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扩散浓度计算模型介绍(1)
- 格式:ppt
- 大小:782.50 KB
- 文档页数:70
它表达某个组分在介质中扩 0.0101T 1.75(7—19)722扩散系数费克定律中的扩散系数D 代表单位浓度梯度下的扩散通量, 散的快慢,是物质的一种传递性质。
一、气体中的扩散系数气体中的扩散系数与系统、温度和压力有关,其量级为10 m 2/s 。
通常对于二元气体A 、B 的相互扩散,A 在 B 中的扩散系数和 B 在A 中的扩散系数相等,因此可略去下标而用同一符号D 表示,即 D AB = D BA =D。
表7 — 1给出了某些二元气体在常压下(1.013 105Pa )的扩散系数。
对于二元气体扩散系数的估算,通常用较简单的由富勒(Fuller )等提出的公式:p[c V A )1/3 e V B )1/3]22式中,D —A 、B 二元气体的扩散系数,m /s ;P —气体的总压,Pa ;T —气体的温度,K ;MA 、MB —组分A 、B 的摩尔质量,kg/kmol ;7 V A 7 V B3、—组分A 、B 分子扩散体积,cm 3/mol 。
一般有机化合物可按分子式由表7-2查相应的原子扩散体积加和得到,某些简单物质则在表7-2种直接列出。
表7-1某些二元气体在常压下(5)的扩散系数系统温度/K 扩散系数/(10-5m 2/s)系统温度/K-5 2扩散系数/(10 m/s)H 2—空气 273 6.11 甲醇一空气 273 1.32 He —空气 317 7.56 乙醇一空气 273 1.0202—空气 273 1.78 正丁醇-空气 273 0.703 Cl 2 —空气 273 1.24 苯-空气 298 0.962 H 2O —空气273 2.20 甲醇一空气298 0.844 298 2.56 H 2— CO 273 6.513323.05 H 2— CO 2 273 5.50 NH 3 —空气 273 1.98H 2— N 2 273 6.89 CO 2 —空气273 1.38294 7.632981.64 H 2— NH 3 298 7.83 SO 2 —空气 2931.22He — Ar2987.297-2 原子扩散体积3v/(cm /mol) 分子扩散体积 3工 V /( cm /mol)原子扩散体积3v/(cm /mol)分子扩散体积3工 V /( cm /mol)C15.9 He 2.67 S22.9CO 18.0,其扩散系数常用 Wilke-Cha ng 公式估算:2 /m/S(7 — 21)AB= 7.4 10‘5(M B )T T 」V A 0.6式7 — 19的相对误差一般小于1 0%。
液氨储罐泄漏事故后果模拟一只液氨储罐发生物理爆炸,其有毒气体扩散半径计算情况如下:液氨储罐内液氨的质量W=49.41kg氨气的分子量M=17.03。
液氨的比热C=4.6(kJ/kg ·℃)液氨的沸点t 0=-33.5℃,液氨的汽化热q=1166.68(kJ/kg)介质温度常温取t= 25℃,吸入5~10min 致死的浓度为C 1=0.5%,吸入0.5~1h 致中毒的浓度C 2=0.073%。
全部液氨所放出的热量为:Q = W ·C(t -t 0)=49.41×4.6×[25-(-33.5)]=13296.23kJ其蒸发量为:W ´= Q/q =13296.23/1166.68=11.4kg在沸点下蒸发蒸气的体积:Vg= 22.4 W ´(273+t 0)/273M=22.4×11.4×1000×(273+(-33.5)/(273×17.03)=16834.73m 3储罐破裂后,氨气扩散半径为:A .5~10min 氨气致死的浓度扩散半径为:π3421Vg/C R 13⨯=0944.2Vg/C 13==117.15m若液氨储罐内液氨全部泄漏,静风状态下氨气扩散半径117.15m 范围内的人员吸入5~10min 会中毒致死。
B .吸入0.5~1h 氨气致中毒的的浓度扩散半径为:π3421Vg/C R 23⨯=0944.2Vg/C 23==222.47m 氨气扩散半径117.15m ~222.47m 范围内的人员吸入0.5~1h 会中毒致重病。
通过液氨泄漏中毒事故后果模拟评价得知:一个液氨储罐若发生物理爆炸,液氨迅速挥发成氨气,在无风的情况下氨气扩散半径117.15m 范围内的人员吸入5~10min ,可导致人员死亡;在扩散半径117.15m ~222.47m 范围内的人员吸入0.5~1h ,可导致人员中毒致重病。
放射气体模型的预估模型摘要本文是以日本福岛核电站遭遇自然灾害发生核泄漏的背景而提出的。
且结合了高斯烟羽模型、线性拟合,以及微分方程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分析泄漏源强度、风速、大气稳定度参数等因素对放射性气体扩散的影响,预测了放射性气体浓度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浓度变化,并且本文模型中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而加以改变,因而是本文的应用范围大大增加,可以适用于具有较强的应用型。
对于问题一,讨论在无风的情况下,放射性气体以s m/s的匀速在大气中向四周扩散。
本问中由于不考虑风力的影响,且扩散出来的气体匀速向四周散开,这样经过任意时刻t,扩散的气体围成一个半径为st的球,且距球心位置不同的地方浓度值不同。
采用列数列的表现方法,设定相同时间段t,把条件进行整理,并经过简单计算得出每段时间所预测得到的扩散距离r和浓度C。
利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采用微分方程模型得到核电站周边放射性气体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浓度变化,得出随着离泄漏源距离的延伸,最后放射性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小,趋近于零,即当x趋向无穷时,C(x,y,z,t)趋向于零;当时间趋向于无穷时,C(x,y,z,t)也趋于无穷。
对于问题二,要探究风速对放射性物质浓度分布的影响。
风速的处理是问题的中心,采用大气污染的经典高斯扩散模型,实现了高斯烟团气体扩散模型的动态预测,分析计算了气体扩散过程中的各关键参数。
对于问题三,本文在问题二的基础上,结合考虑风速和放射性物质扩散速度在空间中的矢量运算,将在上风和在下风不同情况下与传播速度s之间的比较的分析,利用高斯烟羽模型对核电站周边地区的浓度进行预测,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将相关数据代入程序,我们得到核电站周边地区的浓度分布的等高曲线。
对于问题四,本文参阅整理大量气象、地理、新闻资料,选择我国东海岸典型地域---山东半岛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对应海域平均风速及风向、地理距离、海水对放射性物质扩散的部分反射系数等因素,集合核电站周边的浓度等高线,可。
contents•引言•重气泄漏扩散影响因素分析目录•重气泄漏扩散模型介绍•模型应用与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定义危害重气泄漏的定义和危害背景意义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问题温度与湿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和重气的密度,从而影响重气的扩散行为和范围。
风速与风向风速的大小和风向的变化会影响重气的扩散速度和方向,高风速会加快扩散,而风向的不稳定会导致扩散路径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决定了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能力,稳定的大气条件会抑制重气的垂直扩散,导致重气在近地面层积聚。
气象条件影响地形高低起伏地表粗糙度障碍物与建筑物030201地形地貌影响泄漏高度泄漏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泄漏速率和持续时间泄漏源特性影响适用范围原理描述优缺点适用范围将泄漏源简化为点源,假设污染物在水平方向均匀分布,在垂直方向遵循指数衰减规律。
原理描述优缺点原理描述优缺点5. 决策支持将模拟结果应用于应急管理中,为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以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4. 结果分析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重气泄漏后的扩散范围、浓度分布等。
3. 模型运行将参数输入到模型中,运行模型进行模拟。
1. 数据收集收集关于泄漏源、气象条件、2. 参数设置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设定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如泄漏速率、气体属性等。
模型应用步骤泄漏源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模拟结果案例分析一:某化工厂重气泄漏扩散模拟案例分析二:某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模拟泄漏源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模拟结果重气泄漏扩散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气泄漏扩散受到气象条件(如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地形地貌、泄漏源特性(如泄漏速率、泄漏高度、泄漏方向等)以及泄漏物质性质(如密度、粘度、扩散系数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模型在预测重气泄漏扩散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比较多种模型在模拟重气泄漏扩散过程中的表现,发现某些模型在预测泄漏扩散范围、浓度分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实际应急管理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放射性气体扩散的预测摘要 2011年日本近海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沿海的核电站受到破坏,释放了大量具有放射性的物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引起了来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核泄漏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的浓度的预测建立模型。
针对问题一:我们考虑核电站周围不同距离地区、不同时段放射性物质上网浓度建立模型。
设气体扩散在空气中的密度梯度为(drdp 0),质量流J (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任一截面流体的质量)质量流的表达公式为J=-31V ∙λ∙(dzdp )∙S ∆ (dz dp )∙S ∆(其中Z=Z 0)。
根据菲克扩散定律:J=t M ∆∆=-D ∙(dz dp )∙S ∆(其中Z=Z 0) 通过积分最后可得物质浓度为:P(r →r+∆r)=]2^2^[32]2)^([*2]2^2^[320000)()(Vr t V P kK V r r r r M V r t V P K -+∆+∆-πππ(r ∆取1米左右)(M 表示摩尔质量;V 表示摩尔体积) 针对问题二:由于要考虑风速的影响,我们仍可用问题一建立的模型来求解。
在上风部分和下风部分的气体浓度不同,在上风处风速的影响下扩散速度为(V-K ),在下风处风速的影响下扩散速度为(V+K ),而此时假设气体向外扩散的整体分布为一个半椭球形,椭球的短半轴为Vt ,长半轴为(V-K )∙t+Kt=Vt.故可以把此问题的扩散范围理想化为一个半球体,上风处大于下风处的浓度而整个半球在以风速方向过电站的直线为对称轴的浓度左右具有对称性。
针对问题三:目前比较常见的有害气体泄漏与扩散机理有高斯云羽扩散、高斯云团扩散、重气云扩散和非重气云扩散、FEM3模型等,在本题中我们用高斯扩散模型进行模型建立。
可得到高架连续点源泄漏的浓度分布为:C(X 、Y 、Z 、H)=]}2)^(22)^(exp[]2)^(22)^(exp[{]2)^(22^[exp 2x H Z y H Z x y z y u Q σσσσσπ+-+--∙- 在应用高斯模型时最关键的是确定扩散参数,再应用程序计算出各处的质量浓度。
实验 气体扩散系数的测定和计算一、实验目的:1. 了解菲克第一定律;2. 求出液体表面蒸发气的气体扩散系数;3. 通过实验掌握用蒸发管法测定气体扩散系数。
二、实验原理:挥发性液体之气体扩散系数可藉由Winklemann’s method 来检测,在有限内径的垂直毛细管中保持固定的温度和经过毛细管顶部的空气流量,可确定液体表面的分子扩散到气体中的蒸气分压。
图 蒸发管法测定气体扩散系数已知质传速率:⎪⎪⎭⎫ ⎝⎛⎪⎭⎫ ⎝⎛=Bm T AA C C L CD 'N (1)式中:D = 扩散速率 (m 2/s)C A = A 物质于界面间的饱和浓度 (kmol/m 3) L =质传有效距离(mm)C Bm =蒸气的对数平均莫耳浓度 (kmol/m 3)2A p 气体BA Nz0z液体()时在01θz()时在θ1z1A p2zC T = 总莫耳浓度=C A +C Bm (kmol/m 3) 液体的蒸发速率:⎪⎭⎫⎝⎛⎪⎭⎫ ⎝⎛=dt dL M ρN L A ' (2)式中:ρL = 液体密度⎪⎪⎭⎫ ⎝⎛⎪⎭⎫ ⎝⎛=⎪⎭⎫ ⎝⎛⎪⎭⎫ ⎝⎛Bm T A L C C L C D dt dL M ρ (3) at t=0 , L=L 0 做积分t C C C ρMD 2L L Bm TA L 202⎪⎪⎭⎫⎝⎛⎪⎪⎭⎫ ⎝⎛=- (4)()()t C C C ρMD 2L 2L L L L Bm TA L 000⎪⎪⎭⎫⎝⎛⎪⎪⎭⎫ ⎝⎛=+--(5)()()0A T Bm L 0A T Bm L 0L C MDC C ρL L C C C MD 2ρL L t ⎪⎪⎭⎫ ⎝⎛+-⎪⎪⎭⎫⎝⎛⎪⎭⎫ ⎝⎛=- (6)其中:M = 分子量、t = 时间⎪⎪⎭⎫⎝⎛⎪⎭⎫ ⎝⎛=aabs T T T Vol kmol C 1 , 其中 Vol =22.4 m 3 (7)T 1B C C =(8) T a v a 2B C P P P C ⎪⎪⎭⎫ ⎝⎛-=(9))C C ln()C (C C B2B1B2B1Bm -=(10) T a v A C P P C ⎪⎪⎭⎫ ⎝⎛=(11)三、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包括: 玻璃温度计;T型管:横管为两端开口的普通玻璃管,用于气体流通;竖管为下端封口的毛细管,用于盛放丙酮溶液(丙酮为被测气体),由于使用了毛细管,可以将被测气体的扩散视为一维的竖直扩散;温度传感器、恒温槽(透明压克力箱)、泄水阀;游标尺:实验中使用精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可以通过显微镜对毛细管内的液位进行测量;游标尺高度计支撑架、显微镜(由于游标卡尺刻度较密,且置于水浴箱中,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读数);温度显示面板、heater 开关、电源线、air pump 开关、air pump (黑色压克力箱)、浮动开关、伸缩管。
A题:放射性气体扩散的预估模型一:题目设有一座核电站遇自然灾害发生泄漏,浓度为p0的放射性气体以匀速排出,速度为m kg/s,在无风的情况下,匀速在大气中向四周扩散, 速度为s m/s.1)请你建立一个描述核电站周边不同距离地区、不同时段放射性物质浓度的预测模型。
2)当风速为k m/s时,给出核电站周边放射性物质浓度的变化情况。
3)当风速为k m/s时,分别给出上风和下风L公里处,放射性物质浓度的预测模型。
4)将你建立的模型应用于福岛核电站的泄漏,计算出福岛核电站的泄漏对我国东海岸,及美国西海岸的影响。
计算所用数据可以在网上搜索或根据具体情况自己模拟。
二:摘要本论文关于核泄漏核电站周边不同距离地区、不同时段放射性物质浓度的预测模型,根据“泄漏放射性物质质量守恒定律”和“热传导定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法向面积的流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要探究风速对放射性物质浓度分布的影响:须考虑到P-G-T方法, Pasquill把风速和辐射状况作为划分稳定度等级的指标。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把大气的扩散能力划分为六个稳定度等级,从A到F(极不稳定—稳定)。
还考虑到城市:污染源多种多样,下垫面粗糙热岛效应。
使得微气象特征和大气扩散规律与平原有着显著不同,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体形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都能造成气流在小范围内产生涡流,阻碍气流运动,减小平均风速,降低了近地层风速梯度,并使风向摆动很大,近地层风场变得很不规则。
关于问题四,在结合模型一、模型二的条件下,在参阅整理大量的气象、地理新闻质料,日本核事故期间核泄露产生放射性物质在低层先向南再向东扩散,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核泄漏期间日本近地面以西北风为主,核辐射物质的辐射量非常微量远低于当年切尔诺贝利灾害带给亚洲的辐射量不会影响到公众健康,不必担心福岛核电站事故产生的辐射物造成的危害。
关键字: 放射性气体扩散泄露放射物质质量守恒热传导定律 P-G-T模型热岛效应三:符号说明与名词解释t —气体扩散时间,气体由泄露源泄漏时刻t=0 x,y,z —以泄漏源为坐标原点,空间任意一点的坐标 C —空间中任一点的气体浓度 k —气体扩散系数Q —气体由扩散源扩散时施放的气体总量μ—平均风速y σ—用浓度标准偏差表示y 轴上的扩散参数z σ—用浓度标准偏差表示的z 轴上的扩散参数H —气体扩散的有效高度 x —下风方向到泄漏点源的距离 y —侧风方向离泄漏源点的距离 z —垂直向上方向离泄漏源点的距离 k-风速s-放射性气体排除后向四周扩散的速度四:问题重述设有一座核电站遇自然灾害发生泄漏,浓度为p 0的放射性气体以匀速排出,速度为m kg/s ,在无风的情况下,匀速在大气中向四周扩散, 速度为s m/s. 5)请你建立一个描述核电站周边不同距离地区、不同时段放射性物质浓度的预测模型。
扩散方程引言扩散方程是描述物质扩散现象的方程之一。
在自然界中,扩散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例如气体的自由扩散、液体中的溶质扩散以及热量的传导等都可以通过扩散方程来描述。
扩散方程在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扩散方程的基本概念扩散是指物质由高浓度区域朝向低浓度区域的自发运动。
在数学上,扩散过程可以用扩散方程来描述。
扩散方程是一个偏微分方程,一般形式可以写为:$$ \\frac{{\\partial u}}{{\\partial t}} = D \\cdot \ abla^2 u $$其中,u是描述扩散物质浓度的函数,u是时间,u是扩散系数,uuuu2表示拉普拉斯算子。
上述方程可以解释为: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扩散系数和浓度分布的二阶导数之积。
扩散方程的求解方法扩散方程是一个偏微分方程,通常需要采用数值方法来求解。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求解方法。
有限差分法有限差分法是求解偏微分方程的常用方法之一。
基本思想是将求解区域离散化为有限个点,并通过近似求解偏微分方程的导数。
具体步骤如下:1.将求解区域网格化,并给出相应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2.将扩散方程转化为差分格式,例如中心差分格式;3.迭代计算网格中的节点的值,直到达到收敛条件。
有限差分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一维、二维以及三维空间的扩散问题。
但是其精度较低,对网格尺寸和时间步长的选择敏感。
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求解区域分割为有限个单元,并在每个单元内逼近解的形式,然后通过拼接所有单元的解来得到整体的解。
具体步骤如下:1.将求解区域分割为有限个单元,并给出相应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2.在每个单元内选择适当的插值函数形式,建立单元内的近似解;3.将各个单元的近似解拼接起来,形成整体的解;4.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近似解的系数。
有限元法的优点是适用于复杂几何形状的求解区域,精度较高,并且对网格尺寸的选择相对灵活。
数学建模气体模型:
模型假设:
1 假定武汉地区为立方体模型,用V 表示体积,用S 表示面积,边长为92公里,高为100米。
2 气体在无风作用下扩散速度为1.5m/s 。
3 PM2.5在任何空域都是均匀、连续的,浓度用c 表示。
4 K 为单位时间产生PM2.5的质量(减少PM2.5的关键在于减小K 值),并假定采取措施后,K 值随时间线性减小,Q 为单位时间扩散的体积。
模型:PM2.5浓度改变量=产生量-扩散量,建立微分方程:
119
10
p x dx -p x dx -p x dx V [()()](())1(())V
Q c t +
c t =V V
c =c=V=8.510K =10Q=S v
=1.310y +p x y=q x y=c e +e q x e dx
c t c t t c t K Q c t t
d K Q c t d K a b t
a b t ⨯+-=-⨯⨯=⨯-⨯=-⨯-⨯⨯⨯⨯⨯⎰⎰⎰⨯⨯⨯⎰ ’初’()()()()()边界条件:(0)280,五年后 35经计算,得,由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
()()
()9-.t -7K=10-1.92t
c=280e +1.710t+0.0769⨯⨯⨯(00153)()得出
由上述计算看出,通过采取措施,不断减少K (单位时间产生PM2.5的质量),减少排出量,进而降低PM2.5的浓度,五年后(t=4.56⨯810),K=83
10/g m μ,进而PM2.5浓度由33280/35g /g m m μμ减至。
(三)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有界空间)实际的污染物排放源多位于地面或接近地面的大气边界层内,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必然会受到地面的影响,这种大气扩散称为有界大气扩散。
所以在建立大气扩散模式时,必须考虑地面的影响。
根据前述假定(4)污染物在扩散中质量守恒,即污染物在扩散过程即不增加也不减少。
图4-3根据无界空间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可以推导出高架连续点源在正态分布假设下的高斯扩散模式。
式中、-- 污染物在y、z方向分布的标准差,m;ρ-- 任一点处污染物的浓度,g/m3;-- 平均风速,m/s;H -- 有效源高,mQ -- 源强,g/s如图4-3所示,我们可以把P点污染物浓度看成是实源贡献和像源贡献之和:实源贡献像源贡献所以点的实际污染物浓度应为由此模式可以求出下风向任一点的污染物浓度。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大气扩散模式。
(1)地面浓度模式 (2)地面轴线浓度模式(3)地面最大浓度模式(1)地面浓度模式我们最关心的是地面上污染物浓度,而不是空间任一点的污染物浓度。
令Z=0,由高架点源扩散模式,得:高架连续点源高斯模式推导示意图(2)地面轴线浓度模式地面浓度是以X轴对称的,轴线X上具有最大值,向两侧(y 方向)逐渐减小,由地面浓度模式,令y=0时,得到地面轴线浓度模式:由地面浓度模式在y=0时得到地面轴线浓度:(3)地面最大浓度模式(即地面轴线浓度最大浓度)我们知道,,是距离x的函数,而且随x的增大而增大。
两项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在某一距离x处出现浓度的最大值。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假设标准差的比值不随x的变化而变化,而是一常数把地面轴线浓度对求导,并另其等于0,再经过一些简单运算,即可求得地面最大浓度及其出现距离的计算公式:。
9.2.2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高斯模型模拟:可视化模拟点源大气污染的扩散9.2.2 Gaussian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对大气污染扩散进行模拟和分析,有利于减小事故的危害,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高斯扩散模型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使用于重气云扩散模拟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在非重气云扩散的应用日益广泛。
高斯扩散模型是描述大气对有害气体的输移、扩散和稀释作用的物理或数学模型,是进行灾害预测和救援指挥的有力手段之一。
9.2.2.1高斯扩散模型高斯模型又分为高斯烟团模型和高斯烟羽模型。
大气污染物泄漏分为瞬时泄漏和连续泄漏,瞬时泄漏是指污染物泄放的时间相对于污染物扩散的时间较短如突发泄漏等的情形,连续泄漏则是指污染物泄放的时间较长的情形。
瞬时泄漏采用高斯烟团模型模拟,而连续泄漏采用高斯模型烟羽模型模拟。
高斯模型适用于非重气云气体,包括轻气云和中性气云气体。
要求气体在扩散过程中,风速均匀稳定。
在高斯烟团模型中,选择风向建立坐标系统,即取泄漏源为坐标原点,x轴指向风向,y轴表示在水平面内与风向垂直的方向,z轴则指向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具体公式见式(9.1):(9.1)(mg/s); x、y、z轴上的扩散系数,需根据大气稳定度选择参数计算得到(m);x、y、z表示x、y、z上的坐标值(m);u表示平均风速(m/s);t表示扩散时间(s);H 表示泄漏源的高度(m)。
同理,高斯烟羽模型的表达式如:(9.2)9.2.2.2 技术方法若用高斯模型算出空间每一个点在一个时刻的污染浓度,这个计算量是很大的。
因此所设计的系统一般都是采用先进行图层网格化,由高斯模型计算出有限个网格点的上的污染物浓度,在进行空间内插得到面上每一个点的污染物浓度,并由此得到污染物浓度的等值线。
整个过程的示意图如图9.2.1所示图9.2.1 大气污染扩散的高斯模拟的步骤1) 图层网格化图层网格格式分为结构化网格、非结构化网格。
fluent 组分输运室内气体扩散计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专题:流畅组分输运:室内气体扩散计算引言室内气体扩散计算是建筑工程、环境保护以及安全管理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