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异常实验一
- 格式:docx
- 大小:40.86 KB
- 文档页数:7
6.2基础实验一、程序分析分析以下程序段完成的功能,填写在序号后的空白处,并运行验证结果。
1. ⊙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是:_______s=12345↙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 <stdio.h>int main( ){ inta[]={1,2,3,4,5},i,j=1,s=0;for(i=4;i>=0;i--){ s=s+a[i]*j;j=j*10;}printf(“ s= %d \n” , s );return 0;}2. 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是:_____7 5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stdio.h>int main( ){ int k ;int a[3][3]={9,8,7,6,5,4,3,2,1};for(k=0;k<3;k++)printf(“%d ”,a[k][2-k]);return 0;}3. 以下程序的功能是:____查找最大值元素及下标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 <stdio.h>int main( ){ int i, j ,x =0 ,y = 0 , m ;int a[3][3] = { 1, -2 , 0 , 4 , -5 , 6 , 2 , 4 };m = a [0][0] ;for (i=0 ;i < 3 ;i++)for (j = 0 ; j<3 ; j++ )if ( a[ i] [ j ] >m ){ m = a[ i ][ j ] ;x = i ;y = j ;}printf(“ ( % d , % d ) = % d \n”, x , y,m );return 0;} 运行结果:___(1 , 2 ) = 6↙_________________4. 以下程序的的运行结果是:__8,I am student!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答案:B分析:1 .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
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通过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
2 .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
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的装片,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A正确;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观察不到细胞核,因为,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前期逐渐消失,B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据以上特点,可以在图像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C正确;碱性染料易于与染色体结合,而不易与其他结构成分结合,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小提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以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再根据题意作答。
2、某种干细胞中,进入细胞核的蛋白APOE可作用于细胞核骨架和异染色质蛋白,诱导这些蛋白发生自噬性降解,影响异染色质上的基因的表达,促进该种干细胞的衰老。
第六章. 系统调度,IPC和页面失效控制(lab4)(v0.1)6.1. 实验目标MIT这次实验是在Lab3进程和中断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目标是在他们的JOS操作系统中实现多进程管理和进程间消息通信的功能。
在实验三中,我们知道进程是一个执行中的程序实例。
利用分时技术,操作系统上同时可以运行多个进程。
分时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把CPU的运行时间划分成一个个规定长度的时间片(实验中一个时间片为100ms),让每个进程在一个时间片内运行。
当进程的时间片用完时系统舅利用调度程序切换到另一个进程去运行。
当一个进程在执行时,CPU的所有寄存器中的值、进程的状态以及堆栈中的内容被称为该进程的上下文。
当内核需要切换至另一个进程时,它需要保存当前进程的所有状态,即保存当前进程的上下文,以便在再次执行该进程时,能够恢复到切换时的状态执行下去。
在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方式中有抢占式和非抢占式,本实验中采用抢占式进程调度,即现行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有重要或紧迫的进程到达(其状态必须为就绪),则现运行进程将被迫放弃处理机,系统较处理机立刻分配给新到达的进程,其需要时钟中断处理程序实现。
其中如何产生多个进程以及如何进行进程切换是本实验的目标。
程序的代码比较零散,主要集中在kern和lib目录下。
该实验可以分为3部分:实现调度算法、创建新的进程环境和进程间通信。
第一部分通过循环轮转(Round-Robin)调度算法实现多用户进程;第二部分通过实现类似于Unix进程创建的fork()函数创建新的进程以及实现用户态下的缺页错误处理函数;最后通过时钟中断实现用户进程间的消息通信等。
本实验中的函数在kern下主要是完成以下文件:kern/sched.ckern/syscall.ckern/trapentry.Skern/trap.ckern/env.c在lib目录下需要完成的文件包括:lib/pfentry.Slib/pgfault.clib/fork.clib/ipc.c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没有检查函数,不过JOS给出了一些用户进程,在实验中运行这些进程和文档说明中的结果对照,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利用bochs设置断点查看相关的错误,也可以用cprintf打印相关信息,来查看是否运行正确。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第一节概述一、定义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所谓“观察”(observation),是利用一些方法,在不干预、自然的情况下认识自然现象的本来面目,描述现状,分析规律;而“实验”(experiment)则是采用一些人为方法改变自然现象,从而使一些本来在自然情况下并不显露的现象显示出来。
观察性研究并不刻意改变研究对象的自然暴露,而在实验性研究中,为了达到研究者的目的,对研究对象刻意安排了特殊暴露。
例如,为了观察经常吃炸薯条对儿童身体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查和比较经常吃炸薯条的儿童与不经常吃炸薯条的儿童有关身体状况(如肥胖等),从而获得结论。
在上述研究中,被观察者没有受到研究者的干预,属于观察性研究。
然而,考虑到经常吃炸薯条的儿童的家庭生活水平可能较好,不经常吃炸薯条的儿童的家庭生活水平可能相对较差,观察性研究得出的结论的真实性可能受到家庭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研究者把儿童按家庭生活水平分为可比的两组,一组按照研究者的要求吃炸薯条,另一组不吃炸薯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比较两组儿童的肥胖率,这种情况下,儿童不是根据其本来的意愿而是根据研究者的安排吃炸薯条或不吃炸薯条,即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实施了人为干预,新的分配可能改变了他们原来的自然选择,这种研究就是实验性研究。
在医学研究中,可根据研究对象的属性把实验性研究分为基础性实验(以分子、细胞、器官等为研究对象)、动物实验和人群实验。
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为“实验室”的实验性研究称为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研究,或称为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al experiment)。
因为在研究中施加了人为的干预因素,因此也常被称之为干预性研究(intervention study)。
实验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发展简史早期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