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 岩气勘探开发 现状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3.93 MB
- 文档页数:38
作者简介:李志荣,1965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现任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及综合管理工作。
地址:(61021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华阳镇华阳大道1段1号。
电话:(028)85762286。
E -mail:lizhir _sc@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地震勘探新进展李志荣 邓小江 杨晓 巫芙蓉 刘定锦 张红 谭荣彪 周跃宗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李志荣等.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地震勘探新进展.天然气工业,2011,31(4):40-43.摘 要 我国目前对于页岩气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础理论上,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对页岩气进行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为此,在对四川盆地南部页岩层段地质、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及解释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思路及技术流程,取得了页岩气地震勘探的新进展。
采集方面,通过对激发接收参数的试验攻关,优选了技术性与经济性兼备的、合理的采集参数;处理方面,特别注重静校正、保真保幅及浅层信息保护等处理环节;解释方面,在分析页岩气主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断层精细解释+埋深编制+优质页岩厚度预测等环节的工作,为该地区页岩气资源评价和开发目标区的选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资料。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南 页岩气 地震勘探 技术 进展 采集处理解释 技术攻关 DOI:10.3787/j.issn.1000-0976.2011.04.009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特别是低碳、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扩大,页岩气成为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
目前,对页岩气进行了很多基础研究,取得了一些地质成果[1]。
但在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工程技术方面,虽国外取得了成功[2-4],而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如何利用地震资料对页岩气进行研究,目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思路与方法。
笔者旨在通过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的勘探实践,对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了适合于中国地质特征的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评价方法。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远源油气藏勘探开发前景【摘要】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的沙溪庙组是一个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
本文通过对沙溪庙组地质特征、油气藏分布情况、勘探技术和方法、资源潜力评价以及未来开发前景的分析,揭示了该地区油气藏的优势和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
结合发展建议、挑战与机遇以及展望,为未来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沙溪庙组的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为进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指明方向,促进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推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远源油气藏、勘探开发前景、地质特征、油气藏分布、勘探技术、资源潜力评价、未来开发前景、发展建议、挑战与机遇、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油气需求的增加和传统油田逐渐衰退,对新的油气资源储量的开发和利用愈发迫切。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的侏罗系沙溪庙组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层,具有很高的勘探开发价值。
沙溪庙组地层厚度适中,岩性较好,具有较好的储集性和导流性,是一个理想的油气藏潜力区。
这一地层在四川盆地中部地区广泛分布,具有良好的连通性,为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当前油气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远源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地质特征、油气藏分布情况以及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和方法,有望为我国油气资源的补充和开发提供新的动力,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远源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前景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全面了解该地区沙溪庙组地质特征及油气藏分布情况,探讨适用的勘探技术和方法,评估资源潜力,为未来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该地区沙溪庙组油气藏的研究,可以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能源逐渐枯竭,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已经成为新的重点领域。
目前,我国页岩气的勘探进展缓慢,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展望未来,我国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拓展页岩气勘探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健全的产业体系,以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目前,我国页岩气的勘查开发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等地。
这些地区具有较大的地质储层,但勘查难度大、成本高。
在页岩气勘探方面,我国的技术仍需提高,尤其是在水力压裂技术、地质模拟技术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与此同时,政策支持也不够,需要更多的鼓励和优惠政策,才能刺激企业积极投入页岩气勘探中。
针对我国页岩气勘探的现状和发展需要,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勘探效率和储量1.加强水力压裂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页岩气开采效率。
建立完善的压裂流程和参数优化方法,提高水力压裂的效率和质量。
2.加强地质模拟和预测技术研发,减少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
建立完善的页岩气构造模型,提高气藏预测的准确性。
3.推广新技术,如CO2注入增产技术,提高产量和采收率。
二、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优化产业结构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例如对页岩气勘探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扶持政策等,鼓励企业积极投入到页岩气勘探研究中。
2.加强与国际资本的合作,引入外部资金和技术,提高勘探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3.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紧密围绕国家的产业战略发展,建设健全垂直一体化、水平联动的渐进式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生态。
三、加强环保,合理开发资源1.加强环保措施,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噪音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治理,保持生态平衡,推行绿色生产和绿色发展。
2.合理开发资源。
采用科学的采掘方案和盘活技术,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合理进行勘探开发,充分利用页岩气储备,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国页岩气勘探仍需要在技术、政策、环保等方面加强。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四川盆地是一个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在中国的油气勘探开发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四川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程度也进一步提高。
本文将对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地质条件及油气储藏分布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油气产地之一,包括巴中地区、遂宁市及其周边地区、南充市等地,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川南部的泸州、宜宾、广安等地。
四川盆地的地质条件对于油气的形成和储存至关重要,其主要石油资源类型有古隆起油藏、断块油藏、生物质油气藏、致密油、页岩气。
古隆起油藏主要分布于川东北地区,包括内江-宜宾地区、北川地区、武胜地区等,其原油常为高芳烃和低硫低钠油。
断块油藏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的龙门山断裂带,原油常为高腐质烃和高硫氨基酸油。
生物质油气藏分布在向家坝地区和东南部的花溪地区,常为低成岩、低演化的原油。
至于致密油和页岩气,则主要分布在四川南部,包括宜宾、广安、遂宁等地,这些类型的油气储藏对于勘探开发技术和方法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勘探技术发展简述四川盆地的油田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其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划分困难和测试手段不完全等原因,一直难以实现高效的勘探开发。
然而随着地面物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地震勘探、地电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测井技术等的引入,四川盆地地下油气资源逐渐被揭示。
其中最为先进的是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勘探是一种检测地下地质构造及勘探对象层位的一种技术,在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利用波阻抗差异的反射、折射和衍射规律,确定藏层空间分布及其物性,从而达到探明油气储藏地质体系的目的。
此外,地震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油气储层散布分布、烃源岩分布和断层构造,对油气勘探的精度和成功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除了地震勘探,四川盆地油气勘探中还涉及到了地电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和测井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这些多维度的勘探技术应用,可以高效准确地揭示油气勘探中所需的层位、圈闭型式以及烃源岩等藏层蕴藏情况。
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勘探现状与资源潜力评价卞从胜;王红军;汪泽成;徐兆辉【摘要】The majority of discovered reserves is central Sichuan Basin, b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the reserves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high saturation of water in gas reservoir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the evaluation to gas resource of Xujiahe formation is done, which points th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regions are Xu 2 and Xu 4 of Jinhua - Pengxi in central Sichuan Basin, and Xu 3 of Jiange in northwest of basin, where the source rock and reservoir as well as fracture are developed well. High-production gas from lots of wells and discovered scale reserves show that these potential regions will become the important new fields in Xujiahe formation, Sichuan Basin.%川中地区是目前须家河组已发现的储量集中区,由于气源的不充分性导致气藏含水饱和度高,规模经济开发难度偏大.在成藏条件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评价认为须家河组下一步勘探潜力区主要分布在川中西部的金华—蓬溪地区须二和须四段,以及川西北部的剑阁—柘坝场地区须三段,这些区域气源灶发育,生气强度大,储层保持较好,且构造和裂缝发育,多口高产气井和规模储量的发现表明其成藏潜力巨大,将成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年(卷),期】2012(014)007【总页数】7页(P74-80)【关键词】大型化成藏;源内成藏;资源潜力;致密砂岩气;须家河组;四川盆地【作者】卞从胜;王红军;汪泽成;徐兆辉【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TE31 前言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我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和开发的重点层系。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1. 引言1.1 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对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能源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加大对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力度,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勘探技术持续改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页岩气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潜在巨大的资源,我国页岩气勘探技术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勘探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
目前,我国在页岩气勘探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难题。
为了更好地开发页岩气资源,必须持续改进勘探技术,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在勘探技术方面,我国需要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勘探技术水平。
这包括加强地质勘探技术研究,开发高效、高精准度的勘探工具和方法,提高勘探数据的解释和分析能力,以及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只有持续改进勘探技术,不断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才能更好地发掘和开发我国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为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页岩气勘探现状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但勘探难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
在勘探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开始采用水平钻井、压裂等先进技术,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由于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作业环境恶劣,勘探进度相对缓慢。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各地勘探规模不一,有的地区已经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如四川盆地的长宁页岩气田,有的地区仍处于初期勘探阶段,如甘肃、宁夏等地。
目前,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工作仍面临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技术支持,促进页岩气勘探的发展和利用。
2.2 挑战与机遇并存在页岩气勘探领域,挑战与机遇并存,是当前我国页岩气勘探面临的现实情况。
一方面,页岩气开发属于高投入、高风险的领域,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勘探周期长、成本高,这些都给勘探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2011年9月前言世界页岩气资源丰富,据美国Kawata等人估计,全球页岩气资源量达447.9万亿立方米。
近20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页岩气发展非常迅速,产量急剧增长,2010年达到1300亿立方米。
为了推动我国页岩气有序、快速、高效、可控发展,探索解决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加快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实现国内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源安全,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针对四川盆地丰富的页岩气资源进行了积极的勘探开发评价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现实意义二、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三、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成果四、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难点及对策一、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现实意义1、四川盆地是我国现实的天然气工业基地之一亿方。
太地区10.8%的平均水平,市场占有率、一、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现实意义2、天然气工业为川渝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现实意义3、加快开发天然气是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一、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现实意义4、页岩气勘探开发是我国油气工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推手需要更高价格、新技术等包括天然气水合物、极差品质资源等常规非常规资源-1油:重质油、油砂、油页岩页岩油等气:致密砂岩气、煤层气盆地中心气、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2非常规油气资源数量很大难于开发常规油气资源数量较少易于开发新理论、新技术、投资增加、价格升高1000md 100md 1md0.1md 0.001md0.00001md储层质量下降一、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现实意义5、页岩气前期工作成果为四川页岩气勘探开发建立了信心Ø资料调研、野外踏勘、浅井钻探优选出了有利区块Ø初步建立了页岩储层改造室内实验评价体系Ø钻井实践积累丰富的页岩气钻完井经验Ø通过压裂实践,从施工组织、设备保障、施工控制、事故处理等各方面积累了页岩气大型施工的宝贵经验Ø通过自主攻关,国产复合桥塞已初步成形复合桥塞页岩气水平井复合桥塞分段压裂示意图二、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1、四川页岩气对外合作进程二、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2、四川页岩气自主经营进程2009年5月:”中石油页岩气项目方案论证会”召开,设立“四川盆地页岩气评价选区及开发先导试验项目研究”2009年12月:”中国石油页岩气工业化试验方案论证会“召开,讨论并制定了“中石油页岩气产业化示范区工作方案”2009年:11口浅井完钻、评选出3个有利区块、第1口页岩气井开钻2010年1月:召开”中国石油页岩气产业化示范区工作启动会“2010年5月长宁第1口页岩气井开钻;7月威远寒武系页岩压裂获气;9月威远志留系页岩压裂获气;11月长宁志留系页岩压裂获气;2011年:第1口页岩气水平井开钻;完成长宁区块二维地震,正在进行三维地震采集;完成威远三维地震野外采集;完成宁201第2试油层、宁203压裂并获气;完成第1口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如今:威远第2口水平井正钻;长宁第1口水平井正钻;宁206准备压裂改造三、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成果1、通过资料调研、野外踏勘、浅井钻探选出三个有利区块l钻探地质浅井11口Ø总进尺1569.13m,Ø总取心进尺1509.2m,Ø岩心总长心1458.44m,Ø收获率>95%l麒麟页浅1井于井深173米,见气喷显示,喷高3~6米,持续时间10s永川、、威评选出富顺--永川评选出富顺远、长宁三个有利区块三、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成果2、地震勘探取得初步成果u完成长宁北斜南翼986.42km和长宁北斜东端372km 二维地震的采集处理解释工作;u完成威远和长宁各100km2的三维地震勘探;u完成蜀南地区718条二维地震老资料联片处理解释工作。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一、本文概述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油气资源的沉积盆地。
其下古生界地层发育完整,沉积了丰富的烃源岩和储集层,为油气的生成和聚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由于四川盆地的地质构造复杂,油气勘探难度较大,因此,对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四川盆地下古生界的油气地质条件,包括烃源岩特征、储集层特征、盖层特征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规律等。
通过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种手段,对四川盆地下古生界的油气勘探前景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后续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文章将首先介绍四川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发育、构造演化以及沉积环境等。
然后,重点分析下古生界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评估其生烃潜力。
接着,研究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含油性,评价其储油能力。
对盖层的封闭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
综合分析油气运移和聚集的规律,评价四川盆地下古生界的油气勘探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取得新的突破。
二、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地层特征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的叠合盆地。
其下古生界地层发育齐全,主要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这些地层在盆地的不同区域有着各自独特的分布和发育特征。
寒武系地层在四川盆地中广泛分布,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夹有少量的碎屑岩。
这一时期的沉积环境多为浅海相,地层中富含化石,是研究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窗口。
奥陶系地层则主要发育在盆地的东部和南部,以碎屑岩为主,夹有碳酸盐岩。
奥陶纪时期,盆地经历了多次海平面升降,形成了多个沉积旋回,地层中可见丰富的生物化石和沉积构造。
志留系地层在盆地中分布较为局限,主要出露在盆地的边缘地区。
这一时期的地层以碎屑岩为主,沉积环境多变,既有深海相沉积,也有浅海相和滨海相沉积。
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特征与开发技术研究近年来,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的探索和开发备受瞩目。
页岩气储层作为一种新型非常规天然气储层,其取代传统天然气的前景备受期待。
因此,研究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的特征和开发技术,对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的特征四川盆地位于华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交界处,是我国主要的页岩气开发区之一。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的特征。
1. 储层类型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属于致密气储层,主要包括下寒武统龙马溪组、二叠系长兴组和上侏罗统龙马溪组等。
其中,下寒武统龙马溪组储集页岩气的条件最为优越,是当前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
其储集物质主要为甲烷,含气量高达7%-11%,较高的含气量为其勘探和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物性特征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具有一定的共性物性特征。
首先,储层孔隙度极低,一般小于1%,常规地质勘探手段难以获取详尽的储层信息;其次,储层渗透性非常低,水平井采用滑套完井技术后产量一般只有几十立方米/天;再次,储层含气量高达7%-11%,是其勘探开发的主要依据。
3. 地质构造特征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在地质构造上主要分布于长宁-宜宾、涪陵-永川和达州-广元等地区。
在断块构造和古隆起构造的控制下形成了一系列的气藏,其中以长宁-宜宾地区的气藏储量最为丰富。
二、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研究四川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页岩气资源区之一,其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技术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研究。
1. 勘探开发技术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包括:水平井钻探技术、多级压裂技术、CO2增产技术、间隔反吹技术等。
其中,水平井钻探技术是实现高效开采的关键,利用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储层的可采储量;多级压裂技术和CO2增产技术则是实现储层增产的主要手段;间隔反吹技术则可以帮助实现不同气藏的开发和集成。
2. 井网布置技术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的特点是分布范围广、气藏数量多、储层厚度大,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井网布置和开采方式。
四川盆地二叠系火山碎屑岩气藏勘探重大发现及其启示马新华1 杨雨2 张健1 谢继容3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事业部摘 要 近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探井——永探1井测试获得22.5×104 m3/d的高产气流,首次在四川盆地发现了喷溢相火山碎屑岩气藏,实现了火山岩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
为了评价该盆地二叠系火山岩气藏的勘探前景,系统总结了该区火山岩气藏的勘探历程、永探1井区气藏的特征、天然气成藏的控制因素与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经历了长达50余年的火山岩持续探索后,得益于勘探思路的转变和地震预测技术的进步,得出了简阳地区二叠系发育爆发相火山岩异常体、天然气成藏条件好,是该盆地又一个重要的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和新对象的认识,指导了风险探井——永探1井的部署及重大勘探发现;②永探1井二叠系发育厚逾100 m 的优质火山岩孔隙性储层,其储集岩石类型以喷溢相角砾熔岩、含凝灰角砾熔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微孔、角砾间溶孔及气孔,孔隙度介于6.68%~13.22%、平均为10.26%,渗透率介于0.01~4.43 mD、平均为2.35 mD;③该气藏埋深介于4 500~6000 m,产层中部地层压力为125.625 MPa,压力系数达2.22,为异常高压气藏,天然气组成中甲烷含量为99.03%,微含硫化氢;④简阳—三台地区发育爆发相火山岩且紧邻德阳—安岳裂陷寒武系优质烃源岩,早期张性深断裂沟通源储,上部发育上二叠统龙潭组泥岩、下三叠统厚层膏岩等多套盖层,具备形成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气藏的有利条件,有利勘探面积达6 000 km2。
结论认为,永探1井火山岩气藏的发现,证明了该盆地二叠系火山岩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坚定了转变勘探思路、加快进军新区新领域、寻找更多更大勘探发现的信心。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纪 喷溢相 火山碎屑岩 永探1井 火山岩气藏 重大突破 天然气勘探潜力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02.001A major discovery in Permian volcanic rock gas reservoir exploration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implicationsMa Xinhua1, Yang Yu2, Zhang Jian1 & Xie Jirong3(1. PetroChina Southwest Oil & Gasfield Company, Chengdu, Sichuan 610051, China; 2.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etroChina Southwest Oil & Gasfield Compan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3. Exploration Division of PetroChina Southwest Oil & Gasfield Compan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NATUR. GAS IND. VOLUME 39, ISSUE 2, pp.1-8, 2/25/2019. (ISSN 1000-0976; In Chinese)Abstract:Recently, a high-yield gas flow of 22.5×104 m3/d was achieved in the wildcat well Yongtan 1, deployed by the PetroChina South-west Oil and Gasfield Company, and an extrusive facies vocaniclastic gas reservoir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the Sichuan Basin, which is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exploration of volcanic rock gas reservoirs. In order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exploration potential in Permian volcanic rock gas reservoirs in this basin, w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the exploration process of volcanic rocks in this study area,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s reservoirs of well Yongtan 1,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mod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ere obtained. (1) Over the past five decades of gas exploration of volcanic rocks, the change of exploration thought and progress in seismic prediction contribute to a major discovery in this study area, i.e., the well location deployment of Yongtan 1 was determined in the Jianyan area, where the volcanic anomalies of the Permian developed outbursts are well developed and the gas reservoir conditions are favorable. This also proves that another new gas exploration area in this basin was found. (2) From the data of Yongtan 1, we found high-quality volcanic porous reservoirs with a thickness of over 100 m developed in the Permian strata, the effusive volcanic rock types dominated by breccia and tuffaceous breccia, reservoir space composed of dissolution pores, interbreccia dissolution pores, and other pores, the porosity of which is between 6.68% and 13.22% and 10.26% on average, the permeability between 0.01 and 4.43 mD and 2.35 mD on average. (3) This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gas reservoir was buried 4 500–6 000 m deep underground with the middle formation pressure being 125.625 MPa and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being up to 2.22. Methane content in the minor H2S-bearing produced gas flow reached up to 99.03%. (4) Volcanic rocks in the Jianyang–Zhongjiang–Santai area are developed, and they are adjacent to the Cambrian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in the Deyang–Anyue rifting. The early extensional deep faults play a role in connecting source and storage. There are many sets of caprocks, such as the Upper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and Lower Triassic layered thick paste rocks, providing conditions for forming large-scale tectonic–lithologic composite trap gas reservoirs, and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 reaches up to 6 000 km2. In conclusion, this major discovery not only proves that Permian volca-nic rocks in the Sichuan Basin has large potential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but reaffirms the confidence in changing our exploration thought, speeding up new exploration zones and areas, and discovering more and bigger gas fields.Keywords:Sichuan Basin; Permian; Effusive facies; Vocaniclastic rock; Well Yongtan 1; Volcanic rock gas reservoir; Major break-through;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potential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上产300亿立方米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16E-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