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一次世界大战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27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
识点归纳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根本原因
1、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2、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概况
①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年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⑤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
1、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3、战争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取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初中世界历史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说课内容:一、说教材1、地位及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2、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期的矛盾与冲突;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作用。
思想教育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3、重点、难点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依据:通过学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依据:通过教学中对战争残酷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
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二、说教法利用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性,引发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导火线。
同时利用历史地图、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让学生对如: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导火线”引发的地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通过演示照片、形势图、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三、说学法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七单元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萨拉热窝事件
.战争的性质
从当今世界上的局部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它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
(出示地图,讲述)当时在欧洲,很多国家之间都存在因为利益不均衡(回答)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战的过程,马恩河战役视频。
规模会战不下几十次,每次会战几乎都是一场大屠杀。
战争所带来最直接、最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似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可以总结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尽管塞尔维亚人民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响及意义,还有对它性质的分析。
我们充分认识到要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
一战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二、课程标准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讲述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进程、影响。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百周年》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它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又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思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场灾难空前的战争,共同揭秘一战风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介绍,激发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为学习一战奠定基础。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依据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妄图重新分割世界,争霸各国剑拔弩张,欧洲大陆暗流涌动。
第一篇暗流涌动扩军备战现危机展示:教师:依据1913年英、德、美、法四国工业产品数量所占位次与殖民地面积比较表格,你会获得什么信息?学生一:英国经济退居第三位。
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①通过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③通过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板书设计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新课:[教师解析]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塞尔维亚青年为什么要刺杀斐迪南大公?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今天我们学习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共同探讨这次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师]说到原因,我们不得不追溯到第一次工业革命。
请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师]除此之外,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它使英法俄发展成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特别是英国占有了大量的殖民地,发展成为18世纪的“日不落帝国”。
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又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要注意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这里有先后顺序。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师](概括学生的回答,并引出下一个问题)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出示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随着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原来的序列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
那么(提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有何关系?[师](讲解)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X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
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分析新人教版能力提升知识讲解1如何理解一战前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1. 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1)英法美三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政治上,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多少不同。
其中英法是老牌殖民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日占有的世界殖民地最少。
2.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19世纪中期,英国居于“世界工厂”地位,按工业实力排名是英、法、美、德,而到19世纪末,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超过英法。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从而造成了新的矛盾。
可见,一战的爆发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例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矛盾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C.德奥结成军事同盟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的工业产量位次居世界第一、二位,而他们的海外殖民地面积分别是第五、四位,这种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成为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
答案:B知识讲解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目的:德国企图建立“中欧帝国”和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争夺英法的殖民地;法国则希望恢复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奥匈帝国的目的是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日本的目的在于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攫取世界霸权。
《世界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萨拉热窝事件起了大战导火线的作用,凡尔登战役造成了严重灾难,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2、讨论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战争造成了怎样的灾难?分层解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第一次大战的性质怎么样?它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它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二、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三、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四、教法:多媒体展示法、纵向联系法、讨论探究法。
五:学法:创设情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阅读资料、课堂辩论。
六、教学过程:1、【激趣引入、提出问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哪些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的应用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美国、德国)教师指出: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人类历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也叫做帝国主义时代;随着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激化,战争危机也日益逼近了。
这第一次世界大战究竟如何打响?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灾难?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2、【合作探究、总结规律】: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2.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怎么样?它造成了哪些灾难?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1.演示下列材料,辅导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萨拉热窝作为突发事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多视角观察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3.概述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归纳并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4.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参战双方、战争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互动访谈对谁点燃了“火药桶”这一问题的讨论,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2.通过体验式教学,引导理解战争形势走向,体会战争决策的重要性,体会身为领导者、决策者既要处处以大局为重,同时也要从小处着眼。
3.通过观看战争资料片,对战争的灾难性进行情境体验,激发对和平的热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世界和平。
2.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
[学法指导]采用创设情境、模拟法庭辩论、体验式教学等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学过:欧洲列强的激烈争夺使巴尔干半岛问题更加复杂,紧张局势日益加剧,小规模、小范围的战争不断发生。
火星四溅的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那么究竟是谁点燃了这一触即发的“火药桶”呢?让我们一起到今天的“历史小剧场”去寻找答案吧!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学生预习课文并完成知识结构。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一战前世界的发展趋势与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史实,从不同角度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战争的残酷,帮助学生分析战争给世界带来空前灾难,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关注现实,把握未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一战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阻碍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从而树立起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意识。
通过分析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夫妇的个人恐怖行为,带来的后果是世界灾难性的,从而反对个人恐怖主义行为,明白爱国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国际冲突需要冷静也需要和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设置、设题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学生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一战的原因1、根本原因2、具体原因3、直接原因(导火线)二、一战的爆发1、开始标志2、主要战役(转折点)3、结束三、一战的影响及启示四、一战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