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腺垂体的激素减少,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泌乳素缺乏。
•促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
•临床上常见畏寒、乏力、纳差、皮肤冷、容易水肿、反应迟钝、低体温、心电图低电压等。
•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及肾上腺的清晨8时皮质醇低下(<3μg/L),但垂体相应的促激素水平(FSH/SH、TSH、ACTH等)在正常或低水平。
•原发性垂体功能减退症常伴有生长激素机制低下,胰岛素激发试验后生长激素峰值<3微克每升,TRH兴奋试验后TSH无反应等特点。
由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的垂体功能减退症血清泌乳素水平可有轻、中度升高,还可伴有尿崩症。
腺垂体功能减退教案第一章:腺垂体功能减退概述1.1 腺垂体的位置和结构1.2 腺垂体的功能和分泌的激素1.3 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定义和分类1.4 腺垂体功能减退的病因和发病率第二章:腺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2.1 激素分泌不足的症状2.2 激素分泌过多的症状2.3 腺垂体功能减退对其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2.4 腺垂体功能减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第三章: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实验室检查3.1 血液检查:激素水平测定3.2 影像学检查:MRI、CT等3.3 功能试验:ACTH刺激试验、GHRH刺激试验等3.4 其他检查:如眼部检查、垂体激素动态试验等第四章:腺垂体功能减退的诊断和评估4.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4.2 体格检查:观察外貌、生长发育、神经系统等4.3 实验室检查:全面评估激素水平和功能试验结果4.4 影像学检查:评估垂体的形态和功能第五章: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治疗和护理5.1 替代治疗:激素替代治疗的原则和方法5.2 针对病因的治疗:如垂体瘤的手术治疗5.3 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等5.4 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眼部护理等第六章: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6.1 激素替代治疗的药物选择6.2 激素替代治疗的剂量和疗程6.3 激素替代治疗的效果评估6.4 激素替代治疗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第七章: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手术治疗7.1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7.2 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步骤7.3 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和风险7.4 手术治疗后的随访和护理第八章: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并发症及处理8.1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8.2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8.3 生长激素缺乏的替代治疗8.4 性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8.5 其他并发症的处理第九章: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心理健康及教育9.1 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心理特点9.2 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技巧9.3 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9.4 家庭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第十章:腺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研究进展10.1 腺垂体功能减退的病因研究进展10.2 腺垂体功能减退的诊断技术进展10.3 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治疗方法进展10.4 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未来方向第十一章: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长期管理11.1 激素替代治疗的长期策略11.2 定期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11.3 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措施11.4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第十二章: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康复护理12.1 康复护理的目标和原则12.2 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技巧12.3 患者家庭护理的指导12.4 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估第十三章:腺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案例分析13.1 案例一:腺垂体功能减退的诊断与治疗13.2 案例二:腺垂体功能减退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处理13.3 案例三: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心理干预13.4 案例四: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长期管理策略第十四章: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护理实践指南14.1 护理评估:识别患者的需求和问题14.2 护理计划: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14.3 护理实施:执行护理计划并监测效果14.4 护理评价:评估护理效果和改进措施第十五章:腺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研究方法15.1 临床研究的类型和设计15.2 临床研究的伦理considerations15.3 临床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15.4 临床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腺垂体的位置、结构和功能2. 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定义、分类和病因3. 腺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4. 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5. 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替代治疗、手术治疗和并发症处理6. 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长期管理策略和康复护理7. 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护理实践指南和临床研究方法难点:1. 腺垂体功能减退的病因和发病率2. 激素替代治疗的剂量和疗程调整3.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处理4. 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5. 临床研究的设计、伦理considerations 和数据分析方法6. 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策略7. 护理实践指南的制定和实施。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的护理腺垂体功能减退症(hypopituitaris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或多种腺垂体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因垂体病变所致的腺垂体激素分泌减少,称原发性腺垂体功能低下;因下丘脑病变,使下丘脑促腺垂体激素的释放激素(或因子)的分泌受到阻碍或下丘脑-垂体间的联系(垂体门脉系)中断,下丘脑的促腺垂体激素的释放激素不能到达腺垂体,致腺垂体细胞因得不到兴奋而功能减退,称继发性腺垂体功能低下。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临床症状变化较大,可长期延误诊断,但补充所缺乏的激素治疗后症状可迅速缓解。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病因任何引起腺垂体或下丘脑病变的因素,均可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发生。
(1) 垂体瘤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如嫌色细胞瘤、颅咽管瘤等,也可以是转移癌。
腺瘤增大可压迫正常腺体组织,使其功能减退、或功能亢进和减退合并存在。
(2) 下丘脑病变如下丘脑肿瘤、炎症及淋巴瘤、白血病等,可直接破坏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使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3) 垂体缺血性坏死妊娠期腺垂体增生肥大、血供丰富,围生期发生大出血、休克、血栓形成,使腺垂体大部分缺血坏死和纤维化,称希恩综合征(sheehan综合征);糖尿病血管病变使垂体供血障碍,也可导致垂体缺血性坏死。
(4) 感染和炎症巨细胞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的脑炎、脑膜炎及流行性出血热、梅毒、疟疾等,均可损伤下丘脑和垂体。
(5) 先天遗传性腺垂体激素合成障碍可有基因遗传缺陷,如垂体先天发育缺陷、胼胝体及前联合发生异常、漏斗部缺失;转录因子突变可见于特发性垂体单一或多激素缺乏症。
(6) 其他手术、放疗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突然停用,可引起医源性腺垂体功能低下;严重头部创伤,可损毁垂体柄和垂体门静脉血液供应;自体免疫性垂体炎、空泡蝶鞍、海绵窦处颈内动脉瘤等,也可引起腺垂体受损。
2. 发病机制妊娠期由于胎盘泌乳素、雌激素的刺激,垂体分泌较多的泌乳素,垂体明显增生肥大、体积较孕前增大2~3倍,增生肥大的垂体受到骨性限制,在急性缺血肿胀时极易损伤,加上垂体门脉血管无交叉重叠,缺血时不易建立侧支循环,影响垂体的血供、破坏下丘脑神经内分泌中枢及垂体柄的完整性,发生腺垂体功能减退。
垂体功能减退症
垂体功能减退症(hypopituitarism)是指垂体前叶或下丘脑-垂
体轴功能减退所导致的一组内分泌障碍的综合症。
垂体前叶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
性腺激素(FSH、LH)、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等激素。
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病因有多种可能,包括垂体腺瘤、垂体炎症、颅脑外伤、颅内放疗、颅内手术等。
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因受累激素不同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月经异常、停经、脱发、胃肠功能减退等。
儿童患者常因生长激素缺乏而出现生长迟缓。
诊断垂体功能减退症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垂体激素的测定、脑部MRI等。
治疗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目标是补充受影响的激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替代治疗和手术治疗。
激素替代治疗是根据患者受累的激素种类和程度,给予相应的激素替代剂,例如给予地塞米松替代ACTH、甲状腺素替代TSH、雌激素和孕激素替代FSH、LH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垂
体瘤等可手术切除的病因。
预后取决于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
对于因垂体瘤等潜在病因引起的垂体功能减退症,如能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患者的预后较好。
总之,垂体功能减退症是一组内分泌障碍的综合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需要综合考量激素替代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并针对潜在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一、概述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系腺垂体分泌激素减少所致临床综合征。
多见于女性,与产后大出血所致垂体缺血坏死有关,男性成人多由垂体腺瘤引起。
[临床表现] 多种多样,取决于激素受累程度及种类。
[特殊检查] 性腺功能测定,甲状腺功能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测定,腺垂体激素测定,垂体储备功能测定,X线、CT、NRI 了解病变部位、大小、性质及其对邻近组织的侵犯程度。
4、治疗要点多采用靶腺激素替代治疗;垂体瘤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等。
二、护理诊断1、焦虑与性功能障碍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3、体温过低与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4、社交障碍与嗜睡、淡漠、身体外观改变有关5、潜在并发症垂体危象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状态。
警惕垂体危象发生的可能。
若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脉搏及呼吸异常、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示病情危重,须尽快处理。
2、营养支持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
适量增加粗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或全麦制品,促进胃肠蠕动。
每日摄入足够的水分,约 2000~3000ml,保证大便通畅。
若出现便秘,使用缓泻剂、开塞露等。
3、用药护理教会病人认识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过量易致欣快感、失眠;服甲状腺激素注意心率、心律、体温、体重变化等。
嘱咐病人遵医嘱按时按量长期服用,不得任意增减药物剂量和停药。
4、环境与休息病人大多有贫血、消瘦、低血糖、低体温、低血压等现象。
冬天适当保暖,宜采用加穿衣服、包裹毛毯、睡眠时加盖被子等方法。
外出时戴手套,以免四肢暴露在冷空气中。
用热水袋保暖时防止烫伤。
充足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卧床病人注意更换体位,预防压疮。
5、并发症垂体危象的预防与护理(1)避免诱因:如感染、失水、饥饿、寒冷、外伤、手术等。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低血糖、低血压、低体温等情况。
评估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及瞳孔大小、对光反射。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
1.腺垂体功能减退
腺垂体功能低减是以垂体的靶腺即性腺、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继发性功能减退为表现的。
性腺功能减退出现最早、最普遍,出现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表示病情较重。
Sheehan综合征患者腺垂体毁损超过75%时方出现临床症状,有持续的甲状腺、肾上腺功能低减者,毁损已超过95%.可见垂体的储备功能相当强大。
实际上,产后大出血造成Sheehan 综合征时最早受影响的是生长激素、最早的表现是产后无乳汁分泌。
生长激素缺乏在成年人常症状不明显,在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与生长激素缺乏协同作用,临床表现为空腹血糖降低或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早期瘤体较小时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腺瘤增大达到2cm时才出现垂体功能低减的表现。
功能性垂体腺瘤在一种垂体激素分泌过多的同时,可有其他垂体激素分泌不足。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发生在儿童以生长、发育障碍为主要表现。
临床出现性腺与甲状腺(或肾上腺)两个腺体功能减退基本都是腺垂体功能减退。
继发性垂体靶腺功能低减,需与原发性性腺、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鉴别。
2.肿瘤压迫的表现
在垂体瘤等肿瘤性占位病变引起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可有肿瘤压迫症状,最常见的表现是头痛及视神经交叉受压引起视野缺损(见垂体腺瘤)。
大腺瘤压迫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或垂体卒中时,可发生急性颅压增高、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视功能障碍、海绵窦综合征甚至昏迷等危险。
一些垂体腺瘤或鞍旁病变压迫、浸润垂体柄或下丘脑,使多巴胺对垂体PRL细胞的作用减弱,血中PRL水平升高,出现泌乳、月经紊乱、不育等,需与垂体PRL瘤鉴别。
此情况一般血PRL水平升高大多<100/μg/L.颅咽管瘤也是较常见病因,15%以上伴有
尿崩症,儿童腺垂体功能减退、生长发育障碍伴有中枢性尿崩症时,大多为颅咽管瘤或生殖细胞瘤或其他占位性病变。
颅咽管瘤影像学检查半数以上见病变内有钙化。
3.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危象
垂体功能减退症严重病例,因感染(占70%)、劳累、中断治疗等原因,应激情况下,腺垂体功能不足、尤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更加突出,使腺垂体功能减退病情急骤加重,出现垂体危象,表现为严重厌食、恶心、呕吐的胃肠道症状,神志障碍、休克、低血糖、高热和昏迷(个别低体温性昏迷)。
腺垂体功能低减患者服用常规剂量的镇静、安眠药也可以诱发危象、低血糖昏迷。
化验检查除了垂体及其靶腺激素水平低下外,还有水电解质紊乱等,需立即抢救治疗。
Sheehan综合征最易发生垂体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