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马尔库塞的新革命理论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生于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法兰克褔学派的一员。
他一生在美国从事社会研究与教学工作。
赫伯特·马尔库塞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
中文名赫伯特·马尔库塞外文名Herbert Marcuse国籍美国民族犹太人出生地柏林出生日期1898年逝世日期1979年职业哲学家,社会理论家代表作品《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面人》、《论解放》人物生平编辑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美籍德裔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898年7月19日出生于柏林一个资产阶级犹太人家庭。
1917年—1919年间曾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后完全退出政治活动。
19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进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
1940年加入美国籍,起先服务于美国战略情报处,后到哥伦比亚、哈佛、加利福尼亚等大学任教。
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1856~1939)的影响,同时也受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很大影响。
早年试图对马克思主义作一种黑格尔主义的解释,并以此猛烈抨击实证主义倾向。
从50年代开始,主要从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揭露,主张把弗洛依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爱欲解放论编辑马尔库塞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及其解放。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与“无意识”两部分。
马尔库塞认为,因为“意识”是后天形成的。
受“现实原则”支配,“无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受“快乐原则”支配,所以“无意识”比“意识”更能体现人的本质。
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是由生本能和死本能组成的。
马尔库塞认为,因为生本能与人的“存在原则”相一致,所以更能体现人的本质。
浅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之一,他以其批判现代社会的单向度思想而闻名。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受到了单向度思想的支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被单一的意识形态所左右,而无法自由地思考和行动。
本文将从马尔库塞的生平背景、单向度思想的内涵和影响三个方面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进行浅析。
马尔库塞生于1898年,1922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成员。
20世纪60年代,马尔库塞的著作《单向度的人》更是成为了当时社会学、哲学界讨论的焦点。
他的思想深受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但又与二者有所不同,形成了独特的马尔库塞式的哲学思想。
他通过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对单向度思想的尖锐批评。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单向度思想”?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受到了一种单一的意识形态的思想所左右,这种思想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深刻地渗透到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之中。
这种单向度思想是指一种对社会现实的片面和扭曲的认识,它剥夺了人们自由地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使他们只能按照既定的规则和逻辑来生活。
在这种单向度思想下,人们不再具有批判和创造的能力,而是成为了机器般的被统治者。
马尔库塞认为,这种单向度思想的主要来源是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媒体、政府、教育等机构与大企业和政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利益关系,它们通过各种手段来传播单向度思想,使人们视野变得狭隘,忽视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种单向度思想也反映在了消费文化上,人们被商业广告和消费品所左右,追求物质享受和快速满足,而忽视了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我们来谈谈单向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马尔库塞认为,单向度思想使人陷入了虚假的满足和舒适的状态之中,而忽视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沉迷于消费和享乐,而忽视了社会的批判和改变。
他们成为了被统治者,消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浅析马尔库塞“单向度的社会”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一位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单向度的社会”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统治机制和个人主体性的消解具有深刻的意义。
本文将就马尔库塞“单向度的社会”理论进行浅析,探讨其内涵、影响和启示。
我们需要了解“单向度的社会”是什么意思。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社会呈现出一种单一的统治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使得社会中的一切都被同化和消解,个体的主体性被抹去,人们成为了统治者的工具和对象。
在这种社会中,思想、文化、政治和经济都被单一的统治力量所控制,没有多样性和对立面,人们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单一的维度。
这种社会不再有辩证思维和多元发展的可能性,而是走向了一种不可逆转的统一和垄断。
马尔库塞将这种单一统治意识形态称为“技术和管理的理性”,这种理性将一切都纳入了自己的统一体系中,使得个体成为了统治力量的奴隶。
在这种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一种表面的繁荣和自由之下,实际上却是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和限制。
他认为,当代社会不再有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而是受到了一种虚假的自由和消费主义的束缚。
这种虚假的自由使得人们对于社会真相和自身状况产生了错觉,导致了他们沉迷于消费和享乐之中,忽略了自己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深层变革。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社会”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统治机制和个人主体性的消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揭示了当代社会中隐藏的统治机制和过度操纵。
在这个“一维社会”中,人们被消费主义和权力机构所控制,他们在表面上享受着物质的丰富和娱乐的消遣,实际上却忽视了自己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深度变革,我们需要警惕并抵制这种单向度的统治。
马尔库塞的理论强调了个体主体性的重要性。
在这个单向度的社会中,个体变成了统治力量的工具和对象,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重视个体主体性的重要性,保护和维护每个人的独立性和尊严,避免他们沦为“幸福的奴隶”。
浅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1. 引言1.1 马尔库塞简介赫尔贝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理论家,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他曾在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并在法兰克福学派做过研究。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是他对当代社会的一种批判性分析,他认为现代社会受到了一种单一的、全面的控制和压制,在这种控制下,人的思维和行为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无法自由发展。
他认为这种单向度的思想导致了人类的异化和压抑,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和创造力。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引起了人们对当代社会及其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单向度思想的来源、核心内涵以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1.2 单向度思想简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主要指的是现代社会被技术与宣传媒介所统治,导致人们只能以单一的方式看待和理解世界,失去了多样性和深度。
这种单向度思想使得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认识变得表面化和片面化,难以看到现实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马尔库塞认为,这种单向度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使得个体在现代社会中变得更加被动和消极。
他呼吁人们要警惕单向度思想的存在,并提倡多元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改变社会现实。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批判。
【以上为内容,共200字】2. 正文2.1 单向度思想的来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源自他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分析和反思。
在20世纪60年代,马尔库塞对工业社会中日益增长的技术支配和文化消费现象展开了思考。
他认为,这种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并非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或实现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现有的统治结构和控制机制。
马尔库塞指出,现代社会中的技术和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通过对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进行塑造,将他们置于一种被动和单一的状态之中。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生于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法兰克褔学派的一员。
他一生在美国从事社会研究与教学工作。
赫伯特·马尔库塞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
目录1人物生平2理论观点3主要著作4爱欲解放论5社会理论家6一体化的社会7新革命理论1人物生平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美籍德裔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898年7月19日出生于柏林一个资产阶级犹太人家庭。
1917年—1919年间曾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后完全退出政治活动。
1922神领袖、主要代言人。
法兰克福学赫伯特·马尔库塞著作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马尔库塞的理论与实践才广为人知的。
正如曼克莱伦所说:“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也是研究所成员中惟一没有放弃他的早期革命观点的人。
”六十年代下半期,美国和西欧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造反运动,造反学生拥戴马尔库塞为他们的精神领袖。
当然,就马尔库塞个人的意愿而言,他也许无意追求这种精神领袖的地位,但当造反学生把这个头衔加在他头上时,他也不反对。
马尔库塞一生著作很多。
据初步统计,从1922年他作为博士学位提交的第一篇论文《论德国艺术小说》起,到1979年在逝世前出版的《无产阶级的物化》,其中共出版论著、论文、论集、谈话录近百种之多。
影响较大的有:《历史唯物论的现象学导引》、《辩证法的课题》、《黑格尔本体论与历史性理论的基础》、《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面人》、《论解放》、《审美之维》。
马尔库塞的生平和著作给人的鲜明印象是:始终站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践斗争的最前例,始终把对哲学、文化、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现实状况的批判结合起来。
离开他生平所经历的社会事件,尤其是离开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就不能理解马尔库塞的哲学、美学思想。
【传播名人堂】赫伯特·马尔库塞:“新左派之父”Herbert Marcuse赫伯特·马尔库塞铛铛~一期一会又来啦~本期我们要介绍的是“新左派之父”——赫伯特·马尔库塞。
01学术生平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年7月19日出生于柏林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916年,马尔库塞被征召入德国军队服役,并于之后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2年,他以论文《关于艺术家的德国小说》在弗莱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在弗莱堡大学,马尔库塞结识了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并接受了海德格尔的指导。
1928年,他成为海德格尔的助手。
1932年前后,马尔库塞首次接触到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并深深地被马克思的学说所吸引。
1957年,马尔库塞出版了《爱欲与文明》,这本著作尝试将批判理论与弗洛伊德主义结合起来,魏格豪斯称之为马尔库塞的“启蒙辩证法”。
1958年,马尔库塞推出了《苏联马克思主义》,由此成为新时代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者。
1964年,马尔库塞出版了其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单向度的人》,这本著作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1965年,马尔库塞辗转来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直到20世纪70年代退休。
在这期间,马尔库塞陆续发表了一批文章并经常对学生演讲,并且获得了美国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
由于他的立场有别于旧左派,并受到新左派运动的推崇,他也被媒体和学生誉为“新左派之父”。
1979年7月29日,马尔库塞在德国讲学期间不幸病逝于慕尼黑附近的施塔恩贝克。
除了以上提到的著作之外,马尔库塞的主的一要著作还包括《理性与革命》(1941)、《审美之维》(1979)。
02主要理论贡献马尔库塞在批判理论的谱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应该说,马尔库塞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
他并不单纯借鉴马克思的批判理论,还深受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其他学者的影响。
总体上看,马尔库塞与非理性哲学在对待现代技术文明的立场上一脉相承,是具有批判性和否定性的。
浅析马尔库塞“单向度的社会”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他以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著作而闻名于世。
他在《单向度的社会》一书中提出了“单向度社会”的概念,认为现代社会被统一的思维模式和消费主义所支配,使人们陷入一种表面化、隐蔽的束缚状态。
以下将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社会”进行浅析。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一种“工业文明”的统治,这种统治通过技术进步和物质生产的增长来实现。
他指出,尽管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极大丰富,但也使人们陷入了对物质的无尽追求和消费的循环当中。
人们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看作是与消费物品的拥有和使用相关联的,这种物质主义观念让人们对于其他文化价值和人际关系缺乏兴趣,导致社会的单一化和扁平化。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一种“思维模式”的统治,这种统治通过意识形态和媒体的渗透来实现。
他指出,现代社会的大众媒体和文化产业具有强大的操控力,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和消费者教育来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人们习惯于被指导和规训,对于多元化的思想和观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思维模式使人们陷入一种无意识和被动的状态,无法真正理解和关注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一种“政治权力”的统治,这种统治通过国家机器和政治制度的运作来实现。
他指出,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往往将人们的权力分配给少数精英群体,而大多数人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服从。
这种政治权力的单一化使人们丧失了参与社会决策和改变社会的能力,使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不公正的存在产生麻木和不关心的态度。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社会”理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些严重问题,包括物质主义的盲目追求、思维模式的单一化和政治权力的集中化等。
他认为这些问题制约了人们的自由和解放,使人们陷入被动和安逸的状态。
而要摆脱单向度的束缚,马尔库塞提倡人们要对现实进行批判,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行动,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马尔库塞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马尔库塞赫勃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kuse,1898—1978)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号代表人物。
马尔库塞生于柏林一个犹太人家庭,卒于美国。
早年,马尔库塞在柏林大学和弗赖堡大学求学,作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学生,他的博士论文:《黑格尔的本体论和历史的理论基础》(1932年)便是在海德格尔的指导下完成的。
1933年纳粹执政后离德,经瑞士赴美,1934—194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与霍克海默尔和阿多尔诺共事,二次大战期间曾任华盛顿战略服务局研究员,1950年任美国国务院情报研究处东欧科代理科长,1951年到哥伦比亚大学俄国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俄国研究中心工作,1954—1967年在勃兰第斯大学任教,1967年后转至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
主要著述有:《理性与革命》 (1941年)、《爱欲与文明》(1955年)、《苏联的马克思主义》 (1958年)、《单面人》(1964年)、《否定》 (1968年)、《论解放》 (1968年)、《自由和历史使命》(1969年)等。
马尔库塞专门的美学著述不多,只有二本:其一,针对六十年代文化革命中的反艺术论者而写成的《艺术与革命》该著收在1972年出版的《反革命与暴动》一书中;其二,针对苏联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而写成的《论艺术的永恒性》(1977年)。
马尔库塞所留下的专门美学著作尽管不多,但对美学问题的关注却是贯穿其一生的,而且他的主要著作几乎没有一部不或是直接或是间接地涉及美学问题的。
马尔库塞的美学其实是一种艺术哲学,他的美学思想主要围绕着艺术,由对艺术的哲学思考而展开的,他所关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艺术本体论、艺术特征论和艺术作用论三个方面。
在艺术本体论上马尔库塞认为,艺术的最深层的根基就是“属于整个人类史的人类特性”,即人性,人的共同本性。
马尔库塞(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第八章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Herbert Marcuse,1898—1979,[德][美]青年时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加入社会民主党,1918年德国“四月革命”后退党。
其间接触过马克思思想,接受其社会理想:建设一个由理性控制的、保障社会公正、平等、自由、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代替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
大学学文学,之后也接触了席勒的美学思想。
研究过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对后者尤为倾心,认为他的个体本体论是一种关心人生、关心社会现实的哲学,其对人的心理现象和生存状态的广泛研究和深入分析对他颇有启发。
卢卡奇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也很深地影响了他。
1923年前者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后者的《马克思主义和实践》,分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哲学传统、辩证法的地位,指出总体性是辩证法的核心,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并举的总体性革命主张,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反对纯理论,注重批判现实、指导革命实践。
“纳粹”期间,加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
1934年到哥伦比亚大学分所,哥大期间发表《理性与革命》(1941),以理性为核心全面考察黑格尔哲学,论述马克思理论与黑格尔哲学间的关系,批判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修正主义思潮。
1954年发表《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版,1978),主要讲精神分析理论,将弗洛依德思想和马克思的一些观点结合起来,深入揭示工业文明对本能的压抑,明确提出本能革命作为人类全面解放的一项伟大任务。
五十年代初还在哈佛大学从事过研究,是闻名的“校园马克思主义者”。
五十年代中到六十年代中在布朗代斯大学期间,发表批判工业文明的代表作《单向度的人》(1964,上海译文版,1987),批判的焦点在于当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批判的方式主要是精神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理论根据是辨证理性论。
65年到加州大学后积极支持欧美学生运动,宣讲阐述总体革命理论,包括本能革命、自然革命和文化革命在内,涉及人的总体存在的革命,“学运的先知”、“青年造反者的明星和精神领袖”,与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三M”,“新左派”的重要成员。
浅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摘要】马尔库塞是20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提出了单向度思想,认为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和消费趋向单一化,导致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受到限制。
本文首先介绍了马尔库塞的生平及其单向度思想的概述,然后分析了单向度思想的理论依据和在当代社会的应用情况。
接着对单向度思想进行了批评与反驳,指出其局限性在于忽视了个体的多元性和自由意志。
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进行了评价,认为其能够启示我们审视当代社会的弊端,同时展望马尔库塞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提出了个人在信息传播和消费中应保持独立思考和多元化观点的建议。
整体而言,马尔库塞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
1. 引言1.1 马尔库塞简介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被誉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生于1898年,死于1979年,生前曾在美国担任教授职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性思考。
马尔库塞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现代社会、资本主义制度和对抗性文化的批判性分析上。
他的关键思想包括对权力运作和意识形态的分析,对个体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呼吁,以及对传统意识形态的颠覆。
马尔库塞深刻关注当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公正和剥削现象,试图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引导人们思考人类解放的可能性和途径。
他的思想具有很高的现实指导意义,对于当代社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概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思想是指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思想和意识受到一种单一的、统一的操控和塑造,导致个体失去独立思考和选择的能力,被迫接受由统治阶层施加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马尔库塞认为,这种单向度思想使得人们沦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非主动参与社会变革和思想创新的主体。
在这种单向度思想的压迫下,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受到严重限制,社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阻碍。
生平:1898年7月19日出生于柏林一个资产阶级犹太人家庭。
1917年—1919年间曾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后完全退出政治活动。
19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进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
1940年加入美国籍,起先服务于美国战略情报处,后到哥伦比亚、哈佛、加利福尼亚等大学任教。
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1856~1939)的影响,同时也受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很大影响。
早年试图对马克思主义作一种黑格尔主义的解释,并以此猛烈抨击实证主义倾向。
从50年代开始,主要从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揭露,主张把弗洛依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理论观点: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这种社会造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
他试图在弗洛依德文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理性的文明和非理性的爱欲协调一致的新的乌托邦,实现“非压抑升华”。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单向度的人》中,他指责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
在《审美之维》中则认为,艺术(主要指先锋艺术)自动地对抗现存社会关系并加以否定和超越;倾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及普遍经验,促成完整人的再生。
在《反革命和造反》里,他强调艺术既是一种美学形式又是一种历史结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世界与渗透价值意义的现实世界的统一。
他认为艺术具有对现实的肯定性和保守性以及对现实的否定性和超越性的两重性,艺术的肯定性力量同时也是否定这一肯定性的力量。
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和革命可统一于改造世界和人性解放的活动中,它用新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以唤来一个解放的世界。
美学是摆脱压抑社会的唯一学科,是单向度社会中双向度的批判形式主要著作马尔库塞是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这种社会造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
他试图在弗洛依德文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理性的文明和非理性的爱欲协调一致的新的乌托邦,实现“非压抑升华”。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单向度的人》中,他指责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
在《审美之维》中则认为,艺术(主要指先锋艺术)自动地对抗现存社会关系并加以否定和超越;倾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及普遍经验,促成完整人的再生。
在《反革命和造反》里,他强调艺术既是一种美学形式又是一种历史结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世界与渗透价值意义的现实世界的统一。
他认为艺术具有对现实的肯定性和保守性以及对现实的否定性和超越性的两重性,艺术的肯定性力量同时也是否定这一肯定性的力量。
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和革命可统一于改造世界和人性解放的活动中,它用新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以唤来一个解放的世界。
美学是摆脱压抑社会的唯一学科,是单向度社会中双向度的批判形式。
马尔库塞一生著作很多。
据初步统计,从1922年他作为博士学位提交的第一篇论文《论德国艺术小说》起,到1979年在逝世前出版的《无产阶级的物化》,其中共出版论著、论文、论集、谈话录近百种之多。
影响较大的有:《历史唯物论的现象学导引》、《辩证法的课题》、《黑格尔本体论与历史性理论的基础》、《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面人》、《论解放》、《审美之维》。
马尔库塞的生平和著作给人的鲜明印象是:始终站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践斗争的最前例,始终把对哲学、文化、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现实状况的批判结合起来。
离开他生平所经历的社会事件,尤其是离开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就不能理解马尔库塞的哲学、美学思想。
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被压抑的人们为什么不起来革命。
而变得“消极沉默”了呢?马尔库塞认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已成了单向度的人。
所谓单向度是相对于双向度而言的。
双向度是既有肯定的一面,又有否定的一面;只有肯定性,没有否定性、批判性,即是单向度。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不同于从前的对抗性社会。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统治已取代了政治统治、对抗、矛盾已经或正在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整合与同化的趋势。
因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正在失去其双面性,而变成为一个只有肯定、没有对抗的单向度社会。
社会与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都丧失了具有创造性社会批判功能的那个向度。
只剩下维护、肯定现在秩序这样一个向度。
人成为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说“人们早就已经适应于这种控制的接受器。
决定性的差别在于把已有的和可能的、已满足的需要之间的对立(或冲突)消去。
在这里,所谓阶级差别的平等化显示出它的意识形态功能。
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
同样的游乐胜地。
如果打字员打扮得同她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如果黑人也拥有卡迪拉克牌高级轿车,如果他们阅读同样的报纸。
这种相似并不表明阶级的消失,而是表明现存制度下的各种人在多大程度上分享着用以维持这种制度的需要和满足”。
可见,由于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生活安定、富裕。
人们就很容易为现存社会所驯服、操纵。
按照广告、电视、电影、广播等传媒上不断涌现的刺激性宣传去追求社会强加在他们头上的“虚假需求”从而失去个性、失去反抗及否定能力。
马尔库塞指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虽然生活富裕,但受压抑和异化却更严重了。
在技术控制、民主政治的面纱背后所显现出的现实是全面的奴役。
人的尊严的沦丧,以及“舒适、温和、合乎情理且民主的不自由”。
马尔库塞还说“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
因为是否是奴隶既不是由服从。
也不是由工作难度,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
因此,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