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臭氧浓度检测方法

臭氧浓度检测方法

臭氧浓度检测方法
臭氧浓度检测方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臭氧浓度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物理化学分析法”三类。

1. 化学检测法

1.化学检测法

1.1 碘量法

碘量法是最常用的臭氧测定方法,我国和许多国家均把此法作为测定气体臭氧的标准方法,我国建设部发布的《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产量、电耗的测量》标准 CJ/T 3028.2 — 94 中即规定使用碘量法。其原理为强氧化剂臭氧( O 3 )与碘化钾( KI )水溶液反应生成游离碘( I 2 )。臭氧还原为氧气。反应式为:

O 3 + 2KI + H 2 O T O 2 + I 2 + 2KOH

游离碘显色,依在水中浓度由低至高呈浅黄至深红色。

利用硫代硫酸钠( NaS 2 O 3 )标准液滴定,游离碘变为碘化钠( NaI ),反应终点为完全褪色止。反应式为:

I 2 + 2Na 2 S 2 O 3 T 2NaI + NaS 4 O 6

两反应式建立起 O 3 反应量与 NaS 2 O 3 消耗量的定量关系为 1molO 3 : 2mol NaS 2 O 3 ,则臭氧浓度 C O3 计算式为:

C O3 =40x3x1000/1000 ( mg/L )

式中:

C O3 ——臭氧浓度, mg/L ;

A Na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用量, ml ;

B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浓度, mol/L ;

V 0 ——臭氧化气体取样体积, ml 。

操作程序及方法参照标准 CJ/T3028.2 — 94

测定标准型发生器浓度很方便。臭氧化气体积用流量计计数, NaS 2 O 3 浓度一般配制为 0.100mol/L 测定精度可达±1% 。

±15% )。

测定空气中臭氧浓度时,应用在气采样器抽气定量。为保证测定精度, NaS 2 O 3 配为 0.10mol/L 。

测定水溶臭氧浓度亦可用此公式计算,只是 V 0 代表采水量,取 1000ml 。 NaS 2 O 3 浓度为 0.10mol/L 。

碘量法优点为显色直观。不需要贵重仪器。缺点是易受其氧化剂如 NO 、 CI 2 等物质的干扰,在重要检 测时应减除其它氧化物质的影响。

1.2 比色法 比色法是根据臭氧与不同化学试剂的显色或脱色反应程度来确定臭氧浓度的方法。按比色手段分为人工色 样比色与光度计色 . 此法多用于检测水溶解臭氧浓度 .

国内检测瓶装水臭氧溶解浓度有使用碘化钾、邻联甲胺等比色液的。其方式是利用检测样品显色液管相比 较,确定测样臭氧溶解度值( 0.05~0.08mg/L ) , 要求精确的,则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 国外利用此法做成仪器,配制标准工具与药品作为现场抽检使用,很方便。如美国 HACH 公司、日本荏 原公司的 DPD (二己基对苯二胺)比色盘,范围为 0.05~2mg/L 。美国 HACH 公司微型比色仪,利用 靛蓝染料脱色反应。在 600nm 波长比色, 0.05~0.75nm/L 浓度数字显示,精度 ±0.01nm/L 。受其它氧 化剂干扰少。

1.3 检测管 将臭氧氧化可变化试剂浸渍在载体上,作为反应剂封装在标准内径的玻璃管内做成测管,使用时将检测管 两端切断, 把抽气器接到检测管出气端吸取定量臭氧气体, 臭氧浓度与检测管内反应剂柱变色长度成正比, 通过刻度值读取浓度值。

德国、日本和我国都生产臭氧检测管,浓度范围分为高( 1000ppm )、中( 10ppm )、低( 3ppm )

三种,用于检测空气臭氧浓度,适于现场应用,使用简便,但精度低(为

2.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分析臭氧现在在国际上最流行的是紫外线吸收法。它是利用臭氧对 254nm 波长的紫外线特征吸 收的特性,依据比尔 — 郎伯( Beer-Lambert )定律制造出的分析仪器,只要选择合适长度的吸收池,就

可以检测 0.002mg/m3~5% ( vol )浓度的臭氧。其线形在 4~5 个数量级内都很好。该法已被我国作为 环境空气中测定臭氧的标准方法( GB1/T1154348 )。 紫外线吸收法不但可以适用于检测气体中臭氧浓度,也可以检测水中溶存的臭氧浓度。 紫外线吸收法的仪器在美国、的国、瑞士、日本都有产品。我国北京分析仪器厂于 1985 年引进了美国莫 尼特( MONITOR

国家卫生部对臭氧安全浓度的规定

国家卫生部对臭氧安全浓度的规定 2013-04-17 13:39:46 臭氧是无毒安全气体,在浓度高于1.5ppm以上时臭氧刺激人的呼吸系统,为此, 臭氧协会制定安全卫生标准:(1ppm=1毫克/立方米) 国际臭氧协会:0.1ppm,接触10小时 美国:0.1ppm,接触8小时 德、法、日等国:0.1ppm,接触10小时 中国:0.15ppm,接触8小时 其浓度与接触时间的乘积可视为基准点。 臭氧浓度在0.02ppm时,嗅觉敏捷的人便可觉察,称为感觉临界值,浓度在0.15ppm时为嗅觉临界值,一般人都能嗅出,也是卫生标准点。当浓度达到 1-10ppm时,称为刺激范围,10ppm以上时为中毒值。 人们对臭氧的感知浓度仅是0.02~0.04ppm,与安全浓度还有一定间隔。在室内利用臭氧净化空气,闻到臭氧味时基本上已达到消毒的作用。大约在 0.02ppm时就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雷雨之后空气中的清爽感就是由于雷电产生的大量臭氧和负离子的原因。一些科学家断定,若自然界没有臭氧,人类会遭受很多额外的灾害,所以对臭氧的评价是“天赐的净化剂”。从臭氧的“发现”至今世界上无一例因臭氧中毒死亡事故发生。 国家卫生部规定的臭氧安全浓度为0.1ppm,工业卫生标准为0.15ppm,劳动保护部门规定在安全浓度下允许工作不超过10小时。然而,人们能闻到的臭氧浓度一般为0.02ppm,离安全浓度还相差甚远。由于臭氧有强烈刺激性,人们在感到不适时早已避开,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中毒现象。

臭氧是一种不稳定的气体,它的半衰期只有三十分钟左右,不需要刻意去消除它,在常温下,它最多也就存在三十分钟左右,之后还原成氧气. 如果非要去消除它的话,分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让空气流动,冲淡臭氧浓度,最后达到消除.二是加温,当温度达到60摄氏度左右时,臭氧会迅速还原成氧气.三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释放其它易于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中和臭氧.(比较麻烦,成本也高,不值得提倡). 臭氧气体的有味,草鲜味.人对臭氧的感知浓度为 0.02-0.04PPM,而美国标准中注明当臭氧浓度为0.1PPM的安全浓度时,允许连续直接接触10小时.

臭氧浓度测定

国家标准臭氧浓度测定方法 氧浓度检查方式大致可分为―化学分析法‖、―物理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三类。 1.化学检查法 1.1 碘量法碘量法是最常用的臭氧测定方式,我国和许多国家均把此法作为测定气体臭氧的标准方式,我国建设部发布的《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产量、电耗的测量》标准CJ/T 3028.2 — 94 中即规定使用碘量法。其原理为强氧化剂臭氧(O 3 )与碘化钾(KI )水溶液反应生成游离碘(I 2 )。臭氧还原为氧气。反应式为:O 3 + 2KI + H 2 O → O 2 + I 2 + 2KOH 游离碘显色,依在水中浓度由低至高呈浅黄至深红色。利用硫代硫酸钠(NaS 2 O 3 )标准液滴定,游离碘变为碘化钠(NaI ),反应终点为完全褪色止。反应式为:I 2 + 2Na 2 S 2 O 3 → 2NaI + NaS 4 O 6 两反应式建立起 O 3 反应量与NaS 2 O 3 消耗量的定量关系为1molO 3 : 2mol NaS 2 O 3 ,则臭氧浓度 C O3 计算式为:C O3 =40x3x1000/1000 (mg/L )式中: C O3 ——臭氧浓度,mg/L ; A Na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用量,ml ; B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浓度,mol/L ;V 0 ——臭氧化气体取样体积,ml 。操作程序及方式参照标准 CJ/T3028.2 — 94 。测定标准型发生器浓度很方便。臭氧化气体积用流量计计数,NaS 2 O 3 浓度一般配制为0.100mol/L ,测定精度可达± 1% 。测定空气中臭氧浓度时,应用在气采样器抽气定量。为保证测定精度,NaS 2 O 3 配为 0.10mol/L 。测定水溶臭氧浓度亦可用此公式计算,只是 V 0 代表采水量,取1000ml 。NaS 2 O 3 浓度为0.10mol/L 。碘量法优点为显色直观。不需要贵重仪器。缺点是易受其氧化剂如NO 、CI 2 等物质的干扰,在重要检查时应减除其它氧化物质的影响。 1.2 比色法比色法是根据臭氧与不同化学试剂的显色或脱色反应程度来确定臭氧浓度的方式。按比色手段分为人工色样比色与光度计色 . 此法多用于检查水溶解臭氧浓度 . 国内检查瓶装水臭氧溶解浓度有使用碘化钾、邻联甲胺等比色液的。其方式是利用检查样品显色液管相比较,确定测样臭氧溶解度值 (0.05~0.08mg/L ) , 要求精确的,则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查。国外利用此法做成仪器,配制标准工具与药品作为现场抽检使用,很方便。如美国HACH 公司、日本荏原公司的DPD (二己基对苯二胺)比色盘,范围为0.05~2mg/L 。美国HACH 公司微型比色仪,利用靛蓝染料脱色反应。在 600nm 波长比色,0.05~0.75nm/L 浓度数字显示,精度± 0.01nm/L 。受其它氧化剂干扰少。 1.3 检查管将臭氧氧化可变化试剂浸渍在载体上,作为反应剂封装在标准内径的玻璃管内做成测管,使用时将检查管两端切断,把抽气器接到检查管出气端吸取定量臭氧气体,臭氧浓度与检查管内反应剂柱变色长度成正比,通过刻度值读取浓度值。德国、日本和我国都生产臭氧检查管,浓度范围分为高(1000ppm )、中(10ppm )、低( 3ppm )三种,用于检查空气臭氧浓度,适于现场应用,使用简便,但精度低(为± 15% )。 2.物理方式物理方式分析臭氧现在在国际上最流行的是紫外线吸取法。它是利用臭氧对254nm 波长的紫外线特征吸取的特性,依据比尔—郎伯(Beer-Lambert )定律制造出的分析仪器,只要选择合适长度的吸取池,就可以检查0.002mg/m3~5% (vol )浓度的臭氧。其线形在4~5 个数量级内都很好。该法已被我国作为环境空气中测定臭氧的标准方式(GB1/T1154348 )。紫外线吸取法不但可以适用于检查气体中臭氧浓度,也可以检查水中溶存的臭氧浓度。紫外线吸取法的仪器在美国、的国、瑞士、日本都有产品。我国北京分析仪器厂于1985 年引进了美国莫尼特(MONITOR LABS )公司的ML-8810 型紫外吸取式臭氧分析器,用于环境检查,1992 年以后又陆续扩展量程到100ppm 、1000ppm 。北京超能自控实验技术研究所在1999 年开发了ZX-01 系列紫外线吸取式臭氧分析器,其测量范围从0~10ppm (用于环境检查)、0~100ppm 、0~1000ppm 、0~10000ppm 到 0~25000ppm 。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HJ 504-2009)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熟练掌握滴定操作; 3、熟练掌握采样仪器和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二、实验前准备 1、试剂 (1)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c(1/6 KBrO3)=0.100 0 mol/L]准确称取1.391 8 g 溴化钾(优级纯,180℃烘 2 h),置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溶解,移入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2)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c(1/6 KBrO5)= 0.010 0 mol/L]吸取10.00 ml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KBr),用水稀释至标线。 (3)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c(Na2S2O3)= 0.1000 mol/L]。(4)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c(Na2S2O3)= 0.00500 mol/L]临用前,取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用新煮沸并冷却到室温的水准确稀释 20 倍。 (5)硫酸溶液,1+6。 (6)淀粉指示剂溶液[ρ =2.0 g/L]称取0.20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100 ml 沸水,煮沸至溶液澄清。

(7)磷酸盐缓冲溶液,[c(KH2PO4-Na2HPO4)=0.050 mol/L]称取6.8 g磷酸二氢钾(KH2PO4)、7.1 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溶于水,稀释至1000 ml。 (8)靛蓝二磺酸钠(C16H8O8Na2S2)(简称 IDS),分析纯、化学纯或生化试剂。 (9)IDS 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25g靛蓝二磺酸钠溶于水,移入500 ml棕色容量瓶内,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在室温暗处存放24 h后标定。此溶液在20℃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2周。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20.00 ml IDS 标准贮备溶液于250 ml碘量瓶中,加入20.00 ml溴酸钾-溴化钾溶液再加入50 ml水,盖好瓶塞,在 16℃±1℃生化培养箱(或水浴中放置至溶液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时[注1],加入5.0 ml硫酸溶液,立即盖塞、混匀并开始计时,于 16℃±1℃暗处放置35 min±1.0 min后,加入1.0 g碘化钾,立即盖塞,轻轻摇匀至溶解,暗处放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棕色刚好褪去呈淡黄色,加入5ml淀粉指示剂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退,终点为亮黄色。记录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的体积[注2]。注1:达到平衡的时间与温差有关,可以预先用相同体积的水代替溶液,加入碘量瓶中,放入温度计观察达到平衡(HJ 504—2009)所需要的时间。 注2:平行滴定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不应大 0.10 ml。每毫升靛蓝二磺酸钠溶液相当于臭氧的质量浓度ρ(μg/ml)计算: ρ =(C?V?-C?V?/V)×12.00×1000

水中臭氧浓度的测定—碘量法

水中臭氧浓度的测定—碘量法 一、测定原理 碘量法是最常用的臭氧测定方法,其原理为强氧化剂臭氧与碘化钾水溶液反应生成游离碘,臭氧还原为氧气,游离碘显色,利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碘变为碘化钠,反应终点为溶液完全褪色。反应式如下: O3 + 2KI + H2O O2 + I2 (有色)+ 2KOH I2 + 2Na2S2O32NaI(无色)+ Na2S4O6 O3与Na2S2O3的比例关系:1mol O3:2mol Na2S2O3, 二、试剂 1. 20%KI溶液:溶解20g碘化钾(分析纯)于约80ml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中, 然后定容至100ml,用棕色瓶保存于冰箱中,至少储存一天后 再用; 2.(1+5)硫酸溶液:量取浓硫酸100ml,边加边搅匀倒入盛有500ml蒸馏水的 烧杯中; 3.0.01mo1/L Na2S2O3标液:称取0.248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分析纯) 用新煮沸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后定溶于100 ml的容 量瓶中; 4. 1%淀粉指示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冷水调成悬浮浆,然后加入约80ml 煮沸水中,边加边搅拌,煮沸几分钟后,待冷却后定容到 100ml容量瓶中,放置沉淀过夜,取上清液使用。 三、仪器 碘量瓶(或具塞三角瓶)、量筒、滴定管、容量瓶、铁架台 四、测定步骤 1.加20%碘化钾溶液20 ml于500 ml碘量瓶(或具塞三角瓶)中; 2.吸取200ml待测样本加于装有20%碘化钾溶液的500 ml碘量瓶中,加 (1+5)硫酸溶液5 ml,瓶口加塞。混匀后避光静置5分钟; 3.用0.01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时,加1%淀粉指 示剂几滴(约1ml),继续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为止,记录消耗的硫代硫 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

《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臭氧又名三子氧,分子式为O3,分子量为48.00 一、理化特性:臭氧在常温下为带蓝色的爆炸性气体,有特臭,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密度为1.658(空气=1)。臭氧气体经冷处理后可呈液状,其液体密度为1.71,沸点为-112.3℃,在水中溶解度比氧高,但因分压较低,故在平时使用温度与压力下,只能得到每升数毫克的溶液,含臭氧的溶液,温热时会爆炸。臭氧的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在270℃高温下可立即转化为氧。1%水溶液在常温大气中半衰期为16分钟,所以臭氧不能像其它工业气体一样可以用瓶贮存,一般为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二、杀菌作用: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在水中杀菌迅速较氯快。 三、影响杀菌作用的因素: ①PH:用臭氧水溶液消毒时,若PH增高,则所需浓度必须增加。 ②湿度:用臭氧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高则效果好,低则效果差,对干燥菌体几乎无杀菌作用。 ③温度:温度降低有利于臭氧的溶解,可增强其消毒作用,甚至在0℃亦能保持较好的杀菌效果,如水温为4-6℃时,臭氧杀菌用量为100,水温10-21℃时为160,水温36-38℃时则为320,有机物可降低其杀菌作用。 四、毒性:空气中臭氧浓度达0.01-0.02mg/L时即可嗅知:浓度达到1mg/L时,可引起呼吸加速、变、胸闷等症状,在2.5-5mg/L时,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停留1小时可发生肺气肿,以至死亡,作业现场空气中容许的阀限值为0.2mg/m3。 五、腐蚀性:臭氧为强氧化剂,可损坏多种物品,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特别是使橡胶老化,色变暗,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 六、稳定性:臭氧稳定性极差,常温下即可自行分解为氧,停止发生后,通风30-60分钟后,其浓度与大气水平一样。 七、使用范围:在消毒方面,臭氧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液体消毒:饮用水、工业生活污水和饮料水的净化消毒。 2、物体表面消毒,饮食用具、理发工具、食品加工用具、衣物、钱币、票券等放密闭箱内消毒。 3、防腐保存:蔬菜水果蛋类鱼肉类干鲜土特产,水产品加工,贮存和冷藏等。

臭氧浓度检测方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臭氧浓度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物理化学分析法”三类。 1.化学检测法 1.化学检测法 1.1 碘量法 碘量法是最常用的臭氧测定方法,我国和许多国家均把此法作为测定气体臭氧的标准方法,我国建设部发布的《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产量、电耗的测量》标准CJ/T 3028.2 — 94 中即规定使用碘量法。其原理为强氧化剂臭氧(O 3 )与碘化钾(KI )水溶液反应生成游离碘(I 2 )。臭氧还原为氧气。反应式为:O 3 + 2KI + H 2 O → O 2 + I 2 + 2KOH 游离碘显色,依在水中浓度由低至高呈浅黄至深红色。 利用硫代硫酸钠(NaS 2 O 3 )标准液滴定,游离碘变为碘化钠(NaI ),反应终点为完全褪色止。反应式为: I 2 + 2Na 2 S 2 O 3 → 2NaI + NaS 4 O 6 两反应式建立起O 3 反应量与NaS 2 O 3 消耗量的定量关系为1molO 3 :2mol NaS 2 O 3 ,则臭氧浓度 C O3 计算式为: C O3 =40x3x1000/1000 (mg/L ) 式中: C O3 ——臭氧浓度,mg/L ; A Na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用量,ml ; B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浓度,mol/L ; V 0 ——臭氧化气体取样体积,ml 。 操作程序及方法参照标准CJ/T3028.2 — 94 。 测定标准型发生器浓度很方便。臭氧化气体积用流量计计数,NaS 2 O 3 浓度一般配制为0.100mol/L ,测定精度可达± 1% 。 测定空气中臭氧浓度时,应用在气采样器抽气定量。为保证测定精度,NaS 2 O 3 配为0.10mol/L 。 测定水溶臭氧浓度亦可用此公式计算,只是V 0 代表采水量,取1000ml 。NaS 2 O 3 浓度为0.10mol/L 。 碘量法优点为显色直观。不需要贵重仪器。缺点是易受其氧化剂如NO 、CI 2 等物质的干扰,在重要检测时应减除其它氧化物质的影响。 1.2 比色法 比色法是根据臭氧与不同化学试剂的显色或脱色反应程度来确定臭氧浓度的方法。按比色手段分为人工色样比色与光度计色 . 此法多用于检测水溶解臭氧浓度 . 国内检测瓶装水臭氧溶解浓度有使用碘化钾、邻联甲胺等比色液的。其方式是利用检测样品显色液管相比较,确定测样臭氧溶解度值(0.05~0.08mg/L ), 要求精确的,则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 国外利用此法做成仪器,配制标准工具与药品作为现场抽检使用,很方便。如美国HACH 公司、日本荏原公司的DPD (二己基对苯二胺)比色盘,范围为0.05~2mg/L 。美国HACH 公司微型比色仪,利用靛蓝染料脱色反应。在600nm 波长比色,0.05~0.75nm/L 浓度数字显示,精度± 0.01nm/L 。受其它氧化剂干扰少。 1.3 检测管 将臭氧氧化可变化试剂浸渍在载体上,作为反应剂封装在标准内径的玻璃管内做成测管,使用时将检测管两端切断,把抽气器接到检测管出气端吸取定量臭氧气体,臭氧浓度与检测管内反应剂柱变色长度成正比,通过刻度值读取浓度值。 德国、日本和我国都生产臭氧检测管,浓度范围分为高(1000ppm )、中(10ppm )、低(3ppm )

臭氧消毒浓度应用标准

臭氧消毒浓度应用标准空间、器具、容具消毒、保鲜、除臭净化空气中使用臭氧参考浓度 3 摘自:化学工业出版社,《臭氧技术及应用》

臭氧运用---水处理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纯净水、天然水(山泉水、矿泉水、地下水等经过过滤等工序制成),已普遍采用臭氧消毒。在自来水 二、臭氧空间消毒标准及规范 1 食品车间 食品加工车间臭氧浓度要求相对较低,一般达到即可。对于不同的食品储存间要根据所储存的物质不同设计不同的臭氧浓度。臭氧投加方式一般采用布管式,对于小车间可采用开放式。 2 制药厂 计算方法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实际应用经验, 三十万净化级取C = = 5mg/m3; 十万净化级级取C = 5ppm = 10mg/ m3; 万净化级取C = 15ppm = 30mg/ m3; 百级取C = 20ppm = 40mg/ m3 。 计算方法:利用 HVAC系统集中投加时,臭氧发生器选用按以下方法计算:首先计算实际臭氧消毒体积,实际体积由三部分组成V = V1 + V2 + V3,V1洁净区空间体积,V2空气净化系统体积,V3循环时空气损失体积,实际计算过程中V3等于循环系统总风量的%。 (1)W = C×v/d w:实际选用臭氧发生器的产量,单位为g/h。c:单位体积臭氧投加量。V:实际臭氧消毒体积。d:臭氧衰退系数。 (2)若设计臭氧浓度按空间浮游菌为5ppm,消毒体积10000m3,送风流量100000m3/h

V1=10000 m3 V2 = 忽略不计 V3 = 100000×% = 1200 实际臭氧消毒体积V = V1 + V2 + V3 =11200m3 臭氧投加量W = C×V/d = 5×2×11200/ = h 推荐选择臭氧发生器的产量为280g/h. 内置式示意图 主机一般安装在中效过滤器后段或高效过滤器前段 参考资料 1、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1991;12 2、技术监督局,卫生部,《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GB15981-1995 3、国家医药管理局推行GMP、GSP委员会《药品生产验证指南》.1994;4 4、化学工业出版社,《臭氧技术及应用》 5、李汉忠.《洁净消毒剂—臭氧》.1996;6 6、解放军第二军医大薛广波.《实用消毒学》人民出版社1996;648-472 7、南京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史江等《消毒与灭菌》1989(3):143 8、白希尧等《臭氧及其应用研究》 9、HACCP中国——《HACCP实用指南》、《食品生产企业HACCP体系实施指南》、《食品生产企业HACCP体系咨询与审核》

室内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

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 G.1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 G.1.1 相关标准和依据 本方法主要依据GB/T15437 《环境质量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 G.1.2 原理 空气中的臭氧,在磷酸盐缓冲溶液存在下,与吸收液中蓝色的靛蓝二磺酸钠等摩尔反应,褪色生成靛红二磺酸钠。在610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蓝色减褪的程度定量空气中臭氧的浓度。 G.1.3 测定范围 当采样体积为3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当采样体积为(5~30)L,时,本法测定空气中臭氧的浓度范围为0.030~1.200 mg/m3。 G.1.4 仪器 G.1.4.1 采样导管:用玻璃管或聚四氟乙烯管,内径约为3mm,尽量短些,最长不超过2m,配有朝下的空气入口。 G.1.4.2 多孔玻板吸收管:10mL。 G.1.4.3 空气采样器。 G.1.4.4 分光光度计。 G.1.4.5 恒温水浴或保温瓶。 G.1.4.6 水银温度计:精度为±5℃。 G.1.4.7 双球玻璃管:长10cm,两端内径为6mm,双球直径为15mm。 G.1.5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重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G.1.5.1 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C(1/6KBrO3)=0.1000mol/L:称取1.3918g溴酸钾(优级纯,180℃烘2h )溶解于水,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G.1.5.2 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C(1/6KBrO3)=0.0100mol/L:吸取10.00mL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于100mL 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KBr),用水稀释至标线。 G.1.5.3 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C(Na2S2O3)=0.1000mol/L。 G.1.5.4 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C(Na2S2O3)=0.0050mol/L:临用前,准确量取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用水稀释20倍。 https://www.doczj.com/doc/5212540433.html, G.1.5.5 硫酸溶液:(1+6)(V/V)。 G.1.5.6 淀粉指示剂溶液,2.0g/L :称取0.20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100mL沸水中,煮沸至溶液澄清。 G.1.5.7 磷酸盐缓冲溶液C(KH2PO4—Na2HPO4)=0.050mol/L:称取6.8g磷酸二氢钾(KH2PO4)和7.1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溶解于水,稀释至1000mL。 G.1.5.8 靛蓝二磺酸钠(C6H18O8S2Na2 简称IDS),分析纯。 G.1.5.9 IDS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25g靛蓝二磺酸钠(IDS),溶解于水,移入5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24h后标定。此溶液于20℃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两周。标定方法:吸取20.00mL IDS标准贮备溶液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20.00mL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再加入50mL水,盖好瓶塞,放入16℃±1℃水浴或保温瓶中,至溶液温度与水温平衡时, 42 加入5.0mL(1+6)硫酸溶液,立即盖好瓶塞,混匀并开始计时,在16℃±1℃水浴中,于暗处放置35min±1min。加入1.0g碘化钾(KI)立即盖好瓶塞摇匀至完全溶解,在暗处放置5min

车间洁净区臭氧消毒验证方案2014

1. 概述 1.1 车间洁净区消毒采用的是臭氧消毒。 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灭菌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可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剂。 臭氧发生器为车间公共设施,按车间工艺布置图安装于XXXX内,为车间洁净区进行消毒。臭氧消毒是利用HVAC系统的循环风作为臭氧的载体,即将臭氧发生器生产的臭氧由HVAC系统中的净化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整个洁净区域,并使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均匀,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消毒时,打开臭氧发生器,臭氧灭菌浓度在开机1小时后,达到10ppm以上。 1.2设备基本情况 设备名称:臭氧发生器设备型号:XXXX 生产厂家:XXXX臭氧设备有限公司安装地点:XXXX 2.目的与范围 2.1目的:为确认臭氧发生器能够正常运行,设备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区)的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 2.2范围:对臭氧发生器进行预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及性能确认。 3. 验证人员及分工

4. 相关文件及培训 4.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 4.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3《产品使用与维修说明书》 4.4《洁净室(区)臭氧消毒管理规程》 4.5 验证的培训:对参与设备验证人员进行培训,并有培训记录。(见附件1) 5. 验证内容 5.1 预确认 5.1.1 臭氧发生器的选择 a、臭氧消毒的浓度(C):参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标准:D级洁净区密闭空气臭氧灭菌浓度为5 ppm,60 min可达到空气灭菌;对物体表面沉降菌落需要20-30mg/m浓度相当于(10-15ppm),60 min可达到空气灭菌。因此,我们D级洁净厂房臭氧灭菌浓度C定为10ppm(空气中:1ppm=1.96 mg/m),消毒时间为 60min。 b、臭氧衰退系数为0.4208;设计、运用臭氧消毒60min达到相对浓度后,继续维持一段时间(1—1.5小时),即可达到机器、设备和建筑物表面沉降菌的杀灭目的。 c、消毒空间体积(V): V=V1+V2+V3 V1——洁净区空间体积 V2——HVAC系统空间体积(可略不计) V3——保持洁净区正压所补充的新风体积 注:V3为循环时空气损失体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V3=HVAC系统循环总风量(m3/h)×25%×10%(保持洁净区正压需补充的新风量)×42.08%(计算臭氧半衰期的预算值)=循环系统总风量的1.05%。 按上述要求,空气中的臭氧浓度(C)应达到10 ppm,折算为19.6mg/m3;臭氧发生器工作1h后,臭氧衰退系数(S)为0.4208;则选择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发生量W(g/h): 33

臭氧O3在线浓度检测仪

臭氧O3在线浓度检测仪 SK-600-O3 臭氧O3泄露检测探测器产品适用于各种环境和特殊环境中的臭氧O3气体浓度和泄露,在线检测及现场声光报警,对危险现场的作业安全起到了预警作用,此仪器采用进口的电化学传感器和微控制器技术,具有信号稳定,精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防爆接线方式适用于各种危险场所,并兼容各种控制器,PLC,DCS等控制系统,可以同时实现现场报警和远程监控,报警功能,4-20mA标准信号输出,继电器开关量输出。 气体传感器参数 工作电压DC5V±1%/DC24±1%波特率9600 测量气体臭氧O3气体检测原理电化学 采样精度±2%F.S响应时间<30S 重复性±1%F.S工作湿度10-95%RH,(无冷凝)工作温度-30~50℃长期漂移≤±1%(F.S/年) 存储温度-40~70℃预热时间30S 工作电流≤50mA工作气压86kpa-106kpa 安装方式7脚拔插式质保期1年 输出接口7pIN外壳材质铝合金 使用寿命2年外型尺寸 (引脚除外)33.5X31 21.5X31 测量范围详见选型表 输出信号TTL(标配)0.4-2.0VDC(常规)/4-20mA 数字信号格式数据位:8;停止位:1;校验位:无;

臭氧O3在线浓度检测仪产品特性: ①进口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适用寿命8年。 ②采用先进微处理技术,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③检测现场具有具有现场声光报警功能,气体浓度超标即时报警,是危险场所作业的安全保障。 4现场带背光大屏幕LCD显示,直观显示气体浓度,类型,单位,工作状态等。 5独立气室,更换传感器无须现场标定,传感器关键参数自动识别。 6全量程范围温度数字自动跟踪补偿,保证测量准确性。 臭氧O3在线浓度检测仪技术参数: 检测气体:空气中的臭氧O3气体 检测范围:0~50ppm,0~500ppm,0~1000ppm可选。 分别率:0.01ppm(0~50ppm);0.1ppm(0~500ppm);1ppm(0~10000ppm以上); 工作方式:固定式连续工作,扩散式,管道式,流通时,泵吸式可选。 检测误差:≦1%(F.S) 响应时间:≦10S 输出信号:电流信号输出4-20MA 报警方式:2路无源节点信号输出,报警点可设置。 工作环境:-20℃~50℃(特殊要求:(-40℃~+70℃) 相对湿度:≦90%RH 工作电压:DC12~30V 传感器寿命:3年 防爆形式:探头变送器及传感器均为隔爆型。 防爆等级:Exd II CT6 连接电缆:三芯电缆(单根线径≧1.5mm);建议选用屏蔽电缆。 连接距离:≦1000m. 防护等级:IP65. 外形尺寸:183X143X107mm. 重量:1.5Kg. 检测气体:空气中的臭氧O3气体 检测范围:0~50ppm,0~500ppm,0~1000ppm 分辨率:0.01ppm(0~50ppm);0.1ppm(0~500ppm);1ppm(0~10000ppm以上)显示方式:液晶显示 温湿度:选配件,温度检测范围:-40~120℃,湿度检测范围:0-100%RH 检测方式:扩散式、流通式、泵吸式可选安装方式:壁挂式、管道式 检测精度:≤±3%线性误差:≤±1% 响应时间:≤20秒(T90)零点漂移:≤±1%(F.S/年)恢复时间:≤20秒重复性:≤±1%

臭氧浓度测定方法(精)

臭氧浓度测定方法: A.碘量滴定法: A-1测定原理 利用碘化钾与臭氧反应而析出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然后计算出臭氧量,其反应式为: O2+2KI+H2O -> I2+2KOH+O2↑ I2+2Na2S2O2 ->2NaI+Na2S4O4 A-2 测定方法 将1%碘化钾(KI)水溶液盛于吸收瓶中,再将吸收瓶连接在由老化试验箱至取样真空泵之间,吸取一定容积的含臭氧空气后,移入滴定瓶中,并加入0.4%体积(为吸收液体积的百分数)的1N硫酸(或10%之乙酸)进行酸化,然后以0.001N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呈黄色时,加入2滴1%淀粉液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刚消失即为终点 A-3 臭氧浓度的计算 据上述化学反应式,在标准状况下,1克当量硫代硫酸钠(Na2S2O2)的臭气体积当量为11.2,故臭氧量U(单位:L)为: U=(11.2/1000)*N*B 通过碘化钾(KI)吸收液的含臭氧空气量V0(单位:L)在标准状态下为: V0=(27.3/760)*((p*V)/T) 由此可得到臭氧浓度(O2)的计算式为: (O2)=U/ V0=3118000*(N*B*T)/(p*V) 式中: (O2)=试验的臭氧浓度,pphm N =硫化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B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ml T =试验温度,K(273+试验温度o C) P =吸收瓶中的气压(P大气压-P真空度),mmHg柱 V =通过吸收液的含臭氧空气的总量,L B.紫外线吸收法: 原理为臭氧对波长λ=254nm紫外光具有最大吸收系数,在此波长下紫外光通过臭氧层 会产生衰减,符合兰波特-比尔(Lambert--Beer)定律:I=Io-KLC :Io-无臭氧存在时入射 光强度;I-光束穿透臭氧后的光强度;L-臭氧样品池光程长度;C-臭氧浓度;K-臭氧对光 波长吸收系数。 根据该公式,在K、L值已知条件下,通过检测I/Io值即可测出臭氧浓度C值来。 紫外吸收法已被美国等国家作为臭氧分析的标准方法。 可连续在线检测,数字显示并可记录打印。优点为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好,其它氧化剂干 扰小。缺点为价格较高。 标准件追溯至美国,本公司使用之检测仪追溯至美国NIST实验室。

臭氧消毒浓度和 条件

臭氧消毒浓度和条件 尽管在中国许多公司使用臭氧对洁净室进行消毒,许多业内人士对其消毒效果也将信将疑。本文汇总了国内外不同法规/指南对臭氧消毒浓度及其条件的要求,供大家参考: 消毒技术规范和GB 28232《臭氧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 空气消毒:臭氧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有明显的杀灭作用,采用 20mg/m3 浓度的臭氧,作用 30min,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90% 以上。 表面消毒:用臭氧气体消毒,臭氧对物品表面上污染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但作用缓慢,一般要求 60mg/m3 ,相对湿度≥70%,作用 60 min~ 120min 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验证指南 消毒时关闭相应的新风进口和回风排放阀门,使整个被消毒的洁净区空气通过净化系统风管形成循环,臭氧发生器即开始工作。如每日做空气灭菌,一般可开机1~1.5h;如每周以臭氧代替化学试剂熏蒸对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及设备灭菌,一般可开机2~2.5h。 对空气中浮游菌,臭氧灭菌浓度为(2~4)×10^-6;对物体表面的沉降菌,为(10~15)×10^-6

设计、应用臭氧灭菌60min 达到相对浓度后,继续保持一段时间(1~1.5h),即可达到对机器设备和建筑物体表面沉降菌杀灭的目的。 PDA TR 70 无菌生产设施的清洁消毒程序原理 用气体处理小范围或大规模操作可选的另一种方式是使用臭氧。臭氧是通过氧气加高电压制成。该系统使用了高浓度的臭氧气体,集成一个气体发生器向待消毒区域内释放臭氧。该系统的设计规范通常为臭氧浓度200ppm或更高(注释:臭氧1ppm≈2mg/m3, 200ppm≈400mg/m3),相对湿度80%或更高,处理时间取决于区域的大小,自身的生物负载和区域内的障碍物情况。这个系统已经在多个产业环境内使用,并且现在正在被考虑作为GMP操作中可能的备选。 每当化学剂用于大规模气体处理或雾化处理洁净室时,必须考虑安全性。如果未采用正确的防范措施来保证化学消毒剂被遏制在拟处理区域范围内,那么所讨论的所有消毒剂都能够导致人员的伤害或死亡。 对于所讨论的大部分消毒剂而言,在与产品接触表面的残留物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评估。 尽管这些消毒方法是有效的,然而它们不能取代清洁和消毒洁净室区域的例行程序。如果它们作为标准实践使用,那么应当对其进行验证以证明它们能够使生物负载降低适当水平。实施这个验证时应当将洁净区内的构造材质考虑在内。

臭氧环境浓度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质量分级编辑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环境空气功能区分为二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二级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GB编辑 4.2 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要求一类区适用一级浓度限值,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限值。一、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要求见表14.3 本标准自2016 年1 月1 日起在全国实施。基本项目(表1)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其他项目(表2) 即0.123ppm~0.155ppm

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实施方式。 4.4 在全国实施本标准之前,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指定部分地区提前实施本标准,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地域范围、时间等)另行公告;各省级人民政府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环境保护的需要提前实施本标准。(美国标准为0.06~0.07ppm) 臭氧测量上限(ppm)=臭氧浓度限值(μg/m3)÷1000÷每立方米空气质量(1.293kg)即0.123ppm~0.155ppm

臭氧浓度运用参考 —空间、器具、容具消毒、保鲜、除臭净化空气中使用臭氧参考浓度 臭氧运用—空间、器具、容具消毒、保鲜、除臭净化 空气中使用臭氧参考浓度(1ppm=2.14mg/m3) 用途种类浓度ppm 每m3每小时臭氧量 mg/h 使用方法 消毒 医用器具20 50-100 20ppm消毒时间60min(国标 YY0215.2-95) 冷库6-10 15-25 根据库容和污染程度连续开机,主要杀 灭霉菌 食品车间 1.0-1.5 2.5-3.5 每天班后开机送O3气体 病房、手术室10-2025-50 需要消毒时开机,按标准检查细菌总数工作服消毒10-20 25-50 相对湿度90%左右,衣服用衣架挂起 防毒保鲜 一般场所1-2 2.5-5 定期开机鸡蛋2-2.5 5-5.5 间断供给O3气体,每天开机2-3次香蕉 2.5-3.5 5.5-8 苹果 2.0 5 叶绿素少的蔬菜 1.5-1 3.5-2.5 鱼、干酪0.5-1 1.5-2.5 除臭净化 停尸房 3 7 有臭味即开机除臭鱼类加工厂 3 7 污染气体进入处理管道,在管道内投入 O3气体氧化除臭。如车间内异味严重,应 在车间进风口投加O3气体,以嗅不到O3 气体为宜。 屠宰车间2-3 5-7 脂肪酸类工厂10 25 橡胶厂3-10 7-25 垃圾废物处理10 25 污水处理厂1-2 2.5-5 摘自: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臭氧技术及应用》 使用臭氧时应该注意的几点如下表

臭氧检测方法

臭氧检测方法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一、水样中臭氧浓度的检测方法 1)靛蓝法(比色法) 特点:测定简便、迅速、选择性强,抗干扰能力优于其它方法。为目前欧洲 的标准方法。 测定原理:将含臭氧的水样和酸性靛兰试剂混合,臭氧会使蓝色脱色。脱色 程度用波长 610 nm的吸光度测定,和空白样品比较,减少值和臭氧浓度成 比例。 试验方法: 分别移取靛蓝二磺酸钠溶液 mL于3个50 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pH=2的磷酸盐缓冲液5mL,加臭氧水样5mL(将移液管插入比色管 中液面以下,注入待测臭氧水样),用水稀释至50mL,再以水作参 比,在波长610 nm处,用1cm比色皿测其吸光度(A 1 );用同样的方 法,不加臭氧水样作空白试验,测量其吸光度(A )。 靛蓝二磺酸钠的摩尔吸光率(ε)为×104L mol-1cm-1(定值); 靛蓝法测定臭氧按公式计算: 式中:ρ为臭氧质量浓度,g/L;A 0为空白的吸光度;A 1 为样品的吸光 度;48是臭氧的摩尔质量,g/mol;b为比色皿厚度,1cm;V 水样 为水样的体积,mL。 所用溶液配制: ①靛蓝二磺酸钠标准储备液:L,准确称取的靛蓝二磺酸钠溶于水,移 入1L的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②pH=2的磷酸盐缓冲液:称取磷酸二氢钾和无水磷酸氢二钾溶于水, 稀释至1L。 ③试验用水均为蒸馏水。 2)碘量法(滴定法) 特点:美国等国家的标准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要贵重仪器,但由于测定时 间的不同 , 容易产生误差。 原理:臭氧(O3)是一种强氧化剂,与碘化钾(KI)水溶液反应可游离出 碘,在取样结束并对溶液酸化后,用L硫代硫酸钠(Na2S2O3)标准溶液并以 淀粉溶液为指示剂对游离碘进滴定,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 出臭氧量。 试验方法: 移取臭氧水样50 mL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200 g/L的碘化钾溶 液5mL,用(1+5)硫酸5mL进行酸化,摇匀,加盖避光静止 5min,用已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加入 10g/L淀粉溶液1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消耗的硫代硫酸 钠标准溶液的体积(V),按公式计算臭氧浓度:

臭氧空间消毒标准及浓度运用

臭氧空间消毒标准及浓度运用一、臭氧浓度运用参考 空间、器具、容具消毒、保鲜、除臭净化空气中使用臭氧参考浓度 臭氧运用—空间、器具、容具消毒、保鲜、除臭净化 空气中使用臭氧参考浓度(1ppm=2.14mg/m3) 摘自: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臭氧技术及应用》 使用臭氧时应该注意的几点如下表

臭氧运用---水处理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纯净水、天然水(山泉水、矿泉水、地下水等经过过滤等工序制成),已普遍采用臭氧消毒。在自来水臭氧净化应用时,国际常规标准为0.4mg/L的容解度保持4分钟,即CT值为1.6。下表为参考值。 二、臭氧空间消毒标准及规范 1 食品车间 食品加工车间臭氧浓度要求相对较低,一般达到2.5ppm即可。对于不同的食品储存间要根据所储存的物质不同设计不同的臭氧浓度。臭氧投加方式一般采用布管式,对于小车间可采用开放式。 2 制药厂 2.1 计算方法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实际应用经验, 三十万净化级取C = 2.5ppm = 5mg/m3; 十万净化级级取C = 5ppm = 10mg/ m3; 万净化级取C = 15ppm = 30mg/ m3; 百级取C = 20ppm = 40mg/ m3 。 计算方法:利用 HVAC系统集中投加时,臭氧发生器选用按以下方法计算:首先计算实际臭氧消毒体积,实际体积由三部分组成V = V1 + V2 + V3,V1洁净区空间体积,V2空气净化系统体积,V3循环时空气损失体积,实际计算过程中V3等于循环系统总风量的1.2%。 (1)W = C×v/d w:实际选用臭氧发生器的产量,单位为g/h。c:单位体积臭氧投加量。V:实际臭氧消毒体积。d:臭氧衰退系数0.42。 (2)若设计臭氧浓度按空间浮游菌为5ppm,消毒体积10000m3,送风流量100000m3/h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HJ 504-2009 )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含量的原 理和方法; 2、熟练掌握滴定操作; 3、熟练掌握采样仪器和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二、实验前准备 1、试剂 (1)溴酸钾标准贮备 溶液[c(1/6 KBr03)=0.100 0 mol/L]准确称取 1.391 8 g溴化钾(优级纯,180C烘2 h ),置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溶解,移入 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2)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c(1/6 KBrO5)= 0.010 0 mol/L]吸取 10.00 ml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KBr),用 水稀释至标线。 (3)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c(Na2S2O3)= 0.1000 mol/L]。 (4)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c(Na2S2O3)= 0.00500 mol/L]临用前,取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用新煮沸并冷却到室温的水准确稀释 20 倍。 (5)硫酸溶液,1+6。 (6)淀粉指示剂溶液[p =2.0 g/L]称取0.20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

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100 ml沸水,煮沸至溶液澄清。 (7)磷酸盐缓冲溶液,[c(KH2PO4-Na2HPO4)=O.O50riol/L]称取 6.8 g 磷酸二氢钾(KH2PO)7.1 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C)溶于水,稀释至1000 ml。 (8)靛蓝二磺酸钠(C16H8O8Na2S2(简称IDS),分析纯、化学纯或生化试剂。 (9) IDS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25g靛蓝二磺酸钠溶于水,移入500 ml棕色容量瓶,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在室温暗处存放 24 h后标定。此溶液在20C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2周。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 20.00 ml IDS 标准贮备溶液于250 ml碘量瓶中,加入20.00 ml溴酸钾-溴化钾溶液再加入50 ml水,盖好瓶塞,在16 C 士 1 C生化培养箱(或水浴中放置至溶液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时[注1],加入5.0 ml 硫酸溶液,立即盖塞、混匀并开始计时,于16 C 士 1C暗处放置35 min 士1.0 min后,加入1.0 g碘化钾,立即盖塞,轻轻摇匀至溶解,暗处放置 5 min,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棕色刚好褪去呈淡黄色,加入5 ml淀粉指示剂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退,终点为亮黄色。记录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的体积[注2]。注1:达到平衡的时间与温差有关,可以预先用相同体积的水代替溶液,加入碘量瓶中,放入温度计观察达到平衡(HJ 504—2009)所需要的时间。 注2:平行滴定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不应大0.10 ml。 每毫升靛蓝二磺酸钠溶液相当于臭氧的质量浓度P(血/ml)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