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李氏手法复位
- 格式:ppt
- 大小:7.37 MB
- 文档页数:21
一图教你读懂耳石症的复位治疗一、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法(一)Epley复位法Epley复位法主要用于后半规管耳石症的复位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具体操作方法,见下图1:患者平坐于检查床(图中A位置),使其患者头部向患侧转45°(图中B位置),将患者快速后仰,使头与床面呈10°~30°(图中C位置);待眼震和眩晕消失后,再将患者头向健侧转90°(图中D位置),使耳石转移到总脚旁;如果此时出现眼震,则眼震方向则与之前Dix–Hallpike 手法诱导的眼震方向相同;待眼震和眩晕消失后,再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头部偏离仰卧位135°,使其侧卧,面部朝地方向(图中E位置);此时患者可能出现眩晕,待眩晕消失后,使其坐起,头前倾20°,如图F位置,此时耳石顺势滑落至前庭中。
治疗过程中保持每一体位,至眼震和眩晕消失,一般应保持30秒至1min左右。
在复位的过程中,须仔细观察患者的眼震形式,这有助于判断该手法是否成功。
图1: Epley复位的具体操作方法,及耳石颗粒在半规管内的具体位移方向。
通过不同的头位变化,旨在将后半规管内的耳石移回入前庭,目前研究报道一次Epley 手法复位成功率约为80%,复位成功率与复位次数成正相关,研究报道四次复位的成功率则增至92%。
(二)Semon复位法Semon复位法又称管石解脱法,由Semon于1988年首次介绍。
用于治疗后半规管的快速耳石复位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下图示右侧后半规管耳石症),嘱患者正坐(图中A位置),然后向患侧侧躺下(图中B位置);待患者眩晕及眼震消失后,令患者头部及身体从患侧向健侧(左侧)快速地翻转,使面部朝地(图中C位置),此时头向健侧(左侧)。
最后让患者坐起,头回到正前位(图中D位置)。
每个姿势应该保持到眼震和眩晕症状消失,一般不少于2分钟。
图2: Semon复位的具体操作方法,及耳石颗粒在半规管内的具体位移方向。
图⽂详解:常见4类「⽿⽯症」的⼿法复位图⽂详解:常见4类「⽿⽯症」的⼿法复位2020-09-18原创:医学界医⽣站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称⽿⽯症,是最常见的前庭性疾病,⼈群中有 10% ⼀⽣总有⼀次发作,⽽发作患者中,有接近 50% 患者会有复发。
笔者总结了最常见的⼏种 BPPV 诊断标准及⼿法复位,希望对⼤家的临床⼯作有所帮助。
BPPV 主要由于⽿⽯掉落进⼊半规管,随着头部运动,⽿⽯在重⼒作⽤下在半规管内移动,导致内淋巴不均匀流动,诱发受累半规管的前庭活动,继⽽出现位置性眩晕及眼震,即半规管内结⽯症。
另⼀少见病因为⽿⽯黏附或嵌⼊某⼀半规管的壶腹嵴顶,进⽽引起位置性眩晕,这种 BPPV 称为壶腹嵴顶结⽯症。
⼏种⽿⽯症的共同特点1、短暂的位置性眩晕后,会有较为持续的轻度头晕及不稳感;2、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位置性头晕,并⽆眩晕感;3、发作过程中会出现外部眩晕感;4、需与体位性症状鉴别,后者仅出现于卧位或坐位起⽴时,其他位置性改变时不出现;5、症状不⽌出现于卧位,其他改变头位时也会出现,如前后点头或左右摇头时;患者会将位置性眩晕与后续的持续性头晕混为⼀谈,因此患者描述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数分钟或数⼩时;6、若位置性眼震在⼿法复位后迅速消失,更进⼀步证明该诊断;7、关于壶腹嵴顶结⽯与管内结⽯症在⼿法复位上有区别,前者不能⼿法复位,会加重症状。
后半规管BPPV1. 后半规管管内结⽯症(Canalolithiasis of the posterior canal pc-BPPV)为最常见的⽿⽯症类型,常见于 80%-90% 患者。
单侧pc-BPPV 并不少见,右侧半规管较左侧更易受累,但外伤性单侧受累较⾃发性多见。
诊断标准:BPPV的诊断依赖于病史和体位诱发试验,后半规管常⽤的诱发试验称为Dix-Hallpike。
下图显⽰的是右侧后半规管BPPV的体位诱发⽅法。
在Dix-Hallpike中,如果阳性,在患侧会诱发出具有两个成份的眼震:上极扭转向地性眼震+上跳性眼震。
神奇的耳石症手法复位中国康网:通过您的讲解,让我们明确了耳石症的诊断。
我还了解到目前耳石症在临床治疗上以手法复位治疗为主。
主要包括Epley管石复位法与Semont管石解脱法,一个简单的手法复位能让一个眩晕的病人在症状上立即缓解吗?我感到很是神奇啊!那么请问您目前临床上耳石复位法采用哪种方法为主?还是根据疾病种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复位手法?复位能成功是什么原理呢?您再给我们讲讲耳石症的复位手法吧!李建红技师:耳石复位技术是使半规管内飘浮的耳石按特定方向运动,或先使黏附的耳石从壶腹峭顶脱落,最后经管开口回到椭圆囊而治愈。
临床上耳石症多以后半规管性BPPV和水平半规管性BPPV较为多见,对于后半规管BPPV和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峭顶结石症多采用Semont管石解脱法。
简单介绍一下Epley手法复位步骤: 1.让患者头向患侧侧转45°,仰卧后,头与床成30°悬于床头外。
2.头转向健侧呈45°。
3.保持头与躯干的关系不变,向健侧转135°,使脸朝下45°。
保持体位,扶患者做起,头转向正前方同时头前倾20°,头部直立,使耳石还纳入耳石囊。
在整个复位过程中部分患者会随体位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医生要告诉患者不要紧张。
这其中每个体位保持1~2分钟至眩晕及眼震消失。
待眩晕症状消失,缓慢坐起,正视前方。
复位成功后一星期症状不会再出现,即为痊愈。
大多数耳石症患者经1~2次手法复位后能痊愈。
对于耳石症的患者如能在早期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Epley 法是一种特殊的复位方法,安全有效,简单经济,复发率低。
中国康网:手法复位后,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那些避免复发?目前我们临床上对于耳石症的复位多能一次成功吗?一次复位成功与哪些因素相关?李建红技师:手法复位治疗后,建议患者在2小时内尽量保持直立头位,睡眠时建议高枕睡眠,抬高头部。
耳石症的复位方法
耳石症复位法:
1.让患者头向患侧侧转45°,仰卧后,头与床成30°悬于床头外。
2. 头转向健侧呈45°。
3. 保持头与躯干的关系不变,向健侧转135°,使脸朝下45°。
保持体位,扶患者做起,头转向正前方同时头前倾20°,头部直立,使耳石还纳入耳石囊。
在整个复位过程中部分患者会随体位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医生要告诉患者不要紧张。
这其中每体位保持1~2分钟至眩晕及眼震消失。
待眩晕症状消失,缓慢坐起,正视前方。
复位成功后一星期症状不会再出现,即为痊愈。
大多数耳石症患者经1~2次手法复位后能痊愈。
对于耳石症的患者如能在早期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Epley 法是一种特殊的复位方法,安全有效,简单经济,复发率低。
手法复位治疗后,建议患者在2小时内尽量保持直立头位,睡眠时建议高枕睡眠,抬高头部。
一星期症状不会再出现,即为痊愈。
《⽿⽯症的Epley及李⽒⼿法复位》动作演⽰,绝好临床学习资料⼀、诊断⽅法和⽐较猛的复位治疗1、后半规管⽿⽯症快速⼿法复位⽅法:让病⼈平卧,头后仰,头偏向右侧时出现眩晕可判断为右侧后半规管⽿⽯症。
复位⽅法如下:①患者右侧卧位,蜷腿屈膝。
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双⼿扶在患者头部两侧,患者的双⼿抓紧操作者的左前臂。
以患者右臀部为轴点,迅速将患者翻转180度⾄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约5分钟。
2、上半规管⽿⽯症快速⼿法复位⽅法:平卧头后仰出现眩晕者可判断为上半规管⽿⽯症。
上半规管⽿⽯症的操作步骤:①患者平卧于平板床上,头部与⼀端床头平齐,两腿⾃然分开垂于治疗床两侧,注意床不要太宽。
②操作者站于患者左侧,右⼿扶在患者的枕部,左⼿扶于额部,以臀部为轴点,让患者快速坐起。
3、外半规管⽿⽯症快速⼿法复位:患者平卧,向左侧侧卧时出现眩晕症状时,则为左侧外半规管⽿⽯症,右侧亦然。
以右外半规管⽿⽯症为例,操作步骤如下:①患者右侧卧位于⼀张宽床上。
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站于患者背后,⽤右⼿拉患者右⼿,迅速翻滚于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5分钟左右。
⼆、常见⼿法1、Epley⼿法(针对后半规管⽿⽯症):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患侧扭转45°;②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向健侧偏45°;③将患者头部连同⾝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离仰卧位达135°;④坐起,头前倾20度。
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
1.让患者头向患侧侧转45°,仰卧后,头与床成30°悬于床头外。
2.头转向健侧呈45°。
3.保持头与躯⼲的关系不变,向健侧转135°,使脸朝下45°。
保持体位,扶患者做起,头转向正前⽅同时头前倾20°,头部直⽴,使⽿⽯还纳⼊⽿⽯囊。
在整个复位过程中部分患者会随体位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医⽣要告诉患者不要紧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耳石症手法复位怎么进行
导语:耳石症的治疗方法当中就包括,手法复位,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要注意正确的步骤,如果不了解正确的手法,那么建议到正
耳石症的治疗方法当中就包括,手法复位,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要注意正确的步骤,如果不了解正确的手法,那么建议到正规的医院进行。
1、后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
2、上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
3、外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耳石复位方法耳石复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前庭功能紊乱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恢复前庭器官的正常功能,缓解晕动症状。
在进行耳石复位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耳石,以及为什么它会脱落导致前庭功能紊乱。
耳石,又称耳石粒、耳石颗粒,是一种位于内耳前庭器官中的微小颗粒,它们对于维持身体平衡和空间定位具有重要作用。
当耳石脱落或移位时,就会导致前庭功能紊乱,出现晕动症状。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耳石复位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前庭功能紊乱。
耳石复位方法一,艾普利耳石复位法。
艾普利耳石复位法是一种通过特定的头位动作来帮助耳石复位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由医生或专业人员协助患者进行操作,患者需要坐在床边,头部稍微后仰。
2. 医生或专业人员将患者的头部迅速转向患侧45度角,并让患者快速躺下,头部稍微下垂。
3. 维持这个姿势约半分钟,然后让患者慢慢坐起。
4. 如果患者在操作过程中感到头晕或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
艾普利耳石复位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耳石复位方法,但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宜自行操作。
耳石复位方法二,半卧位头转法。
半卧位头转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耳石复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前庭功能紊乱。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患者需要躺在床上,头稍微后仰。
2. 医生或专业人员将患者的头部迅速转向患侧45度角,并维持这个姿势约半分钟。
3. 然后让患者慢慢转向另一侧,同样保持半分钟。
4. 最后让患者坐起,并休息片刻。
半卧位头转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适用于一些患者自行在家操作,但同样需要在医生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耳石复位方法三,特定头位操法。
特定头位操法是一种通过特定的头位动作来帮助耳石复位的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前庭功能紊乱。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患者需要坐在床边,头稍微后仰。
2. 医生或专业人员将患者的头部迅速转向患侧45度角,并维持这个姿势约半分钟。
3. 然后让患者快速躺下,头部稍微下垂。
4. 维持这个姿势约半分钟,然后让患者慢慢坐起。
耳石症治疗:5种复位手法教学视频,快收藏!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BPPV 也称为耳石症,根据耳石部位分为前半规管 BPPV、后半规管 BPPV 和水平半规管 BPPV。
其重要的诊断性手段为 Dix-Hallpike 试验和仰卧位滚转试验。
在临床上,如何正确地操作位置试验及复位治疗?如何判断解读各种诊断性试验结果(尤其是各种眼球震颤)的意义?在此,我们以视频教学结合图表详细为您解读。
1BPPV 诊断性试验及手法复位1)视频 1:Dix-Hallpike 试验步骤:受检者端坐于检查床上,头部向右侧转45°,检查者位于患者侧方,双手持头,迅速移动受检者至仰卧侧悬头位,头应保持与矢状面成45°。
观察受检者眼球活动 30 s 或至眼震停止后,头部和上身恢复至端坐位,然后进行向对侧的侧悬头位检查。
2)视频 2、3:仰卧位滚转试验步骤:让受检者仰卧,将受检者头部向一侧快速旋转90°,当头转向一侧时出现水平眼震,眼震快相朝向地面(向地性眼震)或朝向天花板(背地性眼震)。
3)视频 4:Epley 手法复位步骤:前两步同Dix-hallpike试验,随后将受检者头部转向患侧90°,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于床上面,患耳向下,保持30 秒以上或直至眼震消失;将头逐步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保持头位 30 秒以上;头与躯干同时转向健侧90°,维持此位置 30 秒以上;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
4)视频 5:Semont 手法复位步骤:受检者呈端坐位,头转向健侧45°;快速向患侧躺下,保持头位 30 秒以上;随后快速向对侧翻转180° 后躺下,保持头向下转45°,维持 1 分钟后坐起。
5)视频 6:Barbecue 翻滚法用于向地性眼震患者。
步骤:受检者由坐位变成平卧位,头向右侧转90°;随后向健侧翻转270°,继而坐起。
耳石症的复位手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叫壶腹嵴顶耳石症,俗称耳石症,多见于40~60岁的人,女性多于男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李哲生教授说,位置性眩晕约占眩晕门诊的17%,据近年统计,发病率高于美尼尔病,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美国调查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大约50%出现过至少一次耳石症。
可自愈亦可复发。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都是在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躺下时,或半夜向一侧翻身时突然发生。
患者突然出现天旋地转,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种眩晕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如变换体位到另侧,能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
眩晕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眩晕发作时无耳鸣、耳聋现象,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缓解,个别人也可持续数年;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可能与头外伤、耳科手术、病毒性迷路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关,但多数病因不明。
怀疑是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头位性眼震检查、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和纯音听力测试进行诊断。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但也可以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
少数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位置性眩晕者,可行单孔神经切断或后半规管阻断术。
保守治疗分为口服药物治疗、强迫体位锻炼和管结石复位法治疗。
(1)药物对症疗法,可口服安定、谷维素药物。
(2)强迫体位锻炼可利用具有疲劳反应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诱发体位上进行长期锻炼,久之即可适应而不再有眩晕感。
手法复位可重复治疗。
人耳朵最深的部分是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还有平衡功能。
一旦内耳出现问题,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
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上有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称为耳石。
某些情况可引起椭圆囊的囊斑蜕变,导致耳石脱落。
耳石脱落后,有可能掉到内耳中的半规管,产生眩晕。
李哲生教授介绍说,管结石复位法的目的是使自由游动的微粒经总脚移出后半规管回到椭圆囊,不再引起病理反应。
管结石复位法可在门诊进行,具体操作分四步。
耳石症的复位方法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主要症状是突发性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耳石症的发作与耳石在半规管内游移有关,而复位治疗是目前治疗耳石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耳石症的复位方法,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1. 倾斜头部。
在进行复位治疗时,患者可以尝试倾斜头部,使患侧耳朝向下方。
这样可以利用重力帮助耳石回到半规管的正常位置。
在倾斜头部的同时,患者可以尝试进行一些头部转动的动作,有助于促进耳石的复位。
2. 肩颈运动。
肩颈运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耳石复位方法。
患者可以通过转动肩颈部位,配合头部的倾斜,帮助耳石回到正常位置。
这种方法可以在家中轻松进行,不需要特殊的器械或药物辅助。
3. Epley操。
Epley操是一种常用的耳石复位治疗方法,适用于后半规管耳石症。
该操由医生或治疗师进行操作,通过特定的头部转动和倾斜动作,帮助耳石回到正确的位置。
患者在进行Epley操时,需要配合医生或治疗师的指导,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Brandt-Daroff操。
Brandt-Daroff操是一种适用于自我治疗的耳石复位方法,适用于前半规管耳石症。
患者可以在医生或治疗师的指导下学习Brandt-Daroff操的正确操作方法,在家中进行自我治疗。
这种方法需要患者进行头部倾斜和转动动作,每天多次重复,有助于促进耳石的复位。
5. 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耳石复位方法,如Semont操、Lempert操等,这些方法都是针对不同类型的耳石症而设计的。
患者在选择复位方法时,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结。
耳石症的复位方法是治疗耳石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正确的复位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在进行复位治疗时,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的原理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是通过特定的头颈位动作,以促使耳石回归正常位置,从而恢复前庭功能的平衡。
耳石是人体前庭系统中的钙质结石,主要分布在耳蜗前庭器和半规管内。
当耳石脱落或移位到半规管内时,就会干扰前庭系统的正常功能,引发耳石症状,如眩晕、头晕、恶心等。
手法复位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1. 物理原理:手法复位通过调整头颈位动作,可以利用地心引力和头部的运动来影响耳石的位置。
特定的动作可以使半规管内的液体流动,从而将耳石推回到蜗器中,恢复正常位置。
2. 神经反射原理:手法复位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头颈部位,引发前庭神经反射,从而调节前庭神经对于平衡的控制。
这个过程可以促使前庭神经传递正常的平衡信息,纠正耳石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手法复位的适应症需要经过医生的评估和诊断,并且进行手法复位时需要准确的掌握技巧和力度。
因此,如果出现耳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临床常用3 种耳石复位手法要点精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对其是一种特效治疗,手法简单易掌握,是每位神经科医生均需掌握的临床实用技术。
手法复位是通过一系列的头位变换,借助重力作用使耳石颗粒下沉移位,逐步将进入半规管的耳石颗粒顺序移出半规管纳回椭圆囊中,从而消除耳石颗粒对壶腹嵴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最常用的耳石复位手法包括:Semont 管石解脱法、Harvey 管石解脱法和Epley 管石复位法。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3 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Semont 管石解脱法操作步骤: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扶住患者头部:1. 端坐,头向健侧旋转45°;2. 向患侧躺下;3. 坐起,令患者头部及身体从患侧向健侧180°快速翻转,头向下转45°;4. 端坐。
Harvey 管石解脱法操作步骤:1. 患者仰卧悬头;2. 头转向患侧45°,患耳向下;3.2 分钟后将头以每次15°- 20°的角度分次缓慢转向对侧,每转一次停留30 秒,观察眼震,直到头部不能转动为止;4. 转身成健侧卧位,继续转头至与水平面呈135°角,至此头部共转180°;5. 嘱患者坐直,头部恢复起始位。
Epley 管石复位法以左耳为患侧举例,操作步骤:1. 患者坐于床上,头向左转45°,置一枕头于身后(以仰卧位时,枕头正好在肩下为宜);2. 快速仰卧,肩压于枕上,颈过仰,头置于床上(此体位患耳正好位于下方),持续30 秒;3. 头向右转90°,持续30 秒;4. 头和身体继续右转90°,持续30 秒;5. 坐起到床边,此动作每日进行3 次,直至位置性眩晕消失24 小时以上为止。
手法复位注意事项1. 因眩晕不能耐受治疗者,可服用镇静剂或前庭抑制药后再行复位治疗;2. 高血压或颈、背部疾病者,需慎重;3. 手法复位后至少2 天内避免仰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