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开采设计CAD(1-6章)
- 格式:ppt
- 大小:4.24 MB
- 文档页数:178
采矿课程设计cad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采矿课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采矿图纸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3.熟悉采矿图纸的种类和内容。
4.能够熟练使用CAD软件进行基本绘图操作。
5.能够根据采矿工程的需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采矿图纸。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流程、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采矿图纸的种类和内容等。
具体安排如下:1.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流程:介绍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如矿床、采矿方法等,以及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如勘探、设计、施工等。
2.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介绍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如绘图、修改、标注等,以及CAD软件的功能,如三维建模、动画制作等。
3.采矿图纸的种类和内容:介绍采矿图纸的种类,如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等,以及采矿图纸的内容,如矿体边界、开采范围、工程布局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法和互动讨论法相结合。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流程,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采矿图纸的种类和内容等。
2.实践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CAD软件进行采矿图纸的设计。
3.互动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正规出版社出版的采矿工程和CAD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图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料。
3.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CAD软件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摘要本设计矿井为鸡西矿业集团小恒山矿2.4Mt/a新矿井设计。
地质构造简单,共有可采煤层为5层,分别为1#上、3#上、3#下、6#A和34#煤层总厚度为 10.3m。
设计井田的工业储量为262.5Mt,可采储量为211.2 Mt,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为63a。
煤层倾角为10°属缓倾斜煤层,本矿井设计采用双立井开拓方式,划分为三个水平,4个带区,2个工作面达产,采用带区式准备方式,达产时为两个带区。
大巷运输采用14t架线式电机车牵引5t底卸式矿车运输,运输巷采用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为1.5t固定式矿车,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
采煤方法为倾斜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工作面的支护方式采用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处理方法为全部跨落法。
提升设备为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用罐笼提升。
矿井年工作日为330d,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h,本采用“四、六”工作制,工作面长为180m,循环进度为0.8m,每日进9刀。
关键词:矿井设计倾斜长壁采煤法全部跨落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mine in Jixi Mining Group Xiaohengshan Mine is 2.4 Mt / a new mine design. Simple geological structure, a total coal seam is 5 layers, respectively 1#up、3#up、3 #down、6 #A and 34# coal seam thickness of the total is 10.3m. Mine design of industrial reserves are 262.5 Mt, the recoverable reserves are 211.2 Mt. Mine design service life are 63years. Seam inclination of 10 ° is a gently inclined coal, the mine-shaft design using pioneering approach is divided into 3 levels. four bands, two face up to production, using the belt-prepared, when the production of two bands. Roadway transport the 14 t-linear motor vehicle traction five t-bottom tub transport, transport belt conveyors used roadway, auxiliary transport of 1.5 t fixed tub, face scraper used transport aircraft. Mining method for inclined longwall mining retrogression mining technology for integrated mechanized mining technique. Face support method using shield-type hydraulic support the roof all the way to handle cross-loading method. Well mainly to upgrade equipment used winder, using cage belonging to upgrade. Mine for 330 days, d, net upgrade daily for 16 h, the adoption of the "four six" work system Face length of 180 m, the progress of cycle 0.8m per day into nine knife.Keywords : mine design Inclined longwall mining method All-tran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 II 绪论 (1)第1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2)1.1井田概况 (2)1.1.1 交通位置 (2)1.1.2 地形地势 (3)1.1.3 气象及地震情况 (3)1.1.4水文地质情况 (3)1.1.5煤田开发史 (3)1.1.6工农业及原料供应状况 (3)1.1.7水源及电源 (3)1.2 地质特征 (4)1.2.1 矿区内的地层情况 (4)1.2.2 地质构造 (5)1.2.3 煤层赋存情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6)1.2.4 岩石性质厚度特征 (8)1.2.5 井田水文地质情况 (8)1.2.6 沼气煤尘及煤的自燃性 (8)1.2.7 煤质牌号及用途 (8)1.3 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8)第2章井田境界储量服务年限 (10)2.1 井田境界 (10)2.1.1井田周边状况 (10)2.1.2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10)2.1.3 井田未来发展状况 (10)2.2 井田储量 (10)2.2.1 井田周边状况 (10)2.2.2 保安煤柱 (11)2.2.3 储量计算方法 (11)2.2.4 储量计算评价 (12)2.3 矿井工作制度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2)2.3.1 工作制度 (12)2.3.2 生产能力 (12)2.3.3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12)第3章井田开拓 (14)3.1概述 (14)3.1.1井田内外及附近生产矿井开拓方式概述 (14)3.1.2影响本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原因及其具体情况 (14)3.1.3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15)3.2矿井开拓方案的选择 (15)3.2.1井硐形式和井口位置 (15)3.2.2开采水平数目和标高 (21)3.2.3开拓巷道的布置 (22)3.3 选定开拓方案的系统描述 (23)3.3.1 井硐形式和数目 (23)3.3.2 井硐位置及坐标 (23)3.3.3水平数目及高度 (24)3.3.4石门大巷(运输大巷回风大巷)数目及布置 (24)3.3.5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 (26)3.3.6煤层群的联系 (27)3.3.7带区划分 (27)3.4 井筒布置及施工 (28)3.4.1井硐穿过的岩层性质及井硐维护 (28)3.4.2井硐布置及装备 (28)3.4.3井筒延伸的初步意见 (31)3.5 井底车场及硐室 (31)3.5.1井底车场形式的确定及论证 (31)3.5.2井底车场的布置储车线路行车线路布置长度 (32)3.5.3通过能力计算 (33)3.5.4井底车场主要硐室 (33)3.6 开采顺序 (34)3.6.1沿煤层走向的开采顺序 (34)3.6.2沿煤层倾斜方向的开采顺序 (34)3.6.3带区接续计划 (35)3.6.4“三量控制”情况 (35)第4章带区巷道布置与带区生产系统 (37)4.1带区概况 (37)4.1.1设计带区的位置边界范围带区煤柱 (37)4.1.2带区地质和煤质情况 (37)4.1.3带区生产能力储量及服务年限 (37)4.2 带区巷道布置 (37)4.2.1带区划分 (37)4.2.2带区斜巷布置 (38)4.2.3带区煤仓形式容量及支护 (38)4.2.4带区硐室简介 (40)4.2.5带区工作面的接续 (40)4.3 带区准备 (41)4.3.1 带区巷道的准备顺序 (41)4.3.2 带区主要巷道的断面及支护方式 (42)第5章采煤方法 (44)5.1 采煤方法的选择 (44)5.2 回采工艺 (44)5.2.1回采工作面的工艺过程及使用的机械设备 (44)5.2.2工作面循环方式和劳动组织形式 (45)第6章井下运输和矿井提升 (48)6.1 矿井井下运输 (48)6.1.1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的确定 (48)6.1.2矿车的选型及数量 (48)6.1.3带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49)6.2 矿井提升系统 (49)第7章矿井通风安全 (50)7.1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50)7.1.1.概述 (50)7.1.2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50)7.1.3主扇工作方式的确定 (51)7.2 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 (51)7.2.1矿井风量计算的规定 (51)7.2.2风量计算 (51)7.2.4风速的验算 (53)7.2.5风量的调节方法与措施 (54)7.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55)7.3.1确定全矿最大通风阻力和最小通风阻力 (55)7.3.2矿井等积孔计算 (55)7.4 通风设备的选择 (56)7.4.1主扇的选择计算: (56)7.4.2 电动机的选择 (57)7.5 矿井安全生产措施 (58)7.5.1预防瓦斯及煤尘爆炸 (58)7.5.2火灾与水患的预防 (58)7.5.3其他事故的预防 (59)7.5.4避灾路线及自救规定 (59)第8章矿井排水 (60)8.1概述 (60)8.1.1矿井水来源及涌水量 (60)8.1.2对排水设备的要求 (60)8.2 矿井主要排水设备 (61)8.2.1排水方式与排水系统简介 (61)8.2.2主排水设备及管路的选择计算 (61)第9章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4)总结 (66)致谢辞 (67)参考文献 (68)附录1 (69)附录2 (76)绪论通过大学专业知识学习,对矿井生产系统、运输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有了深入的了解。
C a d绘制矿井图件1、建立图层执行[图层]命令,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建立图层。
建立图层时尽可能详细,对于以后图形的修改非常重要。
线宽在图层特性里统一设置为默认值,出图时可以利用颜色整体控制线宽,以后例题设置同此。
把巷道、方格网、图框、钻孔等分别放在不同图层,以后修改很方便2、根据实际图纸大小绘制图框,尽量采用标准图框,图签大小有具体规定,内容一般没有固定格式,按照下图所示尺寸绘制图签,在表格内填写文字,全部完成后将整个图签写块,最后将其移动到图框右下角。
3、绘制经纬网格,标注坐标一种方法:参照采掘工程平面图的经纬网格和坐标情况,在所绘的图框内选择合适位置绘制最下边第一条经线,和最左边第一条纬线,然后分别向上和向右偏移经线和纬线,偏移距离为100(如果比例尺1:5000,则偏移500.每一个方格网的图上距离一般10c m,根据比例尺调整偏移距离),得到全部经纬线。
利用“单行文字”命令标注第一条经线坐标值,之后将其复制到每条经线上,使用“D D E D I T”命令依次修改坐标值,得到左边全部的经线坐标,最后复制全部坐标到右边。
同样的方法标注上边框和下边框的纬线坐标值。
第二种方法:c a s s里是自动生成的,不用画线。
可以尝试自己做一下。
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自己摸索4、如果绘制矿井图件,需要绘制井田边界线,煤柱线将“井田边界线”图层设置为当前层,根据井田边界坐标,利用[偏移]命令找到每一个边界点,并将每个点用[多段线]命令连起来。
井田边界煤柱为20m,将井田边界线向内偏移10个图形单位,生成井田边界煤柱,将其转换至“煤柱线”图层内。
5、绘制等高线,标注标高值方法一可以把控制点坐标在c a d中标好,然后p l命令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再按s样条曲线化,调整下搞定方法二、设置“等高线”图层为当前层,将井田内的等高线利用“P L I N E”命令一一描绘出来,关闭其它图层,图形内只剩下等高线,执行“P E D I T”命令编辑等高线,具体操作如下:命令:P E D I T↙//多段线编辑选择多段线或[多条(M)]:m//选择选项m选择对象://框选全部等高线输入选项[闭合(C)/打开(O)/合并(J)/宽度(W)/拟合(F)/样条曲线(S)/非曲线化(D)/线型生成(L)/放弃(U)]:f//将等高线拟合命令:D T E X T↙//标注等高线值当前文字样式:S t a n d a r d当前文字高度:3.0000指定文字的起点或[对正(J)/样式(S)]://指定等高线上一点指定高度<3.0000>:↙//默认指定文字的旋转角度<0>:↙//默认依次输入各条等高线的等高线值后,将每个等高线值旋转与等高线保持平行,并将等高线打断。
煤矿CAD矿图编制标准说明目录第一章矿图技术管理及制图技术 (1)第一节矿图技术管理的一般规定 (1)矿图的基本要求 (1)第二节生产矿井必备的基本矿图和专用矿图 (2)一、生产矿井必备的基本矿图 (2)二、生产矿井必备的测量图 (2)三、生产矿井必备的地质图 (3)四、生产矿井必备的储量管理图 (3)五、生产矿井必备的水文地质图 (3)六、生产矿井必备的通风防尘系统图 (3)七、生产矿井必备的机电运输系统图 (4)第三节各种矿图的绘制内容及注记要求 (4)一、井田区域地形图 (4)二、工业广场平面图 (5)三、采掘工程平面图 (6)四、主要巷道平面图 (7)五、井上下对照图 (7)六、矿井地面控制网图 (8)七、矿井地形地质图 (8)八、矿井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8)九、矿井地质剖面图 (9)十、矿井煤(岩)层对比图 (9)十一、矿井分水平地质切面图 (10)十二、矿井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0)十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11)十四、矿井充水性图 (12)十五、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13)十六、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14)十七、矿井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 (15)十八、矿井防治水系统图 (15)十九、通风、防尘管路系统图 (16)二十、机电运输系统图 (16)(一)图纸图签要求: (16)机电运输系统图图签格式 (17)(二)供电系统方框图 (17)(三)配电(供电)系统图 (18)(四)排水管路系统图 (19)(五)通信系统图 (19)(六)压风管路系统图 (20)(七)提升运输系统图 (20)(八)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 (21)第二章煤矿矿图图例 (22)第一节图例的相关规定 (22)第二节图例的一般要求 (22)第三节符号的绘制 (23)第四节注记 (24)第一章矿图技术管理及制图技术第一节矿图技术管理的一般规定矿图的基本要求1、煤矿地质测量图(以下简称矿图)的技术管理必须符合《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矿图绘制的内容、精度以及绘制的方法、标准,必须符合煤矿地质、测量的有关规程及《煤矿地质测量图例》的规定。
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矿井二盘区开采初步设计说明书咸阳星城矿山工程服务有限公司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矿井二盘区开采初步设计说明书工程编号:C1008总经理:雷明安技术负责人:冯耀挺项目负责人:雷明安咸阳星城矿山工程服务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元月参加设计人员目录前言…………………………………………………………(1)~(6)第一章盘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 第一节矿井概况……………………………………………1-1 第二节盘区概况……………………………………………1-6 第三节地质特征……………………………………………1-6 第四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6 第二章盘区参数…………………………………………………2-1 第一节盘区尺寸及资源/储量………………………………2-1 第二节盘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4 第三章采煤方法选择…………………………………………3-1 第一节盘区基本条件…………………………………………3-1 第二节采煤方法选择……………………………………3-1 第四章盘区巷道布置…………………………………………4-1 第一节盘区巷道布置方案比选………………………………4-1 第二节盘区巷道布置方式………………………………4-8 第三节盘区巷道掘进…………………………………4-8 第五章采煤工艺……………………………………………5-1 第一节概述…………………………………………………5-1 第二节 4-1煤采煤工艺…………………………………………5-2 第三节 4-2煤采煤工艺……………………………………5-11 第六章盘区生产系统及装备……………………………………6-1 第一节盘区生产能力………………………………………6-1 第二节运输系统及设备……………………………………6-1 第三节通风系统及设备………………………………………6-4第四节供电系统及设备……………………………………6-7 第五节排水系统及设备………………………………………6-1 第六节消防洒水系统…………………………………………6-3 第七节供压气系统……………………………………………6-3 第八节监测监控系统………………………………………6-5 第九节通信系统………………………………………6-1 第十节黄泥灌浆系及设备……………………………………6-2 第十一节注氮系统及设备……………………………6-4 第十二节紧急避险系统………………………………………6-6 第七章盘区灾害防治安全技术措施………………………………7-1 第一节瓦斯防治安全技术措施………………………………7-1 第二节矿尘防治安全技术措施………………………………7-1 第三节火灾防治安全技术措施………………………………7-4 第四节水灾防治安全技术措施……………………………7-7 第五节顶板事故防治安全技术措施…………………………7-1 第六节其它事故防治安全技术措施…………………………7-3 第七节避灾路线………………………………………………7-3第八章技术经济…………………………………………8-1 第一节准备工期及产量递增…………………………………8-1 第二节技术经济概述……………………………………8-1 第三节技术经济指标表……………………………………8-1图纸目录前言陕西煤业集团黄陵建庄矿业有限公司矿区原为黄陵矿区的一部分,行政隶属黄陵县腰坪乡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