加强对财务风险分析的观点。他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控制管理财务风险,从而让股东承担较低的经济风险。对企业来讲财务风险非常重要,只是选择高负债承担水平或管理风险能力缺乏的不同罢了。相比之下,典型的非金融类公司选择不采取这些风险。财务总风险可能是重要的,但公司可以管理它。与此相反,更加难以预防的是基本的经济和商业风险,因为他们可以代表机制,使企业赢得经济效益。目前,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对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研究也非常重视。 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James(2017年)认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经营市场的外部环境、企业的负债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Rileye(2016年)认为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时需要建立以行业环境为中心的新模型,拓展原有风险评估模型,从多个层次对企业资产的状况进行剖析,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YoshikawaH(2014年)认为财务风险的控制是以财务风险的量化作为基础,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各种各样财务风险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并将评估的结果应用于企业的决策,这对于转移财务风险,降低决策失误可能性具有重要的意义;William (2015年)认为企业只有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优化资本结构才能够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Sibt-ul-Hasnin Kazmi(2016年)提出财务风险是随同业务活动发展产生的,错误的业务解决策略会导致财务风险,利用套期保值工具可以有效降低金融相关的财务风险;Indranil(2016年)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与审计人员的判断力和企业构建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框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Andreea(2017年)认为企业对资产的管理存在不足是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想要制定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就需要结合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评估,这样才能有效化解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报告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1.引言 风险存在于每一个项目中,并往往会给项目的推进和项目的成功带来无法消除的负面影响。项目的一次性使其不确定性比其他一些社会经济活动大很多,因而项目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也就更困难和迫切。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它包括将积极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最大化和使消极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小化两方面内容。随着风险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普及,需要更为规范的项目管理学科体系作为理论基础,世界各国的项目管理专业组织纷纷建立各自的体系,风险管理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2.关键词风险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对策 3.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3.1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去认识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1)从项目的时间、质量和成本目标来看,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风险管理来降低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方面的风险,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2)从项目范围管理来看,项目范围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界定项目范围和对项目范围变动的控制。 通过界定项目范围,可以明确项目的范围,将项目的任务细分为更具体、更便于管理的部分,避免遗漏而产生风险。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各种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变更会带来某些新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来评价这些不确定性,从而向项目范围管理提出任务。 3)从项目计划的职能来看,风险管理为项目计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项目计

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同任何学科一样,风险管理也是随着人类社会自身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根据大事件所带来的风险管理的变化以及学术界对风险管理发展历程的划分,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传统风险管理阶段、现代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本文将根据风险管理这三个阶段在内容和实践方面的理论研究及主要特点,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综述评论。 1、国外研究综述 传统风险管理阶段,风险管理思想自萌芽逐渐形成全球性的运动,期间取得了许多风险管理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突破。学术界一般认为风险管理始于美国。1931年,美国保险部开始倡导风险管理,并研究风险管理及保险问题。1952年,马科维兹发表“组合选择”理论,假设投资风险可以视为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以用统计学中的方差或标准差加以度量,为金融风险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1956年,Snider 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并得到美国管理协会(AMA)和美国风险管理协会(ASIM)的承认和支持。1962年,AMA出版了第一本风险管理的专著《风险管理之崛起》,推动了风险管理的发展。1963年,美国出版的《保险手册》刊载了“企业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运用,使风险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1965年,夏普在马科维兹证券组合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罗斯突破性地发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了套利定价理论。1973年,Black,Scholes发表期权定价公式,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水平和策略。至此,风险管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且美国大多数企业设立一个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与此同时,风险管理思想进入欧洲、亚洲和非洲,成为企业三大管理活动(策略管理、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之一。1971年,风险管理顾问费利克斯和约纬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要素的观点是基于企业作为“系统”这一结构的,该观点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信息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中,企业风险管理者处于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的中心位置,该系统不断地向风险管理者发送有关企业风险和不确定的信息,反过来,风险管理者也不断地把关于对风险和不确定的反馈信息传递给组织的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1983年,在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学会上,世界各地专家学者通过了针对危害性风险的“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其中包括: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财务管理、索赔管理、职工福利、退休年金和国际风险管理等。1984年日本关西大学著名教授龟井利明将风险管理的过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衡量、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约翰汉尼斯(1895)在其发表的《作为经济因素的风险》作品中,对风险进行了概述,他提到,在经济管理活动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风险会产生损害,且具有不确定性,经营管理主体需要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 威雷特(1901)在风险研究中提到,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但是却难以把控。弗兰克·奈特(1921)在风险研究当中发表了《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文,他认为有些风险是能够予以确定的,有些风险是无法予以确定的。他主要从事物的未来结果入手,认为可以提前对事物结果进行评估判定,并分析出不同结果,以此判定影响概率。阿瑟·威廉姆斯(1996)等学者在风险研究中认为,风险主要是指在实现预期目标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到风险结果,从而导致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若结果唯一,则不存在差异性,风险也就不复存在;若结果不唯一,那么就面临着结果不确定风险,最终结果与预期目标差异性大小决定着风险大小。事物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种结果既有风险也有机遇。风险之所以是风险主要是因为它有可能会引发损失,这种损失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0世纪中期,财务管理风险研究内容开始出现,其中研究极具成就的当属米勒、马克威茨等经济学家。其中《资产组合选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可威茨(1952)在经济学研究中所提出来的,在风险研究中,他主要以资产组合为主题,分析了资产组合背景下所面临的风险要素,这也是资产组合理论的开端,随后这种理论被应用到经济管理研究当中,尤其在证券投资组合当中应用广泛。研究当中,他对风险进行了量化处理,让风险具有了可评估性,这种理念使得人们对风险有了新的认知。 MM理论是由米勒和莫迪利安尼在1958年所提出的融资结构理论,该理论提出两个假设条件:第一,资产市场相对成熟,绝对完善,在此背景下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二,所得税是不存在的。该理论主要从资产成本入手,分析了多元资本结构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所产生的变化,尤其是财务杠杆、收益所面临的风险,研究发现资产结构不会对企业价值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简单而言,企业

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综述了风险管理领域的重要文献,通过研究各种研究论文 和学术文章,总结了当前风险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本文介绍了 风险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并探讨了常用的风险管理框架和技术。 此外,本文还分析了风险管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讨论了一些研 究领域中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引言 风险管理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随着全球化和复杂性的增加,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损失,保护利益,并提供可持续 发展的机会。 风险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的过程。它通过分析 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和影响。风 险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负面影响,同时提供机会和 增加价值。

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方法 常用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在风险识别阶段,企业需要识别潜在的风险,并确定其影响因素和可能性。风险评估阶段涉及对风险的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优先级和影响程度。在风险应对阶段,企业需制定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影响或可能性。风险监控阶段包括定期检查和更新风险管理策略,以应对变化的风险环境。 风险管理还采用了许多方法和工具,如风险矩阵、蒙特卡洛模拟、敏感性分析和事件树分析等。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风险。 风险管理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金融行业使用风险管理来管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制造业使用风险管理来管理供应链风险和生产风险。医疗行业使用风险管理来管理患者安全风险和医疗错误风险。 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项目风险管理文献综述完整版

项目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项目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项目的实现过程是一个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的过程,因为这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一次性的、创新性的并且涉及许多关系与变数的过程。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针对当前我国工程建设中,对风险认识和估计不足,在建设过程中又没有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等情况。本文着重从风险的认识、特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它的基本概念及其常用的几种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和监控的方法,提出控制风险的对策措施。 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是指由于项目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项目业主、客户、项目组织或项目的某个当事人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因数影响,使项目的最终结果与当事人的期望产生悖离,并存在给当事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工程项目风险的产生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国家、行业的主管部门对所实施的项目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规划或标准的更新、更改给项目所带来的风险。对这类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首先要保证所实施的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还应密切注意与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可能发生的变化。如调整国民经济计划、产业政策,强行下令已开工的项目下马,或对一些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许多工程业主不得不因此而改变其投资计划,因此,不可避免要遭受重大损失。再者由于政府角色与地位的特殊性,一旦政府换届就有可能导致工程项目发生变更,由此造成工程项目独特的“政治风险”。 2.市场风险 由于产品和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及供需变化,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等因素给项目造成的风险。该风险是竞争性项目最常遇到的风险,对项目的收益影响至关重要。避免或减少该风险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一是前期做好市场调研,把握项目的产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变化趋势;在选择时,注重项目产品的生命周期,避开进入衰退期的项目,选择具有市场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项目,避免市场风险。二是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做好产品市场定位,运用营销策略来降低或化解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减少、降低市场风险。 3.管理风险 指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层决策失误、战略调整等管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风险,是一种人为的风险,具有主观性、可控性,与项目的组织、管理实施有直接联系。 4.财务风险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融通、资金周转、利率汇率变化使项目可能发生超投资或资金短

企业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企业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 引言 企业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旨在对 企业风险管理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企业风险管理。很多学者研 究了不同行业的风险管理实践,如银行业、保险业和制造业等。这 些研究主要关注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和工具。 一些国内的研究还将企业风险管理与企业绩效进行了关联研究。他们通过分析企业风险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对企业 风险管理实践的建议。 虽然国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例如,如何将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确定适合不同 行业和企业的风险管理方法等等。

3.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企业风险管理也是被广泛研究的领域之一。很多国外 的研究关注企业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和案例研究。 国外的研究还聚焦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国际化。他们研究了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风险管理差异,探讨了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面临的 风险管理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此外,一些国外研究还关注了企业风险管理与法律法规的关系,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他们探讨了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如何有 效管理风险。 4. 总结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和工具,以及与 企业绩效的关联。国外的研究着重于最佳实践、国际化和与法律法 规的关系。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5.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企业风险管理综述[J]. 管理科学, 20XX, XX(X): XX-XX. (例子) [2] Smith, J., & Johnson, A. B. (20XX). Best practices in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Journal of Risk Management, XX(X), XX-XX. (例子)

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目录 1. 引言 (1) 2. 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 (2) 3. 内部审计与控制理论的发展 (4) 4.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5) 4.1企业风险管理的内涵 (6) 4.2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6) 4.3 企业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机理 (6) 4.4 企业风险管理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7) 4.5 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动因 (7) 4.6 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因素 (7) 5. 总结与展望 (7) 参考文献 (8)

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从多个领域的分散研究向全面风险管理一体化框架的演进,其中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审计与控制理论是两大理论来源,风险管理理论经历了从传统风险管理、财务波动性风险管理向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而内部审计与控制理论也经历了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向企业风险管理的演进,上两大理论的发展都指向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方向,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最终实现了集成发展,成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1. 引言 最早的风险管理思想形成与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有关。早期的纯粹预期假设理论认为,长期债券的预期平均年收益是预期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预期的未来短期即期利率等于收益率曲线所隐含的远期利率。为了包括风险因素, J.R. 希克斯(J.R Nicks)和 J.M.卡尔博特林(J.M Culbertson)对纯粹预期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流动性偏好理论。该理论认为短期债券的流动性比长期债券的流动性高,为了吸引人们购买长期债券,长期债券要有比短期债券更高的流动性风险补偿,因此通常情况下长期债券的收益率较高。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研究促进了实务界与理论界对利率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马考勒(Frederick Macaulay) 于1938 年提出了利率的久期(duration)和凸性(convexi-ty)的概念,久期和凸性分析是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也可以认为是最早的风险管理工具。 当今风险管理理论是一个“丛林式”的庞杂体系,但从2004 年美国反财务欺委员会发起委员会(简称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以后,企业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风险管理的核心标准。各国官方机构、监管机构以及业务主体纷纷采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关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改进。但是,什么是企业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从何而来?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是什么?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梳理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演进的脉络,展望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碳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碳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碳排放的管理和减排已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探索碳市场的运作,也就是碳金融。碳金融是指通过贸易碳配额、碳信用等碳资产的金融流通与交易,实现碳减排和碳减排成果的补偿性金融服务市场。它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碳金融市场也存在着各种风险。本篇综述将探讨碳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 一、碳金融市场的风险类型 碳金融市场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等。 1、市场风险 碳金融市场受国际碳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国内市场的管理政策的影响,存在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环保产业的投资者在碳交易中也面临与资本业务的相似市场风险,例如市场行情、流动性等。 2、信用风险 碳信用是指用于反映低碳商品和服务质量所准备的信用担保。信用风险在碳金融市场中也是一项重大风险,因为信用不佳会导致碳交易违约,造成经济损失。 3、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碳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需要面对在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如果碳交易是跨国的,那么货币汇率变动对那些单方面买卖碳信用证的投资者,除了可能带来收益,也会有一定的风险。 4、政治风险 碳金融市场投资者一般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交易的,而如果涉及到政治因素,那么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某些国家因为能源资源缺乏可能会对碳交易进行限制。 5、技术风险 碳交易的实际操作需要各种科技资讯的支持,如果碳市场的技术体系不完善,将导致交易风险增加。 二、碳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

对于碳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1、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 碳金融市场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全面监管并规范市场中的各种参与方的行为,如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交易平台操作商等。 2、制定合理的交易制度 科学合理的交易制度能有效提高碳交易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例如,交易的方式、价格的制定、限价的设定以及各种限制性交易规则等。 3、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碳金融市场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来规避与控制风险,如基础数据风险监测和管理系统等。 4、培育行业共识和社会认同 通过社会公众对碳金融市场的行业共识和社会共识的确认,就能建立更具有公信力和参与度的市场环境,提升碳金融市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加强交易主体的信用评级 在台湾,有关碳信用的评级工作到位,已经建立了碳信用评级评估体系,评估碳信用客户的信用价值,并为客户发布评估报告,用于客户在交易中的信用保障。 三、结论 总之,碳金融市场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种种风险,但是鉴于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风险管理学 考生姓名:刘华兵考生学号:*********** 学院:建管学院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生成绩: 任课老师(签名) 向鹏成副教授 考试日期:2011 年6 月16 日

PPP项目风险分担机制和管理研究 摘要: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政府资金和私人资本,实现杠杆效应,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当中。但是PPP项目也存在着许多与传统项目所不同的风险,本文就以PPP项目为背景,研究其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担机制以及应对措施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PPP、风险分担、风险管理 Abstract: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s an important public infrastructure project financing model which can take advantage of government funds and private capital to achieve leverage. I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various of public goods and services. But there are many PPP project risks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ones, this article which is based on the PPP project researches risk factors, sharing mechanism, and response measure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Key words:PPP、Risk-sharing、Risk management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一九八九年,美国心理学家Barry Boehm在其《软件风险管理》书中也曾提到,软件工程项目风险控制是开发项目的基础和保证。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对软件项目与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向着系统性发展,理论框架模型也越来越多,大致有如下几类: 一、Boehm 和 Charette 的风险管理框架 Boehm在其作品《软件风险管理》当中,软件系统的风险管理工作基本上包含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二个大部份,风险评估包含危机识别、危险分级和危险偏好,而经营风险则包含风险管理计划、危机管理和风险监测。 Boehm和Charette风险管理框架列表如下: 表1:风险管理框架 在这个情形下,风险识别法主要是指向可能会阻碍项目取得成功的风险清单上,这也成为了风险管理的基石。风险分析,是指评价各种风险的可能性与危害,并确定风险水平。按照对经营风险的影响程度决定了经营风险优先级。将经营风险控制又分为风险管理计划sk管理和经营风险监测。经营风险管理工作规划是指建立一个计划体系,以处理每项重大风险,并保证在每项风险管理工作规划和全部项目管理规划体系之间的统一性。风险控制是指针通过对各种重大风险进行规划。而风险监测则是对处理经营风险流程问题的监测。风险监控还应该包含通过认识新的经营风险,并将它带到更长期的风险管理过程中。 二、Higuera 和 Haimes 风险管理框架 Higuera和Haimes共同设计的软件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框架是由国家卡内基梅隆学校软件研究所提供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共分五个阶段:风险辨识、分类、规划、跟踪和控制。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持续的循环,核心理念是风险沟通。(CRM)。具体如图,持续风险管理的框架模型。

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供应链的长度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在供应链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风险也随之增加。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应对供应链风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供应链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文献进行综述,从概念、方法、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企业进行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一、概念 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供应链环节、供应链成员和外部环境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控制,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二、方法 (一)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企业可以通过收集供应链环节、供应链成员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识别潜在的风险。 文献中提到的一些风险识别方法包括: 1.供应商调查 对供应商进行调查,了解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情况,识别潜在的风险。 2.供应链事件分析 对过往的供应链事件进行分析,把握供应链的风险点,预测未来可能的风险。 3.风险管理框架分析 对企业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框架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漏洞和风险点。 (二)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潜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为接下来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文献中提到的一些风险评估方法包括:

1.风险概率和影响分析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来评估风险。 2.层次分析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分析各因素对风险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最终评估风险。 (三)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通过对风险进行管理,降低或消除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文献中提到 的一些风险控制方法包括: 1.规避 规避是指通过降低某些供应链环节的风险,避免风险的发生。 2.转移 转移是指把风险转移给其他供应链成员或第三方。 3.缓解 缓解是指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减少损失。 三、工具 随着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种供应链风险管理工具也应运而生。文献中提到的一些供应链风险管理工具包括: 1.风险评估工具 风险评估工具包括层次分析法、风险概率和影响分析法等。 2.风险信息系统 风险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地收集、分析和处理供应链风险信息。 3.风险披露指南 风险披露指南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及时地向利益相关者披露供应链风险情况。 四、结论 本文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工具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文献 中提到的一些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法以及供应链风险管理工具,可以看出,对于企业来说,采用科学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供应链风险,是保证企业供应链稳定和可靠运作的必要条件。

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风险管理文献综述•相关推荐 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提要本文针对不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总结目前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具体分析了BOT模式、代建制模式、EPC模式的风险管理问题。 关键词:文献综述;BOT模式;代建制模式;EPC模式;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工程建设交易制度改革的进行,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DBB)项目建设模式在建筑市场中的比例逐渐降低,其他的一些方式如BOT、工程总承包(EPC)等开始出现。现代工程建设项目具有一次性、投资大、周期长、要求高等特点,其实施过程处在日益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受众多因素影响,是一个充满各种风险的过程。本文基于大量相关参考文献,归纳总结出如下几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综述。 一、国内外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是伴随着国际工程建设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早在二战期间,在系统工程和运筹学领域中就开始应用风险分析技术,而把风险分析技术用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西方社会战后重建,特别是西欧经济的复苏,在欧洲兴建了一大批大型宇航、水电、能源、交通项目,巨大的投资使项目管理者越来越重视成本管理,而复杂工程项目环www.境又使项目本身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何定量地事先预计不确定性对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成为管理者的一大难题。为此,学者们先后开发、研究了各种项目风险评估技术,如早期的项目计划评审技术以及后来的敏感性分析和模拟技术等。在最初的研究中,只是用数理统计和概率的方法来描述、评价影响项目目标的一维元素,如时间或

网贷平台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网贷平台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一、网贷平台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网贷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网贷行业共有平台数量达到了3357家,累计交易规模超过14.3万亿元。网贷行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难题,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网贷平台风险管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网贷平台风险管理问题 1. 信用风险 由于网贷平台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人,他们的信用水平普遍较低,易受外部环境影响。信用风险是网贷平台最为突出的风险之一。一旦客户发生逾期或违约,将会对平台造成相当大的风险。 2. 操作风险 由于网贷平台的运营需要依赖互联网技术,一旦出现技术故障、系统崩溃或者黑客攻击等问题,将会对平台运营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导致资金安全受到威胁。 3. 法律风险 目前,网贷行业受到了监管政策的越发严格,很多不规范的业务模式也陆续被叫停或整改。网贷平台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合规性以及可能面对的法律诉讼成为了一大难题。 4. 市场风险 受到市场景气度的影响,网贷平台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需求的波动,都有可能造成网贷平台的资金链断裂。 1.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网贷平台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责任部门、相关流程和控制点,以确保对各类风险的有效管控。 2. 加强信用评估 网贷平台应当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模型,充分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从而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

3. 加强技术研发 网贷平台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抵御各类技术风险。 4. 合规经营 网贷平台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确保业务的合规经营,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 5. 多元化投资 网贷平台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分散投资风险,避免过于集中在某一风险点。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 王晓磊(2019)在《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就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作者发现当前网络借贷平台风险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监管风险上,提出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评估模型。 3. Tauringana, Venancio Matola(2017)在《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eer-to peer (P2P) lending: a reflection of demand and supply of P2P lending platforms and an outlook on risks and regulations》一文中对P2P lending行业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提出了对于P2P lending平台应对风险的管理措施。作者认为,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模型和风险管理体系是有效应对P2P lending风险的关键。 网贷平台风险管理问题既是当前网贷行业的热点话题,也是业内急需解决的难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信用评估、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合规经营以及多元化投资等措施是有效应对网贷平台风险的关键。未来,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者和业内人士加入到网贷平台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中,共同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2000字】

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物流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物流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在不久的将来也不可能减少一一恰恰相反,鉴于全球化的趋势,风险还会增加 文/李婷刘胜春 在过去二十年里,供应链管理已经被视为组织竞争力和效益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P,orter,1985;Womack and Jones, 2005)。在同一时期,最大型的和许多小的组织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善自己和他们的供应商的供应链绩效(Burnes and Dale,1998;Christopher, 2005; Hines et al.,1999)。在很大程度上,大部分努力都旨在提高效率,即降低供应链的运作成本(Kilgore,2003;Radjou,2002)。然而Hendricksand Singhal (2005)认为,重点在于降低成本的供应链战略的发展,使组织已经忽视或淡化了来自供应链中断的风险。Cousins等人(2004)表明,公司暴露出来的主要有两种供应链风险:技术风险——过度依赖单一或有限来源的产品、工艺流程或技术;和战略风险——过度依赖单一或有限数量的供应商。Cousins等人还表明,一些旨在提高供应基地效率的措施,如淘汰表现不佳的供应商,对剩下的供应商的依赖增加,可能会增加他们技术和战略的风险。 风险对于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最近,一些作家已经试图将关注的焦点从分析和管理个别客户和供应商风险转向了认识和管理整个供应链水平的风险(Cousins等人,2004;Harland等人,2003; Lewis,2003)。Harland等人(2003)认为,日益的全球化以及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动态,导致来自政治和经济事件的风险更大。他们认为,任何一个

《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6000字

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一)国外研究现状 (1) 1.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1) 2.风险识别研究 (2) 3.风险评价研究 (2) 4.风险应对研究 (2) (二)国内研究现状 (3) 1.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3) 2.风险识别研究 (4) 3.风险评价研究 (4) 4.风险应对研究 (5) (三)研究评述 (6) 参考文献 (6) (一)国外研究现状 1.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风险管理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之后,随着经济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各种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始出现在各大企业中,生产规模不断加大的同时使得企业不断的累积财富,同时新利润的增加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因素,随着社会生产程度的不断加大和风险事故的频繁发生,人民也开始逐渐的对安全生产有了新的认识,随着《一般管理与工业工程》一书的出版标志着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思想开始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所重视起来[1]。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遭受到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全国一半左右的企业以及银行在宣布破产,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倒退,许多大型企业为了应对此次经济危机带来的风险危害,开始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风险管理的研究,并且不定期的对企业中的项目进行风险管理问题讨论和研究[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德国同样也经历同样的创伤,全国的经济由于战争原因严重的混乱,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一些有远见的革新者开始逐渐的将风险控制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尽量将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3]。1950年,美国通用汽车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火灾事故,直接导致企业生产停工数月之久,严重的经济损失使得通用汽车开始重视风险管理,同时也促使其它企业和学者开始将

项目风险管理文献综述(全文)

项目风险治理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风险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我国的风险治理起步较晚,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公布了《ZY企业全面风险治理指引》,标志着我国走向了风险治理的中心舞台。但有多数人风险治理意识淡薄,风险治理能力欠缺,有必要对风险治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 一、基本概念 项目是为制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项目治理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项目风险治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去认识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治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操纵,妥善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治理工作。 项目风险治理包括风险治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规划和风险监控等各个过程。项目风险治理的目标在于提高项目积极事件的概率和影响,降低项目消极事件的概率和影响。 二、风险的分类 风险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具体如下所述: 按风险后果分为:1、纯粹风险。纯粹风险是指风险导致的结果只有两种,即没有损失或有损失(不会带来利益)。2、投机风险。投机风险是指风险导致的结果有三种,即没有损失、有

损失或获得利益。 按风险来源划分: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导致财产毁损或人员伤亡,如风暴、地震等。2、人为风险。人为风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风险。人为风险又可细分为行为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组织风险等。 按风险的形态分:1、静态风险。静态风险是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或由于人的行为失误导致的风险。从发生的后果来看,静态风险多属于纯粹风险。2、动态风险。动态风险是由于人类需求的改变、制度的改进和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环境的变迁导致的风险。从发生的后果来看,动态风险既可属于纯粹风险,又可属于投机风险。 按风险可否治理分:1、可治理风险。可治理风险是指用人的智慧、知识等可以预测、可以操纵的风险。2、不可治理风险。不可治理风险是指用人的智慧、知识等无法预测和无法操纵的风险。 按风险的影响范围分:1、局部风险。局部风险是指由于某个特定因素导致的风险,其损失的影响范围较小。2、总体风险。总体风险影响范围大,其风险因素往往无法加以操纵,如经济、政治等因素。 按风险后果的承担者划分:政府风险、投资方风险、业主风险、承包商风险、供应商风险、担保方风险等。

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管理科学前沿与进展课程论文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目录 1. 引言 (1) 2. 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 (2) 3. 内部审计与控制理论的发展 (4) 4.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5) 4.1企业风险管理的内涵 (6) 4.2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6) 4.3 企业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机理 (6) 4.4 企业风险管理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7) 4.5 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动因 (7) 4.6 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因素 (7) 5. 总结与展望 (7) 参考文献 (8)

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从多个领域的分散研究向全面风险管理一体化框架的演进,其中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审计与控制理论是两大理论来源,风险管理理论经历了从传统风险管理、财务波动性风险管理向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而内部审计与控制理论也经历了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向企业风险管理的演进,上两大理论的发展都指向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方向,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最终实现了集成发展,成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1. 引言 最早的风险管理思想形成与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有关。早期的纯粹预期假设理论认为,长期债券的预期平均年收益是预期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预期的未来短期即期利率等于收益率曲线所隐含的远期利率。为了包括风险因素, J.R. 希克斯(J.R Nicks)和 J.M.卡尔博特林(J.M Culbertson)对纯粹预期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流动性偏好理论。该理论认为短期债券的流动性比长期债券的流动性高,为了吸引人们购买长期债券,长期债券要有比短期债券更高的流动性风险补偿,因此通常情况下长期债券的收益率较高。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研究促进了实务界与理论界对利率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马考勒(Frederick Macaulay) 于1938 年提出了利率的久期(duration)和凸性(convexi-ty)的概念,久期和凸性分析是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也可以认为是最早的风险管理工具。 当今风险管理理论是一个“丛林式”的庞杂体系,但从2004 年美国反财务欺委员会发起委员会(简称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以后,企业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风险管理的核心标准。各国官方机构、监管机构以及业务主体纷纷采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关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改进。但是,什么是企业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从何而来?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是什么?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梳理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演进的脉络,展望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