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钠元素及其化合物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100
巴州石油高中“四四二”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过渡】初中过程,你们学过一类金属与酸的反应,例如Zn与HCl,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学生】置换反应:Zn+2HCl=ZnCl2+ H2↑【问】如果我把钠投入盐酸中,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演示】:实验:钠与盐酸的反应【问】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吗?【学生】:反应剧烈,有气泡产生【板书】4. 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2↑2Na+2H2O=2NaOH+H2↑【过渡】初中过程,你们学过一类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例如Fe与CuSO4溶液,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还记得吗?【学生】Zn+CuSO4=ZnSO4+Cu【问】那么把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置换反应呢?演示:实验将钠投入CuSO4溶液,请学生观察现象【问】:大家看到什么现象了【学生】:反应剧烈、放出无色气体、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讲述】这说明钠与CuSO4溶液并没有发生置换反应【问】:那么把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呢【学生】:从现象分析,发生了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讲述】钠先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
【问】:有同学能写出这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吗?【板书】5、钠与某些盐的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 +2NaOH ==Cu(OH)2↓+Na2SO42Na+2H2O=2Na++2OH-+H2↑Cu2++2OH -==Cu(OH)2↓【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金属钠的一些性质。
在化学性质的学习过程中,研究了钠与氧气,水的反应。
4Na+O2=2Na2O 2Na+O2△Na2O22Na+2H2O=2NaOH+H2↑【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钠在几个反应中都作什么呢?表现出什么性质?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性质呢?【学生】都做还原剂,表现还原性。
【板书】强还原性是钠的化学特性【板书】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讲述】金属钠的主要用途有:钠钾合金;作还原剂冶炼金属;钠光源【课堂练习】1.金属钠在空气中点燃燃烧,生成的产物是(B )A. Na2OB. Na2O2C. NaOD. Na2O32.金属钠与水反应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C )A.钠的熔点低B. 钠的密度小C. 钠的硬度小D. 有强还原性。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一、钠 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保存在煤油中),熔沸点低,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2、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如O 2、Cl 2、S 等。
①钠与氧气反应常温下生成Na 2O (白色),化学方程式为: 4Na+O 2=2Na 2O燃烧时生成Na 2O 2(黄色),化学方程式为: 2Na+O 2 Na 2O 2 ②钠与氯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 2NaCl ③钠与硫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S Na 2S (2)与水、酸反应(反应顺序:先酸后水)①钠与水、酸反应的实质上均是和H +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2Na+2H 2O=2Na ++2OH —+H 2↑、2Na +2H +=2Na ++H 2↑ ②钠与水反应(加酚酞)的实验现象和解释(3)Na 与盐溶液的反应(反应顺序:先与水反应,再考虑NaOH 是否与盐反应) ①钠投入到NH 4Cl 溶液中,有H 2和NH 3逸出,化学方程式为: 2Na+2NH 4Cl=2NaCl+2NH 3↑+H 2↑②投入到CuSO 4溶液中,有气体放出和蓝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 2Na+2H 2O=2NaOH+H 2↑ 、 CuSO 4+2NaOH =Na 2SO 4+Cu(OH)2↓ 思考: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点燃点燃加热切开金属钠,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2O)→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成液(NaOH潮解)→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最后成白色粉末(Na2CO3·10H2O风化为Na2CO3)。
3、钠的保存、制取及用途⑴金属钠的保存及取用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里,大量的金属钠则存入在铁筒中用石蜡密封。
取用时一般先用镊子把钠从煤油中夹出来,并用滤纸把表面的煤油吸干,然后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的一块再做有关实验。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 .钠的熔点低B .钠的密度小C .钠的硬度小D .钠有强还原性2.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一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①变灰暗――→②变白色――→③出现液滴――→④白色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 .②变白色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钠C .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D .④只发生物理变化3.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 .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C .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 .NaCl 与Na 2CO 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4.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 )A .加热时无气体放出B .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C .溶于水后滴加稀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 .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5.钡和钠相似,也能形成O 2-2的过氧化物,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 2O 2B .1 mol 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钡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 mol 氧气C .过氧化钡是离子化合物D .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钡都是强氧化剂6.16.8 g NaHCO 3和7.8 g Na 2O 2在密闭容器中灼烧,充分反应后,将密闭容器保持温度为500℃。
最后容器内的物质是( )A .Na 2CO 3、Na 2O 2和O 2B .Na 2CO 3、O 2和H 2O(g)C .Na 2CO 3、CO 2、O 2和H 2O(g)D .NaHCO 3、Na 2CO 3和O 27. 200℃时,11.6 g 由CO 2和H 2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Na 2O 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 g ,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g·mol -1)( )A .5.8B .11.6C .23.2D .46.48.下列对Na 2O 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Na 2O 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B .Na 2O 2能与水反应,所以Na 2O 2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C .Na 2O 2与水反应时,Na 2O 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D .Na 2O 2与二氧化碳反应时,Na 2O 2只作氧化剂9.下列各物质的学名是:Na 2S 2O 3叫硫代硫酸钠;CaS x 叫多硫化钙;Na 2O 2叫过氧化钠;KO 2叫超氧化钾。
活泼的金属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活泼的金属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活泼的金属钠”是高中化学必修 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
金属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在高中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金属钠性质的学习,不仅可以为后面学习其他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打下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材首先介绍了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等,然后通过实验探究了钠与水、氧气等物质的反应,从而得出钠的化学性质。
教材的编排注重实验探究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部分金属的性质,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金属钠的性质还比较陌生。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心理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对钠的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钠的化学性质,如钠与水、氧气的反应。
(2)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教学难点(1)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李仕才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考点一 钠的性质及应用1.钠的物理性质2.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 2、Cl 2、S 等非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
常温下,钠与O 2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a 2O ,化学方程式为4Na +O 2===2Na 2O 。
点燃条件下,钠与O 2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Na 2O 2,化学方程式为2Na +O 2=====点燃Na 2O 2。
(2)钠与水的反应①化学方程式为2Na +2H 2O===2NaOH +H 2↑。
②离子方程式为2Na +2H 2O===2Na ++2OH -+H 2↑。
③钠与含有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3)与酸溶液反应(如HCl) 2Na +2HCl===2NaCl +H 2↑ (4)与盐反应 a .与熔融盐反应如:4Na +TiCl 4=====高温4NaCl +TiNa +KCl=====高温NaCl +K↑(制取金属钾,因为钾的沸点比钠的沸点低,使钾成为蒸汽而逸出) b .与盐溶液反应Na 与CuSO 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CuSO 4+2H 2O===Na 2SO 4+H 2↑+Cu(OH)2↓。
(5)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如:2Na +2CH 3CH 2OH ―→2CH 3CH 2ONa +H 2↑ 2Na +2CH 3COOH ―→2CH 3COONa +H 2↑3.钠的制备与保存(1)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工业上通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备钠: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2)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使之隔绝空气与水。
4.钠的用途(1)制取Na 2O 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
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4Na +TiCl 4=====熔融4NaCl +Ti 。
__________铁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归纳整理板书1.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交流后,整理填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根据铜、铁与氧气的反应,推测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剧烈水准。
交流猜想。
实验探究(1)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较大块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观察钠的表面。
(2)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察钠的“真面目”:颜色、光泽,感受钠的硬度,并注意观察切面的颜色变化。
(3)观察毕,将钠块全部放回原试剂瓶中。
操作中同时强调实验安全问题学生观察,感受钠的性质与其他已熟悉金属的区别。
归纳整理(1)通过实验理解了钠的哪些物理性质?(2)由常温下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说明钠的化学活泼性如何?钠是____色金属,硬度_______,切面的变化_____,生成了_______钠,保存有煤油中,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_______,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1)用坩埚钳夹持坩埚放在三角架的泥三角上,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埚中。
(2)点燃酒精灯实行加热。
(3)观察现象并记忆留下的固体颜色、形态。
观察现象并记忆留下的固体颜色、形态。
归纳整理钠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粉末状固体——过氧化钠实验现象:______。
钠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____色的_ ,化学方程式为____。
思考交流你认为铝能否与氧气反应?若能,反应的理由是什么?若不能,不反应的依据是什么?讨论推测:根据金属活动性,铝应该能与氧气反应,但在生产生活中铝却不会锈蚀,也可能不与氧气反应。
实验探究(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并轻轻晃动,观察现象。
(2)重新取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加热。
观察实验,思考,描绘实验现象。
钠的性质教学反思第一篇:钠的性质教学反思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钠的性质教学反思元素及化合物的学习研究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在高一化学的教材中,钠的性质在第三章第一节,是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的第一节内容。
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金属钠单质的性质是了解钠化合物性质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自学与合作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播放钠在生活中爆炸的事故视频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激发起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预习导学案中所存在的问题,将钠与水、钠与氧气的反应现象观察及原因分析设计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等过程和手段开展新课,将学生存在的疑惑一一解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展示和点评。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教师引导简练、到位,多媒体展示合理、高效,教学环节完整、结构紧凑,反思整堂课,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1.课前准备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情,知道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堂内容设计适合学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
2.课堂上提问合理,引导到位,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活跃,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配合,积极思考、表达。
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帮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知识点更直观,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节内容的教学,通过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注重基础,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为轻松,课后反馈良好。
但是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教师,课堂表现力,知识、经验方面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些许漏洞。
主要有:做钠与水的实验时,过于强调安全,导致部分学生不敢放手去做,还有一些小组所切的钠非常小,反应很快就完了,现象不够明显(在这里用“黄豆大”的钠也是安全的);展示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视频时,用的是钠在石棉网上的反应,展示该实验现象时,却用了钠在坩埚中反应的现象图片;解释不做钠燃烧实验原因时,教师说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这样讲解不够科学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