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 格式:doc
- 大小:236.00 KB
- 文档页数:42
2023REPORTING 普通话课件(完整版)ppt课件•普通话概述•普通话语音基础•普通话词汇与语法•普通话口语表达技巧•普通话听力训练与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与评估目录20232023REPORTINGPART01普通话概述普通话的定义与特点01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02普通话具有语音清晰、语调自然、语意明确、表达流畅等特点,是人们日常交流、工作学习、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普通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现代普通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体系。
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化趋势,普通话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全国范围内的通用语言。
为了推广和普及普通话,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制定相关法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广普通话测试等。
在学校教育中,普通话也被列为必修课程之一,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普通话也被广泛使用,成为各种场合下的主要交流语言,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023REPORTINGPART02普通话语音基础声母普通话中有21个声母,包括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
韵母普通话中有39个韵母,包括a、o、e、i、u、v、ai、ei、ui、ao、ou、iu、ie、ve、er、an、en、in、un、vn、ang、eng、ing、ong等。
声母与韵母的拼合关系不同的声母和韵母可以组合成不同的音节,形成丰富的语音。
声调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词语的意思。
音变在连读或语流中,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读音会发生变化,包括轻声、儿化等。
语音规范化与标准语音规范化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是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
普通话基本知识普通话基本知识(一)基本知识 1.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际用语,还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其内涵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称华语。
普通话在明朝清朝称官话,在宋朝以前,普通话还被称作通语、凡语、雅言等。
普通话和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因而人们狭义指称普通话时,主要指普通话语音。
2.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有表意义的功能。
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物理属性表现为,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种要素。
生理属性表现为语音通过人的发音器官一系列运作形成,如,肺部呼出气流,通过气管至喉头,作用于声带、咽头、口腔、鼻腔等,形成不同音质的语音。
社会属性表现为用什么语音形式来表示什么意义,不由个人决定,而由社会约定俗成,比如称自己,汉语语音形式是wǒ(我),英语语音形式是[ai](I),俄语语音形式则是[ia](Я)3.《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根据普通话语音系统制定的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它于1958年2月11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施行。
其由五部分内容组成: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汉语拼音字母采用拉丁字母,字母有四种体式:大楷、小楷、大草、小草。
每个字母所代表的音叫本音,本音用来拼音。
为便于称呼,每个字母还有名称音。
为方便教学,在声母本音后配上不同元音,这样发出的音叫呼读音。
比如:字母b的本音是[p],名称音是[pε],呼读音是[p&7885;]。
4.音节。
音节是语音最小的自然单位。
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比如“老百姓”三个字,读出来就是三个音节:lǎo bǎi xëng。
普通话有400个基本音节,加上声调,一共有1200多个音节。
从结构看,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合而成,普通话音节可以无声母,但必须有韵母和声调。
什么是普通话 篇一:什么叫普通话呢 什么叫普通话呢?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 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民族共同语。
为使普通话在全国普及,自 1998 年起,每年九月的 第三周在全国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有人也许认为“推普周”活动是小事一件,实则不然。
推普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得要意义。
由国家教育部指导督办的《语言文字周报》“宣传周特刊”上有这样一条宣传标语:爱国旗,唱 国歌,说普通话。
的确,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和国旗、国歌一样,是国家和民族的象 征,讲好普通话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之一。
所以,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实际是对全民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普通话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修养的尺度之一。
希望大家借“推普周活动”之东 风,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使自己的普通话讲得更好。
那么,是不是普通话讲得好就能成为一 个文明人呢?绝不是,当我在操场上、教学楼的走廊上听到个别同学用普通话的发音吐出难听 的脏话时,我都会替这些同学感到难过,如此难听的脏话怎么能从正受着中学教育的同学口中 吐出呢?语言不文明,光会讲普通话又有什么用呢?相反,每当我听到同学们口中的 “谢谢”、 “对不起”、“没关系”等话时,我都觉得是听到了最动听最美好的语言。
在此,我以一名少先队员的名义向大家呼吁:1、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交流。
2、积极督促 自己的家人讲普通话。
3、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4、文明用语,做语言美的人。
篇二: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 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 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 通用语言。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以及未经整 理简化的传承字。
以规范汉字为公务用字指的是什么?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哪些? 以规范汉字为公务用字, 是指国家的所有公文、 印章、 标牌、 指示牌以及公务用名片等, 均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
普通话学习资料普通话,是中国的标准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增强,学习普通话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水平,本文将介绍一些优质的普通话学习资料,供读者参考和使用。
一、教材类资料1.《标准普通话教程》:这是一本由国家语委编写的教材,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
它包含了丰富的听、说、读、写训练内容,适合初学者和进阶学习者使用。
2.《新实用汉语课本》:该教材由北京语言大学编写,注重实用性和交际能力培养。
它通过真实的对话和情景训练,帮助学习者提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听力类资料1.网络音频课程: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收听各类普通话课程。
例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汉语教室》节目提供了丰富的普通话学习资源,包括听力材料和语音练习。
2.普通话口语训练软件:市面上有许多普通话学习App,它们提供了各种听力练习和语音纠错功能。
例如,有道口语助手、汇通口语等应用程序,可以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练习普通话。
三、口语类资料1.汉字拼音对照本: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是正确的发音和拼读。
通过使用带有汉字拼音对照的阅读资料,学习者可以在阅读中理解并模仿正确的发音,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口语练习材料:《实用日常口语表达》、《地道口语365句》等图书提供了大量的日常口语练习材料,它们内容丰富,涵盖了各个场景和话题,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口语流利度和语感。
四、阅读类资料1.中文读物:阅读中文书籍是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语言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习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中文读物,例如《小王子》、《红楼梦》等,通过阅读提升普通话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2.新闻和时事资讯:阅读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当今社会和政治情况,并且拓宽知识面。
通过接触不同主题的文章,学习者可以提高普通话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以上介绍的普通话学习资料只是冰山一角,市面上还有许多其他优质的学习资源。
三分钟普通话说话30篇普通话考试必备在普通话测试中,第四大题是命题说话题目,共40分,限时3分钟。
一般会出两道说话题目,二者任选其一即可。
1三分钟普通话说话范文1、购物的感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购物,我觉得,购物也是一种本领,也需要学习,只有学会购物,才会在购物的过程中避免上当受骗,才会买到价廉物美的东西,这就是我最深刻的购物感受。
购物是什么?购物就是买东西。
菜米油盐、衣食住行,哪一样不需要购物,作为购物大军中的一员,我们要注意的有很多。
如果买食品类的话,要注意商品的质量,看它是否过期,是否有加化学物质,是有绿色食品的标志。
不过,之前的奶粉事件,印有绿标的也有问题,使我不得不更加注意食品的安全了。
还有,我感觉现在东西的价格越来越贵,而质量却没有相应的提高,这不得不使我们消费者找其他购物的方式,网上购物应该就是这样出现的吧,但是网上骗人的东西太多,你都不知道你买的东西的质量到底是怎么样,有时还会发生货没到,或不是自己要买的那个等诸多问题。
还有就是现在很多衣服都在打折,而销售商往往都是在提高了原价格的基础上再打点折,对于这些,我们都必须清清楚楚,不然自己吃亏了还在那边得意以为自己占了便宜。
此外,我认为,我们都是经常购物的人,但真正会购物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是买,盲目跟从主流,有些人是看到便宜就买,也不管是否适用。
我们应该要学会科学购物。
把钱用在点子上,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有计划地购物,不跟从,不盲目。
比如,看到有减价的商品,一定要看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如果不是的话,就是再便宜也不要买。
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适度消费,不要盲目从众和攀比。
量力而行,量入而出。
自己需要的才是合理的。
盲目从众就是看别人都买的东西,自己也随大流去购买,而买的东西往往并不需要。
别人说好的东西,别人都买的东西,有时也并不见得好,即使这些东西比较好,也不一定符合你自己的需要,所以买东西要有自己的主见、有计划,保持冷静头脑,避免盲目性。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普通”是“普遍”、“通用”的意思。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推行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高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一路语。
什么是规范汉字?规范汉字是指通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发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推行普通话的意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行、踊跃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增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通话的需求日趋迫切,推行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增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成立统一的市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推行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域的交流,保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大体内容,推行普及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推行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宏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
语言是最主要的信息载体,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置水平的先决条件。
推行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推行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推行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是什么?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年国家把推行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年把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由原来的“大力提倡、重点推行、慢慢普及”调整为“大力推行、踊跃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即标准汉语。
普通话是汉族间以及不同民族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主要通行于中国大陆,以及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其中,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通行广东话,中国台湾地区在官方场合也使用普通话,但是口音与大陆的普通话略有差别。
普通话英文“Mandarin”来自葡萄牙语。
现今普通话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官方用语,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在中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大陆官方(包括港澳):普通话;台湾官方:国语 ;海外华人:华语 ;学术界:现代通用汉语。
普通话简介普通话是针对规范化来说的。
普通话同时又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
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音的语言。
之所以这样,主要由以下原因:一、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主要是考虑到新中国定都北京,而北京地区的人都说普通话,况且其作为官话有一定的推广历史和基础,北方的汉族人虽然有自己方言,但是也能说少许的普通话,因此为了稳定大局,新中国顺势就沿用普通话作为官方用语。
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苏对抗,为了避免国外敌对势力的联合绞杀,新中国迫切需要一种共同语来实现不同地区的新中国国民的沟通与交流,以举全国之力对抗外敌,而普通话有清代两百多年的推广历史和基础,因此继续沿用普通话作为官方用语。
语音特点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是:声母除舌尖后擦音r、鼻音n,m 、边音l 外,无浊音。
关于普通话的知识
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以下是关于普通话的一些基本知识:
1. 定义:普通话,即标准汉语,是中国大陆通用的语音文字规范。
它以北京话为基础,吸收了其他方言的特点,经过规范化、统一化处理而形成。
2. 发展历程:普通话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普通话规范是在1920年代形成,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语音特点,最
终在1955年由中国政府推广普通话,并在1982年正式将普通话作为国家语言写入宪法。
3. 发音特点:普通话的发音基本上是以北方话音为准,因为北京话是普通话的标准发音。
普通话与其他方言相比,较为平舌、轻舌,音调比较规整。
4. 普及程度: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系统都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普通话的普及程度非常高,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能够听懂和使用普通话。
5.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国每年都会举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用于评定个人的普通话水平。
测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多个等级,测试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理解和口语等。
6. 地方方言:中国有众多地方方言,包括广东话、四川话、上海话等。
尽管不同方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通过普通话
作为共同的语言,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进行交流。
总而言之,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以北京话为基础,经过规范化处理而形成。
它在中国的教育系统、媒体和公共场合中被广泛使用。
《普通话》教案主要参考书目:1、《现代汉语》徐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新编现代汉语》张静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3、《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福建方言区普通话语音达标训练简要》李延瑞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5、《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刘照雄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6、《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詹伯慧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语言和语言特点,普通话的形成和特点,汉语方言和方言分区以及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的方针,推广普通话和普通话测试的情况。
激励学生热爱并学好普通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语言”、“共同语”、“方言”、“普通话”等基本概念以及现代汉语的形成、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课件演示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一种工具二)语言是人们在交际时使用的工具(三)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一)语言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也不能没有语言(二)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单位的明晰性、结构的层级性、能产性、传授性第二节普通话与汉语方言一、汉语的发展概况1、殷商时代88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甲骨刻辞,甲骨文这种书面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统一汉语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存在两种情况情况:(1)“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五方之民,言语不通”(2)出现了以王畿成周一带方言为基础的书面语——雅言、秦出现“书同文”的局面,消灭了文字异形现象,促进了统一的书面语言的巩固和发展。
、汉通语”成了当时的书面共同语,出现了《史记》和乐府文学,对推广书面语起了推动作用。
、唐宋时代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形成了新的书面语——“白话”,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方言的推广和统一。
、元明清金、元、明、清定都北京,北京成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中心,北京话作为“官话”得以在全国推广。
、“五四”运动时期白话文运动”与“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书面语与口语日益接近,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最后形成和全面推广提供了全部的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
955年,中国科学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汉语方言和方言分区(一)方言与共同语、方言:是全民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1)在共同语形成之前,方言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形成之后,方言是共同语的分支和变体。
(2)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二)汉语方言的分类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官话方言:北方方言、北方话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3%,代表方言:北京话。
(1)华北、东北方言京、津、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2)西北方言山西、陕西、甘肃、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3)西南方言四川、云南、贵州以及湖北的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
(4)江淮方言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吴方言:吴语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2%,代表方言:上海话。
、湘方言:湘语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3.2%,代表方言:长沙话。
、赣方言:赣语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3.2%,代表方言:南昌话。
、客家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3.6%,代表方言:梅县话。
、粤方言:粤语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4.1%,代表方言:广州话。
、闽方言:闽语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5.7%,代表方言:福州话、厦门话。
思考题:1、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2、汉语的发展概况是怎样的?各个时期的“代表”是什么?3、汉语有哪些方言区?各方言区的代表方言是什么?4、闽方言有哪些次方言?说明自己的方言属于哪一种方言。
第一章语音概说第一节语音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讲述普通话语音的三大属性,要求学生能掌握语音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语音的三大属性,语音的四要素。
教学难点:语音的社会属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课件演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什么是语音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够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二、语音的性质(一)语音的生理性、肺和气管:肺是人呼吸气流的动力站,也是气流的活动风箱,由肺部呼出的气流是语言的原动力。
、喉头和声带:声带是语音的发音体、口腔和鼻腔:口腔是语音的主要制造厂,是形成各种音素的主要器官。
(二)语音的物理性、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即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次数的多少)决定的。
语音的发音体是声带,因此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声带振动次数多,声音就高,反之则低,当然声带自身的长短、厚薄、粗细、宽窄、松紧等与音高紧密相关。
音高在语音中主要体现在声调上。
、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音波振幅的大小,振幅大的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语音的强弱是由气流冲击声带的力量决定的,气流强,冲击音波的振幅大声音自然就强。
音强在语音中主要体现在重音、轻声上。
、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振动体振动延续时间的久暂。
语音的长短是声带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振动的时间长,声音就长;振动的时间短,声音就短。
语音中的语调、轻声都与音长密切相关。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
它是由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决定的,而音波振动形式又是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三方面决定的。
语音的音色也是由这三方面决定的,人可以主动控制自己的声带、气流和唇舌,从而发出各种不同的语音。
音色在语音中表现为区分元辅音。
(三)语音的社会性(1)从声音和意义的关系看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来表示,这些并不取决于声音和意义本身,而是由社会成员来约定俗成。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约定,不同的民族、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区等所用语音也都可能各不相同(2)从语音的系统性来看一种语言用多少个声音,用什么样的声音作为区别意义的最小声音单位,这些声音如何组合等等,也是由社会成员来约定俗成。
语音的社会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第二节语音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和要求:讲述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语音的基本概念,为后面章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音素和音节,元音和辅音,声母、韵母和声调等基本概念;音节的构成;韵母的构成方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课件演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音素(一)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出来。
(二)音素的分类音素按发音情况的不同可以分成两大类:元音和辅音1、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不受显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元音声音响亮,可以延长,发音时各发音部位保持均衡紧张状态,都是乐音。
普通话中共有10个元音,它们是:a、o、e、ê、i、u、ü、er、-i(前)-i(后)。
、辅音气流在口腔中受到明显阻碍而形成的音是辅音。
辅音一般不能延长,声音一般不响亮,发音时个别发音部位特别紧张等。
普通话中共用到了22个辅音,它们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ng。
(三)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气流是否受阻。
、发音器官是否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气流强弱。
、声带是否颤动。
(m、n、l、r、ng)二、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它是人们听觉上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单位,有的音节由一个音素构成,有的音节由多个音素构成。
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能包含有四个音素。
如:é、ōu、piāo、Chéng、zhuàng、qiáng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但儿化词例外。
如:“花儿”、“今儿”等三、声母、韵母、声调把音节分析为音素是一般语音学的分析法,把音节分成声母、韵母和声调则是汉语音韵学传统的分析法。
(一)声母声母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
如:dao 中的d(二)韵母韵母是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如:piao中的iao三)声调声调是指音节在发音时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如:gāo、gáo、gǎo、gào四、《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发布推行的,是国家制定的拼写汉语、汉字的法定标准。
《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部分构成。
第三节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教学目的和要求:讲述普通话语音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普通话语音和英语语音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普通话语音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重点:普通话语音的“三大特点”教学难点:普通话语音与英语语音的比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课件演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在汉语中,每个音节均有声调,声调的不同能够区别语言单位的含义,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
如:(1)yū—yú—yǔ—yù(2)新北京,新奥运。
Xīn Běijīng,xīnàoyùn。
(3)wuli二、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普通话音节结构以元音占优势,每个音节都需要有元音作韵腹;如:xin zhongguo (新中国)、元音可以多至三个;如:piao、chuai、由复合元音构成的音节较多,乐音成分比例大,富有音乐性。
如:bei 、liu、dao、pian三、没有复辅音在普通话音节中没有两三个辅音相连的现象,辅音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和结尾,因此,音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的界限比较分明。
如:公园的风景真好。
Gongyuan de fengjing zhen hao.思考题:、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什么是语音?同自然界其他声音相比有何异同?、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在语音中的作用是怎样的?、元音与韵母的关系、辅音和声母的关系怎样?、拿英语和普通话比较,说明普通话在语音上具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基础发音第一节声调教学目的和要求:讲授普通话声调、调值、调类等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普通话声调的调值,能够准确发音并纠正方音。
教学重点:声调、调值、调类、四声等基本概念以及声调辨正。
教学难点:古今调类的演变和方音的辨正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和讲授相结合教学手段:课件演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什么是声调声调就是一个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