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17.59 MB
- 文档页数:2
第五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重点:讲明基本概念,自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地域分异在不同尺度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相互关系,为综合自然区划和土地分级与分类奠定理论基础。
难点:本章似乎是纯理论内容,但也是从实际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理论,很多规律均有实际内容,因此学习本章时要注意从事实上去理解各种规律,不必离开客观实际去背诵这些理论。
第五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前面讲到地球表层的整体性,地球表层不断从外界输入能量(负熵流)才能维持一定的有序性,使地球表层具有整体特征。
从整体上看,地球表层具有整体性,那么内部有无差异呢?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由于输入地球表层的能量(太阳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a.时间上,公转产生四季,自转产生昼夜,一天中接受的太阳能不同。
b.空间上,赤道、中纬、高纬不同的纬度获得的能量不同。
由于内力作用结果,使地球表层不均匀,产生了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活动等。
所以内部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自然综合体在不同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分纬向、经向、垂直和局部。
热带亚热带(土壤、植被相应的1.从赤道——极地温带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纬向变化)亚寒带寒带湿润森林2.从沿海——内陆半湿润森林草原(经向变化)干旱草原半干旱荒漠3.从山下——山顶,自然带垂直变化。
4.局部小到一个山地的阴坡、阳坡都不相同。
前述现象都是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分异的结果。
第一节地域分异的基本概念1.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
2.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现象各组成部分及整个的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是指陆地表面和海洋表面的各级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按一定的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
狭义的是指陆地表面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的分异。
3.地域分异因素(导致各种分异的原因):导致地域分异差异的各种原因及因素,称为地域分异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的总和,其中涉及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
这些自然现象不仅在空间上存在着差异,而且在时间上也存在着变化。
由于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因此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也非常复杂,而地域分异规律就是基于这些联系和影响的表现。
地形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基本的属性之一,它包括山脉、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
由于地球自转、公转、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和运动等原因,地形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差异。
例如,靠近海洋的地区通常具有较平坦的地形,而位于地球板块交界处的地区则通常具有复杂的地形,比如高山和深谷。
气候也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主要与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有关,包括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因素。
由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洋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炎热潮湿,而极地地区则气温极低,干燥寒冷,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态系统也非常独特。
水文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
地表水主要指江河湖海、冰川、湿地等,而地下水则主要存在于岩石孔隙和地下水层中。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水文条件也存在着差异,例如,沙漠地区常常缺乏水源,而雨林地区则水资源丰富。
生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为复杂和多样的方面之一。
它包括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体系和各种生态系统。
由于地形、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温带地区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而热带地区的雨林生态系统则非常脆弱,受到破坏的风险很大。
总的来说,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非常复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地球自身运动、大气、水文、生态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导致的,这也为人类在不同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四大地域分异规律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地球上,从炎热的赤道到寒冷的两极,从湿润的沿海到干燥的内陆,从高山之巅到深谷之底,自然景观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地理学科中所讲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也被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所导致的。
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多,终年炎热;而两极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
随着纬度的增高,热量逐渐减少,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比如在低纬度地区,常见的是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以茂密的热带雨林为主,土壤肥沃;而在高纬度地区,则是寒冷的极地气候,植被以苔藓、地衣等为主,土壤贫瘠。
这种热量的差异导致了自然景观沿着纬度方向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从赤道的热带雨林带,依次过渡到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直至寒带的苔原带和冰原带。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又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海陆位置的差异引起的水分条件的变化所导致的。
在沿海地区,海洋带来了丰富的水汽,降水较多,气候湿润;而在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较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这种水分条件的差异使得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湿润,植被以森林为主;而到了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植被逐渐过渡为草原和荒漠。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的景观变化。
垂直分异规律则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的水热条件的差异所导致的。
一般来说,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先增加后减少。
这就使得在同一座山上,不同的海拔高度会出现不同的自然景观。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具有以下主要规律:
1.纬度规律:随着纬度的变化,自然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
赤道附近通常具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等热带气候和植被,而高纬度地区则倾向于温带和寒带气候和植被。
2.海洋影响规律:邻近大海和海洋环流对自然环境具有明显
影响。
沿海地区一般气候温和、降水相对较多,而内陆地
区则具有更大的温度幅度和较少的降水。
3.海拔变化规律: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气象要
素(如气压、湿度、降水量等)发生变化,植被类型和生
物多样性也会有所改变。
4.高原规律:高原地区通常具有特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高
原的气温较低,气压较低,降水较少。
高山上空通常云雾
缭绕,经常出现降雨或降雪。
5.河流和湖泊规律: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和形态对自然环境地
域分异有影响。
河流常常形成河谷,带来大量的水资源和
植被生长。
湖泊和水库的形成会改变降水、蒸发和植被分
布等,影响周边的自然环境。
6.大洋洋流规律:大洋洋流对自然环境地域分异有重要影响。
洋流通过运输热量和养分,影响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
例如,赤道附近的洋流可以带来大气能量,影响热
带地区的气候。
这些规律是基于大尺度的地理和气候要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复杂而多样的,同时受到地质、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在较小的尺度上会存在更多的地域差异和变化。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地球表面的地理区域会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生物、土壤和地形等自然特征,从而区分出不同的地域类型。
这些地域类型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地质、水文、植被等影响。
因此,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地球表面的地理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具体来说,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可以表现为:
1.气候分异: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有所不同,如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气候类型会导致不同的生物区域和自然景观类型。
2.生物分异:由于气候、地形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如沙漠、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会导致不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3.土壤分异:地球表面的土壤类型因地形、岩石和水文等自然因素而异,不同类型的土壤也会影响到该地区的植被和生态环境。
4.地形分异: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也因自然因素而异,如山地、平原、河谷等地形类型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总之,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下的区域差异性表现。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
- 1 -。
第六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一、名词解释:1、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2、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
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3、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能按纬度方向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支配这种现象发生的规律就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4、省性:指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
5、地方性:是局部地貌、小气候、岩性、土质、地表水和潜水的排水条件等因素的差别造成的分异现象,是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也是最低级的地域分异。
6、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带性指由太阳能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沿纬度的变化而发生分异的规律。
非地带性指由地球内能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不沿纬度的变化而发生分异的规律。
7、带段性:指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
8、基带:在高大的山地区,自山麓到山顶,可分出一系列垂直自然带,最下面的一个叫基带。
二、简答题1、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有何异同?①概念: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垂直地带性—随地势高度的变化,沿垂直方向呈水平环带状的地域分异,受水平地带性影响,又不同于水平地带性。
②相似性:a.带谱相似,但方向不同;b.成因相同。
③差异性:a.自然带的宽度不同;b.湿度变化不同;c.光照不同;d.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不同。
2、说明各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性特点,但整体性是由各级之间的等级从属和制约关系所决定的,高级分异规律是低一级分异规律的背景和基础,低级分异是高级分异的进一步分化,小的分异规律受大的分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