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解剖
- 格式:pptx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19
《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1. 颌面部的概述- 颌面部是人体头部的一部分,包括颌骨、面骨、口腔、牙齿和相关的组织结构。
- 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复杂,包括骨骼、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系统等。
2. 颌骨的解剖- 颌骨是颌面部的骨骼基础,分为上颌骨和下颌骨。
- 上颌骨位于上颌部,通过连结上齿槽骨形成上颌骨裂,与其他头颅骨骼相连。
- 下颌骨位于下颌部,是唯一能活动的颅骨,通过关节与颅底相连。
3. 面骨的解剖- 面骨位于颌骨下方,包括颧骨、眶骨、鼻骨等。
- 面骨的结构与颌骨紧密相连,共同构成面部的外形。
- 面骨的解剖结构决定了面部的外貌特征。
4. 口腔的解剖- 口腔是颌面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口腔腔隙、口腔黏膜、舌、牙齿等。
- 口腔黏膜覆盖口腔内部的黏膜组织,具有保护口腔组织的功能。
- 舌是口腔中的肌肉器官,参与咀嚼、吞咽和发音等功能。
5. 牙齿的解剖- 牙齿是口腔中的硬组织结构,用于咀嚼食物和发音。
- 牙齿由牙冠和牙根组成,牙冠露在口腔中,牙根嵌入牙槽骨中。
- 牙齿的种类包括前牙、犬牙、前臼齿和后臼齿等。
6. 相关组织结构- 颌面部还包括颌面肌肉、颌面血管、颌面神经和颌面淋巴系统等。
- 颌面肌肉参与咀嚼、表情和发音等活动。
- 颌面血管供应颌面部的血液,颌面神经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 颌面淋巴系统参与免疫反应和废物排出等功能。
以上是《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的简要内容介绍。
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复杂,了解颌面部的解剖对于口腔医学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颌面部解剖生理颌面部解剖生理三峡大学仁和医院胡彬彬颌面部表面形态颌面部上的表面形态标志颌面部中的表面形态标志睑裂睑内眦联合和睑外眦联合内眦和外眦鼻根、鼻尖、鼻背、唇面沟、鼻唇沟口裂、口角、唇红、唇红缘、唇弓、人中点唇峰和唇珠、人中耳屏、眶下孔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颌面部下的表面形态标志颏唇沟颏下点颏孔颌骨(一)上颌骨上颌骨为面中部最大的骨骼形态不规则由一体、四突构成即上颌骨体、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构成。
与周围邻近骨器官相接构成眶底、鼻底和口腔顶部。
上颌骨体:分为四壁一腔、即前、后、上、内四壁和上颌窦腔上颌骨突:包含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腭前孔、腭大孔)上颌体前壁(脸面):上方为眶下缘下方接牙槽突。
标志:在眶下缘中份下方cm处有一开口向内下的骨孔称眶下孔有眶下神经、血管通过。
后壁(颞下面):常以颧牙槽嵴(上颌第一磨牙根方的骨突)作为前、后壁的分界。
嵴的后方骨质微凸呈结节状称上颌结节其上方有个小孔为上牙槽后神经、血管经过处可麻醉上颌磨牙颊侧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应将麻药注射至上颌结节处。
上颌体上壁(眶面):构成眼眶下壁其后面中部眶下沟向前内下形成眶下管开口于眶下孔。
上牙槽前、中神经经眶下孔支配上颌前牙及双尖牙。
内壁(鼻面):构成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开口处经中鼻道与鼻腔相通。
鼻面有一三角形的上颌窦裂孔通向鼻腔平时为筛骨、腭骨及下鼻甲所掩盖仅留上颌窦开口通中鼻道。
上颌窦裂孔后方骨面粗糙有向下前的沟与腭骨垂直板相接构成翼腭管有腭降动脉及腭大神经通过穿出硬腭上的腭大孔位于黏膜下。
上颌体上颌窦:为锥形空腔。
分为一底、一尖及前外、后、上、下四面。
底为上颌体的鼻面尖伸入上颌骨颧突上面即上颌体的眶面下面即牙槽突前外侧面为上颌体前外侧壁后面为上颌体后面。
上颌窦下壁有前向后盖过上颌双尖牙及磨牙的根尖有的仅隔一层上颌窦黏膜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因而以上诸牙牙根感染时可侵及上颌窦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临床上拔除上颌双尖牙及磨牙断根时在掏根是应避免将牙根推入到上颌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