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玻璃仪器热稳定性的简易测试

玻璃仪器热稳定性的简易测试

玻璃仪器热稳定性的简易测试
玻璃仪器热稳定性的简易测试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拟制:****日期:****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次测试报告为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性能测试工作,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xxx系统的性能需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 腾讯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网上查询班车的入口,分析出哪些路线/站点比较紧张或宽松,以进行一些合理调配。 1.3.测试目标 (简要列出进行本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标)完善班车管理系统,满足腾讯内部员工的班车查询需求,满足500个用户并发访问本系统。 1.4.名词解释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材料热稳定性的测定

材料热稳定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陶瓷测定热稳定性的实际意义。 2、了解影响热稳定性的因素及提高热稳定性的措施。 3、掌握热稳定性的测定原理及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热稳定性(抗热震性)是指陶瓷材料能承受温度剧烈变化而不破坏的性能。普通陶瓷材料由多种晶体和玻璃相组成,因此在室温下具有脆性,在外应力作用下会突然断裂。当温度急剧变化时,陶瓷材料也会出现裂纹或损坏。测定陶瓷的热稳定性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为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陶瓷的热稳定性取决于坯釉料配方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相组成、显微结构、坯釉料制备方法、成型条件及烧成制度等工艺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由于陶瓷内外层受热不均匀,坯料与釉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而引起陶瓷内部产生应力,导致机械强度降低,甚至发生分裂现象。 一般陶瓷的热稳定性与抗张强度成正比,与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成反比。而导热系数、热容、密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热稳定性。 釉的热稳定性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釉的热膨胀系数。要提高陶瓷的热稳定性首先要提高釉的热稳定性。陶瓷坯体的热稳定性则取决于玻璃相、莫来石、石英及气孔的相对含量、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状况等。 陶瓷制品的热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坯釉的适应性,所以它也是带釉陶瓷抗后期龟裂性的一种反映。 陶瓷热稳定性测定方法一般是把试样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接着放入适当温度的水中,判定方法为: 1)根据试样出现裂纹或损坏到一定程度时,所经受的热变换次数; 2)经过一定次数的热冷变换后机械强度降低的程度来决定热稳定性; 3)试样出现裂纹时经受的热冷最大温差来表示试样的热稳定性,温差愈大,热稳定性愈好。 陶瓷热稳定性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将试样(带釉的瓷片或器皿)置于电炉内逐渐升温到220℃,保温30分钟,迅速将试样投入染有红色的20℃水中10分钟,取出试样擦干,检查有无裂纹。或将试样置于电炉内逐渐升温,从150℃起,每隔20℃将试样投入20±2℃的水中急冷一次,直至试样表面发现有裂纹为止,并将此不裂的最高温度为衡量瓷器热稳定性的数据。 也有将试样放在100℃沸水中煮半小时到1小时,取出投入不断流动的20℃的水中,取出试样擦干,检查有无裂纹。如没有裂纹出现,则重复上述试验,直至出现裂纹为止。记录水煮次数,以作为衡量瓷器热稳定性的数据。热交换次数越多,说明该陶瓷样品的热稳定性越好。 本实验采用前面两种方法来测定试样的热稳定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实验仪器:普通陶瓷热稳定性测定仪(由加热炉体、恒温水槽、送试样机构、控温仪表四部分组成)、万能材料试验机。 2、实验材料:市场购买的瓷砖样品、红墨水或黑墨水。 四、实验步骤 (一)方法一

胶带保持力和胶黏剂类产品粘力保持力测试试验方法以及使用

胶带保持力和胶黏剂类产品粘力保持力测试试验方法以及 使用仪器 1 概述 本产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851-1998之规定制造,适用于压敏胶粘带等产品进行持粘性测试试验。 1.1 工作原理:把贴有试样的试验板垂直吊挂在试验架上,下端挂规定重量的砝码,用一定时间后试样粘脱的位移量或试样完全脱离所需的时间来测定胶粘带抵抗拉脱的能力。 1.2 仪器结构:主要由计时机构、试验板、加载板、砝码、机架及标准压辊等部分构成。 1.3 技术指标:砝码—1000±10g(含加载板重量) 试验板—60(L)*40(B)*1.5(D)mm(与加载板相同) 压辊荷重:2000±50g 橡胶硬度:80°±5°(邵尔硬度) 计时器—99小时59分钟60秒 工位—6工位 净重—12.5kg 电源—220V 50Hz 外形尺寸—600(L)*240(B)*400(H)mm 2操作方法 2.1水平放置仪器,打开电源开关,并将砝码放置在吊架下方槽内。

2.2不使用的工位可按“关闭”键停止使用,重新计时可按“开启/清零”键。 2.3 除去胶粘带试卷最外层的3~5 圈胶粘带后,以约300 mm/min的速率解开试样卷(对片状试样也以同样速率揭去其隔离层),每隔200mm左右,在胶粘带中部裁取宽25 mm,长约100 mm的试样。除非另有规定,每组试样的数量不少于三个。 2.4 用擦拭材料沾清洗剂擦洗试验板和加载板,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将其仔细擦干,如此反复清洗三次。以上,直至板的工作面经目视检查达到清洁为止。清洗以后,不得用手或其他物体接触板的工作面。 2.5 在温度23℃±2℃,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按图2规定的尺寸,将试样平行于板的纵向粘贴在紧挨着的试验板和加载板的中部。用压辊以约300 mm/min的速度在试样上滚压。注意滚压时,只能用产生于压辊质量的力,施加于试样上。滚压的次数可根据具体产品情况加以规定,如无规定,则往复滚压三次。 2.6 试样在板上粘贴后,应在温度 23℃±2℃,相对湿度 65%±5%的条件下放置20 min。然后将试验。板垂直固定在试验架上,轻轻用销子连接加载板和砝码。整个试验架置于已调整到所要求的试验环境下的试验箱内。记录测试起始时间。 2.7 到达规定时间后,卸去重物。用带分度的放大镜测出试样下滑的位移量,精确至0.1mm;或者记录试样从试验板上脱落的时间。时间数大于等于1h的,以min为单位,小于1h的以s为单位。 3 试验结果处理 试验结果以一组试样的位移量或脱落时间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稳定性试验办法

附件3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稳定性研究要求(试行) 一、基本原则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稳定性研究是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设计试验获得产品质量特性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随时间 稳定性研究用样品应在满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及商业化生产条件下生产,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质量要求应与注册申请材料一致,包装材料和产品包装规格应与拟上市产品一致。 影响因素试验、开启后使用的稳定性试验等采用一批样品进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分别采用三批样品进行。 (二)考察时间点和考察时间

稳定性研究目的是考察产品质量在确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研究中一般需要设置多个时间点考察产品的质量变化。考察时间点应基于对产品性质的认识、稳定性趋势评价的要求而设置。加速试验考察时间为产品保质期的四分之一,且不得少于3个月。长期试验总体考察时间应涵盖所预期的保质期,中间取样点的设置应当考虑产品的稳定性特点和产品形态特点。对某些环境因素敏感的产品,应适当增加考 3.检验方法:稳定性试验考察项目原则上应当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 25596)规定的检验方法。国家标准中规定了检验方法而未采用的,或者国家标准中未规定检验方法而由申请人自行提供检验方法的,应当提供检验方法来源和(或)方法学验证资料。检验方法应当具有专属性并符合准确度和精密度等相关要求。

四、试验方法 (一)加速试验 加速试验是在高于长期贮存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考察产品的稳定性,为配方和工艺设计、偏离实际贮存条件产品是否依旧能保持质量稳定提供依据,并初步预测产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加速试验条件由申请人根据产品特性、包装材料等因素确定。 %。如在6 温度 %, 25℃±2℃ 长期试验是在拟定贮存条件下考察产品在运输、保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为确认贮存条件及保质期等提供依据。长期试验条件由申请人根据产品特性、包装材料等因素确定。 长期试验考察时间应与产品保质期一致,取样时间点为第一年每3个月末一次,第二年每6个月末一次,第3年每年一次。 如保质期为24个月的产品,则应对0、3、6、9、12、18、24月样品进行

热稳定剂热稳定性能评价的相关标准

聚氯乙烯热稳定剂热稳定性能评价及相关标准 聚氯乙烯(PVC) 由于分子链上存在叔碳氯原子、烯丙基氯原子等不稳定氯原子,受热时容易分解。为保证PVC配混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赋于PVC制品合宜的使用性能,就必须在PVC配混料中加入热稳定剂,以保证加工和再加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并满足制品在受热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 热稳定性分类 热稳定性是热稳定剂的最基本功能, 从使用要求看,热稳定性能可分为初期热稳定性、长期热稳定性和残余热稳定性。初期热稳定性也称初期变色性,或称颜色保持稳定性(Color-Hold Stability),它是保证任一生产周期内,同一PVC制品自始至终的颜色稳定性,以及不同生产周期间,该PVC制品的色差保持在可允许范围内的热稳定性。长期热稳定性则是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因某些偶然故障造成生产不能顺利进行,导致PVC物料虽已分解变色, 但不致于停机清理模具或螺杆的热稳定性。而所谓残余热稳定性, 是满足制品在受热环境下的使用要求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当以PVC制成品作为试样时, 对其所评价的热稳定性就是残余热稳定性。 从测试方法看,热稳定性能可分为静态热稳定性和动态热稳定性。静态热稳定性是指在只有热或在热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下, 热稳定

剂阻滞PVC热分解的能力。动态热稳定性是指在热、空气和剪切力的共同作用下,热稳定剂抵抗PVC热分解的能力。现行测试热稳定性能的相关标准见表1。 表1 有关标准及其所采用的相关标准

二. 热稳定性评价 1.静态热稳定性 PVC配混料在加工或再加工过程都会在较高温度的设备中停留-定时间, PVC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经受-定的环境温度, 这就

线性测量方法

一、检验项目:原材料的线性成品线性 二、定义:量测待测物(以下简称为试片)测量电压值与理论电压值的误差 三、适用范围:本标准检验方法适用于公司所有须做线性测试之试片。 四、目的:本实验的目的在测试试片的导电情形是否良好。 五、检验方法: Ⅰ、方法一(适用于纳米银导电材料) 1. 样品准备:SNWFilm 2. 使用装置:激光机、万用表、稳压电源 3. 测量原理 a)在导电膜上刻上电极(宽度10mm),给电极加5V(DC)电压,然后用电压表测量待测 位置的电压,如图1所示 b)按图2所示分好测试点,(长220mm、23个测试点)A点、B点电压在所示位置取 得,10mm为距离测一个点 c)测量参数:E A:输出电压测量起点A处的电压 E B:输出电压测量终点B处的电压 E X:输出电压测量任意点X处的电压 E XX:理论计算电压 L:线性 计算公式: E XX(理论电压)=E AB*X/(B-A)+ E A L(%)= (︱E XX- E X︱)÷(E B- E A)×100 图 1

图 2 V A(0) mm 5V 0V EB 图 3 4. 操作步骤: a) 设计图纸,开好材料,覆膜 b) 激光镭射 c) 将稳压电源调至ON ,电压调至5V 。 d) 将稳压电源正极夹至右边银棒、负极夹至左边银棒。 e) 将万用表表负极夹至右边银棒,正极拿来测试。 f) 将试片置入定位,开始测试并记录分压值。 g) 将所测得之电压值输入表(一)~表(五),计算其线性。 Ⅱ、方法二(适用于成品) 1. 样品准备:成品

2. 使用仪器:线性测试机 3. 测量原理及要求 ※线性度的定义:当施加DC 5V在“X”方向电极和“Y”方向电极时,用笔(Special stylus)压点(X,Y)以得到各自输出电压(E OX,E OY)。如Fig.1(测量关系)。在A和B的区域内(Active area),在X,Y方向各以2mm为间隔划直线。如Fig2。 ※注:线性测量范围:A.A区边缘单边内缩2mm。 测量关系 测 量 Y 坐 标 Y (X+电极) Vcc (Y+电极) 测量X坐标 X Fig 2 ※计算公式:V XX(理论电压)=V AB*X/(B-A)+ V A L(%)= (︱V XX- V X︱)÷(V B- V A)×100 V A:输出电压测量起点A处的电压 V B:输出电压测量终点B处的电压 V X:输出电压测量任意点X处的电压 V XX:理论计算电压 L:线性 4. 操作步骤:见作业指导书 六、检验数据处理: 1、表(一):分压表&线性表。 2、表(二):线性错误及异常对照表。 3、表(三):线性错误及异常统计表。 4、表(四):平均线性分析图。 5、表(五):平均电压分析图。

插拔力测试仪简介和操作方法

插拔力测试仪简介和操作方法 一、概述 GH-951C插拔力测试仪试验装臵适合连接器、插头插座等接插件产品作插入、拔出之力量及抗疲劳寿命测试。搭配专利设计之自动求心装臵,将可得到完全准确之插拔力试验,利用Windows 视窗中文画面设定,操作简单方便,且所有资料皆可储存( 试验条件、位移、曲线图、寿命曲线图、检查报表等)解决各种连接器测试的夹具问题及测试时公母连接器能自动对准,不会有吃单边的问题。搭配动态阻抗测试系统,可在测试插拔力同时测试动态阻抗并绘制(荷重行程-阻抗曲线图)。 二、主要技术参数 1、测定最大荷重:50Kg,20Kg,5Kg,2Kg 2、最小分解能力:0.01Kg或1g 3、最大测定高度:150mm 4、最小微调距离:0.01mm 5、测定速度范围:0-200mm/min 6、X轴移动范围:0-75mm 7、Y轴移动范围:0-75mm 8、传动机构:丝杆传动 9、驱动马达:伺服马达 10、外观尺寸:360×260×940mm 11、重量:约60Kg 12、电源:220V/50Hz 三、功能

本机主要用于测试公插从母插拔出时所需最大的力及插入时最小的力。本机配臵力量数显表。以具体数值显示力的大小。 四、设备特点 1、测试条件皆由电脑画面设定,并可储存。由下拉式菜单勾选设定或直接输入数据。(含试验类别、测定运动方向、荷重测定范围、行程测定范围、行程原点位臵、行程原点检出、测定速度、测定总次数、暂停时间每次等候位臵、空压次数等)。 2、可储存及打印图形(荷重-行程曲线图-荷重衰减寿命曲线图-检验报表)荷重元超负载之保护功能、可确保荷重元不致损坏。 3、同时显示荷重-行程曲线图及寿命曲线图。 4、自动荷重零点检出,并可设定原点检出荷重值。 5、荷重单位显示:N、lb、gf、Kgf可自由切换。 6、可同时搭配数个荷重元(2Kgf/5Kgf/20Kgf/50Kgf选购)。 7、机台采用高钢性结构设计,搭配伺服马达,长时间使用下能确保精度,适合一般引张压缩测试及插拔力寿命测试。 8、超规格值停止(于寿命测试时,测试数据超出设定上下限值时机器自动停止。 9、测定项目:最大荷重值、峰值、谷值、行程之荷重值、荷重之行程值插入点电阻值、荷重或行程之电阻值。 五、测试项目 1、连接器单孔插拔试验 2、连接器插拔寿命试验 3、连接器Normal Force 测试 4、连接器整排插拔试验 5、连接器单Pin与塑胶保持力试验 6、可同时与接触阻抗机连线(选购) 7、各种压缩、拉伸破坏强度试验。 六、操作方法 1、检视输入电压是否220V。

稳定性试验方案

稳定性试验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Stability Study Protocol for Exhibit Batch of Chloroquine Phosphate Tablets USP, 250mg 规格为250 mg的USP磷酸氯喹片长期、中期及加速稳定性研究方案 Prepared By: Date: 起草者:日期:Reviewed By QA: Date: 审核者:日期: Approved By: Date: 批准者:日期: Starting Date: Completed Date: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开始日期:结束日期: 3 2020年4月19日

Contents 目录 1. Purpose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2. Scope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3. R e f e r e n c e s参考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4. G e n e r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基本信息………………………………………………………………………..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S t a b i l i t y S a m p l e s稳定性研究样品…………………………………………………………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P r o d u c t O u t l i n e样品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F o r m u l a t i o n处方………………………………………………………………………………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C o n t a i n e r-C l o s u r e S y s t e m s包装……………………………………………………………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Labeling标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S a m p l e s a n d P a c k a g e样品与包装………………………………………………………….错误!未定义书签。

热熔胶粘剂热稳定性测定

热熔胶粘剂热稳定性测定GB/T16998-1997 Hot-melt adhesives—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stability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非反应性热熔胶粘剂热稳定性的方法,最高试验温度为260℃。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794—1995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GB/T15332—94热熔胶粘剂软化点的测定环球法 3原理 将一定量的热熔胶在给定条件下加热,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取出样品,记录加热期间粘度和软化点的数值。胶粘剂试验温度和试验时间由供需双方商定。 4仪器 4.1不锈钢或玻璃容器:外径65mm,高95mm,配有松动配合的盖子。 4.2油浴或鼓风恒温烘箱:温度波动范围为±2℃。 4.3玻璃棒。 4.4测定软化点所用的仪器,按GB/T15332规定。 4.5测定粘度所用的仪器,按GB/T2794规定。 4.6温度计:分度值为0.1℃。 5操作步骤 5.1将不锈钢或玻璃容器(4.1)放入油浴或烘箱(4.2)中,将温度调节至所需的试验温度。 5.2将足量的试样放入容器中,用玻璃棒(4.3)搅拌热熔胶直至样品完全熔融,将温度计(4.6)插入样品中,测量温度。从该点开始计时。在试验温度±2℃范围内连续加热2h以达到热平衡。 5.3在试验温度±2℃范围内,按GB/T2794测量粘度1]。取适量胶粘剂,按GB/T15332测定软化点2]。 5.4以4h至6h的时间间隔,重复5.3中所述的全部操作,直至达到预定的试验时间止。如果在热熔胶粘剂表面发现形成表皮,则应在测量粘度前先除去表皮。 如果不可能以每隔4h至6h的时间间隔进行试验,则时间间隔的选取应避免使胶粘剂产生破坏。 采用说明: 1]ISO10363中,粘度测量按ISO2555:1989规定进行。 2]ISO10363中,软化点测量按ISO4625:1980规定进行。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软件测试之服务器稳定性测试方法

服务器稳定性是最重要的,如果在稳定性方面不能够保证业务运行的需要,在高的性能也是无用的。 正规的服务器厂商都会对产品惊醒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运行稳定性测试。重点要考虑的是冗余功能,如:数据冗余、网卡荣誉、电源冗余、风扇冗余等。 一些测试方法主要分以下几种: 压力测试:已知系统高峰期使用人数,验证各事务在最大并发数(通过高峰期人数换算)下事务响应时间能够达到客户要求。系统各性能指标在这种压力下是否还在正常数值之内。系统是否会因这样的压力导致不良反应(如:宕机、应用异常中止等)。 Ramp Up 增量设计:如并发用户为75人,系统注册用户为1500人,以5%-7%作为并发用户参考值。一般以每15s加载5人的方式进行增压设计,该数值主要参考测试加压机性能,建议Run几次。以事务通过率与错误率衡量实际加载方式。 Ramp Up增量设计目标:寻找已增量方式加压系统性能瓶颈位置,抓住出现的性能拐点时机,一般常用参考Hits点击率与吞吐量、CPU、内存使用情况综合判断。模拟高峰期使用人数,如早晨的登录,下班后的退出,工资发送时的消息系统等。 另一种极限模拟方式,可视为在峰值压力情况下同时点击事务操作的系统极限操作指标。加压方式不变,在各脚本事务点中设置同集合点名称(如:lr_rendzvous("same");)在场景设计中,使用事务点集合策略。以同时达到集合点百分率为标准,同时释放所有正在Run的Vuser。 稳定性测试:已知系统高峰期使用人数、各事务操作频率等。设计综合测试场景,测试时将每个场景按照一定人数比率一起运行,模拟用户使用数年的情况。并监控在测试中,系统各性能指标在这种压力下是否能保持正常数值。事务响应时间是否会出现波动或随测试时

软件产品检测报告

软件产品检测报告

————————————————————————————————作者:————————————————————————————————日期:

报告编号:RT20130605 ? 软件产品检测报告 Software Product Registration Testing Report 产品名称: 产品版本: 送检单位: 报告日期: 项目编号: ************

产品名称版本 送检单位 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联系人 单 位 属 性 内资企业□ 生产地点 外(合)资企业□ 电子邮箱 港澳台(合)资企业□ 电话∕传真 科研院校□ 邮政编码 政府事业团体 网址 其他性质□ 成果有无密级 有□无□密级秘密□机密□绝密 □ 软件类型 检测单位 检测地点 测试类型 测试标准 参考依据 --样品名称版本 样品内容与数量 样品接收日期 客户端 服务器

测试环境端软件 网络-- 测试工具-- 其它-- 检测日期测试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

“ *********系统 V4.0” 登记检测报告 *******有限公司受******委托,于二〇一三年五月五日至二O一 三年六月五日,根据GB/T 25000.50-2010《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 评价(SQuaRE)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标准, 和《软件产品登记测试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对该单位开发的“*****发 布系统 V4.0”软件产品进行了登记检测。该软件属于应用软件-行业管理 软件,包括二次开发、节目管理制作、发布管理、终端操作、系统操作等主要 功能,上述主要功能测试未发现异常。登记检测表明:该软件基本满足软件产 品登记检测项的要求。 测试结果: 通过□不通过 (注:本报告仅作为软件产品登记使用,不能作为软件产品质量认证的依据) ********公司 二O一三年 六月五日 软件产品登记检测结果表 测项目试 测试状态测试结果 安装与卸载系统安装 由提供商成功安装通过 系统卸载 可以卸载通过 功能功能模块挂 接软件的功能模块全部挂接通过软件功能实测试软件中节目管理、发布管理、终通过

线性度

TP 线性度测试 一:线性度定义 备注: △ Ymax :输出平均值与最佳直线问的最大偏差 Ymax-Ymin :传感器的量程,是测量上限(高端)和测量下限(低端)的代数差 ? 以电阻屏为例:电阻式TP 由上下两个导电层构成,其等效电阻为Rx 、Ry 。测试时,先给X 向加基准 电压5V ,测试Y 向电压。因为触摸压力使两个导电层接触,通过计算测量Y 向电压就可以解析出触点Y 向基于相对零点的偏移量。同理可以测得X 向基于相对零点的偏移量。 在线性度测试中,根据所选定参考直线的不同,可获得不同的线性度 在不同衡量标准中,独立线性度足衡量线性特性的最客观标准(以最佳直线作为参考直线) 独立线性度定义为实际平均输 特性曲线对最佳直线的最大偏差,以满量程输出的分比来表示 Xmax-Xmin Lx=± △Xmax X 100% Ymax-Ymin Ly=± △Ymax X 100% Ymax Ymi Xmi Xma

二:测试原理 测试接触点的选择:在测试触摸屏线性度时,为了能够精确反应触摸屏的整体特性,需要选取尽量多的测 点。然而,对于测试时间与效率而言,希望选取尽量少的测试点。因此,在精度和效率之间需要选取一个平衡点。 线性度:支持并行线、垂直线、对角线、圆弧等多种图像来检测产品的线性偏差,可在测试区域内任意设 臵线距、线数及弧度大小,并支持两点同时划线、两点划圆等多种测试方式,达到更精确的体现产品特性; 灵敏度:可设定不同的划线轨迹,实现接触式划线或非接触式划线,触笔离产品的高度可按设定调节,并 能自动找出触控高度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两个步进电机作为驱动装臵实现一个二维定位系统控制测试笔在触摸屏上打点,实现 测试的输入。 根据接触点输入集P (P1,P2,P2……….Pn-1,Pn )与输出集T (T1,T2,T3……Tn-1,Tn )中对应点的最大偏差 值即可求出整块屏的线性度 测试点分布示意 测试区域定位图

服务器的稳定性服务器稳定性测试思路方法

服务器的稳定性:服务器稳定性测试思路方法疯狂代码 https://www.doczj.com/doc/5215648218.html,/ ?:http:/https://www.doczj.com/doc/5215648218.html,/SoftwareTesting/Article35038.html 服务器稳定性是最重要如果在稳定性方面不能够保证业务运行需要在高性能也是无用 正规服务器厂商都会对产品惊醒区别温度和湿度下运行稳定性测试重点要考虑是冗余功能如:数据冗余、网卡荣誉、电源冗余、风扇冗余等 些测试思路方法主要分以下几种: 压力测试:已知系统高峰期使用人数验证各事务在最大并发数(通过高峰期人数换算)下事务响应时间能够达到客户要求系统各性能指标在这种压力下是否还在正常数值的内系统是否会因这样压力导致不良反应(如:宕机、应用异常中止等) Ramp Up 增量设计:如并发用户为75人系统注册用户为1500人以5%-7%作为并发用户参考值般以每 15s加载5人方式进行增压设计该数值主要参考测试加压机性能建议Run几次以事务通过率和率衡量实际加载方式 Ramp Up增量设计目标: 寻找已增量方式加压系统性能瓶颈位置抓住出现性能拐点时机般常用参考Hits点击率和吞吐量、CPU、内存使用情况综合判断模拟高峰期使用人数如早晨登录下班后退出工资发送时消息系统等 另种极限模拟方式可视为在峰值压力情况下同时点击事务操作系统极限操作指标加压方式不变在各脚本事务点中设置同集合点名称(如:lr_rendzvous("same");)在场景设计中使用事务点集合策略以同时达到集合点百分率为标准同时释放所有正在RunVuser 稳定性测试:已知系统高峰期使用人数、各事务操作频率等设计综合测试场景测试时将每个场景按照定人数比率起运行模拟用户使用数年情况并监控在测试中系统各性能指标在这种压力下是否能保持正常数值事务响应时间是否会出现波动或随测试时间增涨而增加系统是否会在测试期间内发生如宕机、应用中止等异常情况 根据上述测试中各事务条件下出现性能拐点位置已确定稳定性测试并发用户人数仍然根据实际测试服务器(加压机、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 3方性能)估算最终并发用户人数 场景设计思想: 从稳定性测试场景设计意义应分多种情况考虑: 针对同个场景为例以下以公文附件上传为例简要分析场景设计思想: 1)场景:已压力测试环境下性能拐点并发用户为设计测试场景目验证极限压力情况下测试服务器各性能指标 2)场景 2:根据压力测试环境中CPU、内存等指标选取服务器所能承受最大压力50%来确定并发用户数 测试思路方法:采用1)Ramp Up-Load all Vusers simultaneously

传感器线性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传感器线性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传感器线性度的概念 线性度是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以被测输入量处于稳定状态为前提。 线性度又称非线性,表征传感器输出—输入校准曲线(或平均校准曲线)与所选定的作为工作直线的拟合直线之间的偏离程度。这一指标通常以相对误差表示如下。 %100.max ??±=S F L y L ξ (1) 式中:max L ?——输出平均校准曲线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 S F y .——理论满量程输出。 由式(1)可见,拟合直线是获得相应的线性度的基础,选择的拟合直线不同,max L ?不同,计算所得的线性度数值也就不同。 2线性度表示方法 线性度表示方法很多,一般常用的有以下四种方法。 2.1理论直线法 理论直线法是以传感器的理论特性直线作为拟合直线,与传感器被测输出值无关。 例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力试验条件下,设定被测温度传感器下限值为0℃,上限值为100℃,以测量范围为0℃~100℃的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作为标准计量器具,不管温度标定试验级数如何确定,均以标准水银温度计示值作为拟合直线,即试验各温度测试点温度传感器计算温度值均直接与该测试点标准水银温度计示值进行比较,从中获取max L ?,max L ?值即为被测温度传感器线性误差,暂名之以“理论线性度”。理论直线法示意见图1。 图1 理论直线法示意图 0 y x

2.2最佳直线法 通过图解法或计算机辅助解算,获得一条“最佳直线”,使得传感器正反行程校准曲线相对于该直线的正、负偏差相等且最小,如图2所示。由此所得的线性度称为“独立线性度”。 2.3端点直线法 以传感器校准曲线两端点间的连线作为拟合直线,这种方法可为称之为端点直线法,端基直线法,相应地线性度称之为端点线性度或端基线性度。端点直线法示意见图3。 图3 端点直线法示意图 端点直线法拟合直线方程为: kx b y += (2) 2.4最小二乘直线法 利用最小二乘原理获取拟合直线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直线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使传感器校准数据的残差的平方和最小。 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以式(2)表示,设定传感器校准测试点为n ,第i 个标准数据i y 的残差i ?为: )(i i i kx b y +-=? (3) 按最小二乘法原理,应使∑=?n i i 12 最小。因此,以∑=?n i i 12 分别对b 和k 求一阶偏0 x y 0

稳定性试验报告范文

摘要:xxx是,研究其稳定性是在考察其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其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和有效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采用高温、高湿、光照等试验方法,通过测定其含量,得出其稳定性较好,产品有效期以上,暂定其有效期为年。 关键词:稳定性试验、xxx、 正文 1 前言 1.1 xxx简介 1.2 xxx生产工艺(如工艺保密,可改为质量标准) 1.3 取样信息: 批号生产日期生产地点批量包装试验类型1.4 稳定性试验指导: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年版

2考察项目及检测方法2.1性状 2.1.1 外观 2.1.2 熔点 2.13 水分 等等 2.2 含量测定 检测方法: 样品制备: 实验条件: 2.3 有关物质

3 试验方法 3.1高温试验 试验设备 取本品,在60℃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天、第10天取样,检测相关指标。 3.2高湿试验 试验设备 取本品,于25℃、RH90%±5%条件下放置10天,在第0天、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检测。 3.3光照试验 取本品,在光强度为4500lx的光源下,距光源30cm,放置10天,在0天、5天和10天取样测定。 3.4加速试验 试验条件 包材类型、来源及相关证明文件 项目容器 包材类型 包材生产商 包材注册证号 包材注册证有效期 包材质量标准编号 取采用包装的三批次样品,试验条件为

40℃±2℃、RH75%±5%,试验时间从开始,为6个月,分别于0、1、2、3、6个月取样检测。 3.5长期试验 试验条件 包材类型、来源及相关证明文件 项目容器 包材类型 包材生产商 包材注册证号 包材注册证有效期 包材质量标准编号 取采用包装的三批次样品,试验条件为25℃±2℃、RH60%±10%,试验时间从开始,取样时间点为第一年每3个月末一次,第二年每6个月末一次,以后每年末一次。(如为阶段性试验报告,可如下描述:试验时间从开始,已完成月试验,接下来将持续到年月,此报告为阶段性试验报告。)

试验测试线性范围的确认

化学分析方法确认 线性范围 a)采用校准曲线法定量,并至少具有6个校准点(包括空白),浓度范围尽可能覆盖一个 或多个数量级,每个校准点至少随机顺序重复测量2次,最好是3次或更多;对于筛选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8;对于准确定量的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9。 b)校准用的校准点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关注的浓度范围内并能覆盖该范围。在理想的情 况下,不同浓度的校准溶液应独立配置,低浓度的校准点不宜通过稀释校准曲线中高浓度的校准点进行配置。 c)浓度范围一般应覆盖关注浓度的50%~150%,如需做空白时,则应覆盖关注浓度的0%~ 150%。 d)应充分考虑可能的基质效应影响,排除其对校准曲线的干扰。实验室应提供文献或实验 数据,说明目标分析物在溶剂中、样品中和基质成分中的稳定性,并在方法中予以明确。 通常各种分析物在保持条件的稳定性都已有很好的研究,监测保存条件应作为常规实验室确认系统的一部分。对于缺少稳定性数据的目标分析物,应提供能分析其稳定性的测定方法和确认结果。 检出限 a)仪器检出限(IDL):为用仪器可靠的将目标分析物信号从背景(噪音)中识别出来时分 析物的最低浓度或量,该值表示为仪器检出限(IDL)。随着一起灵敏度的增加,仪器噪声也会降低,相应IDL也降低。 b)方法检出限(MDL):为用特定方法可靠的将分析物测定信号从特定基质背景中识别或 区分出来时分析物的最低浓度或量。即MDL就是用该方法测定出大于相关不确定度的最低值。确定MDL时,应考虑到所有基质的干扰。 注:方法的检出限(LOD)不宜与仪器最低相应值相混淆。使用信噪比可用来考察仪器性能但不适用于评估方法的检出限(LOD)。 c)确定检出限的方法 1)目视评估法评估LOD 目视评估法是通过在样品空白中添加已知浓度的分析物,然后确定能够可靠检测出分析物最低浓度值的方法。即在样品空白中加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分析物,随机对每一个浓度点进行约7次的独立测试,通过绘制阳性(或阴性)结果百分比与浓度相对应的反应曲线确定阀值浓度。该方法也可用于定性方法中检出限的确定。 2)空白标准偏差法评估LOD 即通过分析大量的样品空白或加入最低可接受浓度的样品空白来确定LOD。独立测试的次数应不少于10次(n≧10),计算出检测结果的标准偏差(s),计算方法见下表。

稳定性试验方案

Stability Study Protocol for Exhibit Batch of Chloroquine Phosphate Tablets USP, 250mg 规格为250 mg的USP磷酸氯喹片 长期、中期及加速稳定性研究方案 Prepared By: Date: 起草者:日期: Reviewed By QA: Date: 审核者:日期: Approved By: Date: 批准者:日期: Starting Date: Completed Date: 开始日期:结束日期:

Contents 目录 1. Purpose目的 (1) 2. Scope范围 (1) 3. References参考资料 (1) 4. General Information基本信息 (1) 4.1 Stability Samples稳定性研究样品 (1) 4.2 Product Outline样品概述 (2) 4.3 Formulation处方 (2) 4.4 Container-Closure Systems包装 (3) 4.5 Labeling标签 (3) 4.6 Samples and Package样品与包装 (4) 5. Stability Testing稳定性测试 (4) 5.1 Sample Receipt and Storage样品接收与储存 (4) 5.2 Storage Conditions and Testing Time Points储存条件与检测时间点 (4) 5.3 Sampling取样 (5) 5.4 Testing Matrix稳定性测试项目表 (6) 5.5 Parameters and Acceptance Criteria检测项目及质量标准 (6) 5.6 Degradation products降解产物 (7) 6. Data Presentation数据汇总 (7) 7. Reporting报告 (7) 7.1 Intermediate Reports中期报告 (7) 7.2 Summary Report总结报告 (7) 7.3 Stability Documents稳定性文件夹 (7) 8. Appendix附件 (8)

陶瓷的热稳定性测试

陶瓷的热稳定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普通陶瓷材料由多种晶体和玻璃相组成,因此在室温下具有脆性,在外应力作用下会突然断裂。当温度急剧变化时,陶瓷材料也会出现裂纹或损坏。测定陶瓷的热稳定性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为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 了解测定陶瓷材料热稳定性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影响热稳定性的因素及提高热稳定性的措施。 3. 掌握陶瓷材料热稳定性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陶瓷的热稳定性取决于坯釉料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相组成、显微结构、制备方法、成型条件及烧成制度等应素以及外界环境。由于陶瓷内外层受热不均匀,坯釉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而引起陶瓷内部产生应力,导致机械强度降低,甚至发生开裂现象。 一般陶瓷的热稳定性与抗张强度成正比,与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成反比。而导热系数、热容、密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热稳定性。 釉的热稳定性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釉的膨胀系数。要提高陶瓷的热稳定性首先要提高釉的热稳定性。陶坯的热稳定性则取决于玻璃相、莫来石、石英及气孔的相对含量、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状况等。 陶瓷制品的热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坯釉的适应性,所以它也是带釉陶瓷抗后期龟裂性的一种反映。 陶瓷热稳定性测定方法一般是把试样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接着放入适当温度的水中,判定方法为 (1) 根据试样出现裂纹或损坏到一定程度时,所经受的热变换次数; (2) 经过一定的次数的热冷变换后机械强度降低的程度来决定热稳定性; (3) 试样出现裂纹时经受的热冷最大温差来表示试样的热稳定性,温差愈大,热稳定性愈好。 本实验采用试样出现裂纹时,平均经受的热冷最大温差来表示试样的热稳定性 三、实验器材 1. 陶瓷定性测定仪主要技术参数是: (1)炉体最高温度:400℃;

四线电阻式触摸屏线性度测试的研究

四线电阻式触摸屏 注: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4JJ6036)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测试电阻式触摸屏线性度的方法。电压集合,简化测试流程,提高了测试精度。同时,该方法首次提出纠偏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触摸屏测试时有偏移情况下的精度问题,并对测试中的典型噪声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除噪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测试速度和测试精度,可以满足实际测试应用。 关键字:触摸屏;线性度;独立直线;纠偏处理 中图分类号: TP334.3 文献标识码: 一、引言 在传感器的线性度测试中,根据所选定参考直线的不同,可获得不同的线性度。在不同衡量标准中,独立线性度是衡量传感器线性特性的最客观标准。独立线性度以最佳直线作为参考直线。传感器的独立线性度定义为传感器实际平均输出特性曲线对最佳直线的最大偏差,以传感器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来表示,如图 ??? ???? ?±=?±=min max max min max max y y y L x x x L y x ??其中: ?y max —输出平均值与最佳直线间的最大偏差; y max -y min —传感器的量程,是测量上限的代数差。 作为一种位置传感器,电阻式触摸屏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人机接口,其工作原理如图两个导电层构成,其等效电阻为压5V ,测试Y 向电压。因为触摸压力使两个导电层接触,通过计算测量到Y 向电压就可以解析出触点可以测得X 向基于相对零点的偏移量。 二、测试原理 1、测试接触点集合选择在测试触摸屏线性度时,为了能够精确反映触摸屏的整体特性,需要选取尽量多的测试点。然而,对于测试时间与效率而言,希望选取尽量少的测试点。因此,在精度和效率之间需要选取一个平衡点。

最新软件测试报告模板分析

(OA号:OA号/无)XXX产品名称XX版本(提测日期:YYYY.MM.dd) 第XX轮 功能/性能/稳定性/兼容性测试报告

修订历史记录 A - 增加 M - 修订 D - 删除

1.概述 (4) 1.1 测试目的 (4) 1.2 测试背景 (4) 1.3 测试资源投入 (4) 1.4 测试功能 (5) 1.5 术语和缩略词 (5) 1.6 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测试环境 (6) 2.1 测试软件环境 (6) 2.2 测试硬件资源 (7) 2.3 测试组网图 (6) 3.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7) 4.测试结果分析(大项目) (8) 4.1 Bug趋势图 (8) 4.2 Bug严重程度 (9) 4.3 Bug模块分布 (9) 4.4 Bug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测试结果与建议 (10) 5.1 测试结果 (10) 5.2 建议 (11) 5.3 测试差异分析 (11) 6.测试缺陷分析 (11) 7.未实现需求列表 (11) 8.测试风险 (12) 9.缺陷列表 (12)

1.概述 1.1 测试目的 本报告编写目的,指出预期读者范围。 1.2 测试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该项目历史做一些简介。 1.3 测试资源投入 //针对本轮测试的一个分析 //测试项: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