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一诺千金》名人诚信小故事拓展知识 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诺千金教材分析本文讲的是关于信守承诺的故事。
课文通过两个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诺千金的可贵品质,第一个故事通过小男孩为给母亲买葡萄糖,而向我借了两元钱后,天天夜里帮人干活,终于在第五天的拂晓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第二个故事通过我冒着大雨去车站接朋友,一个少年凭借自己的执着与朋友欢聚,而我由于朋友的食言失望而归。
通过两个故事中的人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手引用、重诚信的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以及对失信人的鄙夷。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把握本课的六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及心理描写过程方法:通过重点词段、词语感悟小男孩和少年的美好品质,让学生在读中品悟、在交流中体会一诺千金的重要含义,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一诺千金的重要含义,感悟讲信用、守诺言的诚信品质。
课前预备: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关于诚信的格言或谚语故事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喜欢不讲信用的人吗?(不喜欢)那谁愿意将你课前搜集的关于讲信用的格言或谚语说出来与大家分享(生汇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遵守诺言的小故事,你们想不想学(想)板书课题:一诺千金(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初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熟悉的字或者拿不准读音的字(教师巡视,帮助落后生正音)2、小组交流,查字典解决不熟悉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3、出示以下词语:一诺千金、如期归还、酣睡、严谨、罕见、坦荡无愧、目睹、灵魂等词语(指名读,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一件什么事?(自己试讲,小组交流,个人汇报)师指导学生叙述完整四、交流评议,朗读感悟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信守承诺的故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两个小故事,你们想不想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小故事?(想)不过这次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书,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不同的人对待诺言又怎样不同的态度?下面请同学们拿着笔快速的默读课文,可以将你的感受写在书上。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 一诺千金▎冀教版《一诺千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六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圈画、品味文中人物的神态、语言等,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交流中体会一诺千金的重要含义。
4、体会一诺千金的重要含义,感悟讲信用、守诺言的诚信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品词析句,感受男孩和两个少年身上一诺千金的人格魅力,知道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人们宝贵的财富。
教学时间: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 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一诺千金》,谁能说一说“一诺千金”是什么意思? 2、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生字生词。
恍恍惚惚喉咙酣睡绵长深切逊色瑟瑟坦荡无愧蹿出去目睹 3、作者围绕“一诺千金”写了几件事?指名说。
学生: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男生因给母亲买药,向“我”借了两元钱之后,每天夜里辛苦干活,终于如期归还了两元钱。
学生:第二个故事讲的是“我”冒着大雨去车站接约好的朋友时,看到了一对信守诺言的少年风雨无阻相聚的欢欣场面,“我”却因朋友的食言失望而归。
二、精读文本,师生探究:中心问题:好,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讲到的这两件事中哪里体现了“一诺千金”,画出来想象画面,体悟人物内心情感,并带着体会读一读。
教学预设:第一个故事:重点段落四、六自然段 1、第六自然段:指名读该段,思考读完这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预设重点词语“天天夜里”、透过这四个字,你想到什么?引导主要是让学生想象画面,体悟实现诺言是要付出辛劳的学生:我能从天天夜里体会到男孩为了还钱实现诺言,干活非常的辛苦。
师: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让我们体会出小男孩的辛苦。
师:多辛苦的男孩!他一放学就跑到旱桥帮菜农推车,一趟,两趟,三趟,许多趟,一直到天亮,他多么辛苦啊!第六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也能体现男孩挣钱的辛苦。
2、出示:酣睡、乏极了师:你怎么来理解这两个词?学生交流。
师:是呀,他白天上学,晚上推菜车,整整坚持了四天四夜,终于攒足了钱。
一诺千金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重要句段并背诵下来。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教学难点课文第九、十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阅读秦文君相关作品。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秦文君的?男生贾里?与?女生贾梅?吗?请你们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吧。
其实,秦文君还写了许多哲理散文,现在,让我们翻开书,再次走近秦文君,去领略她作品的魅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故事?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再读课文,畅谈感受1.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朗读的情况。
3.自读课文,读后汇报:自己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朗读课文第九、十自然段,做到读通读顺,初步读出自己的理解,为下节课学习打下根底。
四、学习生字、新词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可以读一读、想一想、查一查等。
2.同桌互相交流,读不准的字词互相帮助。
3.指名认读以下词语:磊落、兑现、瑟瑟、蹿出去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4.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或者读不准,请找出来,与同学一道读一读,互相帮助朗读与理解。
5.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五、作业熟记生字词语,在熟读课文的同时在书上批注,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者写下自己对某些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1.生字词语“开火车〞认读。
2.汇报自己的批注内容,教师现场评价,并从中理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二、共同探究理解课文思考:我的心理都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难堪〞的意思,体会那个男生为什么难堪,如果你是那位男生,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2.你读了这个故事,哪里最让你感动?你想对那个男生说些什么?思考:对于两人不同的结局,你有什么想说的?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动?4.第九、十自然段思考:你认为这两段应该怎样去读,请读出你的理解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诚信为本—一诺千金故事讲解|冀教版教案目标:1.让学生了解“诚信为本”的含义,理解“一诺千金”的故事。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讲解“一诺千金”的故事。
2.分析故事中的诚信精神。
3.引导学生将诚信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诚信的含义。
2.将诚信理念具体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诚信的故事,如《狼来了》等。
二、故事讲解1.教师讲述“一诺千金”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故事梗概:秦末,楚国有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讲信用,因此名声很好。
当时流行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季布因得罪了楚王,被迫逃亡。
在逃亡途中,季布遇到了一个叫曹丘的人,曹丘曾经受过季布的恩惠,得知季布的困境后,决定帮助他。
季布对曹丘说:“你若能帮我度过这个难关,我愿意用千金相报。
”曹丘答应了季布的请求,最终帮助他成功逃亡。
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更加敬佩季布的诚信品质。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诚信精神,让学生明白“一诺千金”的含义。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诚信?”2.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诚信为本”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和故事内容进行写作。
3.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课后作业1.学生课下收集关于诚信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2.家长协助学生了解诚信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体现,共同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一诺千金”的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诚信的含义,明白了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经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写作训练环节,部分学生仍需加强指导,以提高写作水平。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为学生树立了诚信意识,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
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
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5.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6.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7.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
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8.民无信不立——孔子
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10.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11.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12.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13.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14.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15.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16.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18.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19.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20.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
2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22.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23.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24.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2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26.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27.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28.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2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30.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夫利。
【冀教版】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言九鼎教课目的: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认识课文内容,意会“一言九鼎、按期送还、坦荡无愧”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表达方法及心理描绘技巧。
经过学习这篇课文,领会一言九鼎的重要含义,感悟讲信誉、守誓言的诚信质量。
教课要点:经过学习这篇课文,领会一言九鼎的重要含义,感悟讲信誉、守誓言的诚信质量。
教课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表达方法及心理描绘技巧。
教课过程:教课过程:课前小组沟通“一言九鼎”的故事一、导入:课前我们沟通了一言九鼎的故事,请伸出手指跟我一同写“诺”,“诺”是什么意思?谁来谈谈一言九鼎的意思?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对于信守誓言的故事。
(齐读课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秦文君,我们曾学过她的作品《地震中的父与子》,谁今日就让我们再次走近秦文君,走进“一言九鼎”,饱食精神粮食。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翻开册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思2.考:3.(1)课文写了几件事?哪几件?4.(2)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5.课文读完了,字音读准了吗?此刻我就来考考大家,假如他读对了,其余同学跟他读两遍。
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老师带来了一面锦旗,你们说拥有什么质量的人材能获得它?那你想把这面锦旗送给谁?此刻就让我们一同把眼光齐集到第一个故事,齐集到这位男生身上,看他能否能够获得“一言九鼎”的锦旗。
三、学习1—8段:谁来把1—2段读给大家听?(1)什么事使“我”“犯难”?“我”为何感觉“犯难”?(2)“尴尬”是什么意思?男生的“尴尬”表此刻哪?(3)你能用两个字归纳出这段话的内容吗?这类能注明文章内容的简洁语句叫做标题。
抽生把1—2自然段的标题写在黑板上(借款),其余同学请跟他一同拿起笔,把这两个字写在第二段的结尾后。
一边念书,一边做笔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请同学们阅读3—5段,看能不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归纳他们的内容,报告。
抽生板书,其余学生在书上写。
16.《一诺千金》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诺千金》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是第四单元“做人需具备的优良道德品质”主题下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两件作者所经历的事情,第一件是“我”在做女孩儿时遇到的一个男生为了给母亲买药,向我借了两元钱,“我”虽然感到为难,但还是借给了他,男孩儿为了能够如期归还,每天夜里不辞辛苦帮人干活,到了还钱的日子,“我”焦急的等待变成了抱怨,终于在夜里收到了男孩还来的钱,男孩最终实现了五天内还钱的诺言,男孩身上奔腾着一诺千金的严谨,给“我”留下了绵长深切的震撼。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我”冒着大雨去车站节约好的朋友时,看到一对信守诺言的少年风雨无阻如期相聚的欢欣场面,“我”却因为朋友的食言失望而归。
课文以“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为题从正反两个角度表达了作者对诚信者、失信者不同的态度:一诺千金的人让作者心灵震撼,让作者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因此,油然而生敬重与赞美;言而无信的人让作者失望至极,从而不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回味,因此,产生的是失望后的鄙夷。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做人需要具备的诚信品质。
这篇课文作者依据“一诺千金”这一主题,选择了两件事情来写,通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两件事中主人公对待诺言的态度形成对比,第二件事中少年和朋友形成对比。
两件事情给我带来的感受又形成对比。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鲜明的呈现主题。
了解心理描写所起的烘托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1、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文本,我觉得首先他们会面临自己与作者的差距,文中的“两元钱”对待他们和作者的意义相差很远。
对于当时的作者“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而对于现在的孩子,一天的零花钱都不够,所以看待是否借出,借出去是否归还,必然存在着差别。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事情的前提,才能更好的领会文章人物的情感。
2、他们对关键语言的理解可能感到困难,这就需要孩子在读懂整个故事,深切体会了文中人物的情感的基础上再来体会,也就是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一诺千金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拓展知识冀教版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2.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4.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5.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6.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7.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
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8.民无信不立——孔子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10.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11.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12.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13.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14.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15.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16.诚信为人之本——鲁迅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18.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19.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20.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2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22.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23.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24.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2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26.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27.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28.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2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30.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夫利。
课文叙事中的对比手法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本文在叙事时就采用了对比手法。
如先后与“我”交往的“男生”和“朋友”之间的对比,面对“很贫穷”和“区区风雨”,他们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做法,给“我”的感觉大相径庭。
采用对比手法,是把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情景等各种材料集中起来,从而形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事物的本质面貌,加强艺术感染力。
运用对比写法叙事的要求:
1、要致力于人物性格的对比,从对立统一中显示人物,寄托思想。
2、对比要强烈。
3、对比要真实、自然。
既强烈又真实、自然,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如为了讴歌当代社会尊老爱幼的新风,就可以把故事设定在公交车上,通过不同人对让座的不同做法的对比,来烘托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
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1。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2。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4。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5.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6.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7。
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
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8.民无信不立——孔子9。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10。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11。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12.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13。
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14。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15.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16.诚信为人之本——鲁迅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18。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19。
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20.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21。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22。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23。
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24。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25。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26。
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27。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28.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29。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30.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夫利谢谢观看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猫课型新授本课第几节次2累计课时总数16授课时间第周月日教学内容猫教学目标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名人诚信小故事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
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
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
但是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
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
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
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华盛顿砍树
华盛顿还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后,非常生气,说道:“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于是,他父亲到处询问。
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
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