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常见精神疾病及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611.51 KB
- 文档页数:23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社区卫生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各种常见病与多发病。
了解和掌握这些疾病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社区卫生工作者与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社区居民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包括感冒、流感、肺炎等。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卫生教育,宣传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的姿势,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等。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二、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在社区居民中较为常见。
预防措施包括:提倡健康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的摄入,增加蔬果和纤维素的摄入。
卫生工作者可以与居民开展定期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大家普及与消化系统健康相关的知识。
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和肥胖等。
卫生工作者可以利用健康体检、回访等方式,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和干预。
四、传染病社区中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对于居民健康造成威胁。
卫生工作者可以组织疫苗接种活动,推广正确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常通风、避免接触病原体等。
五、慢性病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肺癌等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病痛和经济负担。
卫生工作者需要加强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和管理,开展定期随访服务,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
六、精神疾病社区居民中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也影响着大家的生活质量。
卫生工作者可以组织心理咨询小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疏导服务。
七、健康管理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加强居民的健康管理,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健康监测等。
通过各种健康管理服务,卫生工作者可以及时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应的干预。
结语: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只有通过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和定期随访等措施,才能有效遏制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蔓延。
实践能力-第六章社区常见精神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一、A11、④社区护士怀疑患者有自杀念头时,下列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不要让患者独处B、不能谈论自杀问题C、建议家属提供适当的监护D、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E、加强对病情的观察2、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A、锥体外系症状B、变态反应C、心律及心电图改变D、粒细胞缺乏E、成瘾3、④老年痴呆的病程特点为A、只发作一次B、发作缓解型C、进行性发展加重D、逐渐好转E、快速发展4、④典型抑郁症1天之内情绪波动的规律是A、晨重夜轻B、晨轻夜重C、中午最重D、半夜最重E、中午起逐渐加重5、④睡眠障碍在神经症患者中极为常见,此类患者最多见的主诉是A、头昏B、入睡困难C、易惊醒D、多梦E、夜惊6、④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幻觉是A、触幻觉B、视幻觉C、嗅幻觉D、听幻觉E、味幻觉7、④对自杀自伤患者行约束带保护性约束时,一次约束持续时间宜为A、10~20分钟B、20~30分钟C、30~60分钟D、1~2小时E、2~4小时8、④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发病机制,在生化方面受到较大重视的是A、去甲肾上腺素活动过度假说B、去甲肾上腺素活动减低假说C、多巴胺活动过度假说D、多巴胺活动减低假说E、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9、④关于妄想,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A、是不符合事实的信念B、是一种病态的信念C、是患者坚信不移的信念D、是一种可以说服的错误信念E、是一种十分荒谬的信念10、④第一次提出应防止精神病患者伤人、自伤,采用看护式护理的先驱者是A、南丁格尔B、琳达?理查兹C、克雷丕林D、希波克拉底E、南希?布鲁诺11、④西方国家近年来提倡和推广的精神病治疗和管理体系是A、“去机构化”管理B、社区管理C、精神病医院管理D、安全管理E、精神患者严加监视12、④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重要措施是A、坚持服药B、营养充足C、居住环境安静D、有家属的照顾E、使患者心情愉快13、④下列有关抑郁症病人安全护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药品必须由家人保管B、药品必须由家人定时定量发放C、每次服药后仔细检查口腔确认服下D、尤其警惕突然症状好转的病人E、由于抑郁情绪晨轻晚重,应严密监测晚睡的病人二、A21、④患者女性,53岁。
社区精神病应急处置方案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活节奏加快,大城市中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
一些人由于自身的原因,例如遭受打击、悲伤、负担过重等,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之中,这些情况有可能进一步导致精神病发生。
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社区中有因精神病导致的紧急情况需要迅速处置,因此本文将针对社区精神病应急处置方案展开讨论。
应急处置流程第一步:及时发现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居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发现可能存在精神疾病患者的迹象和病情变化,及时上报社区管理办公室。
第二步:快速反应社区管理办公室在接到情况报告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迅速反应。
具体工作包括:•第一时间派遣专业人员前往现场,对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尽快解决紧急情况。
•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威胁较大情况,应及时报警,并与公共安全部门紧密合作。
第三步:专业处理根据精神病患者的情况和病情,进行治疗、转院或者强制治疗。
具体应急处置措施包括:•对于处于轻度精神病发作期的患者,应马上报告精神科专业人员进行心理救助,指导患者及家属对病情进行科学理性的认知,并在社区门诊进行随访。
•对于处于手术、医疗保健等连续性治疗期的重度患者,应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数据和专业技能支持。
•对于需要转院治疗的患者,应协商安排社区相关专业人员用专门的车辆、护送等措施送往医疗机构,并与社区内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使其获得更好的治疗。
第四步:保障和随访针对精神病患者,应急处置后,建立长期保障机制,并对其进行长期随访,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之中。
具体工作如下:•患者转院治疗后,社区应及时跟进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并进行信息查询和书面回访,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和关爱。
•对于处于家庭生活的患者,家庭成员应时刻关注其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的情况,推荐患者进行门诊治疗,引导患者重视康复和心理健康。
总结社区管理办公室的应急处置是社区防控的重要部分,同时对于精神病问题,社区也应建立长期保障机制和随访机制,以便社区患者能够在社区治愈、康复、得到关注和关爱。
社区精神病人的应急处置(1)社区精神病人的应急处置社区精神病人是指由于一些身体或心理原因产生的精神疾病,需要在社区中进行管理和治疗。
这些患者有可能因为药物依赖、攻击行为等原因造成应急情况的发生,因此,社区中识别和应对这类应急情况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处理社区精神病人的应急情况。
1. 了解患者的病情:在发生应急情况前,社区工作人员需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病情发展趋势等信息,以及患者发生应急情况的可能性。
这样可以在发生应急情况时,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2. 针对预防性措施:由于社区精神病人存在精神错乱、行为异常等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定期与患者沟通交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等,以减少应急情况的发生。
3. 应急处置准备:社区为认真负责的应急管理,需要配备应急工具、药品等资源,进行必要的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4. 快速响应:当发生应急情况时,社区工作人员需要迅速响应,判断应急情况的性质、程度和危险性,同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寻求援助,例如呼叫救护车等。
5. 保持冷静:工作人员在处理应急情况时,需要保持冷静稳定,并注意语言和态度的正确,以保持沟通的畅通。
同时,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稳定情绪,防止患者状况恶化。
6. 通讯协调:在处理应急情况时,需要及时通知患者家属、社区领导、医务人员等相关人员,积极展开协作,共同处理应急情况。
总之,社区精神病人的应急管理需要做好预防性工作,同时配备好应急资源和工具,对应急演练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训练,并要迅速响应,保持冷静,并积极通讯协调。
让社区里的精神病患者及时得到救治,让社区居民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