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本科课程PPT】-第五章
- 格式:ppt
- 大小:11.88 MB
- 文档页数:73
《大学美育》课程介绍学时:18 学分:1执笔人:耿秀梅审定人:王学宁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
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为指导,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观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
美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的学次,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从而造就一代丰富个性、人格完美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基本内容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第一节美育的意义第二节美育的任务第三节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第四节美育与德、智、体、劳“四育”的关系第二章美是什么第一节美学史上的探讨第二节关于美的本质的认识第三节美的根源第三章审美门户第一节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第二节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第三节形式美的法则第四节形式美的意义第四章审美范畴第一节审美的基本范畴第二节中国传统审美范畴第三节审美范畴的发展第五章审美意识第一节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审美意识的特征第三节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第六章审美心理第一节审美心理结构第二节审美心理过程第七章自然审美第一节自然美的形成和特征第二节自然美的重要形态——风光美第三节自然美的审美指导第八章社会审美第一节社会美的形成和特征第二节社会美的核心第三节社会生活美第四节社会环境美第五节社会美的审美指导第九章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第一节科学技术对审美活动的影响第二节科学美的特征与功能第三节技术美的特征与功能第四节科学技术美的审美指导第十章艺术审美(一)第一节艺术美的创造本质第二节艺术美的基本特征第三节艺术美的审美功能第四节艺术美的审美指导第十一章艺术审美(二)第一节实用艺术审美第二节造型艺术审美第三节表情艺术审美第四节综合艺术审美第五节语言艺术审美第十二章大学生与美育第一节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和美育的途径第二节大学生形象的塑造三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开卷与闭卷相结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艺术欣赏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审美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学会运用审美标准进行评价。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内容:一、艺术欣赏的基本概念1. 艺术欣赏的定义2. 艺术欣赏的特点3. 艺术欣赏的意义二、艺术欣赏的原则1. 知识性原则2. 审美性原则3. 实践性原则三、艺术欣赏的方法1. 观察法2. 分析法3. 比较法4. 审美体验法四、审美能力的培养1. 知识积累2. 审美体验3. 审美思维训练4. 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艺术欣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艺术欣赏在大学美育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认为艺术欣赏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讲解艺术欣赏的基本概念1. 艺术欣赏的定义:教师结合具体例子,解释艺术欣赏的含义。
2. 艺术欣赏的特点:介绍艺术欣赏的感知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
3. 艺术欣赏的意义:从个人修养、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阐述艺术欣赏的重要性。
三、讲解艺术欣赏的原则1. 知识性原则:强调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
2. 审美性原则: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审美体验。
3. 实践性原则: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讲解艺术欣赏的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学会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观察艺术作品。
2. 分析法:指导学生从艺术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分析艺术作品。
3. 比较法:让学生学会对比不同艺术作品,发现其异同。
4. 审美体验法:引导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三、讲解审美能力的培养1. 知识积累:介绍如何通过阅读、观看、实践等方式积累艺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