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及碳排放强度降低实施方案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及碳排放强度降低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本市制定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及碳排放强度降低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1. 2023年前,将本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30%。
2. 2030年前,将本市碳排放强度降低50%。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鼓励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升级。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建立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基地,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
3. 增加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对能源消耗大户的监管和管理,推广高效节能设备,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4. 加强交通排放管理采取措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并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降低交通排放。
5. 提高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科技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抗病能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6.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强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工作,保障环境质量。
四、政策支持1. 制定相关减排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实施减排措施的企业给予税收、财政补贴等支持。
2. 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情况,加强信息公开,促使企业主动采取减排措施。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减排工作的落实。
五、监督和考核制定减排考核制度,对各地区和企业的减排工作进行评估,对达到和超过减排目标的单位给予奖励,对未达标的单位进行问责。
六、宣传教育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广大市民参与减排行动,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本市将逐步实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目标,从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污染物总量减排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本文将从减排目标设定、污染源调查与评估、减排措施制定、监督与考核、宣传与教育、政策支持、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阐述我国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减排目标设定减排目标是我国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核心,其设定需充分考虑国家发展现状、环境容量和国际减排承诺等因素。
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环境形势,制定了一系列减排目标,包括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等。
通过明确减排目标,为后续的减排工作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二、污染源调查与评估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减排措施,需要对各类污染源进行调查与评估。
我国政府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污染源调查工作,掌握了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及特点。
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污染源进行了评估,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减排措施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我国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减排措施。
对于工业污染,重点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交通运输污染,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优化交通布局;对于农业污染,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此外,还加强了对城市生活污染的处理和管控,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四、监督与考核为确保减排措施的有效实施,我国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监督与考核机制。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实时掌握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同时,对重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严格控制其排放量。
此外,还定期开展减排工作考核,对未完成减排目标的地区或部门进行问责和整改。
通过加强监督与考核,推动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减排措施。
五、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是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重要一环。
我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污染物减排的良好氛围。
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是指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问题,制定的一项针对性的计划。
这种减排计划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并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最新的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超标、水体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为了应对这一形势,我国政府制定了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以有效减轻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
首先,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主要关注大气污染。
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我国政府设立了各个省份的减排目标,要求各地积极推进燃煤、工业废气等大气污染源治理工作。
实施清洁生产,提高工业企业排放标准,鼓励使用更清洁的能源,如天然气、太阳能等。
加强重点领域的治理,如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推广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技术。
此外,政府还要求各地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
其次,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还包括水体污染治理。
我国水体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地表水、地下水、海洋等水域的污染。
为了改善水体环境质量,政府要求各地注重水污染的防治和治理,减少工业、农业、生活等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加大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水质标准。
促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
此外,政府还鼓励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减少农药、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
最后,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还涉及土壤污染的治理。
我国土地资源表面积有限,但土壤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料、农药化肥等因素导致的。
政府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加强污染土地的修复和治理工作。
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体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污染源。
鼓励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业对土壤的污染。
加大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工作,减少工业对土壤的污染。
总的来说,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主要污染问题制定的一项具体措施,旨在减少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不仅对空气、水资源质量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也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减少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排放是当前环境保护的紧迫任务之一、制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1.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25年基准上实现30%的减排;2.2025年实现重点城市、重点行业的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明显下降,大气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3.提高监管和治理能力,加大对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
三、方案内容1.制定严格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行业准入标准,严格监管重点行业的排放情况,对不达标企业进行处罚。
2.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火力发电厂和工业企业的燃煤排放。
3.推进能源结构升级,鼓励发展燃气、核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4.加大对重点行业的技术支持力度,推动行业技术革新,降低排放强度。
5.鼓励环保产业发展,提供税收减免和贷款支持等政策,吸引投资者参与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
6.加强污染物排放监测和数据共享,建立全国统一的污染物排放信息平台,加强污染源溯源工作。
7.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细颗粒物、氮氧化物等的排放。
8.建立健全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机制,对排放量严重超标的地区和企业进行问责,确保减排目标的实现。
四、实施措施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考核机制,推动各地区和企业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
2.加大环保投入,增加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提高环境保护质量和监管能力。
3.推动地方政府制定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和落地方案,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和投资。
4.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污染物监测的覆盖范围和精确度,为减排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5.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环保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和推广应用。
2023年整治主要污染物减排攻坚计划引言: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特别是在我国这个工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国家。
灰霾天气、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风险和困扰。
为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政府需要采取坚决措施对主要污染物减排进行攻坚。
一、背景:我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自2013年开始,自那时以来,相关政策和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依然较高,空气、水体和土壤污染问题仍然严重。
因此,2023年整治主要污染物减排攻坚计划正式提出,旨在通过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措施,进一步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
二、目标:2023年整治主要污染物减排攻坚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3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3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水体和土壤质量明显改善。
三、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鼓励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创新,减少资源消耗和排放。
政府将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的整治力度,推动其转型升级或淘汰。
2.加强监管:加大对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排污许可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对一些严重污染企业进行淘汰或整改,督促企业履行环境责任。
3.推动能源革新: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减少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
建设更多的清洁能源发电站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加强治理措施:加强大气、水体和土壤治理工作,加大对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力度。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高污水处理率。
5.改善交通状况:加大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广清洁燃料汽车,减少交通污染物的排放。
建设更多的公共交通设施,鼓励人们减少私家车使用,提倡绿色出行。
四、责任:2023年整治主要污染物减排攻坚计划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监管力度,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
2024年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亟需制定一份全面的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标2024年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将我国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具体目标如下:1. 大气污染控制2024年前,全国PM2.5浓度要下降30%以上,重污染天数减少50%以上,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
通过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大工业和交通尾气治理力度,采取常态化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逐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2. 水体污染治理2024年前,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率达到75%以上,地下水超采区控制在可持续开采范围内。
加强水源保护,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排污治理,改善水体环境质量,确保公众饮水安全。
3. 土壤污染防治2024年前,全国重点区域和农业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基本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稳定提高。
加大土壤修复力度,加强土壤污染防控工作,改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确保农作物质量和农产品安全。
4. 工业污染治理2024年前,全国重点工业园区、化工园区污染治理完成率达到80%以上,涉气、涉水、涉土污染企业排放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
加强工业污染源减排工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
措施与政策1. 强化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制定并完善重点行业和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惩罚力度。
2. 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加大环境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加强对污染物减排技术研发的投入。
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动绿色制造的发展。
3. 完善政策激励措施制定并实施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鼓励企业减排。
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一、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大气污染导致空气品质下降,水体和土壤污染威胁到水资源和粮食安全。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目标本计划的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将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总排放量降低30%。
具体目标如下:1.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减少30%、20%和25%。
2.水体污染物减排目标:降低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排放量分别减少30%、25%、20%和15%。
3.土壤污染物减排目标:降低重金属和有机物排放量分别减少40%和35%。
三、措施为了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技术措施:引进和推广高效减排技术,包括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以及废水处理技术等,以降低源头排放。
2.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的排污许可和监测制度,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推动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3.产业转型:推动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工艺和清洁能源供应。
4.宣传教育: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5.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全球污染物减排行动。
四、实施步骤1.制定行动计划: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明确各项减排措施的时间表和责任人。
2.技术研发:加大对环境技术研发投入,推动高效减排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3.政策法规:修订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切实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4.产业转型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引导其向清洁生产方向发展。
5.宣传教育推广: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环保知识普及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计划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计划势在必行。
本文将围绕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计划,从调查研究、目标制定、政策推行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调查研究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计划,首先需要对当前大气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最新的排放数据和污染来源。
这样可以为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研究要准确全面,包括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各个领域的排放情况。
二、目标制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且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可以根据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来制定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接受度。
例如,将工业企业的大气排放量减少10%,交通运输领域的排放量减少20%等具体目标。
三、政策推行为了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计划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排污企业的监测和执法力度。
其次,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还应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四、产业转型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计划,不仅仅是减少污染源,更要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广环保技术装备的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同时,还要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五、国际合作大气污染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与各国签订环保合作协议,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制定和推进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计划。
同时,可以加强跨国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促进全球大气环境的改善。
六、监测评估持续监测和评估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计划的效果是必要的。
通过对实施情况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定期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和优化计划,以确保实施效果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
污染物减少计划及目标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和人民的健康,制定污染物减少计划和目标势在必行。
目标1. 减少排放量: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至可接受的标准以下。
2. 保护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保护水源、森林、土壤和空气质量。
3. 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计划1. 加强法律法规: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
2. 推动清洁能源: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 促进循环经济:推广物资循环利用和废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4. 加强监管措施: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
5.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投入更多资源用于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6.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预期效果1. 改善环境质量: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空气和水质量。
2. 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3. 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增强社会福祉: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减少环境疾病发生率。
总结制定污染物减少计划和目标是维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推动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济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有望实现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保护生态系统和提高环保意识的目标。
预期效果包括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增强社会福祉。
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建设清洁、美丽的环境贡献力量。
以上。
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种工业和交通运输等活
动带来的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
健康安全,必须采取措施来减少和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本文将对主
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方案进行论述。
一、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方案
1. 科技创新方案
针对大气污染控制难度大的问题,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通
过引进新技术,如高效空气净化器、PM2.5过滤器等,来对大气污
染进行有效控制。
2. 减少工业废气排放
工业废气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采用清洁
能源替代传统燃料,如秸秆、柴油等,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对现有企业也需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其废气排放水平符合国家和
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3. 限制和规范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采
取一些措施,如推广公共交通、限制高污染车辆的上路等,来降低
车辆的排放量。
二、水污染物减排工作方案
1. 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政策。
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仍是“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之一,是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
污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十三五”期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资源能源与环境矛盾将更加集中,要进一步强化各项减排措施,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一、总量控制目标
根据《X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1X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通知》(X气防办〔201X〕41号)精神,201X年我市二氧化硫排放量较201X年下降19.6%,削减2.63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X年下降18.5%,削减1.77万吨。
二、污染物新增排放量预测
201X年全市预计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4100吨,氮氧化物1500吨。
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一)产业结构减排计划。
201X年,我市将对88家环境污染严重、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及设施实施关闭淘汰。
其中,砖瓦窑61家,锅炉18台,造纸1家,
焦化1家,电力2家,特种陶瓷2家,化工1家,煤矿采选1家,农副食品加工1家。
预计年度可减排二氧化硫2839吨,氮氧化物1072吨。
(二)工程治理减排计划。
1.电力行业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及烟气脱硫脱硝工程减排预计减排二氧化硫5614吨、氮氧化物1651吨。
2.钢铁行业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工程预计减排二氧化硫3189吨。
焦化企业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减排二氧化硫911吨,氮氧化物960吨。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工程预计减排二氧化硫627吨,氮氧化物252吨。
3.集中供热及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削减二氧化硫3877吨,氮氧化物304吨。
4.老旧机动车淘汰及淘汰黄标车减排氮氧化物800吨。
(三)加强监管减排。
1.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对焦化、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造纸、铸造等重点行业强制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市经信委要分行业组织创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以点带面,促进重点排污企业走清洁生产之路。
2.制定钢铁、建材、焦化、铸造、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错峰生产方案。
重点企业按照方案进行错峰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度。
综上,二氧化硫预计减排1000吨,氮氧化物预计减排800吨。
201X年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情况表
单位:吨
四、目标完成情况预测
根据以上预测,预计至201X年,我市可全面完成大气污染物减排任务。
201X-201X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情况预测
单位: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严格考核。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X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总量减排工作负总责,要实行严格的总量减排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对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环
保任务和工程等实行年度目标管理。
节能减排指标是约束性指标,对年度考核中排后三名的县(市、区),要进行通报批评。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要广泛宣传国家环保政策法规、环保科学知识,增强群众环保意识,激发群众关心环保、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为环保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绿色生态”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树立典型;对工作组织不力,消极落后的单位予以公开曝光。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
市政府定期召开总量减排工作情况汇报会,听取汇报,部署安排具体工作,实行阶段考核制,对重视不够、工作消极、完不成减排任务的县(市、区)和部门负责人,严肃问责。
市政府将组织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住建局等组成督查组,对减排工作的质量、进度进行跟踪督查,督查结果要公开通报,对落后单位实施黄牌警告。
(四)强化监管,严格执法。
环保部门是减排工作的监管者和执法主体,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环境治理主力军作用。
要认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对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治理设施停运、超标偷排污染物、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五)综合治理,齐抓共管。
减排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县(市、区)、X开发区、市直各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协调解决好环保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市经信委、市发改委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产业政策,做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落后生产工艺及设施的工作。
市住建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工商局、X公路分局、X供电公司要依法做好责任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六)拓宽渠道,加大投入。
为确保各项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各县(市、区)、X开发区、市直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拓宽环境保护的投融资渠道,实现投资多元化。
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对环保建设工程的资金投入,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大力吸收社会和个体私营企业投资,争取和用好国债资金、环补资金、可持续发展资金,积极利用银行贷款,全方位加大环保治理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