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急救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39
心血管疾病突发的急救方法咱人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可这机器有时候也会出故障呀,心血管疾病就是其中一个大麻烦。
要是这心血管疾病突然发作了,那可真是吓人一跳呢!先说说心绞痛吧,要是有人突然觉得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似的疼,还可能往肩膀、胳膊甚至下巴那串着疼,那很可能就是心绞痛发作啦。
这时候得赶紧让患者坐下或者躺下休息,可别让他再乱动啦,就像一辆车出故障了,得先停下来检修不是?然后呢,迅速找药,比如硝酸甘油,赶紧给患者含在舌下。
这就好比给机器加点润滑油,让它能顺畅点运转。
再讲讲急性心肌梗死,这可真是个要命的家伙。
一旦发作,患者可能会疼得死去活来,大汗淋漓。
这时候千万别慌张,要像个沉着冷静的船长一样应对。
马上拨打急救电话,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就像发出求救信号一样重要。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时候,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安慰他,告诉他一切都会好的,就像给惊涛骇浪中的船加点镇定剂。
还有那可怕的心跳骤停,这简直就是生死时速啊!如果发现有人突然倒下,没有意识,没有呼吸或者呼吸不正常,那十有八九就是心跳骤停了。
这时候就得争分夺秒地行动起来,立马开始心肺复苏。
就像一场和死神的赛跑,咱可不能输啊!把两只手叠放在患者胸口,有节奏地按压,就像给机器猛踩油门一样,要用力按下去,让心脏重新跳动起来。
大家想想,心血管疾病就像个隐藏的敌人,随时可能偷袭我们。
那我们平时是不是得做好准备呀?就像战士上战场前要检查装备一样。
家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定要把药准备好,放在显眼的地方,别到时候手忙脚乱找不到。
而且呀,要多关心患者的情绪,别让他们大喜大悲的,情绪波动也可能引发疾病呢,这就好比给机器一个平稳的运行环境。
咱可别小看这些急救方法,关键时刻那可是能救命的呀!这就好比给生命上了一道保险。
平时多学一点,多练一点,到时候就不会慌了手脚。
大家说,这心血管疾病突发的急救方法是不是很重要?咱可得把这些方法牢记在心,说不定啥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呢!别觉得这些离自己很远,说不定哪天就在身边发生了呢。
心血管疾病-急救常识110525-CCTV-健康之路《心血管疾病的急救常识》中国武警总医院-王立祥教授我国每年因心脏病死亡人数为300万,其中猝死人数高达50多万。
北京急救队能到达现场的时间平均为9分钟左右,脑组织缺血发生不可逆转脑死亡的时间为4-6分钟,心脏病突发自救尤其重要。
一、突发心脏病该如何自救:1、一声咳嗽,挽救生命:人心脏骤停前期也就在四、五十秒,在这四、五十秒一个人如果能学会了自救,一声咳嗽,就能挽救生命。
因为人心脏骤停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心排血没有了,血压没有了,通过咳嗽,增加压力,使心脏进行复跳,所以等于给心脏一次按摩,也给一次除颤机会。
咳嗽要把握两个重要点,一个是要有力度,一个是要有节奏,一连声声进行咳嗽,咳嗽这种震动,这种胸腔内压增高,它能够提高血压。
所以一个人在遇到低血压、或处于一种休克状态、虚脱的时候,你咳嗽以后它就能够使血压上去,恢复心脏排血功能,从而达到自救的目的。
2、吸气以后屏气的方法:心脏危机时刻,屏气也能救命。
如果此时你已无力咳嗽,你可以深吸一口气以后屏住气,然后再吐出去。
屏气的时候声道是关闭的,因为你不出声,那麽这时候气是在你胸腹,它也相当于给我们心脏一次助推,一个助力,也能起到让心脏复跳延缓救治时间的作用。
因为在我们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其实最先受到损害的是我们脑部这个组织,因为我们人脑即使是在安静状态下,它消耗的这个氧气都是占到我们呼吸的百分之八十,所以它对缺氧是非常非常敏感的,4-6分钟它就可以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所以,我们讲咳嗽或屏气的这个作用,都是为了增加我们胸腹部压力,同时可以增加脑部供血,所以它就可以延缓救治时间,再加上打电话通知,请别人帮助,就可以支撑到急救队员来临。
学会咳嗽和屏气,关键时候能救心。
在没有外人帮助给你心脏一个外来力量的时候,自己就可以通过内在的一股能量和力量按摩心脏,给心脏一次重新复跳机会。
二、看到心脏病病人晕倒后,你该不该搬动他?他人突发心脏病,随意背起要人命;看到心脏病病人晕倒后,不让他动,因为你再过度动的话,一个是增加了氧耗,同时对疾病后续一些进展你还不清晰。
心脑血管的急救方法
一、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遗传因素等原因,导致血管壁变得脆弱,容易发生破裂或堵塞,从而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原因排名第一的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方法
1.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方法
如果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如剧烈胸痛、呼吸急促等,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就地休息,并及时呼叫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口服阿司匹林或硝酸甘油等药物,以缓解症状。
2. 脑卒中的急救方法
如果出现脑卒中的症状,如突然昏迷、口角流涎、肢体瘫痪等,应立即将患者平躺,头部略低,以便呕吐物排出,并及时呼叫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给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减轻症状。
3. 高血压危象的急救方法
如果出现高血压危象的症状,如头痛、视觉障碍等,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就地休息,并及时呼叫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口服降压药等药物,以缓解症状。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1. 合理膳食,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饮食,多吃蔬菜、水
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2. 增加体育锻炼,每天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尽量戒烟限酒。
4. 控制体重,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体育锻炼等方式控制体重。
心脑血管的急救方法
心脑血管急救是指在心脏病、脑血管病等紧急情况下,采取一系列的急救措施来保护患者的生命。
以下是心脑血管急救的方法:
1. 呼叫急救人员:在发现有人出现心脑血管急症时,首先要拨打紧急救护电话,如拨打911。
2. 判断患者意识状态:询问患者是否能够说话或移动,观察患者是否有显著症状,如无反应或意识模糊。
3. 给予心肺复苏(CPR):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心跳,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
首先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然后按照CPR
的步骤进行操作:将双手合并,以深度约为5厘米的速度按压胸部,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每进行30次按压后进行
2次人工呼吸。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CPR有人协助,尽快使
用AED。
AED是一种自动电击除颤器,可以分析心脏的节律,并在需要时提供电击来恢复正常心脏节律。
5. 如果患者吞咽困难或喉咙有异物,可以进行人工排痰,但应避免使用手指直接清除嘴巴里的异物。
请注意,以上提供的是一般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实际应根据具体病情和急救培训指导来进行操作。
同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
达的过程中,可以帮助患者平静下来,保持舒适,避免患者过度活动或剧烈运动。
心血管内科常规应急预案心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常常突发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因此,心血管内科医生需时刻保持警惕,并随时准备进行应急处理。
本文将介绍心血管内科常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响应、急救措施和常见疾病的处理。
一、应急响应1. 心血管内科医生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应立即准备好所需设备和药品,并迅速前往急诊科。
2. 进入急诊科后,医生应第一时间与患者进行初步接触,了解患者病情和相关病史。
3. 紧急情况下,医生需要尽快做出初步诊断,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特殊检查。
4. 在等待特殊检查结果的同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提供病情稳定所需的药物治疗。
二、急救措施1. 心血管内科医生在急诊科进行急救时,需做好紧急补液和辅助氧气给氧准备。
2.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抢救,医生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心肺复苏、控制出血以及维持血压稳定。
3. 在心血管内科急诊工作中,医生应熟练掌握心电图监测、冲击除颤和药物应用等常见急救技能。
4. 心血管内科医生需随时提醒自己要冷静、果断地处理急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
三、常见疾病处理1. 急性心肌梗死:在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医生应尽早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以恢复心肌供血。
2. 心力衰竭: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医生应首先缓解病情,然后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3. 心动过速:在面对心动过速病人时,医生需要根据病情进行药物治疗或进行特殊治疗,如射频消融术。
4. 心律失常:医生应减轻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通过药物治疗或电复律等措施恢复正常心律。
5. 动脉瘤:对于动脉瘤患者,医生应紧急进行手术治疗,以防止瘤体破裂引发严重后果。
总结:心血管内科常规应急预案是确保医生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并提供有效治疗的基本要求。
医生需要掌握相应的急救技能,并能应用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处理中。
只有做好应急准备,医生才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减少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加强心血管内科医生的应急培训和技能训练,提高其应变能力与处理疾病的水平,对于提升心血管内科的急救能力至关重要。
心血管内科急诊应急预案急诊是医院中最紧急、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尤其是心血管内科急诊,因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性和危险性,所以需要一个有效的应急预案来保证患者能够及时获得紧急救治。
本文将介绍心血管内科急诊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
一、患者接诊和初步评估1. 接诊人员要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就诊时间等基本信息。
2. 了解患者病情的主要症状及持续的时间,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
3. 初步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二、紧急处理措施1. 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同时通知相关人员准备电除颤。
2. 突发性心绞痛:给予患者急救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同时监测血压和心电图。
3. 心力衰竭: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利尿剂和正性肌力药物等进行支持性治疗。
4. 心律失常:根据患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电复律或药物治疗。
5. 起搏器功能异常:立即联系心脏起搏器专科医生进行持续监测和处理。
6. 缺血性脑卒中:迅速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血管溶栓治疗。
三、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1. 心电图检查:用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病变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2. 血液检查:包括心肌酶谱、肌红蛋白等,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3. 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心功能状态,包括心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等指标。
4. 血压监测:连续或间断地监测患者血压情况,及时调整降压药物剂量。
5. 心血管介入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等治疗。
四、团队合作和沟通1. 心血管内科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形成高效的工作团队。
2. 及时向患者家属传达患者的病情和处理情况,做好安抚工作。
五、记录和总结1. 对每个急诊患者的病情、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
2. 定期组织心血管内科的学术讨论,对急诊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不断完善和改进急诊应急预案。
以上即是心血管内科急诊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
通过严格的急诊流程和综合治疗手段,能够更好地保证急诊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心血管系统的急救原则一、背景介绍心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输送氧气和养分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和突发事件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心血管系统的急救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二、心血管系统的常见急症1. 心脏病突发: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2. 心律失常:如室颤、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
3. 缺氧性脑损伤:如缺血性卒中、脑栓塞等。
4. 血压升高或降低:如高血压危象、低血压休克等。
三、心血管系统急救原则1. 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心血管急症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告知自己的位置和病情,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2. 保持患者安静: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以减少心脏负担。
3. 提供基本生命支持: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
首先进行心脏按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以保证氧气供应。
4. 给予氧气:在急救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缺氧的症状,可以给予纯氧吸入,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5. 辅助用药:在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一些必要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以缓解症状或控制病情。
6. 心电监护:对于心律失常等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心电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的心电图变化。
7.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急症,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8. 定期复查和随访:对于心血管系统急症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应定期复查和随访,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和稳定。
四、心血管系统急救的注意事项1. 注意患者的体位:在急救过程中,要将患者放置在舒适的体位上,如卧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心脏负担。
2. 注意心理安慰:心血管急症对患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需要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和应对疾病。
3. 注意环境的卫生和安全:在急救过程中,要确保周围环境的卫生和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和二次伤害。
心脑血管疾病急救常识一、120的正确拨打:1.老年人突然发病,情况紧急,应立即拨打120。
说清楚病人姓名、家庭住址、最突出最典型的发病表现、过去的病史(如心梗、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2.说清楚地址,留下联系人手机号码,方便联系,必要时到明显的路口去迎接救护车。
3.做好入院准备。
带好医保卡、现金、信用卡、必要的衣物4.联系亲人、子女。
电话:5.救护车来了以后,根据病情选择去哪家医院。
根据病情的急重,考虑去哪家医院,就近还是大医院,告诉120 6.在救护车上对病情应有个考虑,包括是积极的疗法还是保守的疗法,医生一旦征询应有思想准备。
二、胸痛和心肌梗死的处理1.症状:多数病人都有心绞痛的病史,近期加重或频繁发作。
起病急骤,突然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且大汗淋漓。
有时疼痛可放射到左肩和左上肢。
亦可表现有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疼痛严重,用硝酸甘油不能使其缓解。
发生心梗后,部分患者会发生猝死(心脏骤停)。
2.后果:心肌梗死(心脏没有骤停)几分钟之内就会有心肌坏死。
在第1个小时里,肌肉组织的死亡速度比较缓慢,起病后1小时内为抢救心肌的黄金时段,最迟不宜超过12小时。
时间就是心肌!而一旦发生猝死(心脏骤停),供您抢救的时间只有4分钟。
心脏骤停3秒钟之后,因脑缺氧会感到头晕;10至20秒钟后,人就会意识丧失;30至45秒钟后,瞳孔就会散大;1分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由于心脏骤停,患者立刻失去知觉,已处于临床死亡阶段。
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
因此对于心脏猝死的病人,应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的病人中约50%在发病后1小时内于院外猝死。
3.提示:心梗及时救治效果很好,治疗成功率可以达到95%以上,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放置支架等后,可以长时间存活。
如果不及时去医院,等到心脏骤停,那么可能就会悔之晚矣!4.发病后的家中救治:(1)正确拨打120救护车(2)停止任何活动平卧或侧卧,头下不垫东西,宽衣解扣,保持呼吸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