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术馆及红砖美术馆案例分析29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70 MB
- 文档页数:29
在观了很多之前只在案例里看到过的地方。
建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SOHO建筑作为改造项目是很优秀的,营模式有待进一步商榷。
细分析的是红砖美术馆,总体来说是震撼的,赣的主持下得以形成今天的面貌:怀拥园林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当代美术馆。
红砖美术馆Red Brick Contemporary Art Museum红砖概况项目名称:红砖美术馆项目地点:北京市顺义区孙河乡顺白路一号地国际艺术园项目功能:美术馆基地面积:3900㎡总建筑面积:6000㎡建筑、8000㎡庭院设计师:董豫赣一、设计师简介董豫赣,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缤纷》、《图像建筑》、《建筑业导报》杂志编委会成员。
与童明、葛明、王澍一起被业界称为“园林四友”。
为教师,亦为建筑师。
主要作品有水边宅(2003)、上海青浦镇港监站设计(2003)、红堡(2006)、祝宅(2007)、清水会馆(2007)、红砖美术馆(2013)。
其中,水边宅入选2002年上海双年展,清水会馆入选2008年德国“活的中国园林展”并做专题演讲。
从早年对西方建筑理论及空间的痴迷,到如今致力于中国园林理论与设计的研究,清水会馆成为转向的重要契机。
水边宅(2003,河北遵化)清水会馆(2007,北京)二、红砖美术馆简介建筑改造自原地的大白屋,它简陋而巨大。
临街墙面阵列着的六米见方洞口,将内部墙壁侵蚀得不成样子,简易钢架棚顶上,贯穿南北的条形天窗,虽是光线充足,但直射的阳光和投影,外墙改造是最关键的问题。
改造后的功能为美术馆,庭院部分涵盖餐饮、办公、北部园林则提供游憩。
美术馆的设计与周边环境相结合,以红砖为基本元素,辅以青砖和屋瓦,打造出了一座半室半园的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
在这里,供游客观赏的不仅是馆内的展品,整个美术馆都能作为一个艺术品,可行、可望、可居、可游。
独特的建筑语言与创新的园林景观为当代艺术与文化的发生、碰撞、呈现,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美术馆的多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