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疾病病人的护理护本
- 格式:ppt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26
急性肾小球肾炎一、定义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ephritis, 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急性起病,临床上具有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表现的疾病,重症者有严重循环充血及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多数发生于急性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
二、分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L感染性包括: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非链球菌感染肾小球肾炎(细菌性感染、病毒感染、梅毒、疟疾等)。
2.非感染性包括:多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瘢、血管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等)。
三、病因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发生于B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皮肤感染(脓包疮)后。
四、资料收集与评估(-)一般资料:入院2小时完成“患者护理评估记录单”,评估既往史、饮食、服药情况、小便(颜色、量等)。
(二)主诉资料及评估1.发热:低热、头痛、头晕等。
2.血尿(常为首发症状)、蛋白尿。
3,水肿:水肿的部位(多为晨起眼睑)、性质(非凹陷性)程度及时间。
4.高血压。
5.无尿、少尿。
6.腰痛。
7.疲乏、无力。
(三)查体资料及评估1.皮肤情况:有无水肿及水肿的部位、程度、性质等。
2•营养状况评估:有无食欲减退、贫血、乏力等。
3.精神状态评估:有无神志的改变(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复视、黑朦、阵发性惊厥、昏迷等)。
4.有无感染:有无发热、咳嗽、咳痰等;有无皮肤感染。
5.肾区叩痛。
(四)住院期间评估1.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尤其是体温和血压的变化。
2.皮肤情况:皮肤有无水肿及消长情况,有无破损、感染。
3.饮食情况: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4,尿液情况:血尿、蛋白尿及尿量的观察。
5,有无少尿、无尿、高血钾急性肾衰竭的表现。
6.有无发热、咳嗽、腹痛、腹泻等感染情况。
慢性肾小球肾炎一、定义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
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起病初期常无明显症状,以后缓慢持续进行性发展,最终可致慢性肾衰竭。
二、分型(-)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瘢、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和遗传性(如Alport综合征、甲酸综合征等)三类。
(二)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程晚期均进展为终末期固缩肾,表现为肾显著缩小,广泛的肾小球、肾小管、血管、间质的硬化和纤维化。
三、病因慢性肾炎包括了多种病因和病理改变的肾小球疾病,其起病后的不断和持续进展的原因可能是:(-)原发病持续性活动。
(-)肾小球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即无病变的健存肾单位处肾小球局部有代偿性高灌注。
(三)持续蛋白尿致肾小球系膜吞噬清除功能长期负荷过重,并可致肾小管及间质病变。
(四)同时并有的高血压对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影响。
上述诸多因素导致更多的肾小球硬化、肾功能减退,直至发展为尿毒症。
四、资料收集及评估(-)一般资料:入院2小时完成“患者护理评估记录单”,评估既往史、饮食、服药情况、小便(颜色、量等)。
(二)主诉资料及评估1.疲乏、无力、腰酸。
2.面黄、贫血。
3.局血压°4,蛋白尿、血尿。
5.生长发育迟缓。
6,发热、咳嗽。
(三)查体资料及评估1•营养状况评估:有无贫血、乏力、生长发育迟缓等。
2.皮肤情况:有无水肿及水肿的部位、程度、性质等。
3.精神状态评估:有无神志的改变。
4.有无感染:有无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感染的症状。
(四)住院期间评估1.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尤其是血压的变化。
2.皮肤情况:有无贫血貌、有无皮肤破损、感染等。
3.水肿消长情况。
4.神志: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意识的改变。
肾内科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肾内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包括慢性肾脏疾病、肾衰竭、泌尿系统感染等。
对于这些疾病,正确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肾内科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一、饮食护理1. 控制蛋白质摄入:对于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2. 控制钠盐摄入:合理控制钠盐的摄入量,避免水钠潴留,加重水肿。
3. 补充维生素:患者可以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如维生素C、维生素B等,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二、药物护理1. 定时用药:患者应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漏服或过量。
2. 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患者不应自行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如有需要应咨询医生。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患者在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避免不良反应。
三、情绪护理1. 积极乐观:患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过分焦虑或消沉。
2. 与家人沟通: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减轻心理压力。
3. 参加康复活动:适当参加一些康复活动,如音乐疗法、绘画疗法等,有助于身心康复。
四、生活护理1. 合理作息:患者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
2.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3. 避免损伤:患者要避免受凉、感冒等,以免加重疾病。
综上所述,肾内科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包括饮食护理、药物护理、情绪护理和生活护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上各项护理措施,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患者还需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
1.健康饮食:
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来说,饮食的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控制
摄入高蛋白、高盐、高糖、高脂肪等不利于肾功能的食物,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乳制品和丰富的蛋白质摄入。
患者还应注意摄入足够
的水分,保持体液平衡。
2.控制高血压:
3.控制水肿:
水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症状,患者需要限制摄入过多的盐分,
避免引起水潴留。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适量的运动,促进体内废物排泄,
减轻水肿。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尿量和血压,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肿情况。
4.糖尿病控制: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需要密切控制血糖水平,避
免高血糖对肾功能的损害。
建议患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监测血糖,调整药物剂量。
5.预防感染:
6.定期随访:
7.心理支持:
8.疾病宣教:
总之,针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健康饮食、控制
高血压、控制水肿、糖尿病控制、预防感染、定期随访、心理支持和疾病
宣教等。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内科护理摘要】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及氮质血症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也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目的讨论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内科护理。
方法配合内科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以便观察患者水肿消退程度。
24h出量多于入量时提示水肿在慢慢消退,若入量多于出量时,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予以利尿等处理。
【关键词】急性肾小球肾炎内科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及氮质血症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也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β溶血性链球菌A族中的致。
肾炎菌株感染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本病急性期病理类型表现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表现为弥漫性毛细血管袢及系膜区细胞增生、细胞浸润,电镜下的特点是上皮下电子致密物形成驼峰,免疫荧光可见IgG及C3呈粗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多数病例病前有链球菌感染史,感染灶以呼吸道和皮肤为主。
在上述前驱感染后1~3周发病。
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感染的临床表现,仅出现尿常规及血清补体C3异常,重者可出现急性肾衰竭。
(一)临床表现1.血尿常为起病的第一个症状,几乎全部病人均有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约数天至一二周消失。
2.蛋白尿几乎全部患者尿蛋白阳性,蛋白尿一般不重,为0.5~3.5g/d,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3.水肿约70%的病人出现水肿,一般累及眼睑及颜面,晨起后明显,呈肾炎面容,严重时可延及全身,体重较病前增加5kg以上。
如水肿持续发展,常提示预后不良。
水肿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特别是远曲小管重吸收能力上升,球管功能失衡所致。
4.高血压见于80%左右病例,老年人更多见。
高血压的原因主要与水钠潴留、血容量扩张有关,所以高血压与水肿的程度常平行一致,并随着利尿而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