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微血管病变
- 格式:ppt
- 大小:8.43 MB
- 文档页数:44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
一、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一直是糖尿病防治中的重点。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微血管病变: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二)大血管病变:主要为心脑血管病变(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和周围血管病变(如:下肢动脉闭塞症、糖尿病足)。
(三)神经病变:主要为周围神经病变(如:末梢神经炎)和自主神经病变(包括糖尿病性胃轻瘫、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性阳痿等)。
三、西医认为其核心是血管病变,血管腔进行性狭窄是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中医认为络脉瘀阻是贯穿糖尿病病程始终的基本病机。
四、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综合调控: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水平达标;二是中医药干预,把活血化瘀通络作为一个基本的治则贯穿始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数量逐渐增加,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残病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年来,学者们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
发病机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生成增多:高血糖可与血液循环中游离氨基酸和组织中的蛋白质非酶性结合,形成AGEs,被AGEs前体修饰的细胞内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外蛋白质糖基化可干扰基质与基质的相互作用,影响多种基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AGEs与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向细胞外分泌基质,抑制基质分子清除降解,基底膜增厚,与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还诱导炎性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产生,参与炎性反应,AGEs还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导致血管的动脉硬化。
多元醇通路活性增高:高血糖使细胞内葡萄糖水平升高,激活醛糖还原酶,导致葡萄糖大量转换为山梨醇,造成细胞内髙渗状态,细胞结构破坏,细胞内山梨醇集聚还抑制了肌醇转运系统,使细胞内肌醇储备耗竭,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使得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山梨醇被山梨醇脱氢酶氧化为果糖,果糖及其产物3磷酸果糖激发非酶糖基化,AGEs生成增加。
蛋白激酶C(PKC)通路的激活:高血糖使细胞内二酯酰甘油显著升高,导致蛋白激酶活性升高,PKC的活化可使细胞外的基质合成增加,还可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一氧化氮产生减少,促使血管强烈收缩,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和血管瘤形成;PKC能够调节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与分泌功能,促进高凝、低纤溶和高血黏度的形成,血管内容易出现微血栓。
己糖胺通路:高血糖激发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转氨酶活性,从而激活己糖胺通路,促进生长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血管的新生和炎性损伤。
氧化应激: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过氧化物产生过量是高血糖诱导氧化应激的主要来源,并且是高血糖增加多元醇通路、AGE形成、PKC活性和己糖胺通路的共同机制。
糖尿病的微循环与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内,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高血糖状态在糖尿病患者中持续存在的时间越长,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风险也越高。
其中,糖尿病的微循环与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了重要影响。
微循环是指血液通过微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在组织器官中的循环过程。
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导致微循环受损。
血管内皮细胞是构成血管壁的重要细胞,其具有调节血管张力、血液凝块形成和血管通透性的功能。
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高血糖会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反应,导致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微血管病变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血液循环系统的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内膜通透性增加、基底膜增厚、小动脉痉挛、毛细血管扩张和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等。
这些病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影响组织器官的正常代谢、营养物的输送和废物的排泄。
同时,微血管病变还可引发一系列的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的微循环与微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是眼睛内的感光器官,它的营养和氧气主要依赖于毛细血管供应。
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进而引起视网膜血管内膜增厚、渗出和新生血管形成等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2.糖尿病肾病:肾脏是排泄体内废物、调节水盐平衡、维持酸碱平衡等重要功能的器官。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引起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进而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衰竭。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损伤可以导致周围神经受损,表现为感觉异常(如疼痛、刺痛等)、运动功能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症状。
其中,感觉神经受损是最常见的表现。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累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如心血管、脑血管、肾血管和四肢大血管)、微血管(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如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等)等。
(四)感染1.糖尿病皮肤感染如体癣、指甲癣、足癣及疖痈等化脓性感染很常见,有时可酿成败血症,也有的可引起下肢坏疽,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皮肤溃疡,肢端坏疽等。
糖尿病足(五)心血管病变基本病理为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远比常人为高,发生较早,进展较速而病情较重。
糖尿病心肌病: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不能用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及其他心脏病变来解释的心肌疾病。
糖尿病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广义的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
(六)肾脏病变1.糖尿病中所特有者⑴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①结节性,②弥漫性,③渗出性。
⑵糖尿病性肾小管肾病。
2.糖尿病中肾动脉硬化症(非糖尿病人所特有者)。
3.肾脏感染(非糖尿病人所特有者)。
⑴肾盂肾炎:①急性,②慢性。
⑵坏死性乳头炎。
糖尿病肾病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称为糖尿病肾病。
(七)神经病变1.周围神经病变⑴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又称多发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⑵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又称单侧性神经病变,多发性单侧神经病变)。
⑶神经根病变。
2.颅神经病变3.植物神经病变(又称自主性内脏神经病变)。
4.脊髓病变⑴糖尿病性脊髓病变(又称糖尿病性假脊髓痨)。
⑵急性血管综合征,脊髓软化症。
糖尿病性神经病:是糖尿病的代谢障碍及血管病变所致的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其并发率过去统计认为约5%。
但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及脑诱发电位的检查发现早期、轻微神经系统改变的发生率可高达92%-96%。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是一组以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治疗进展一、糖尿病的并发症1. 神经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且分布广泛的系统之一。
患有糖尿病的人常常面临与神经相关的并发症。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周围神经损害(peripheral neuropathy)、自主神经损害(autonomic neuropathy)和内脏感觉异常(visceral sensory dysfunction)。
这些并发症造成了患者在运动、感觉和自律性方面出现问题,并可能导致足部溃疡、危及生命的低血压等严重后果。
2. 微血管并发症:长期高血糖可以导致微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产生多种微血管并发症。
其中包括: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肾脏损伤(nephropathy)以及周围组织缺血等。
视网膜是眼球内的关键组织之一,受到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其他一些心血管因素影响时,有可能导致失明或丧失视力。
此外,肾脏的病变形成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等严重治疗措施。
3. 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这些并发症包括: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高血压是多种并发症中最为常见的,它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心脑血流障碍的风险。
4. 其他并发症:糖尿病还可能导致其他身体系统的并发症。
例如,皮肤问题包括感染、湿疹和色素改变;消化系统中出现胃轻度麻木(gastric neuropathy)导致呕吐、便秘等;骨骼系统方面易出现骨质密度减少(osteoporosis)和骨折;阴道感染也是常见问题之一。
二、治疗进展针对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医学界不断在寻求治疗进展和解决方案。
以下介绍一些糖尿病的治疗进展:1.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由于每个人对药物和治疗的反应都有所不同,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特定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
这包括个体化药物选择、用药量、饮食指导等方面。
糖尿病有哪些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大体可分为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
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眼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往往更广泛、更严重、发病年龄更早。
一.脑血管疾病:在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中,主要是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常因反复出现的轻度卒中发作而呈现痴呆,偏瘫,假性球麻痹,共济失调。
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冠心病和心肌病两大类,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8倍。
三.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以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最为严重,其发病率为非糖尿病病人的11倍。
且病情发展快,程度重,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40倍。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一.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特征性的并发症以糖尿病视网膜病为主。
糖尿病眼底病变发生率是非糖尿病人的25倍,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因素,主要是糖尿病血糖控制程度的好坏及病程。
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
糖尿病病程在10-20年时,发病率最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年龄、病程的增长糖尿病肾病的危险也随之增加。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涉及全身所有的神经系统,症状复杂多样:周围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见症状有肢体麻木、发凉或灼热刺痛等感觉异常,植物神经病变:累及全身各器官系统,也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最复杂的,如体位性低血压、无张力性膀胱,尿潴留;性功能减低。
胃轻瘫、便秘与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