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160.50 KB
- 文档页数:7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更新日期:2008-12-9 16:44:04索引号:530524-0079-0041发文日期:2008-12-09名称: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2.1.1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应根据批准的井田详查或勘探地质报告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进行,且必须经认真分析研究后,对勘探程度、资源可靠性、开采条件及经济意义等作出评价。
2.1.3计算矿井设计资源燉储量时,应从工业资源燉储量中减去断层、防水、井田境界、地面建(构)筑物等永久煤柱煤量及因法律、社会、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不得开采的煤柱煤量;计算设计可采储量时,应从设计资源燉储量中减去工业场地、井筒、井下主要巷道等保护煤柱煤量;其煤柱留设要求和计算方法,必须符合现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
2.1.4矿井采区的回采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厚煤层不应小于75%;2中厚煤层不应小于80%;3薄煤层不应小于85%;4水力采煤的采区回采率,厚煤层、中厚煤层、薄煤层分别不应小于70%、75%和80%。
3.1.7井筒数量及兼用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4箕斗提升井或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兼作风井使用时,必须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5高瓦斯、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必须设专用回风井。
3.2.15工业场地应具有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避开法定保护的文物古迹、风景区、涝低洼区和采空区,不受岩崩、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等灾害威胁;3.3.12开拓巷道不得布置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严重冲击地压煤层中;3.3.4开拓巷道净断面,必须以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能满足行人、运输、通风、管线及设备安装、检修等需要为原则确定。
净断面的选取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现行标准《煤矿矿井巷道断面及交叉点设计规》MT/T5024的有关规定。
4.1.33立井井筒装备中所有金属构件及连接件,必须采取防腐蚀处理措施;4.2.22井底车场巷道不得布置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冲击地压煤层中;4.3.22井下硐室不得布置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冲击地压煤层中。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节选)Code for mine design of coal industryGB 50215--2005主编部门:中国煤炭建设协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履行日期: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371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215—2005,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原《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94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五年九月十四日目录前言1 总则2 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2.1 矿井资源/储量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3 井田开拓3.1 井田开拓方式3.2 井口位置与开采水平划分3.3 开拓巷道布置3.4 开采顺序与采区划分4 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4.1 井筒4.2 井底车场4.3 主要硐室5 井下开采5.1 采区布置5.2 采煤方法及工艺5.3 采区巷道布置5.4 巷道掘进与掘进机械化6 井下运输6.1 一般规定6.2 井下煤炭运输6.3 井下辅助运输6.4 矿井车辆配备数量7 通风与安全7.1 通风7.2 防水、防尘、防火、防煤与瓦斯突出7.3 抽放瓦斯7.4 安全监测、监控7.5 矿井热害防治附录A 固体矿产资源分类附录B 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附录C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资源/储量类型及计算附件储量计算中的名词解释及相关问题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件《关于印发“二00二~二00三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对原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94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认真分析、总结和吸取了十年来我国煤矿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考虑了我国煤矿建设项目的管理程序和入世要求,特别是引入了十年来国内外矿井建设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的科研成果。
前言本规范根据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的安排,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和分析,在基于我国煤炭工业矿井近几十年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经验,结合原煤炭部(81)煤基字第782号《煤炭部关于编报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的通知》,充分考虑了各地区、各企业的不同状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4章: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矿井概况、5矿井施工总体部署、6矿井施工准备、7施工总平面布置、8主要单位工程施工方案、9建井主要生产系统设计方案、10矿井建设总进度计划、11目标管理计划、12施工安全管理、13绿色施工、14附图和附表。
本规范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负责管理,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乙路182号,邮编710054:),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北段64号,邮编:710054)。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河南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山东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重庆巨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煤炭工业济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工程大学山西诚正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淮北矿业工程建设公司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许以俪张百祥张家勋康录安成蛟贾宏俊姜玉松刘建玲宋洪均龚炳江吴新华邢金林谭杰吕宝金魏允伯朱周岐左永红刘沛林秦佳之孙跃华王建设卜卫平刘志刚袁兆宽孔祥会原伟主要审查人员:张胜利孙守仁刘长安温百根李炳胜徐向荣李理化范强赵春孝目次1 总则.................................................................................................... - 0 -2 术语.................................................................................................... - 1 -3 基本规定......................................................................................... -4 -4 矿井概况......................................................................................... - 7 -5 矿井施工总体部署.............................................................................. - 8 -5.1 基本原则........................................................................................ - 8 -5.2 矿井建设主要条件分析与评价 ................................................ - 8 -5.3 施工总体部署............................................................................... - 9 -6 矿井施工准备..................................................................................... - 11 -7 施工总平面布置 ................................................................................ - 12 -8 主要单位工程施工方案 ................................................................... - 13 -8.1 一般规定...................................................................................... - 13 -页脚内容8.2井巷工程....................................................................................... - 13 -8.3 土建工程...................................................................................... - 14 -8.4 安装工程...................................................................................... - 15 -9 建井主要生产系统设计方案 .......................................................... - 16 -9.1施工设备配套原则 ..................................................................... - 16 -9.2 提升与运输系统 ........................................................................ - 17 -9.3 通风系统...................................................................................... - 17 -9.4 压气系统...................................................................................... - 18 -9.5 供排水系统 ................................................................................. - 18 -9.6 供电系统...................................................................................... - 19 -9.7 瓦斯抽采系统............................................................................. - 20 -10 矿井建设总进度计划 ..................................................................... - 21 -10.1 一般规定 ................................................................................... - 21 -页脚内容10.2 施工总进度计划...................................................................... - 21 -10.3 施工图供应计划...................................................................... - 22 -10.4 资源采购与供应计划 ............................................................. - 22 -11、目标管理计划................................................................................ - 23 -11.1一般规定 .................................................................................... - 23 -11.2质量目标管理计划................................................................... - 23 -11.3进度目标管理计划................................................................... - 24 -11.4 投资目标管理计划.................................................................. - 24 -12 施工安全管理 .................................................................................. - 25 -13、绿色施工............................................................................ - 25 -14、附图和附表 .................................................................................... - 27 -附录A:矿井建设逐年投资计划汇总表 (28)附录B:井巷工程施工进度及投资计划表 (29)附录C:土建工程施工进度及投资计划表 (30)页脚内容附录D: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计划表 (31)附录E:建设工程其它费投资计划表 (34)附录F:主要设备供应计划表 (34)附录G:施工图供应计划表 (35)附录H: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大纲 (36)页脚内容1 总则1.0.1为规范煤炭工业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管理,提高煤炭工业矿井建设管理水平,制定本规范。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更新日期:2008-12-9 16:44:04索引号:53发文日期:2008-12-09名称: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2.1.1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应根据批准的井田详查或勘探地质报告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进行,且必须经认真分析研究后,对勘探程度、资源可靠性、开采条件及经济意义等作出评价。
2.1.3计算矿井设计资源燉储量时,应从工业资源燉储量中减去断层、防水、井田境界、地面建(构)筑物等永久煤柱煤量及因法律、社会、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不得开采的煤柱煤量;计算设计可采储量时,应从设计资源燉储量中减去工业场地、井筒、井下主要巷道等保护煤柱煤量;其煤柱留设要求和计算方法,必须符合现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
2.1.4矿井采区的回采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厚煤层不应小于75%;2中厚煤层不应小于80%;3薄煤层不应小于85%;4水力采煤的采区回采率,厚煤层、中厚煤层、薄煤层分别不应小于70%、75%和80%。
3.1.7井筒数量及兼用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4箕斗提升井或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兼作风井使用时,必须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5高瓦斯、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必须设专用回风井。
3.2.15工业场地应具有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避开法定保护的文物古迹、风景区、内涝低洼区和采空区,不受岩崩、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等灾害威胁;3.3.12开拓巷道不得布置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严重冲击地压煤层中;3.3.4开拓巷道净断面,必须以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能满足行人、运输、通风、管线及设备安装、检修等需要为原则确定。
净断面的选取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现行标准《煤矿矿井巷道断面及交叉点设计规范》MT/T5024的有关规定。
4.1.33立井井筒装备中所有金属构件及连接件,必须采取防腐蚀处理措施;4.2.22井底车场巷道不得布置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冲击地压煤层中;4.3.22井下硐室不得布置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冲击地压煤层中。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2.1.1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应根据批准的井田详查或勘探地质报告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进行,且必须经认真分析研究后,对勘探程度、资源可靠性、开采条件及经济意义等作出评价。
2.1.3计算矿井设计资源燉储量时,应从工业资源燉储量中减去断层、防水、井田境界、地面建(构)筑物等永久煤柱煤量及因法律、社会、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不得开采的煤柱煤量;计算设计可采储量时,应从设计资源燉储量中减去工业场地、井筒、井下主要巷道等保护煤柱煤量;其煤柱留设要求和计算方法,必须符合现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
2.1.4矿井采区的回采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厚煤层不应小于75%;2中厚煤层不应小于80%;3薄煤层不应小于85%;4水力采煤的采区回采率,厚煤层、中厚煤层、薄煤层分别不应小于70%、75%和80%。
3.1.7井筒数量及兼用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4箕斗提升井或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兼作风井使用时,必须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5高瓦斯、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必须设专用回风井。
3.2.15工业场地应具有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避开法定保护的文物古迹、风景区、内涝低洼区和采空区,不受岩崩、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等灾害威胁;3.3.12开拓巷道不得布置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严重冲击地压煤层中;3.3.4开拓巷道净断面,必须以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能满足行人、运输、通风、管线及设备安装、检修等需要为原则确定。
净断面的选取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现行标准《煤矿矿井巷道断面及交叉点设计规范》MT/T5024的有关规定。
4.1.33立井井筒装备中所有金属构件及连接件,必须采取防腐蚀处理措施;4.2.22井底车场巷道不得布置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冲击地压煤层中;4.3.22井下硐室不得布置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冲击地压煤层中。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1. 引言煤炭工业是我国能源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井设计规范是确保矿井运营安全和高效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介绍煤炭工业矿井设计的一般规范。
2. 设计概述煤炭矿井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采矿方法:包括采矿工艺、开采方式等; - 矿井布置:包括井筒位置、矿井距离等; - 矿井结构:包括井筒结构、支护结构等; - 矿井通风:包括通风方式、通风设备等。
3.1 井筒位置选择井筒的位置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 - 离矿井井底的最大距离 - 离其他井筒的最小距离 - 离采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井筒的位置应通过工程设计和实地勘察来确定。
3.2 防止井筒堆积灰尘为防止井筒堆积灰尘,应设置合理的灰尘控制措施,包括安装除尘设备、矿井通风设计等。
4. 井筒结构设计4.1 井筒直径和深度井筒的直径和深度应根据矿井的采煤能力和生产要求来确定,同时要考虑工程经济性和安全性。
井筒壁厚应满足以下条件: - 承受矿井地压和水压 - 保证井筒稳定和安全井筒壁厚的设计需要进行结构力学分析和工程实践验证。
5. 支护结构设计支护结构是保证矿井采煤工作面稳定和安全的关键要素。
支护结构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 承受地压和顶板压力 - 防止煤岩体塌落和冒顶支护结构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采煤工艺要求。
6. 通风系统设计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 维持适宜的通风流量和质量 - 保证矿井内空气清新、不积尘通风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矿井布局和采煤工艺来确定。
7. 人员和设备运输煤炭矿井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人员和设备的运输问题。
人员和设备的运输方式和路径应考虑安全性和效率。
8. 矿井灭火和安全逃生设计矿井灭火和安全逃生是保证矿井安全的重要措施。
矿井设计中应考虑逃生通道、应急救援设备等安全性要素。
9. 总结本文介绍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的一般规范,包括矿井布置、井筒结构、支护结构、通风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煤炭矿井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采煤工艺和安全要求,确保矿井运营安全和高效。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主编部门:中国煤炭建设协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371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15—2005,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2.1.1、2.1.3、2.1.4、3.1.7(4)(5)、3.2.1(5)、3.3.1(2)、3.3.4、4.1.3(3)、4.2.2 (2)、4.3.2(2)、4.3.3、5.1.2(3)、5.2.6、5.3.3、5.3.6、7.1.1、7.2.1、7.2.2、7.2.3、7.2.4、7.2.5 (1)(3)(4)、7.2.6(1)(3)(4)(5)、7.3.1、7.3.2、7.3.5、7.3.8、7.4.2、7.5.1、7.5.8、8.1.3(1)(2)(3)、8.1.4、8.1.6(1)、8.1.7、8.2.1、8.2.5(1)、8.1.6、8.3.1(1)、8.3.2(1)(2)、8.4.1(4)、8.4.3(6)、8.4.5(2)、9.2.1 (3)、9.2.4、9.2.5、10.1.6(1)、10.1.12、10.1.14(3)、10.1.15(1)(2)(3)(4)(5)(6)、10.2.1、11.2.1、11.2.2 (1)、11.3.1、11.4.3(1)、11.4.11、11.5.1、11.5.5、11.7.3、12.4.10、12.4.13(1)(2)(3)(4)(5)、12.4.14、12.5.1(1)(2)(3)(4)(5)(6)、12.5.2(1)(2)(3)(4)、12.5.3、12.5.7、12.5.8、12.5.9、13.1.3、13.1.5、13.5.3、13.5.6、13.5.9、13.6.1、13.6.3、13.6.4、13.6.5(1)、14.1.1、14.2.1、14.3.3、D.1.3、D.2.1、D.2.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