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筛分试验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2.1筛分试验2.1.1 仪器设备(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3)标准筛。
(4)摇筛机;(5)浅盘,毛刷等。
2.1.2 试样制备根据样品最大粒径,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土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但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2.1.3试验步骤(1)干筛法1)称取试样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一只(即4.75mm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依次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注:①试样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用干筛法;③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
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2)水洗法试验步骤1)称取烘干试样约 500g (m1) ,准确至0.5g。
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
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将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用1.18mm筛及0.075mm筛组成套筛。
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人另一容器中,但不得将集料倒出。
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m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细集料检测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用于细集料检测的任务指导。
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及公路工程用集料的质量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细集料的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氯离子含量、坚固性、石粉含量。
3、编制依据1.《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2006。
4、试验内容颗粒级配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恒量系指试样在烘干3h以上的情况下,其前后质量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式(1)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表观密度试验步骤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6.13.2.2条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目录一、细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21.细集料取样 32.细集料筛分和细度模数 53.细集料含泥量 74.细集料泥块含量 85.细集料表观密度 96.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 11二、粗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131.粗集料取样 142.粗集料筛分 163.粗集料含泥量 184.粗集料泥块含量 195.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 206.粗集料压碎指标 217.粗集料表观密度 238.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25三、试验室工作流程图 27四、泉州湾跨海大桥材料检测指标、标准和温湿度要求 28一、细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新进材料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进行筛分析、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试验检测。
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每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不足400 m3或600t也按一批计。
每一验收批取样一次(20kg)。
本工程细集料应选用颗粒坚硬、强度高、耐风化的天然砂,应选用中砂,满足《建筑用砂》(GB/T14684-2001)级配表第二级配区要求,细度模数满足2.6~2.9,含泥量C50以下≤2.0%、C50及以上≤1.0%,泥块含量≤0.5%,表观密度≥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1350kg/m3,空隙率≤47%。
注:试验间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
细集料颗粒级配表1、细集料取样1.取样方法: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的机尾出料处定时抽取大致等量的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2.试样数量: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做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3.试样处理: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细集料筛分试验作业指导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细集料筛分试验作业指导书1.依据标准:《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2.1本方法用于测定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2.2对水泥混凝土用的细集料可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以用水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筛法筛分。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4.1试验设备4.2试样制备4.2.1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4.2.2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5.试验步骤: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T0327-2005方法进行试验。
6.试验结果整理:6.1分计筛余百率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为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m1)百分率,准确至0.1%。
对沥青路面细集料而言,0.15mm筛下部分即为0.075mm的分计筛余,由4.2.7测得的m1与m2之差即为小于0.075mm的筛底部分。
6.2累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准确至0.1%。
6.3计算质量通过百分率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准确至0.1%。
6.4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或通过百分率,绘制级配曲线。
6.5天然砂的细度模数按式(T0327-1)计算细度模数,准确至0.01。
细集料筛分试验指导书(1)试验目的及意义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通过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来确定其使用范围。
(2)试验准备检查所需试验仪器是否齐全:试验仪器设备:标准筛(根据要求选)、天平(称量1000g)、烘箱、摇筛机、浅盘、毛刷等(3)试验步骤①将试样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②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准确至0.5g。
置于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4.75mm 筛上,通过人工筛,筛分1-2min。
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到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③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m i),精确至0.5g。
(4)结果整理与分析①分计筛余百分率a i计算: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为各号筛上的筛余量(m i)除以试样总量(m)的百分率,准确至0.1%。
②累计筛余百分率A i计算: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准确至0.1%。
③质量通过百分率P i计算: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P i等于100 减去该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准确至0.1%。
④细度模数M x计算:对水泥混凝土用砂,按下式计算细度模数,准确至0.01。
M x =(A 0.15+A 0.3+A 0.6+A 1.18+A 2.36)−5A 4.75100−A 4.75式中: M x—砂的细度模数;A 0.15、A 0.3、‥‥‥、A 4.75—分别为0.15mm 、0.3mm 、‥‥‥、4.75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⑤记录表细集料筛分试验(干筛法)细度模数Mx的计算:M x1=(A0.15+A0.3+A0.6+A1.18+A2.36)−5A4.75100−A4.75M x2=(A0.15+A0.3+A0.6+A1.18+A2.36)−5A4.75100−A4.75筛底。
细集料试验T 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2仪具与材料⑴标准筛。
⑵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⑶摇筛机⑷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⑸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准备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 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4试验步骤4.1干筛法试验步骤4.1.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4.2水洗法试验步骤4.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 ,准确至0.5g。
细骨料检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细那么适用于一样工业及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一般混凝土用砂及公路工程用集料的质量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细集料的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有机物含量、轻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牢固性、云母含量、石粉含量、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碱集料反映的测定。
二、编制依据1.《建设用砂》GB/T14684-2020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203.《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实验方式快速砂浆棒法》TB/三、采纳的仪器设备一、各检测项目序号如下表所示:2、各检测项目采纳要紧仪器设备如下表所示:四、分类与规格4. 1 分类砂按产源分为天然砂、人工砂两类:4. 2 规格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中:细:3 类别砂按技术要求分为I类、Ⅱ类、Ⅲ类五、技术要求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牢固、吸水率低、间隙率小的干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得利用海砂。
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应符合规定。
有超出分界限,但超出总量不该大于5%。
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宜小于%。
当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大于等于%且小于%时,除混凝土的碱含量应知足表6.3.2的规定外,还应采取掺加矿物搀和料等抑制碱—骨料反映的技术方法,并经实验证明抑制有效。
当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为%及以上时,不得利用。
关于梁体、轨道板和轨枕等重要结构,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
细骨料不得具有碱—碳酸盐反映活性。
细骨料的碱活性应按TB/T2922进行查验,第一对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类型进行查验,当无碱—碳酸盐反映活性时,应采纳砂浆棒法查验碱—硅酸反映活性。
细骨料的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
细骨料技术要求注:1 冻融破坏环境下,细骨料的含泥量应不大于%。
2当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查验,确认能知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纳。
细集料化学分析试验作业指导书一、定义与分类1.定义混凝土中粒径在0.16~4.75mm之间的集料称为细集料(砂)。
2.分类(1)按产源分为天然砂(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机制砂、混合砂)。
(2)按矿物成分分为石英砂、长石砂和石灰石砂。
(3)按细度模数M,分为粗、中、细砂: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中砂为3.0~2.3,细砂为2.2~1.6。
二、主要技术性质1.颗粒级两己和粗细程度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其中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啪()的混凝土;Ⅱ类宵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4-1的要求。
表4-1 砂的颗粒级配2.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天然砂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2的规定。
人工砂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3的规定。
表4-2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要足泥土还足与被加:i:母岩化学成分相同石粉指标。
3.有害物质砂中不宜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品、煤块、炉渣等杂物。
砂中云母、轻物质、硫化物与硫酸盐、氯盐和有机物等,其含量应符合表4-4的规定。
表4-4有害物质含量天然砂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砂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标准规定。
人工砂采用压碎指标法进行试验,其压碎值应小于表4-5的规定。
表4-6压碎指标5.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砂的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堆积密度应大于1350kg /m3,空隙率小于47%。
6.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制备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的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
三、砂的取样试验(一)取样规定1.验收批划分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厂时间,每400m3或600t 为一验收批,不足400m3或600t时亦按一验收批计算。
用小型工具运输的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亦按一批计算。
细集料砂当量试验作业指导书1.依据标准:《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2.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等各种细集料中所含的粘性土或杂质的含量,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砂当量用SE 表示。
2.2 本方法适用于公称最大粒径不超过4.75mm 的集料。
3.试验环境: 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试验仪器:4.2试样制备4.2.1将样品通过孔径 4.75mm 筛,去掉筛上的粗颗粒部分,试样数量不少于1000g ,如样品过分干燥,可在筛分之前加少量水分润湿(含水率约为3%左右),用包橡胶的小锤打碎土块,然后在过筛,以防止将土块作为粗颗粒筛除。
当粗颗粒部分被在筛分时不能分离的杂质裹覆时,应将筛上部分的粗集料进行清洗,并序号 名 称 使用要求1 透明圆柱形试筒 透明塑料制,外径40mm ±0.5mm ,内径32mm ±0.25mm ,高度420mm ±0.25mm 。
在距试筒底部100mm 、380mm 处刻划刻度线,试筒口配有橡胶瓶口塞 2 冲洗管 由一根弯曲的硬管组成,不锈钢或冷锻钢制,其外径为6mm ±0.5mm ,内径为4mm ±0.2mm 。
管的上部有一个开关,下部有一个不锈钢两侧带孔尖头,孔径为1mm ±0.1mm3 透明玻璃或塑料桶 有一根虹吸管为置桶中,桶底面高出工作台约1m4 橡胶管(或塑料管) 长约1.5m ,内径约5mm ,同冲洗管联在一起吸液用,配有金属夹,以控制冲洗液流量5 配重活塞 由长440mm ±0.25mm 的杆,直径25mm ±0.1mm 的底座(下面平坦、光滑,垂直杆轴)、套筒和配重组成。
且在活塞上有在个横向螺丝可保持活塞在试筒中间,并使活塞与试筒之间有一条小缝隙6 套筒 黄铜或不锈钢制,厚10mm ±0.1mm ,大小适合试筒并且引导活塞杆,能标记筒中活塞下沉的位置。
粗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批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细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批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级配碎石试验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批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目录1技术指标及要求 (1)1.1混凝土用粗集料 (1)1.2路面基层用集料(水泥稳定粒料) (3)1.3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 (4)2主要参数试验细则 (7)2.1粗集料筛分试验 (7)2.2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 (10)2.3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 (12)2.4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 (15)2.5针片状颗粒含量(规准仪法) (19)2.6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游标卡尺法) (20)2.7粗集料压碎值试验 (21)2.8粗集料磨耗试验(洛杉矶法) (22)2.9粗集料对沥青粘附性试验 (24)2.10粗集料含水率快速试验(酒精燃烧法) (25)2.11粗集料有机物含量 (26)2.12粗集料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27)2.13粗集料坚固性 (29)2.14粗集料岩石抗压强度 (31)2.15碱集料反应 (32)2.16粗集料冲击值试验 (33)2.17粗集料磨光值试验 (35)2.18粗集料超逊径颗粒含量试验 (38)2.19粗集料抑制碱骨料反应有效性试验 (39)公路工程用粗集料试验1技术指标及要求1.1混凝土用粗集料1.颗粒级配粗集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表4-1的要求。
粗集料颗粒级配范围表1-12.主要技术指标(1)桥涵隧道结构混凝土用粗集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2规定。
碎石或卵石主要技术要求(JTG/T F050—2011)表1-2粗集料主要技术指标(JTG F30—2003)表1-31.2路面基层用集料(水泥稳定粒料)1.颗粒级配用于底基层的碎石最大粒径为37.5mm,用于基层的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碎石颗粒应接近立方体;细集料质地应坚硬、耐久、洁净,并具有良好级配,其合成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参见表1-4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报告水泥混凝土是我们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其中,细集料是水泥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筛分试验是评定细集料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我将分步骤阐述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报告。
步骤一:试验目的首先,需要明确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评定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的筛分质量,确定其适用范围,以保障水泥混凝土的质量。
步骤二:试验原理筛分试验是通过筛分器筛选细集料,按照不同粒径进行分级,从而评定细集料的质量,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粒径的细集料在不同网孔大小的筛子上穿透的能力不同,从而实现分级目的。
步骤三: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试验设备包括筛分器和各种规格的筛子。
试验方法分为手动和机械两种,手动方法适用于小批量试验,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机械方法则适用于大批量试验,具有快速、自动化等特点。
对于手动法,通常需要先将细集料放入筛分器中,然后进行筛选,记录筛底筛上每种粒径的质量比例;对于机械法,则可直接将细集料放入机械筛选器中进行筛选。
步骤四:试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通常需要生成筛分曲线或筛分表,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细集料的粒径分布特征。
同时,还需要与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进行比对,以确保测试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步骤五:试验结论最后,我们需要根据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得出细集料的质量结论,确定其适用范围。
同时,也要指出筛分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更好地保障水泥混凝土的质量提供参考。
总之,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筛分试验,可评定细集料的质量以及不同粒径组成的比例,为保障水泥混凝土的质量提供了支持。
因此,在进行筛分试验时,应严格按照试验要求规范操作,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细集料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因此,对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是非常重要的,在混凝土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中被广泛应用。
筛分试验目的是通过筛网筛分不同颗粒大小的细集料,求出颗粒的分布情况。
在试验中,各级筛网由上到下逐级减小孔径,以筛分出不同大小的细集料。
通过对筛分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细集料粒径分布、累积分布曲线等有关参数。
这些参数不仅可以用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还可以用于评估细集料的质量。
试验中应该选择合适的筛网。
根据要求,评价细集料时应使用标准筛网,它们的孔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为了确保准确性,筛网的加工制造也要符合标准。
在试验中,要对筛网进行检验,并记录筛孔的实际直径和单位面积的筛孔数等参数。
在进行试验时,首先应将细集料样品置于最上层筛网上,然后对筛网进行振动,以便剥离细集料颗粒。
在振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筛网水平,防止样品从筛孔外泄出。
振动时间、振幅要一定,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完成第一级筛分之后,应该逐级进行筛分,直至筛网孔径小于试验要求。
在每一级筛分后,都应该仔细检查分离重量和保存细集料样品,以便量取并分析。
在分析细集料粒径分布时,可以计算颗粒大小的平均值、中值、分散指数和偏度等参数。
通过偏度计算,并通过对不同颗粒大小的细集料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细集料的粘附性、圆度和表观密度等性质。
这些参数将对混凝土组分的分析、混凝土质量控制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在进行细集料筛分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试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筛网,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第二,在进行试验前,应该进行筛网的检查,检测筛网筛孔大小是否符合标准。
第三,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筛网水平,防止样品从筛孔外泄出。
细集料筛分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本方法用于测定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2.2对水泥混凝土用的细集料可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以用水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筛法筛分。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试验设备
4.2试样制备
4.2.1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4.2.2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5.试验步骤: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T0327-2005方法进行试验。
6.试验结果整理:
6.1分计筛余百率
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为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m1)百分率,准确至0.1%。
对沥青路面细集料而言,0.15mm 筛下部分即为0.075mm的分计筛余,由4.2.7测得的m1与m2之差即为小于0.075mm的筛底部分。
6.2累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准确至0.1%。
6.3计算质量通过百分率
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准确至0.1%。
6.4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或通过百分率,绘制级配曲线。
6.5天然砂的细度模数按式(T0327-1)计算细度模数,准确至0.01。
(A0.15+ A0.3+ A0.6+ A1.18+A2.36)-5A4.75
Mx= ———————————————————————(T0327-1)
(100-A4.75)
式中:Mx—砂的细度模数;
A0.15、A0.3、…、A4.75—分别为0.15mm、0.3mm、…、4.75mm 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6.6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以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应重新进行试验。
7.试验记录及报告:样品名称、试验编号、试件编号、试件描述、试验方法、试验结果。
8.试验注意事项:
8.1取样:在筛分试验中集料的取样十分重要,试验结果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取样是否有代表性,因此取样一定要科学的按照规范进行。
8.2由于部分筛孔较细容易损坏,在筛分前必须对细筛进行目测和检查,筛孔完好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试验。
8.3部分筛上的集料容易卡在筛子上,试验时要小心将其取下。
且不得损坏筛面。
8.4水筛时不能一次将水开得太大,否则易将部分集料冲出筛子影响试验结果。
水筛结束后要将被水浸湿的筛子用毛巾擦干后再用吹风机吹干,避免筛子生锈影响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