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发展及对油气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79.68 KB
- 文档页数:6
第36卷第1期2024年1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6No.1Jan.2024收稿日期:2023-07-25;修回日期:2023-09-01;网络发表日期:2023-11-13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白马地区常压页岩气富集高产机理与目标评价”(编号:P21087-1)资助。
第一作者:包汉勇(1981—),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综合研究工作。
地址:(430223)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大学园路18号勘探开发研究院。
Email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4)01-0014-09DOI :10.12108/yxyqc.20240102引用:包汉勇,刘超,甘玉青,等.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2024,36(1):14-22.Cite :BAO Hanyong ,LIU Chao ,GAN Yuqing ,et al.Paleo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s of OrdovicianWufeng Formation to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southern Fuling area ,Sichuan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4,36(1):14-22.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包汉勇1,刘超1,甘玉青1,薛萌2,刘世强2,曾联波2,3,马诗杰2,罗良2(1.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武汉430223;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3.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北京100871)摘要: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声发射实验和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古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岩心实测结果,预测了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
四川盆地磨溪构造寒武系龙王庙组流体充注和油气成藏徐昉昊;袁海锋;徐国盛;罗小平【摘要】基于钻井岩心与薄片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激光拉曼成分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对四川盆地磨溪构造寒武系龙王庙组储集层孔、洞、缝充填矿物序列进行厘定,恢复储集层流体充注序列和油气运聚期次.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共经历了5期流体充注,其中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早—中白垩世这3期流体充注与油气相关.早—中白垩世是气藏成藏的关键时期,为晚期沉淀的石英矿物中的气相甲烷包裹体所记录,甲烷包裹体的40Ar-39Ar测年结果显示,该期天然气充注时间为(125.8±8.2) Ma.宿主石英矿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及87Sr/86Sr值分析显示,石英矿物沉淀的流体源为大气淡水经过长期演化浓缩而形成的地层水,并非深部或外源流体的侵入,反映龙王庙组天然气成藏关键时期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有利于龙王庙组大型天然气藏的形成.%The multi-stage minerals filled in pore space were sequenced,and the charging stages of fluid and hydrocarbon were re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f drilling cores and thin sections,homogeneous temperature testing of fluid inclusions,Laser Raman composition analysis and isotope geochemical analysis.The Cambrian Longwangrniao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went through 5 stages of fluid charging,in which 3 stages,mid-late Triassic,early-mid Jurassic and early-mid Cretaceous,were related to oil and gas charging.Especially the oil and gas charging event in early-mid Cretaceous was the critical period of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study area,and was recorded by methane gas inclusions in the late stage quartz.The 40Ar-39Ar dating of the 3rd stage methane inclusions shows that the natural gas charging of this stage wasfrom 125.8±8.2 Ma.Analysis of Si,O isotopes and 87Sr/86Sr of the late stage quartz indicates that the fluid source of the quartz was formation water coming from long term evolu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meteoric water,but not from deep part or other sources,this also reflects that,in the critical charging period of natural gas,the Cambrian Longwangrniao Formation in Moxi structure had favorable conservation condition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which was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Longwangmiao large natural gas pool.【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8(045)003【总页数】10页(P426-435)【关键词】四川盆地;磨溪构造;寒武系龙王庙组;流体充注;流体包裹体;油气成藏【作者】徐昉昊;袁海锋;徐国盛;罗小平【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0 引言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地区大型的含油富气叠合盆地,面积约18×104 km2,其震旦系—寒武系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古老地层油气勘探中占有重要地位[1-3],早在1964年就发现了威远气田,随后陆续发现了资阳气藏、龙女寺含气构造等[4]。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分析从油气成藏角度看,该区至少存在早侏罗世(或更早)、早白垩世、新近纪-现今三个主要成藏期。
前两次成藏属于早期成藏(印支—燕山期),油气主要来自昌吉凹陷及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新近纪-现今成藏属于晚期成藏(喜山晚期),油气主要来自昌吉凹陷侏罗系。
两期成藏与原油性质关系密切:①成藏期晚,遭到破坏的时间短,油性好;②埋藏深度浅,受到地下水和生物的影响越大,如排203井沙湾组油层浅于950m,有降解,排2井深于950m,为正常轻质油;③早期油和晚期油混合,油性会介于两者之间。
(2)保存(封盖)条件对油藏的影响车排子凸起区地层埋藏浅,保存条件的好坏对油气能否成藏意义重大,研究表明,塔西河组及沙湾组泥岩的封盖作用对沙湾组岩性体油藏的成藏起到重要的保存作用。
另外,泥岩封盖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藏的性质:根据该区岩心泥质岩盖层分析资料,同是沙湾组上段的泥岩盖层,属于排2油藏的排206井990m泥质岩突破压力为3.0MPa(饱含煤油),渗透率0.017×10-3μm2,具备一定封油能力,封气能力一般;而在其北面的属于排6油藏的排602井520.8m泥质岩突破压力为0.5MPa(饱含煤油),渗透率0.812×10-3μm2,封油能力较弱,不具备封气能力。
与此对应的前者油藏为轻质油,平均原油密度0.8059g/cm3,天然气微量,气中缺少甲烷、乙烷等轻烃组分,压力系数为1.024,水型为Cacl2型,平均总矿化度104330.36 mg/L;而后者油藏主要为稠油,原油密度为0.9807 g/cm3,原油粘度214000Pa.s。
由此可见深度不同泥岩的封盖能力也不同,而保存条件的好坏对车排子凸起区的油气成藏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到油气含量和物性。
气和油的物理化学特性存在差别,气较油而言,对储层要求较油低,而对盖层的要求又比油要高,当上覆盖层无法提供有效的封闭时,即使有大量的气注入也无济于事。
文章编号:167221926(2003)022*******收回日期:2003202225;修回日期:20032032171作者简介:宋岩(19572),女,山东淄博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1新构造运动对天然气晚期成藏的控制作用宋 岩1,王喜双2(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2.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北京 100011)摘 要:天然气藏的形成是一个散失与聚集的动态平衡过程,因此晚期成藏更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
对我国中部、西部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表明,新构造运动对天然气的晚期成藏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4方面:①晚期成盆有利于气源岩晚期供气,晚期快速沉降作用有利于气源岩的晚期快速熟化;②新构造运动为天然气晚期成藏提供了新的动力;③晚期圈闭的形成控制着天然气的晚期成藏;④晚期断裂的形成为浅层气晚期成藏提供了运移通道。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喜山运动;天然气;晚期成藏中图分类号:P 618113012 文献标识码:A 与石油相比,天然气具有分子小、易散失的特点。
研究表明,天然气的散失作用存在于气藏形成的整个历史时期,即天然气藏的形成是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1]。
只有当聚集量大于散失量时,气藏才能形成,因此,晚期成藏对气藏保存至关重要。
气藏形成越晚,天然气散失时间越短,散失量就越小[2]。
而新构造运动对天然气的晚期成藏起到了关键的控制作用。
我国含气盆地分布较多的中西部地区喜山活动强烈,由此不仅形成了造山带与盆地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3,4],而且也形成了大量断裂带和背斜构造带,从而控制了天然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晚期成盆有利于烃源岩晚期供气,晚期快速沉降作用有利于气源岩的晚期快速熟化 烃源岩生气期晚是控制天然气晚期成藏的最直接的因素。
烃源岩时代新,生油气期自然要晚,因此那些新生代成盆的含油气盆地都具有晚期成藏的特点。
中国中西部地区关键构造变革期次及变形特征杨帆; 胡烨; 罗开平; 李风勋; 潘文蕾; 曹清古; 陆永德【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9(041)004【总页数】7页(P475-481)【关键词】构造运动; 关键构造变革期; 变形特征; 中国中西部【作者】杨帆; 胡烨; 罗开平; 李风勋; 潘文蕾; 曹清古; 陆永德【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中国中西部主要盆地碎屑岩发育于海相层系基础之上,经历了多旋回叠合与改造过程,油气成藏复杂、差异性大[1-5]。
该地区油气储层普遍致密,属低孔、低渗—特低渗致密碎屑岩油气藏,虽然勘探前景广阔,但有效勘探开发和评价难度大,对油气资源潜力、致密碎屑岩成藏机理、富集高产规律等尚认识不清。
本文主要从盆地构造演化角度,剖析了与油气密切相关的关键构造变革期及变形特征,希望为进一步深化认识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及富集规律提供一定的依据。
1 中西部主要盆地构造特征差异我国中西部主要包括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和塔里木等几个主要盆地(图1),演化过程相似,在构造变形上大多表现出“盆缘冲断,盆内弱形变”的构造特征。
但也有例外,比如准噶尔西缘、塔里木东南缘走滑强烈,塔里木盆内变形强烈。
同时由于盆地基底性质以及所处板块构造位置的不同,在盆地隆坳格局、断裂体系、不整合分布等特征上存在着差异性。
图1 中国中西部主要盆地分布Fig.1 Main basin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1.1 基底性质中国中西部四大盆地碎屑岩层系,是在多期次盆地演化过程中发育的。
在早古生代之前,四大盆地的基底分属于不同的块体,从而决定了不同盆地之间的成盆过程差异性大。
横向上多方向、多类型的构造相互切割、复合,纵向上多旋回的盆地叠合与改造,不同的基底性质与构造位置,决定了四大盆地构造变形特征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四川盆地东南部茅口组古岩溶特征及识别施泽进;夏文谦;王勇;田雪松;王长城【摘要】以野外观察结合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对四川盆地东南部茅口组的古岩溶进行较好的识别.该区茅口组主要发育四种类型的古岩溶,分别为沉积期岩溶、表生期岩溶、埋藏期岩溶和褶皱期岩溶,这四种类型的古岩溶在宏观特征、微观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阴极射线下及碳同位素和锶同位素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综合起来可作为研究区茅口组不同类型古岩溶的识别标志.沉积期岩溶具有发育规模小,以选择性溶蚀为主及在阴极射线下不发光的特征;表生期岩溶发育规模大,且主要出现在茅口组的中上部,可见大量的方斑及溶塌角砾,溶蚀孔洞充填物以中-粗晶方解石为主,局部可见少量渗滤砂,阴极射线下发暗褐色光或暗橙红色光,或两者共有而具环带结构,胶结充填物的碳同位素介于0.26‰~3.43‰之间,锶同位素介于0.7044~0.7049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7 ~65℃;埋藏期岩溶发育规模不大,溶蚀孔洞中的胶结充填物被有机质侵染严重,常与残存的沥青共存,胶结充填物多为细-中晶方解石,阴极射线下发暗褐色光,碳同位素介于-1.44‰~-0.92‰之间,锶同位素介于0.7037 ~0.7049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8~135℃;褶皱期岩溶的发育具有普遍性,常以裂缝或与裂缝沟通的方斑或裂缝溶蚀扩大缝的形式出现,溶蚀孔洞充填物以细-中晶方解石为主,阴极射线下不发光或发暗褐色光,碳同位素介于1.58‰~4.07‰之间,锶同位素介于0.7050~0.7082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8 ~110℃.正确判断不同区域的古岩溶类型,对理解储层的形成机制及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4(030)003【总页数】9页(P622-630)【关键词】古岩溶特征;古岩溶识别;茅口组;四川盆地东南部【作者】施泽进;夏文谦;王勇;田雪松;王长城【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地球化学系,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鉴于古岩溶在世界油气勘探中的重要地位,其一直是石油地质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Wang and Al-Aasm,2002;Sean et al.,2007;Kang et al.,2012)。
四川盆地安岳构造寒武系龙王庙组成岩矿物充填期次及油气成藏朱联强; 袁海锋; 林雪梅; 曾伟; 徐云强【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9(041)006【总页数】9页(P812-820)【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矿物充填序列; 油气成藏; 龙王庙组; 寒武系; 四川盆地【作者】朱联强; 袁海锋; 林雪梅; 曾伟; 徐云强【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四川盆地安岳构造在寒武系龙王庙组获探明储量4 403.8×108 m3 [1-2],但龙王庙组储层埋藏深,受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构造运动影响,经历强烈的埋藏和成岩改造,油气多期运聚成藏,具早聚晚藏的特征,成藏过程复杂[3-5]。
受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影响,川中古隆起范围内抬升剥蚀量达700~1 200 m[6],龙王庙组地层被抬升到地表—近地表环境,在大气淡水淋滤下发生强烈的表生岩溶作用,发育一套典型的深埋滩相岩溶储层[7]。
前人对龙王庙组的油气成藏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8-13] 。
郝彬等[8]认为,川中地区龙王庙组储层沥青未经历过生物降解,沥青以原油热裂解及脱沥青成因为主,并识别出5期油气充注。
袁海锋等[9]通过地球化学的方法,识别出龙王庙组储层存在4期油气成藏。
徐昉昊等[10]识别出3期烃类包裹体,并运用40Ar-39Ar定年方法测得古气藏充注的时间为(125±8) Ma。
运用包裹体地球化学恢复油气运移及成藏期次的过程中,包裹体赋存矿物的充填序列尤为重要[14-18],前人在研究过程中都强调了矿物充填序列的重要性,但在研究过程中只是对其做一个粗略划分,更多的仅将其作为一种参考,并未与之紧密结合。
本文通过大量岩心及薄片观察,综合考虑储层中不同期矿物充填关系、阴极发光等特征,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矿物充填序列;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期矿物捕获的包裹体岩相学特征及拉曼成分,精细恢复了龙王庙组储层的油气充注期次及成藏过程,并结合埋藏—热演化历史确定了各期油气充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