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 格式:ppt
- 大小:4.24 MB
- 文档页数:23
拓展1 地域分异规律默写要点1.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整体性、差异性2.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种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4.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5.自然带名称: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更替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山麓到山顶形成原因纬度高低引起的热量差异距海远近引起的水分差异海拔高度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表现亚欧大陆东部及沿海湿润地带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为: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极地苔原、冰原带从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地,自然带的带谱越复杂。
7.同一自然带海拔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8.雪线:多年积雪区的下界。
是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9.影响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降水:迎风坡(降水多,冰雪量大,融化慢)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雪线高;温度:温度高,雪线高度高,反之亦然。
①同一座山地的雪线冬季下降,夏季上升。
②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
地形:缓坡易积雪,雪线低;陡坡不易积雪,雪线高。
10.非地带性的形成原因:地壳物质组成、海陆分布、地形、局部环流和洋流、地壳运动、局部水分变化11.非地带性的表现:约束、改变、缺失、块状12.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三大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13.三大自然分区比较:。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的差异性1.长白山苔原花海长白山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在我国境内最高海拔达2691米,圣洁、神秘、美丽,被誉为“东北亚第一神山”。
到长白山,大家第一时间肯定是要去看一看天池的,天池景点氛围北坡和西坡,北坡天池雄奇,西坡天池秀美,都很值得一去。
不过除了天池以外,长白山还有很多地方值得一去,比如长白山的“高山花园”。
从西坡天池下来,沿途见随处可见的是长白山的苔原带,它是神奇的“空中花园”,是东北亚大陆唯一原始高山植被的宝库,现已发现冻原植物170多种。
长白山高山苔原没有四季之分,地表以下是永久冻土层。
一年365天有300天刮风;一年12个月,有9个月被冰雪覆盖。
这里的植物十分神奇,每年7、8两月无霜期,它以极快的速度发芽、开花、结籽,然后进入休眠。
这两个月,从海拔2000米的山坡到长白山头,好似魔幻一般,整个高山上铺了厚厚一层花毯,无数的奇花异卉争芳斗艳。
人们来到这里,会产生来到天国,欣赏空中花园的感觉。
长白山高山花园属于西景区季节性景点,具体开放和关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每年7月初,长白山的野生花卉在海拔500米至2500米的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高山苔原带的林间开放,花期最晚可开放至9月。
其中7月中旬前后最为壮观。
一眼望去,满山都是七色花彩,各种颜色相互交织在一起,高高低低,相互融合,相互衬托,就像一个花仙林境,似乎随时都会在那上演一部童话故事。
高山花园的花开规模十分大,远远望去景色十分壮丽,有着空中花园之称,也被人称赞为天使散步的地方。
2.横断山脉横断山脉是中国垂直分异最明显的山脉。
引起山地垂直分异的因素包括热量和水分,其主要影响因素还是热量,也就是所如果在热带地区有一座山,海拔足够高,山顶有冰川存在,那么从山麓至山顶的自然带变化就几乎和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分异相似,比如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一座山自然带垂直分异是否明显,取决于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山地的理论垂直分异越多,纬度越高山地的理论垂直分异越少。
地域差异的知识点总结1.地理差异地理差异是指由于地球表面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导致的地域差异。
地理差异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地形是地理差异的重要方面之一,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各异,如平原、山地、高原、盆地等。
地形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土地的利用和经济发展,比如山地多岩石、盆地多平原、高原多牧草地等,因此会导致这些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有所不同。
气候是地理差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各有不同,如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气候差异直接影响着当地的农业生产、能源利用和居民生活方式,同时也会对当地的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产生重要影响。
水文和土壤是地理差异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和土壤肥力各不相同,如河流水系、湖泊分布、土壤类型等。
水文和土壤的差异会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也会导致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所不同。
地理差异对地区的发展和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和掌握地理差异的知识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2.经济差异经济差异是指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而导致的地域差异。
经济差异会直接影响当地的物质生活水平、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对于了解和掌握各地区的经济差异知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繁荣。
资源禀赋是经济差异的重要方面之一,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各有不同,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
资源禀赋的差异决定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如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以矿业为主导,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以农业为主导。
产业结构是经济差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各有不同,如工业发达的地区、农业发达的地区、服务业发达的地区等。
产业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也会对当地的就业条件和人口流动产生重要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教案)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概念与重要性1.1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定义解释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概念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1.2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因素介绍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解释这些因素如何导致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1.3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如植被、动物分布、地貌等强调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和特色第二章: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2.1 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介绍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强调不同气候类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2 气候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解释气候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举例说明不同气候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2.3 气候对地貌和土壤的影响介绍气候因素如何影响地貌和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强调气候因素对不同地区地貌和土壤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三章: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3.1 地形的分类与特点介绍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特点,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等强调不同地形类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解释地形因素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举例说明不同地形区域气候的差异性3.3 地形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介绍地形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强调地形因素对不同地区植被和动物差异性的重要性第四章:土壤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4.1 土壤的分类与特点介绍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如黑土、红土、沙漠土等强调不同土壤类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2 土壤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解释土壤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举例说明不同土壤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4.3 土壤对农业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介绍土壤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和人类活动的分布与发展强调土壤因素对不同地区农业和人类活动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五章:水文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5.1 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介绍水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与特点,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强调水资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5.2 水文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解释水文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举例说明不同水文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5.3 水文对地貌和土壤的影响介绍水文因素如何影响地貌和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强调水文因素对不同地区地貌和土壤差异性的重要性第六章: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关系6.1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如何改变自然地理环境,如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发展等强调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6.2 人类活动对植被和动物的影响解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和多样性举例说明不同人类活动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6.3 人类活动对地貌和土壤的影响介绍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地貌和土壤的特性,如填湖造地、土地开发等强调人类活动对不同地区地貌和土壤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七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方法7.1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方法概述介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主要方法,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实地调查等强调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7.2 实证研究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应用强调实证研究在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研究中的重要性7.3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评价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research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regional differences强调评价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性第八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应用8.1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探讨如何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强调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8.2 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解释如何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8.3 区域发展规划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关系探讨如何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强调考虑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九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案例分析9.1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选择具体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案例,如某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介绍分析该案例的方法和过程9.2 案例分析结果与讨论展示案例分析的结果,探讨其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强调案例分析在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中的重要性9.3 案例分析的启示与建议总结案例分析的启示,提出改善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建议强调在实践中应用案例分析的必要性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总结总结本教案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对实践的意义10.2 展望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未来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研究的可能方向和挑战强调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关注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定义与重要性重点环节二: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因素重点环节三: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具体表现重点环节四: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五: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六:土壤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七:水文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八: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关系重点环节九: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方法重点环节十: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应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概念、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地域差异知识点总结一、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1. 气候差异气候是地域差异的重要方面之一。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
比如,南方地区多雨多湿,适合水稻等水稻作物的种植;而北方地区干旱少雨,更适合种植小麦等作物。
气候差异还影响着人们的着装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
2. 土地资源差异不同地区的土壤肥力、地形地貌等存在差异,决定了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比如,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肥力较差,适合种植小麦等耐旱作物;而地处江南水乡的地区,水资源充沛,适合水稻等作物的种植。
3. 自然灾害差异地域差异也表现在自然灾害的差异上。
比如地处海岛的地区,更容易受到台风和海啸的影响;地处地震带附近的地区,更容易受到地震和山体滑坡的影响。
这些自然灾害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极大影响。
4. 生物多样性差异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比如,热带地区生物种类丰富,动植物资源丰富;而极地地区由于寒冷而生物多样性较低。
这种生物多样性的差异也影响着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二、历史文化的地域差异1. 习俗传统差异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习俗传统。
比如,中国北方地区冬至吃饺子、南方地区过年吃年糕,这些都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形成的传统习俗。
2. 语言文字差异不同地区的人们使用的方言和文字也存在差异。
比如,中国的七大方言区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而且不同地区使用的文字也可能不同,比如中国的汉字和少数民族的文字。
3. 文化风俗差异地域差异也表现在文化风俗方面。
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风俗。
比如,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和复活节,东方国家的春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形成的。
4. 宗教信仰差异不同地区的人们的宗教信仰也存在着差异。
比如,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广泛传播,而佛教在东亚地区盛行;基督教在西方国家广泛流传,而印度教在印度次大陆风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带性]学案〖上节回顾〗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自然带的形成:2.地理环境水平分异规律分异类型成因自然带分布规律主要表现地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变化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北半球高纬度地区1.认识垂直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和分布特征。
2.熟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新授〗一、概念以乞力马扎罗山图示为例,理解“垂直地带性”、“基带”和“垂直带谱”一组概念二、形成基础请学生思考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由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三、规律以乞力马扎罗山为例共同研究规律一: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规律二: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从该地向高纬地区的自然带更替规律类似。
规律三:垂直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地的相对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纬度越低,相对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小结:〖实战演练〗1.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2.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热量和水分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3.该山可能位于A.赤道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D.极圈附近〖问题探究〗通过自然带模式图观察同一自然带在不同纬度上分布的差异,得出规律四:在不同纬度的山体上,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
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暖温带地区?通过题目思考得出规律五:同一自然带,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
〖小组活动〗1、准备教具:资料袋(6座山地简介,地图资料、自然带字卡)、6座山体模型、双面胶2、活动要求:小组抽取题目,研究山体信息,选择合适山体模型,小组合作完成自然带谱,用时5分钟3、展示时间:每组2人配合,一人展示自然带谱,介绍山体基本信息:位置、走向、海拔,说明自然带谱的特点。
〖扩展〗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就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较低。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地域差异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习达标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感受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地域差异。
(地理实践力)2.从物质迁移、能量交换的角度掌握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
(综合思维)3.知道地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根据地图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的自然地带。
(综合思维)4.运用实例说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表现。
(综合思维)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地域差异1.含义:不同地域,①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
2.成因: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②外部条件(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与③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外部条件常常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3.自然环境差异表现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差异景观同纬度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存在差异,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也不相同湿润区干旱区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不同纬度低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④多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⑥水循环、⑦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热带寒带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⑤少4.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空间尺度规模举例⑧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⑨更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项目内容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表现自然环境存在由⑩赤道到⑪两极的规律性变化低纬度和高形成横穿整个大陆的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纬度地区 自然地带中纬度地区 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 大陆东岸: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⑬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项目内容 主导因素⑭ 水分 (海陆分布) 表现自然环境存在从沿海向内陆的规律性变化 中纬度地区 呈现森林带—⑮ 草原带 —荒漠带的变化规律特别提醒 森林自然地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地带。
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备人:傅青审核人:王桂永【考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纲解读】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名称与分布规律。
2.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
3.学会分析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相关性。
【自主复习】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①________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②________、③__________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的形成 , (带状)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影响因素:⑨________,(1)由赤道到两极形成基础:⑩________,的地域分异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⑪____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2)从沿海向影响因素:⑫________,内陆的地形成基础:⑬_______域分异分布规律:⑭__________方向延伸,⑮__________方向更替2.规律:地表景观随⑯______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⑰________越低,,垂直地⑱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域分异成因:主要是山地随海拔的增加,⑲________条件、1 / 11⑳______状况及其, 组合的垂直变化))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21、○22、○23_____ 等因素的影响。
【问题思考】1.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为什么?2.想一想: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课堂互动】探究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 / 11(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