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投降日日本人穿旧军服扛军旗参拜靖国神社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4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根本原因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根本原因8月15日,日本部分内阁成员再次参拜靖国神社,首相安倍晋三也再次向靖国神社供奉香火。
靖国神社已成日本处理邻国关系的绊脚石。
去年10月,日本福冈县遗族联合会通过一项决议,为了能让全体国民都去靖国神社参拜,应将14个争议人物迁至它处。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不但中国韩国反对,日本的主子美国也时而表示异议,日本国内也出现不同声音。
那么日本政要为何要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呢?从总体上看与对靖国神社看法有关。
由于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没能清算,日本国内对靖国神社看法与国外相差甚远,主要错误有三点:1、东条英机等与以往军人没什么不同。
靖国神社建立于1869年。
在靖国神社里除祭有二战时期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名录外,还有中日甲午战争军人名录13619人、日俄战争军人名录88429人。
日本人认为,东条英机等二战军人与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时期到中国、朝鲜作战的日本军人没什么不同。
其他人员如果可以祭拜,东条英机等人也没有理由说不行。
2、远东国际审判缺乏法律依据。
在靖国神社里除14名甲级战犯外,还有2000多名乙级丙级战犯及其它军人总计246万6千人。
日本人认为远东国际审判将战犯分为甲乙丙丁缺乏依据。
没有哪部法律可以将犯人分为甲乙丙丁。
一个人犯了罪根据相关法律审判即可,没必要贴上甲乙丙丁标签,这种行为本身就涉嫌违法。
3、靖国神社问题因日本战败而产生。
日本人普遍认为二战中日本如果是战胜国,靖国神社就是美国的阿灵顿公墓,东条英机就是美国的艾森豪威尔。
只是因为日本在二战中没能打胜,胜者王候败者賊,国际法庭才将日本的军事将领定为战犯,由此产生了靖国神社问题。
上述看法在日本国内有相当市场。
有些日本人甚至认为,东条英机等人敢于同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多国做战,其勇气可贵堪称日本近代史的“民族英雄”。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福冈县遗族会提出将14名争议人物迁到它处,并非因为他们是甲级战犯,而是因为这14人争议太大,影响了参拜别人。
高考政治时事集锦如何看待“日本内阁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时事评论背景:8月15日,日本内阁部分成员再度参拜靖国神社,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日本内阁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靖国神社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重要象征。
如何对待靖国神社问题,反映了日本政治人物对昔日侵略战争的认识。
曲线拜鬼、纵容阁僚拜鬼,实质就是以错误的历史观影响视听,愚蠢地针对大是大非问题做些手脚。
当然,这是根本不可能蒙混过关的,不可能躲过东亚邻国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倒行逆施,小动作不断,突破战后和平体制的意图昭然若揭。
增加国防预算、扩充军备、松绑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一系列重温军国主义旧梦的举动,把日本国内的政治环境搅得乌烟瘴气,对地区安全稳定形成了威胁。
错误行动,绝不会因为被顽固重复多次而改变错误的性质,日本也绝不会因安倍政府的顽固右倾化而真正强大起来。
冲撞公理的挑衅,就是在丑化日本的国际形象,拿日本的前途命运冒险,从根本上损害日本的国家利益。
确实到了正义之声必须在日本强大起来的时候,否则日本自己只能陷入无尽的苦恼之中。
在东京明治大学教授“东亚关系论”课程的学者近藤大介近来研究学生的习作而得出结论:“如今的日本年轻人,正在为日本与邻国关系恶化的现状,发自内心地苦恼不已。
”安倍内阁强行解禁集体自卫权之后,这位学者进一步观察到,“当发现原来只在历史教科书上看到过的‘战争’变得‘近在咫尺’时,班上的孩子们打心眼里慌了”。
近来安倍政府民意支持率下降的事实,就说明了问题。
英国历史学家肯尼斯·韩歇尔曾警示,日本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过去,不能诚恳承认过去的罪行,迈向未来的脚步将受阻碍,因为经济成就获得的尊敬将继续被负面的保留所抵消。
日本的有识之士也认识到,日本若想真正赢得亚洲邻国的信任,历史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关。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明确指出:“日本作为亚洲一员,不管从地缘政治上还是从历史上来看,都与亚洲各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靖国神社的历史是怎样的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神社也是日本天皇唯一鞠躬的对象。
在二战后,遵循战后宪法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靖国神社的历史是怎样的?靖国神社的历史基本介绍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社,社格是别格官币社,本殿构造为神明造,例祭为每年的4月21日-23日和10月17日-20日。
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帝国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侵略中国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性质上类似华人社会的忠烈祠。
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在二战后,遵循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
由于靖国的祭祀对象包括了14名甲级战犯,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使得该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备具争议性。
靖国神社可以说是邪恶的帝国主义的象征。
应被取缔。
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由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在二战以后,遵循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
靖国神社起源自1853年美国佩里准将要求日本开港后(即黑船事件),日本形成了两大对立派,即以日本天皇为中心的朝廷方和德川幕府。
幕府无视朝廷的命令,屈服佩里准将的开港要求,因此尊王派长州藩和萨摩藩的活动家们便展开了打倒幕府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很多人死在幕府手里。
于是,尊王派长州藩和萨摩藩在各地建立招魂社,把死在幕府手中的藩军视为“国事殉难者”,对其进行祭祀。
设立招魂社的目的在于“慰灵”和“显彰”,用以鼓励自己一方活动家的活动。
靖国神社的前身东京招魂社也是在这样的历史的背景下建起来的。
然而,日本关于祭祀战死者的传统是在“御灵信仰(指的是那些在现世因为权力斗争而遭受屠杀的死者的灵魂,很可能会怀着怨恨回来报复,现世之人出于恐怖,便为了消解怨恨而祭祀这些死者的灵魂)”的基础上友好地祭祀战死的敌人和在“怨亲平等”的原则下不分敌我一起祭祀。
祭祀侵略者亡魂的靖国神社作者:陆安来源:《课外阅读》2005年第10期每年的8月15日,位于东京千代田区九段坡上的靖国神社内,都会有一些军国主义的残渣余孽搞一番令人作呕的表演,右翼团体乘机举行集会,渲染侵略有理的“爱国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为数不少的内阁成员和国会议员也纷纷前来参拜。
每次参拜都会激起世界人民,特别是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亚洲人民的愤怒声讨和严正抗议,在国际关系中激起新的矛盾,靖国神社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敏感的场所。
从招魂社到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是日本神道的产物,在神道祭祖的神社中影响最大。
靖国神社建于明治维新初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明治维新开始后,为纪念明治政权建立过程中阵亡的将士,明治政府于1868年在京都修“东山祠”,1869年在东京建“招魂社”。
1879年6月,“招魂社”改名为“靖国神社”。
“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
在历史上,日本的普通神社一般由日本内务省管理,惟有靖国神社由陆军省和海军省管辖,是典型的国家神社。
随着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加剧,靖国神社的地位不断上升,后来专门摆放在对外侵略战争中丧命的军人的牌位,成为宣扬和支持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寄托。
1938年,日本政府大幅度提高神社官员的职位,规定靖国神社的管理官“宫词”,必须由退役的陆海军大将充任,神社的警卫也改为全副武装的宪兵担任。
入祀神社的战死者须经天皇批准,并被公认为“对天皇忠诚的模范”和“为国捐躯的英雄”。
据说,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军队开赴战场前,都要集体参拜靖国神社,留下的遗言也大多是“死后在靖国神社再见”之类的狂热言辞。
靖国神社尊崇的是战死的军人,至于在战争灾害中死亡的普通百姓,则不能进入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的军国主义嘴脸昭然若揭。
秘密摆放甲级战犯牌位1948年,“日本遗族会”成立,这是一个由战死军人家属纠合起来的右翼团体,他们赤裸裸地为侵略战争翻案,为军国主义张目。
在右翼分子的大肆鼓噪下,1953年,日本政府制订了《战伤病者战殁者遗族援护法》和《津贴法》,将战犯遗族视为一般战殁者遗族,向他们发放遗族养老金、悼念费及其他补助。
日本参拜靖国神社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对亚洲各国人民犯下了历史所不可饶恕的错误,而日本政党领导人却不顾亚洲各国人民的心情和愤恨,公开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是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内外战争的战死者及家属,其中大多数是在侵略中国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
但由于靖国的祭祀对象包括了14名甲级战犯,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使得该神社最初的“安抚冤魂”的教义发生了性质的改变。
而二战后日本政府首相和议员等政界要人的参拜,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备具争议性,同时也极大地伤害了曾经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广大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引起了无数人的强烈愤慨。
1972年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访华,并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
这一事件开创了中日关系的新局面,并对未来远东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30多年的时间里,中日关系一直在曲折中前进,虽然有过不少的波折,但总体趋势还是向前发展。
政治层面,对于日本在参拜靖国神社这个问题上,屡次不顾及中国人民甚至是整个亚洲的人民的极力反对,依然参拜着二战甲级战犯。
从总体上来说,这是对日本曾经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史实的否定,是对所犯下错误的不承认的不负责甚至是挑衅的态度。
从深层次上考虑,要说日本人要完全否认或是扭曲侵华的罪行,年年代代都没有正确审视或是正视,那是不可能的。
即使在维护国家方面不愿意承认罪行,但内心肯定是对史实有过思考。
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公开对历史的不尊重,目的不仅是为了激起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怨愤,进一步的目的是想借此试探中国,如果中国还对此不采取强硬的态度,那日本势力将会进一步侵入中国,台湾事件,钓鱼岛事件等比比皆是,进而想在东亚进一步扩大日本的影响势力。
中国现在的GDP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日本在申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均以失败告终,使得如今的日本首相不得不进一步想着如何跟中国搞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