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歌沿革史话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国歌六十年曲折历程:1978年歌词曾被修改2009年10月02日核心提示: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的国歌歌词:“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事实上,当时就有意见称,新歌词的内容、文字韵律都推敲不够,从文字上看歌词太平,缺乏激情,缺乏形象性,只是把几个口号凑在一起。
从韵律上看,新歌词平仄、音韵都不如原歌词,有拼凑的感觉。
歌词从头到尾没有提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注明“李焕之配词”等等。
虽然有两种不同意见,但修改国歌歌词一事酝酿已久、已是不可更改。
国歌征集小组没有采纳不同意见,建议将新国歌歌词提交这次大会通过。
众所周知,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是由田汉先生1935年2月在狱中创作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的主题词,配曲是由聂耳先生写成的,当时主要为了激励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奋勇抗击日寇。
尽管从中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始,近60年来国歌一直被人们传唱,得到了国内外人民的高度认同和颂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是,伴随着形势的发展,国歌从产生到现在,也历经了确立、废止、修改、恢复、宪定和论争等曲折过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前夕代国歌的确立。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建了以马叙伦为组长、叶剑英和茅盾(沈雁冰)为副组长的筹备会议第六小组,负责拟定新中国的国歌方案。
为了充分发扬民主,由郭沫若等人起草的“征求国歌词谱启事”经毛泽东、周恩来修改审定后,分送《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连续刊登八天。
国内各报和香港及海外华侨报纸也纷纷转载。
征稿启事发出后,在中华大地和海外华夏儿女中引起强烈反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义勇军进行曲》本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后经历歌词修改、恢复,最终于2004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歌诞生1934年,“电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请田汉同志写一个电影剧本,到这一年冬天,“电通”公司向田汉同志征稿。
田汉同志就先交了个简单的,名叫《凤凰的再生》的文学剧本,给“电通”公司的孙师毅同志。
1935年2月,田汉同志被国民党逮捕入狱。
“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把田汉同志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同志同意,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
在处理主题歌歌词时,修改了几个字,将原词第六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当时,聂耳同志正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向孙师毅、许辛之要求,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他,并表示到日本以后,歌稿尽快寄回,决不会耽误影片的摄制。
不久之后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
《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寄回上海之后,由贺绿汀请当时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乐队指挥的苏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配器。
不久就在影片《风云儿女》中使用。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接着他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使这首歌享誉世界,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一首高昂的战歌。
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是代表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
中国各时期的国歌
大清帝国国歌(中国第一首国歌)
於斯万年,亚东大帝国!
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
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
民国初年国歌
泱泱哉,我中华!最大洲中最大国,22省为一家,物产腴,甲天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堂我中华!结成团体,振我精神,20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兴伦?可爱哉,我国民!
袁世凯的中华帝国国歌——卿云歌
卿云烂兮,纪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北洋政府时期中华民国国歌
中国雄立宇宙间,万万年!
保卫人民中不偏,诸业发达江山固;
四海之内太平年,万万年!
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国歌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後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著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著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决议,成为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决议,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二零零四年三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赋予“国歌”宪法地位。
《义勇军实行曲》
《义勇军实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根据徐悲鸿的提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实行曲为国歌”。
1978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集体填词的《义勇军实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义勇军实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实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实行曲》。
”)歌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故事始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高唱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名称是《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聂耳于1935年谱曲的。
《义勇军进行曲》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日战争时期就广为传唱,成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歌曲。
这首歌曲曾激励了无数英勇的抗战士兵和民众,成为中国人民战胜侵略的象征。
1949年国庆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首歌曲被正式确定为国歌。
国歌的歌词是由田汉编写的,通过表达对祖国的深情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独立、自由、团结、勇敢的意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旋律激昂奔放,歌词崇高激励,寄托了中华民族对独立、自由、和平的追求。
这首国歌成为了国家的象征,在各种重要场合如国庆日、外交活动等中频繁演奏,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和荣耀。
中国国旗及国歌简史中国自夏朝以来直至清末,绝大多数年代是没有国旗及国歌的,古代旗帜不少,但人们却不知“国旗”为何物。
最常见的战场上用旌旗,旗上写有军队将领的姓,或者绣上龙、凤,要么是就是麒麟、虎豹、八卦之类表明敌我双方,旗一般是三角形或长方形的,至于国歌是根本没有。
到了清末,国门被打开,清政府不得不适应近代外交的需要,设计一面“国旗”。
于是总理衙门曾向慈禧提交了很多备选方案:八卦旗、麒麟旗、虎豹旗,也有一面与李泰国设计相仿的黄龙旗。
慈禧认准了“龙”是君主的化身,金黄色又是皇家独享的颜色,既然“朕即国家”,那么用黄龙来代表大清,最为合理了。
10月17日,清廷批准了总理衙门的奏议:所有水师船舰均悬挂三角形黄色龙旗,以黄龙旗作为中国官船旗号。
1872年10月4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批准中国轮船桅梢所常挂之式样为三角的旗帜是海军旗。
龙旗要求龙头向上,旗用黄羽纱制,龙身用蓝羽纱制,定于11月1日所有旗帜一律更换。
1881年,洋务大臣李鸿章奏请把三角旗改为纵高三尺、横高四尺的长方形旗帜。
他曾在19世纪60年代上奏过慈禧太后,请求颁制国旗。
1888年10月3日,慈禧太后批准《北洋海军章程》,规定大清国国旗为长方形黄龙旗。
此时清政府的国旗才算最终确定。
但问题又来了,按照国际惯例,国歌与国旗同为国家的象征。
清朝既没有像样的国旗,自然也没有像样的国歌。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幕,1896年,清政府派遣北洋大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
在欢迎仪式上,主方要演奏中国的国歌,李鸿章于是临时找了一首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为:“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此曲后来改称《李中堂乐》,算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
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诸国宣称"立宪",1911年10月4日,清廷谕令内阁:典礼院会同礼部各衙门创作、呈览的“国乐”,以法律条文颁布了国歌,歌名叫《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
中国国歌大全普天乐清朝半官方国歌谱写:曾纪泽确立时间:1878年李中堂乐清朝半官方国歌李鸿章改编王建七绝诗,配古曲《茉莉花》确立时间:1896年歌词: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颂龙旗清朝半官方国歌谱写:大清帝国陆军部确立时间:1906年歌词: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冑,地大物产博。
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巩金瓯清朝国歌作词:严复作曲:(名义)爱新觉罗·溥侗,(实际)康熙时期皇室音乐,郭曾炘修订确立时间:1911年10月4日歌词: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五旗共和歌中华民国临时国歌作词:沈恩孚作曲:沈彭年确立时间:1912年歌词: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雄立宇宙间中华民国官方、地区性国歌作词:荫昌作曲:王露确立时间:1915年5月23歌词:中国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冑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
袁世凯称帝后,于1915年12月19日改用下面歌词:中国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冑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卿云歌(第一版)中华民国临时国歌作词:取自《尚书·大传·虞舜篇》,后两句为汪荣宝添加作曲:让•奥士东确立时间:1913年4月8日歌词: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卿云歌(第二版)中华民国国歌作词:《尚书》中的《卿云歌》作曲:让•奥士东确立时间:1919年歌词: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国民革命歌中华民国临时国歌作词:廖干五原曲:Frère Jacques确立时间:1926年7月1日歌词: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中国国歌的故事
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的象征,它凝聚着民族
的自豪和自信。
这首歌曲的诞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曲折,是一段充
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这首国歌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抗日战
争的考验。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进行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在这段艰苦的旅途中,红军士兵们唱
起了一首激昂的歌曲,这就是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
歌词中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表达了中国人民不愿
屈服于任何压迫和侵略的决心。
这首歌曲激励着红军士兵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歌曲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中国的国歌,它
象征着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
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国歌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激励着每一
个中国人,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是中国人民奋斗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的精神写照。
它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艰辛历程,也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愿这首歌曲永远在中国人
民的心中回荡,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历史背景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歌曲创作的产物,具有浓厚的革命斗争气息。
以下是该国歌的历史背景资料:
1. 创作背景:《义勇军进行曲》于1934年由冯时中谱曲、田
汉填词,当时被称为《东方红》。
这首歌曲是为了表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中人民的抗日斗志和决心而创作的。
2. 意义与影响:《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歌曲,具有极高的政治和历史意义。
它激励着数代中国人民进行抗争与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歌曲。
3. 制定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1年被正式确定为国歌,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至今。
总结:《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意义,它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与共产党的英勇斗争精神。
中国国歌的由来国歌的诞生生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人人民政协开会商讨国歌。
著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筑学家梁思成委员力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歌。
毛泽东、周恩来当即表表示支持他们的意见。
但有有人认为新中国就要成立了了,而此歌的歌词中“中华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主张改词。
周恩来发言,提醒大家要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留下这句话,让我们耳边警警钟长鸣。
年月日,全国政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诞诞生于年,剧作家田汉作词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始人聂耳作曲。
这首歌原为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题歌。
影片《风云儿女》描描写的是“九一八”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一些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
田汉汉在写完这部电影故事以后后,便遭反动派逮捕,主题题歌词是写在一张香烟的锡锡箔衬纸上。
聂耳主动拿去去歌词,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成歌谱初稿,到日本后不久久,把歌谱全部完成寄回。
歌曲随电影的放映,更由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被称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文革”中,由于田田汉被打倒,歌词不让唱了了,《国歌》只能由乐队演演奏。
年月日,第五届全国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议通过了《义勇军进行曲》》新词。
改定国歌歌词后,,各方面对此一直有不同意意见,要求恢复国歌原来的的歌词。
直到年月日,第五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销年月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和国国歌。
年月日,十届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进行曲》。
”国歌的诞生生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亡国奴”的怒吼。
中国国歌的简要历程
中国国歌的简要历程如下:
1. 1943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的
革命歌曲,并被广泛传唱和使用。
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法》,《义勇军进行曲》被宣布为中国的临时国歌。
3. 1978年:中国国歌改为临时国歌之后,一直沿用了近30年。
然而,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变化,有人对于国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些讨论和呼吁。
4. 2004年:全国政协文化艺术界联合会提议改编《义勇军进
行曲》并提请中国国家人大常委会审议。
5. 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将改编后的《义勇军进行曲》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庆祝国歌的诞生和国歌制度的建立。
以上是中国国歌的简要历程。
国歌的简要历程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重要符号和精神内涵,它的创作历程见证了国家的发展与变迁。
以下是国歌的简要历程:
-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于9月27日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 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决定国歌曲子仍然采用聂耳谱写的原曲,而歌词由集体重新填写。
- 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该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 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歌以激昂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背后的故事作者:来源:《中华儿女》2011年第09期中国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歌曲,毫无疑问是《义勇军进行曲》。
因为她是国歌。
但是,恐怕很多人都已经不再记得,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在那熟悉的旋律背后,国歌的歌词,曾经历过怎样的扭曲与浮沉。
她曾经被废止,被取代,殆至恢复其本来面目,已是1980年代。
1949年:毛泽东拍板保留《义勇军进行曲》原歌词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本是田汉于1935年创作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在抗战时期流传甚广。
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听取各界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的意见。
马叙伦提议用早已广为流传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许多委员表示赞成;部分委员认为需要对歌词进行一些修改,理由是歌词在抗日战争中产生过历史作用,有历史意义,但现在形势已经变了。
最后,由毛泽东拍板,决定不改动原歌词。
1966年:国歌没了歌词田汉因为其编写的京剧《谢瑶环》,而被上纲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还被扣上了“叛徒”的帽子。
1966年12月,田汉入狱。
1968年12月10日含冤惨死于狱中。
田汉如此遭遇之后,包括《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在内的所有田汉的作品都遭到禁止。
但在各种庄严的场合不能不演奏国歌,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当时的国歌只有曲没有词,只能演奏不能唱。
1978年:全国征集国歌新歌词1976年“文革”结束后,为填补国歌歌词“空白”的尴尬,由国家文化部牵头,成立“国歌歌词征集办公室”,向全国征集国歌新歌词。
经过几个月的征集,在多次讨论会之后,最终出炉的国歌新歌词内容如下: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共產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
前进! 前进! 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新歌词被提交至全国人大讨论,并于1978年3月5日下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随即以大会主席团的名义予以公告。
国歌诞生背后的故事
1930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把国民党党歌作为代国歌,1943年正式定为国歌。
1949年,国民党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临近末日,建立新中国的工作着手进行。
当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
以马叙伦为组长、叶剑英和茅盾(沈雁冰)为副组长的筹备会议第六小组负责拟定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方案。
参加工作的成员有郭沫若、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等10余名著名人士。
国歌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又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新中国像一轮红日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喷薄欲出时,也就呼唤新国歌的诞生。
国歌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国歌清朝一八九六年国歌一八九六年,清朝政府派遣李中堂以外交特使身份,赴西欧和俄罗斯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宾的国歌,于是临时找了一首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茉莉花曲,作为国歌使用,后来此曲就成为清朝对外场合之国歌。
歌詞: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清朝一九O六年国歌一九O六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遂取代成为清朝代国歌。
歌詞: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冑,地大物产博。
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
清朝一九一一年国歌一九一一年八月十三日颁定大清新国歌,由严复作曲,溥侗作词,颁行六天后武昌起义。
歌詞: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
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国歌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四月八日国会开会时暂用临时国歌,词取自尚书大传虞舜篇,后两句为汪荣宝所添加,哈士东谱曲。
曲已失传。
歌詞:卿云烂兮,乙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国歌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五月起采用王露作曲,荫昌作词,新国歌。
歌詞: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冑来自昆仑巅,江河浩荡山绵绵,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袁世凯称帝后,于民国四年十二月十九日改用下面歌词: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冑来自昆仑巅,江河浩荡山绵绵,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国歌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三月三十一日公布,七月一日起正式成为北洋政府的国歌,词取自尚书大传虞舜篇,由汪荣宝改写,萧友梅作曲。
抗战初期,采用五色旗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及伪中华民国政府联合会亦以此为国歌。
歌詞: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国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国民革命歌民国十五年七月一日公布为暂代国歌,以现今幼稚园「两只老虎」为曲调。
中国国歌沿革史话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象征的歌曲,通常在隆重的集会、国际外交仪式等重要场合演奏。
人们普遍认为公元16世纪荷兰的《威廉?凡?那骚》是世界上最早的国歌。
以后,世界各国相继制定国歌。
中国古时历代封建王朝曾有名目繁多的“礼乐”,但从没有制定国歌。
一直到19世纪末期,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清末著名外交大臣曾纪泽出使英法,1880年兼任驻俄公使时首次提出谱写国歌的建议,他曾亲自谱写了――首《普天乐》的歌曲,作为“国乐”草案上呈朝廷,但未获批准。
可是在海外外交仪式上已作为清朝的国歌在演奏。
由于《普天乐》歌曲节奏缓慢,又缺乏雄壮气魄,因而常常受到有识之士的批评。
而留学欧美的中国留学生则用中国民歌《茉莉花》权当国歌唱。
1906年,清政府成立陆军部时曾制定一首《中国陆军军歌》,在外交仪式上需要演奏国歌时,就权将陆军军歌代替国歌。
用军歌代替国歌,对堂堂大清帝国来说毕竟有失礼仪,于是在清宣统三年(1911年)时,清政府终于正式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
由著名学者严复、溥桐等人编制,歌名为《巩金瓯》,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
喜同袍,清时幸遭。
真熙?担?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海滔滔。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12月29日光复各省派出代表在南京筹备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著名学者蔡元培任教育部部长,立即着手征集国歌。
2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报刊出由沈恩浮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其歌词是:“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遗憾的是,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
在清廷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的翌日,即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被迫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
由于袁世凯妄图恢复帝制,所以《国歌拟稿》也就成为昙花一现的历史陈迹。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首国歌?1896年-《李中堂乐》1896年,我国清朝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宾的国歌。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时根本不知道国歌的意义和作用,哪有什么国歌。
于是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
歌词为: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因为李鸿章最早使用此曲,后改称《李中堂乐》。
这就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
1911年-《巩金瓯》1900年以前,我国还未正式使用过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国歌。
外国殖民者入侵中国后,打着自己的国旗,唱着自己的国歌,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
中国人深感气愤屈辱。
出于外交需要,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诸国宜称“立宪”,以法律条文颁布了国歌,歌名叫《巩金瓯》,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铁兔藻喜同胞清时兴遭真照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珞滔滔。
这首歌因不合国情民意,一天也没传唱,颁布了仅一个月。
辛亥革命爆发,《巩金瓯》成了清王朝的葬瞅。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首国歌。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1月1日。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歌词是:东亚开化中华早缉美追砍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曲调昂扬流畅,歌词通俗凝炼。
这是我国第三首国歌。
1915年-《中华雄踞天地间》1915年,袁世凯篡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权,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国歌,歌词是:中华雄距天地间廊八埏华宵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遣勋华捐开尧天亿万年。
这首歌曲虽短小精炼,但宗旨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刚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滚滚浪潮淹没。
1916年-《卿云歌》1916年袁世凯下台。
1920年段棋瑞政府教育部征集国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选作歌词并作曲,全歌仅四句16字,歌词是:卿云灿兮纤優優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中国国歌沿革史话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象征的歌曲,通常在隆重的集会、国际外交仪式等重要场合演奏。
人们普遍认为公元16
世纪荷兰的《威廉?凡?那骚》是世界上最早的国歌。
以后,世界各国相继制定国歌。
中国古时历代封建王朝曾有名目繁多的“礼乐”,但从没有制定国歌。
一直到19世纪末期,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清末著名外交大臣曾纪泽出使英法,1880年兼任驻俄公使时首次提出谱写国歌的建议,他曾亲自谱写了――首《普天乐》的歌曲,作为“国乐”草案上呈朝廷,但未获批准。
可是在海外外交仪式上已作为清朝的国歌在演奏。
由于《普天乐》歌曲节奏缓慢,又缺乏雄壮气魄,因而常常受到有识之士的批评。
而留学欧美的中国留学生则用中国民歌《茉莉花》权当国歌唱。
1906年,清政府成立陆军部时曾制定一首《中国陆军军歌》,在外交仪式上需要演奏国歌时,就权将陆军军歌代替国歌。
用军歌代替国歌,对堂堂大清帝国来说毕竟有失礼仪,于是在清宣统三年(1911年)时,清政府终于正式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
由著名学者严复、溥桐等人编制,歌名
为《巩金瓯》,歌词是: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
喜同袍,清时幸遭。
真熙?担?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海滔滔。
”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12月29日光复各省派出代表在南京筹备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著名学者蔡元培任教育部部长,立即着手征集国歌。
2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报刊出由沈恩浮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其歌词是:“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
遗憾的是,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
在清廷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的翌日,即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被迫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
由于袁世凯妄图恢复帝制,所以《国歌拟稿》也就成为昙花一现的历史陈迹。
窃国大盗袁世凯爬上大总统宝座后一直幻想到紫禁城
当皇帝,于是便把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从南京迁到北京。
1915年1月袁世凯与日本强盗勾搭成奸,为换取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他恢复帝制,竟以卖国贼的身份接受日本强盗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公开进行卖国与恢复帝制活动。
5月,袁
世凯政府政事堂礼制馆把《中华雄立宇宙间》定为国歌。
其歌词是:
“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
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
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
1915年12月,袁世凯政府宣布改翌年为“洪宪元年”,元旦登基称帝。
因遭到全国人民反对,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随着皇帝梦的破灭,袁世凯老贼于6月6日在绝望中病死。
这首所谓“洪宪”国歌,也就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1918年11月,徐世昌由段祺瑞御用“安福国会”选为北洋政府总统。
1919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了国歌研究会,根据著名学者章太炎的建议,该研究会决定将相传是上古时代舜帝所作《卿云歌》作为代国歌,并由萧友梅为之谱曲。
1921年3月,陈毅等中国留学生在巴黎阿里耶商业专科学校学习。
一天,全校师生合影留念。
校长要求在拍照前法、中两国学生要唱本国国歌。
这一要求竟使中国留学生十分尴尬,有的同学问陈毅:“我们有国歌吗?”陈毅十分肯定地回答:“有!”陈毅略一沉吟,即说:“我看大家唱《中国男儿》就很好!”于是,在陈毅的指挥下唱起代“国歌”――《中国男儿》,其歌词是: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想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
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
”
反复歌唱两遍,还真有点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在留学生中一时传为“代国歌”。
1922年1月,北洋政府国务院正式公布将《卿云歌》定为国歌,其歌词是:
“卿云?A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
由于词意深奥很难理解,同时又缺乏民族意识与时代气息,所以流传不广,甚至鲜为人知。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北伐时期采用《国民革命军军歌》作为代国歌演奏,其歌词是: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1929年,国民党先将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广州黄浦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训词作为国民党党歌。
1930年起,国民政府又将它代国歌用。
到1936年,国民政府宣布以它暂代国歌。
1943年正式作为中华民国国歌。
其歌词是:“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先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
其歌词是: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战争中,是全国亿万军民与海外侨胞最爱唱的战斗歌曲,该歌曲富有巨大动力,象征着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顽强战斗精神。
激励和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自由解放的斗志和坚强信心,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以它作为国歌,是为了时刻提醒全国人民回顾历史走过的艰苦历程,居安思危,莫忘国耻,从而更加鼓舞全国亿万军民的爱国主义热情,誓将社会主义壮丽的事业进行到底。
1978年我国曾一度公布新拟国歌歌词,仍按《义勇军进行曲》演奏。
其歌词是: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们!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前进!前进!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
其歌词仍无法超越《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的雄壮气魄与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因此流传不广,影响不大。
人们仍习
惯用《义勇军进行曲》的原歌词来演唱,并久唱不衰。
1982年12月4日,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此举顺应民心充分体现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愿,这在世界各国国歌沿革史上是十分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