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格式:pdf
- 大小:6.51 MB
- 文档页数:54
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章节名称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时1学时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识记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涵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体会文化多样性的独特魅力、正确对待多元文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关注世界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学生特征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理解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推理能力,能自主,上网搜集、加工材料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及结合旅游的所见所闻来理解民族文化的差异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从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熟悉又有趣,他们浓厚兴趣将助推自主学习的开展。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理解并识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意义和原则。
多媒体展示课本基础知识,表格总结归纳;播放视频,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综合探究。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教学 作用 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一自主学习 文字 教材基础知识 A I预习新知夯实基础8教材二归纳总结 文字 表格1. 知识梳理2. 重点难点3. 归纳提升4. 易错分析5. 必背术语J GH 探究规律 加深理解12资料收集三综合探究 文字 视频 图片 1. 殷墟宣传视频2. 殷墟文字介绍3. 中外民族节日图片4. 中国歌曲风靡国外视频B F IE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立足安阳本地文化,培养学生家乡自豪感20 网上搜索四 达标检测文字 四道选择题 J G牛刀小试 巩固新知5资料收集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广东汕头华侨中学姚跃【教学依据】一、教材分析: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题。
2、本框题安排在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之后,是对文化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延伸,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创新做了铺垫。
3、本框题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本课也是深化文化竞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学情分析: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文化的内涵和影响,这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知识基础。
2、处在信息时代的中学生,获取时事信息的能力强,部分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度高,兴趣浓厚,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习惯有一定的观察和了解,这对本课时事探究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信息基础。
3、学生能够通过时事背景归纳出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对待文化多样性应有的态度。
而由于本课围绕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展开,对于文化冲突及其应对措施,学生不一定能进行全面周到的思考,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升华。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懂得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理解不同的文化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标志,有其独特性,同时在实践中又具有共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对本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能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各地空姐的特色服饰,学会总结归纳实践对文化的影响作用,培养探究合作精神,增强综合思维和理解能力;在对焚烧可兰经事件和普粤之争的讨论中,提高理解表达能力,懂得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积极思考应对之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时事探究活动中,树立关心时事的公民意识。
通过参与潮汕馆的设计活动和了解河南“天地之中”申遗成功,提高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加深了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通过感受世博会的系列图片和视频,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习目标】 1.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含义,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2. 识记民族节日,分析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3. 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以及原因【学习重点】1.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2.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课前预习案】1. 是什么一一文化多样性的含义、表现(1) 含义:世界文化是由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 文化的 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各具特色。
(2) 表现:① _____________ 。
作用: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 ____________ 。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 ________________ ,也是 民族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 。
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________________ 的重要标志。
作用:对于研究 _________ 世界文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 的 ______________ 。
2. 为什么——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 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 _______________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________________ 。
(2) 特点: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① 文化是民族的,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______________ :各民族间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等多种 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② 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 _____________ 中不可缺少的色彩: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 其 _______ ,有普遍的 ________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 _________________ 。
课题: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类型:导学学案时间:2012年9月16 日编制人:高二政治备课组共一页总第11页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习重难点】了解文化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及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知识梳理】一.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含义,地位,作用,集中展示)(A级)1.文化多样性含义和地位、作用:含义:文化的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和各具特色。
地位和作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2.文化多样性的集中展示: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人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1)民族节日①含义: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和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____的长期积淀。
②意义:是民族文化的_________,也是民族情感的__________。
(2)文化遗产:①含义:是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神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
②地位:______________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作用:不仅对于研究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
④保护: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破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决定,以_______________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二.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透视文化多样性( B级)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怎样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1)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有。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和(文化是世界的)。
(2)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各民族间的和的、的和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
(文化是民族的)。
(3)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____________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广州市第六中学刘检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必修教材《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
多样性是当代世界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
因此,本框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本单元中,它是一个引子,开启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之门。
本课时教学重点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是本课时教学内容中的难点。
要结合教材、配合探究性活动,采用小组讨论、资料分析、拓展内容以及思考题、作业等多种教学手段共同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本班是高二理科班普通班的学生,有两位来自新疆的同学。
作为当代高中学生,他们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
一方面,他们对外来的文化特别敏感,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这些认识都还停留在浅层次,必须引导他们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另一个方面,当代学生对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却相当陌生,只有一些零碎的片面的甚至不正确的认识。
因此通过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理解: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能力目标通过介绍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释中外一些主要的民族节日,体会其不同的意义。
解释中外一些主要的文化遗产,体会其价值、解释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列举事例,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列举事例,说明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资多彩的魅力、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题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2、能力目标(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阶段:课前准备工作1、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负责查找有关中国人过春节和西方人过圣诞节的资料,探讨这两个节日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第二组负责查找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第三组收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有代表性的民歌。
第四组查找有关奥运会的会徽。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网络教室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信息2、整理资料各组同学搜集到大量资料后,分别对各组的进行分类、合并、整理,选出有用的资料,分别制作成各组的电脑幻灯片并提供的链接网址。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主要是由每一组的组长把本组搜集的有用的进行展示、解说,然后四组的信息进行相互交流与汇总,教师参与讨论,适当引导并作最后总结。
首先由第一组负责的同学展示其课件并作解说。
通过对比中国人过春节和西方人过圣诞节的不同特色,揭示出这两个节日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总结出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接着第二组同学展示他们课件:丽江古城、复活节岛国家公园和努比亚遗址,并展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相关材料,然后讲解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特色,指出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此时教师适时作一个总结: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正是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流传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记。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此刻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
①民族节日,包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崇奉和道德伦理等文化要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久积淀。
庆贺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
文化遗产不单关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拥有重要意义,并且关于显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拥有独到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
考点 7: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1)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是各个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要素不一样,又决定了每个民族的文化拥有明显的个性和特点,没有不一样民族、不一样国家各具特点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的五彩斑斓争芳斗艳的情景,所以说文化是民族的,这个文化个性的表现。
(2)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单是属于这个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因为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广泛规律,因此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各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广泛规律。
人们不可以只看到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点,而应当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世界性。
(3)以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只属于这个民族或许只属于世界的”看法是不科学的。
考点 8:尊敬文化多样性 (b)(1)正确态度:既要认可本民族文化,又要尊敬其余民族文化。
世界不一样民族文化之间互相借鉴,求同存异,尊敬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使人类文明繁华进步。
(2)原则:一定按照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原则。
只有在民族同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互相尊敬、共同发展;只有在同等的基础上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活力。
(3)意义:①尊敬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敬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华的必定要求。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点,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必背知识点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考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一、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觉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1)形成:蕴含着民族日子中的风俗世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具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民族节日在民族文化中的价值: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体现传统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②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能够领会别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1)含义: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神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之物,建造物、遗迹等。
(2)地位和价值:①是一具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别仅关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关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财宝。
二、正确明白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1. 世界文化是由别同民族、别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 任何文化基本上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1缺少的群彩。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为啥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P29第一段第一句(2)世界文化是由别同民族、别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基本上世界文化中别可缺少的群彩.(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进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个儿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基本上该民族历史进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日子、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进展的精神根基。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个儿民族的文化,哺育好、进展好本民族文化。
(5)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定要求。
一具民族的文化成就别仅属于那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都以其鲜亮的民族特XXX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进展。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必修教材《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个框题。
包括了“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2.透视文化的多样性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个小标题教材内容。
其中“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是导引内容,主要是启发学生感受和理解丰富的文化的多样性,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让学生对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产生兴趣。
“2.透视文化的多样性”重点是提高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论分析和认识。
帮助学生认识文化是民族的,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主要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树立不同民族相互尊重,发展本民族文化同时,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促使学生在面对不同的文化时,能够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才能让文化百花齐放。
本框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本单元中,它是一个引子,开启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之门。
二、教材功能分析教材的基本功能是为教学服务,尤其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这种分析在教材分析和教学实践中往往具体表现为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去确定教学目标。
在对之前学生学习了文化与生活在对文化这个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在大胆整合的基础上我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此来充分体现教材的功能,明确该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价值。
1、知识目标:通过了解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等世界文化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进而能够阐明文化多样性的含义、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掌握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2、能力目标:通过列举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等世界文化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文化现象的能力;通过理解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综合归纳观点的能力;通过探讨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