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审美活动的发生一审美发生与艺术的起源地球从形成
- 格式:ppt
- 大小:220.02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一、第二讲:审美活动的发生一.审美发生原始人类的审美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审美活动。
史前艺术证明,原始人类的活动中已经内含审美活动,虽然他们的审美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审美活动,绝大部分与劳动生产、巫术活动、生命活动以及游戏不能截然分开。
这说明了审美活动有一个发生的过程。
二.审美发生理论辨析研究文学的起源,不仅能从发生学角度来解释文学产生之谜,而且能由此阐明文学与社会生活、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历代理论家关于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假说。
其中比较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大约有五种。
1摹仿说2 游戏说3表现说4巫术说5劳动说.6.神示说。
例证:1史前艺术遗迹,史前艺术已经有了按现代分类所说的造型艺术、舞蹈、工艺品、装饰品等。
2史前艺术与人类活动。
(一).摹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摹仿说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摹仿说。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说。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也认为诗歌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摹仿说,而摹仿说的本能植根于人的天性之中。
古罗马的卢克莱修、贺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似。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马佐尼,既把诗看成是摹仿说的艺术,又把诗看作是游戏,实际上把文学的起源归之于摹仿说的游戏。
稍后英国的锡德尼,通过对印第安人原始文学的论述,指出文学产生于含蕴着教育和愉悦意味的摹仿说。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这种理论直到十九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今天,用摹仿说作为艺术起源的动力的美学家已经不多了,因为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摹仿说的冲动去解释的。
但摹仿说说仍有它一定的价值,它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
一方面,对客观事物的摹仿说也是一种对事物的把握方式,它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引起人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
第二章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一节审美发生理论辨析历代理论家关于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假说。
其中比较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大约有五种。
1摹仿说2生物本能说3游戏说4巫术说5劳动说第二节史前艺术的启示1、史前艺术遗迹史前艺术已经有了按现代分类所说的造型艺术、舞蹈、工艺品、装饰品等。
2、史前艺术与人类活动原始人类的审美活动却大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审美活动。
早期的审美活动与人的生命活动、实践是结合在一起的,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自身的特征也表现得不十分清晰。
史前艺术证明,原始人类的活动中已经内含着审美活动,虽然他们的审美活动绝大部分与劳动生产、巫术活动、生命活动以及游戏等等不能截然分开,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审美活动。
这也正证明审美活动有一个发生的过程。
第三节审美需要的产生1、人的需要人的活动,包括审美活动,都是一种现象,而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活动没有那样的活动,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即是由人的内在需要、人的本质的规定性决定的。
人有什么样的需要,相应地就有什么样的活动。
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指出,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 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在生命体的矛盾运动中,人的需要不断地产生,并且由于人是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因而使人的需要呈现出多样性。
恩格斯指出:“把动物社会的生活规律直接搬到人类社会中来是不行的。
生产很快就造成这样的局面:所谓生存斗争不再单纯围绕着生存资料进行,而是围绕着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进行。
在这里──在社会地生产发展资料的情况下──来自动物界的范畴完全不中用了。
” (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需要的层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的需要作了总体上的层次划分,把它们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
生存需要,是作为生物的人存在的必要前提。
审美活动的历史起源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历史起源一、审美发生的“多元决定论”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的问题,除了以上谈到迄今为止影响较大的“巫术与图腾崇拜说”和“劳动起源说”,以及曾经流行过的几种传统学说(“摹仿说”、“生物本能说”、“游戏说”)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
应当承认,这些说法都从某一个角度或某一个侧面探讨了审美的发生与艺术的起源,有助于揭示审美发生学的奥秘,但我们又不能不看到,这些说法又都有自身的片面性或局限性,常常把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原因,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
至于各门原始艺术形式的出现,更是难以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原因。
因此,在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问题上,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恐怕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在西方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法国著名学者路易·阿尔都塞(1918—1990),将结构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于意识形态批评研究。
阿尔都塞运用结构主义观点来研究社会发展,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阿尔都塞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结构和马克思辩证法的结构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元论(绝对精神),而马克思的辩证法则是多元论的。
在此基础上,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因此,这种“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一个重要的或复杂的文化现象,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正是这些多种因素形成了一股合力,导致了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或产生。
虽然阿尔都塞并没有谈到审美发生问题,但他的“多元决定论”完全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显然,对于审美发生与美的起源这样复杂的问题来讲,更不能够仅仅使用单一的原因去解释。
第一、第二讲:审美活动的发生一.审美发生原始人类的审美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审美活动。
史前艺术证明,原始人类的活动中已经内含审美活动,虽然他们的审美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审美活动,绝大部分与劳动生产、巫术活动、生命活动以及游戏不能截然分开。
这说明了审美活动有一个发生的过程。
二.审美发生理论辨析研究文学的起源,不仅能从发生学角度来解释文学产生之谜,而且能由此阐明文学与社会生活、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历代理论家关于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假说。
其中比较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大约有五种。
1摹仿说2 游戏说3表现说4巫术说5劳动说.6.神示说。
例证:1史前艺术遗迹,史前艺术已经有了按现代分类所说的造型艺术、舞蹈、工艺品、装饰品等。
2史前艺术与人类活动(一).摹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摹仿说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摹仿说。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说。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也认为诗歌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摹仿说,而摹仿说的本能植根于人的天性之中。
古罗马的卢克莱修、贺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似。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马佐尼,既把诗看成是摹仿说的艺术,又把诗看作是游戏,实际上把文学的起源归之于摹仿说的游戏。
稍后英国的锡德尼,通过对印第安人原始文学的论述,指出文学产生于含蕴着教育和愉悦意味的摹仿说。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这种理论直到十九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今天,用摹仿说作为艺术起源的动力的美学家已经不多了,因为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摹仿说的冲动去解释的。
但摹仿说说仍有它一定的价值,它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
一方面,对客观事物的摹仿说也是一种对事物的把握方式,它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引起人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
《美学概论》第二阶段导学(从第二章到第三章)第二章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内容:巫术直观与世界的象征化,艺术史知识,身体“劳作”与手艺,审美活动的诞生。
重点:巫术直观与符号形式的起源,身体“劳作”的本源性意义,手艺的本性,审美活动的诞生。
难点:巫术直观与符号形式的起源,审美活动的诞生。
基本要求:理解审美活动中的诗性直观、符号表现、艺术等的形成,了解美学如何从巫术活动和身体劳作中形成,理解审美活动的本源性根基。
第一节巫术直观与世界的象征化人类最早的实践—生活形式并不是单纯的,而是夹杂着一种被称作原始巫术的活动。
原始巫术活动,它是原始人类按照自己的生命活动的特征来构建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原始人类经验世界和信仰的方式。
它的核心就是把人的生命活动的力量看作是世界的普遍力量。
在原始巫术的世界中,原始人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灵的、有情的、有生命的、有生有死的。
比如,在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的时候,原始人就把它理解为是因为有某个神驾驶着巨大的车子,把太阳从东边搬运到西边的缘故。
在原始巫术活动中,原始人通过巫术直观(即表现为一种通神的能力,一种与神或神秘事物沟通的能力)把世界万物都变成了充盈着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而人自己也与这些“活的”万物一样,受普遍的生命活力的支配。
因此,原始巫术包含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认为世界是由某种隐蔽的、神秘的生命力所支配的,这是它的宇宙观。
在今天我们看来,原始巫术是一种迷信和欺骗,但是,对于原始人来说,那一切都是真实的(原始人固有的认识)。
在原始巫术活动中,原始人类就是通过自己的这种生命活力来与外部世界打交道,而外部对象也通过这样的方式被原始人接近和理解。
在原始巫术活动中,巫术直观包含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的生命活力的本源性奠基,是生命活力对世界的原初性的创造性的构造;它不是清晰的,它体现为一种模糊的认识,体现为对事物隐约的把握,因此它不是用分析的(逻辑的)方式来把握事物,而是体现为一种用生命活力的整体来度量;它体现为生命活力在自身的“去成为……”的活动中,把自身直接呈现出来或表现出来,并持守于这种表现活动中,因此,它包含着“诗性”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