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层进式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0
写作范文(二)——层进式(2021·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品读范文】强弱共生,进取为上①强者滥用其强,易变而为弱;弱者积极进取,易变而为强。
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若想成为合格的强者,须铭记:强弱共生,进取为上。
②个人强弱共生,自强进取,方能实现人生价值。
③“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行如虫蚁?”当今社会,本应抟扶摇而上的现代“鯤鹏”们,选择的不是自立自强,而是虚度光阴。
他们如同《龟兔赛跑》故事里的那只兔子,傲慢,无礼,懒惰,最终陷入由强转弱的悲剧。
“铅刀有干将之志,萤烛希日月之光”,反观那无翼者,却咬牙坚持,挺身飞翔。
失聪失明的贝多芬用嘴咬细木棍感受琴音,最终创作了《命运交响曲》;“独臂少年”张家城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追求自己的“篮球梦”;身陷轮椅的张海迪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成就了自己的作家梦。
他们虽是身体上的弱者,却是精神上的强者,强弱共生,他们都是自己的英雄。
④企业强弱共生,自强进取,方能走过风雨。
⑤“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柯达公司因创新而生,也因创新而死。
曾享誉世界的百年企业因故步自封而毁于一旦,无奈之下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无独有偶,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由于缺少足够的创新和改变,逐渐被其他手机企业超越,最终走向没落。
而华为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钻研芯片,自创鸿蒙系统,在手机行业铺就了一条华为之路。
高一议论文写作指导材料三层层深入说理深刻——议论文基本结构之层进式一.了解层进式结构对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提出论点后,“为什么”与“怎么办”这两部分的论述,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样做的方法。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需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办”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办”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
如果文章侧重于谈“为什么”的问题,那么一般提出论点后有两种思路: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证;如果观点是“我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就侧重谈“读书”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如果观点是“这种盲目‘哈韩’的做法并不好”,那就重点谈“不好”的理由,或“盲目‘哈韩’的危害性”。
二.佳作引路(在范文中深入了解层进式结构)学会舍弃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中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挣断了尾巴,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算盘若填满自己的空位,变得“座无虚席”,将丧失自己的运算功能。
对那些不该拥有的东西,我们应该舍弃。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而我们的承受力有限。
如果大脑是一个仓库,不管仓库多大,一种东西充斥其中时,另一种东西定然无法进入。
比如读书,当我们痴醉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刀光剑影中,我们又怎能专注于复杂的几何方阵,怎能用心于浩繁的英语单词呢?想读的和该读的,你必须在两者间作出选择。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作出类似的选择。
舍弃应该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弃不该舍去的,你就是愚夫。
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家具、财产、衣物,甚至没有顾及生命,却从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几箱书,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了那些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
议论文层进式结构范文第1篇议论文结构用是什么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现在高考一般以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所以作文(议论文)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出观点,然后就是选材论证的过程。
一般来说,议论文的结构模式体现在:一、材料作文:“引——析——提——联——结”的论证结构。
“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
“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
因此,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
“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
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二、其它形式的议论文(包含话题作文)一般体现在:“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的论证结构。
第一步:立论。
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给人以论点鲜明的印象。
当然,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入据。
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
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
层进式高考议论文范文层进式议论文范文800层进式高考议论文范文篇1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也分享了朋友的痛苦。
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也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曾这样问梁惠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梁惠王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若与人。
”就是说,只有懂得与人分享,美好、精彩的生活才会不请自来。
当你与好友共同分享快乐的时光时,你的生活便有滋有味。
当你与同学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时,你的人生便闪耀出无限光芒。
当你与家人共同分享幸福的体验时,你的家庭便成了温馨的港湾。
当你与同事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时,你的事业便会更上一层。
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一生蔑视名利与金钱,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
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居里夫妇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
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
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曾这样说过:“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
”比尔·盖茨是这样的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贡献给社会,他甚至把自己的财富拿出来与他人共用。
同时,他也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分享是人生自我的不断完善,是人格品德的一种升华,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文明,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分享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升华,懂得分享的人心胸会变得开阔,人生脚步也会越走越远。
分享就像催化剂,生活因分享而快乐,因分享而美好,因分享而精彩!层进式高考议论文范文篇2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遇到过很多人很多事,有的让我们啼笑皆非;有的让我们感动流泪......这些都把我们的人生道路处处点缀。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层进式结构两篇文章学会议论文层进式结构: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学习重点:层进式结构“摆现象——说实质——论危害(或好处)——挖根源——提办法”是议论文常用结构法之一。
【技法点拨】“摆现象—揭实质—析危害(或好处)—挖根源—指办法”这种形式的议论文,其实就是“层进式”结构的议论文的一种写作形式。
“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写作格式是:先针对某些现象,指出其实质,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摆现象”,就是摆出社会生活中一些所值得探讨的现象,可以对这些现象进行引用、概括。
写材料作文时引述材料,即为摆现象。
“揭实质”就是指出这种现象的本质。
“析危害(或好处)”就是利弊分析,分析此种坏现象造成的危害。
如果是好现象,就分析其好处。
“挖根源”就是对这些社会生活现象中产生的根源和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它是荒谬和虚假之所在。
“指办法”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去纠正这些社会生活的不良现象。
【高考作文题】【范文】教育应理性温情而非简单粗暴成绩优的男孩因成绩满分降至98分,由奖赏“吻印”突变为惩罚“掌印”;而成绩差的男孩因成绩55分升至61分,由惩罚“掌印”突变为奖赏“吻印”。
(摆现象)因成绩高低、升降变化,家长给予孩子不同的“教育”着实让人心酸,令人感慨深思。
我以为,教育理应理性温情,而非简单粗暴。
(“引”:引述材料,引出中心论点。
)诚然,家长对孩子都寄予厚望,期盼孩子样样“100分”,希望子女个个成为“男中龙,女中凤”,胜人一筹、优人一等。
其对子女的“恨铁不成钢”的迫切心态于情可以理解。
然而,这种只追求表面的“十全十美”而容不下“降2分”这些许“退步瑕疵”也实属不该!家长对孩子由“100分奖‘吻印’”之极端急转“98分罚‘掌印’”的另一极端,他们的行为尖锐凸显了家长乃至当今社会人们对孩子成长的一种急功近利、急躁攀比、面子至上、处理简单粗暴的病态心理。
(说实质)此种教育方式,打在孩子脸上的巴掌,最终会反打在父母的脸上。
(学案)议论文递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布局方式】层进式的议论文一般有三种格式:第一种: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者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文1:诗意地生活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的拼搏。
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
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到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理想。
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
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
”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
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奋斗。
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
现实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
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
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
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
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收获。
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奋斗之泉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
[高考层进式议论文] 高考满分议论文层进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下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层进式议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高考层进式议论文篇1中国人多,中国考生更多,中国大学相对就少,名牌大学更少。
为了前程,为了试卷上的那几个阿拉伯数字。
我日夜苦读,两眼不够用,早在小学5年级就为自己增加了另两只眼(眼镜)。
社会竞争很大,父母艰难的在社会里摸扒滚打,深有感慨。
找个好工作,读上高校是唯一出路。
在小学,为了保送的这个可能性的捷径,我就被迫的参加奥数,下午5点下课,6点吃过饭后,就上奥数补习班,直到晚上9点。
9点回到还要写玩老师布置的作业。
小学作业到也不多,11点后就能洗澡睡觉。
就这样日复日,即使暑假寒假,还得上更多类型的补习班,一天上三个班是很正常的事。
想和同学玩也是一种奢侈。
到中学,科目增多,升学压力也大,为了考个好高中,有的还是日夜苦读。
有时候,连体育课都成了我期待的课时。
而偏偏体育课可艺术类的课程经常被老师挪用来上文化课。
晚上还得来个晚自习。
有时候觉得年纪轻轻,骨头都快僵了,活动一下也是一种奢侈。
记得让我尴尬的是,音乐考试那节课。
平常就没什么时间上音乐课,为了文化课能多考几个分数,我连听流行音乐的时间都没有,所以鸭子对雷公--破音走调。
我恨不得马上钻个洞,躲进去。
高三这年,是最紧张的一年,下课十分钟,上完洗手间,就马上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更多的是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晚上,经常是孤灯独亮,为了和桌上那高过我头上的练习题较量,真的连打个盹也是一种奢侈的事。
记得那天,夜里起风,我顾着,划着笔尖,一直想等下再添件衣服,没想到隔天却发高烧。
我坚持着上完了上午的课。
就在下课的时候晕倒在教室里,还是同学把我送进医院。
在医院里边掉着瓶还一边看着书。
咳,连生个病也是一种奢侈。
为了这一天,我们都在努力着。
高考议论文写作结构指导大全(二)层进式结构议论文写作层进式结构一、规范的层进式议论文模式之一1.中心论点2.分论点一论据一3.分论点二论据二4.分论点三论据三5.结尾这些分论点之间的语意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层次之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结构提纲示范例1:严于解剖自己1开篇提出中心论点: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自己”。
2、主体部分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3、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例2:善待①善待的第一境界是善待自己②善待的第二境界是善待亲朋好友③善待的第三境界是善待陌生之人④善待的最高境界是善待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优秀范文忘记与铭记人之所以有快乐,有衷伤,是因为人懂得记忆与回忆,懂得忘记与铭记,人的一生便是在这忘记与铭记的进程中度过的,而那些之所以流芳千古的人,正是懂得了如何记忆,如何铭记。
(开门立论)鲍叔牙是懂得忘记的。
他忘记了管仲的贪财,念念不忘的是管仲的贫困;他忘记了管仲的失败,念念不忘的是时机不对;他忘记了战场上管仲的退缩不前,念念不忘的是管仲那依然健在的老母……正是鲍叔牙的忘记与铭记使得管鲍之交成为千古佳话,使得齐恒公成就了春秋霸业。
(典例详举)勾践是懂得铭记的。
他铭记着会稽山之辱,却忘记了俯首称臣的奴役之苦;他铭记着越国千千万万的百姓,却忘记了粗茶淡饭的艰辛;他铭记着心中雪耻的信念,却忘记了卧薪尝胆的痛楚……正是勾践的铭记与忘记使得勾践灭吴的故事千古流传,使得勾践以一代明君的身份被人铭记。
(典例详举)廉颇、蔺相如同样也是懂得忘记与铭记的哲学者。
高中议论文四种论证结构形式的运用示范讲解(一)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层进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议论文论证,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形式,即是纵式层进结构的体现,又称推进式结构。
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
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分为两类: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基本结构有以下两种:一、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结构文章,展开议论分析。
这种结构纵向开拓,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深化议论。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它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二、采用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即归纳推理),或由一般到特殊(即演绎推理)的逻辑思路展开论证,体现纵式层进结构。
【应用范例】1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天地合而万物生。
大自然厚德载物,却从不以造物主自居。
雨水润物无声,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
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你甚至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
这些自然万物无处不在,却温柔敦厚,不事张扬。
而在自然中生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呢?因此,人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
(从自然万象的描述中引出本文论点。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自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几进年来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
议论文文体架构(一)并列式
1、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2、主体
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3、结尾呼吁号召、深化主题、首尾呼应(二)对照式
1、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2、主体
正面观点:正面论据——分析论证
反面观点:反面证据——分析论证
3、结尾通过正反对照进行总结,重申中心论点(三)层进式
1、开头概述材料,提出论点
2、主体
是什么——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为什么——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怎么办——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3、结尾3、呼吁号召、深化主题、首尾呼应(四)复合式Ⅰ
1、开头概述材料,提出论点
2、主体
是什么解释内涵
为什么
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怎么办提出建议、号召
3、结尾3、重申论点、总结全文(五)复合式Ⅱ
1、开头概述材料,提出论点
2、主体
分论点1
正面观点
反面观点
分论点2
正面观点
反面观点
分论点3
正面观点
反面观点
3、结尾3、重申论点、总结全文。
层进式结构议论文范文相对其他文体来说,议论文是一种比较好把握的文体,在语文作文中也容易取得高分,因此议论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主要文体之一。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层进式结构议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层进式结构议论文范文篇1生命是一个等式,加加减减使它富有变化,我们用心去做这个等式,努力的让它走向完美。
但在生命中总有那么几个恒等式,不容改变。
一个人的快乐加另一个人的快乐等于两个人双重的快乐。
高山流水觅知音,钟子期、俞伯牙两人将快乐叠加,得到了升华,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这是快乐的力量,叠加的效果。
快乐的帆需要叠加的帆才能远航。
一个人的智慧加另一个人的智慧等于成功。
还记得诺贝尔领奖台上的摩尔根吗?他如同深海中那条智慧的鱼,在不断探究着我们身边的事物,然而诺贝尔奖的取得又岂是一个人智慧的成果,而是他与助手共同努力,用多人的智慧取得的胜利。
牛顿不也曾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成就吗?看来成果的取得是需要智慧作船,"加法"来作桨。
爱加爱等于微尘。
一粒微尘,微不足道,但那却是爱的叠加,微尘是一位做好事不留名的普通人,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创造出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后来,微尘陆续地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一个爱的集体中,成为人世间一粒微小而伟大的尘。
爱与爱相加,爱与爱相交,无数的微尘在祖国大地上画了一个圈,终点与起点相交接,爱是圆心,在圆内充溢而满,形成了最美的画面。
痛苦减痛苦等于友谊。
也许有时你会痛,有时会受伤,但在你伤痛时,如果有一个同样受伤的心来抚平你的伤口,你会感到温暖,同时用你的温暖化解了别人的痛,于是痛苦消失,随之而来的真诚的友谊,是一生不变的相知和感恩。
人生就是一道题,只不过要用一生来解答,人们利用这些恒等式努力拼凑,努力创造,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使等式平衡。
人生之中切勿忘却了这些等式,它们是人生的真谛,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才能顺利地解答人生这道大题,有些繁琐,有些枯燥,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丢弃了人生中的加与减。
议论文常用模式----层进式结构层进式:一般包括以下五种模式: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为什么摆现象为什么析危害、挖根源怎么办为什么怎么办怎么办指办法模式一:对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举例:《要钻牛角尖》(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
(是什么)(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
(为什么)(3)“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怎么办)(4)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
(会怎样)《谈风度》分论点: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能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模式二:可侧重论证“为什么”或“怎么办”或“是什么”。
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不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而是层层推进,一层深似一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即按分论点内涵递进!举例:严于解剖自己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再如: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中心论点,就可以分解成:∙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社会不成社会;∙③没有规矩,国将不国。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层进式结构(附范文层层解析)议论文层进式结构指导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法之一是层进式结构“摆现象——说实质——论危害(或好处)——挖根源——提办法”。
这种形式的议论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
摆现象”是指摆出社会生活中一些需要探讨的现象,可以引用、概括或引述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说实质”是指指出这种现象的本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问题。
论危害(或好处)”是指进行利弊分析,分析这种现象造成的危害或好处。
挖根源”是指对这些现象中的根源和原因进行分析,指出问题所在。
提办法”是指告诉读者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一篇关于教育的议论文中,作者摆出了不同成绩的学生受到不同待遇的现象,指出了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分析了这种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最后提出了理性温情的教育方式。
在写议论文时,我们可以采用这种层进式结构,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我们的观点。
家长常常采用“巴掌教育”来惩罚孩子,这种做法是病态心理的表现。
但为什么家长还会坚持这种做法呢?原因在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希望孩子能在这种环境中立足。
此外,长期的应试教育也让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分数和排名。
但是,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一时的分数高低并不能代表其未来的成就。
因此,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理性温情,而非简单粗暴的惩罚。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性呵护,只有这样,家庭和社会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温暖港湾。
因此,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吻印”,少些“掌印”,多点理性温情。
总之,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乃至社会,我们都应该更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和成长,而非仅仅关注分数和排名。
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
很多家长盲目追求分数和进步,甚至采用棍棒教育,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表现。
我们需要挖掘这些问题的根源,一是家长们颠倒了教育的主体,忘了孩子是独立个体;二是家长们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竞争,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