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博弈论基础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694.43 KB
- 文档页数:7
演化博弈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演化博弈论中,哪种类型的博弈模型是研究个体策略如何随时间演化的?A. 静态博弈B. 动态博弈C. 演化博弈D. 重复博弈答案:C2. 在演化博弈论中,哪种选择压力可以导致策略的演化?A. 随机漂移B. 突变C. 自然选择D. 以上都是答案:D3. 演化博弈论中的“复制动态”是指什么?A. 策略的随机复制B. 策略的有性复制C. 策略的无性复制D. 策略的遗传复制答案:C4. 演化博弈论中,哪种类型的均衡是策略演化的稳定结果?A. 纳什均衡B. 演化稳定策略(ESS)C. 支配策略均衡D. 子博弈完美均衡答案:B5. 在演化博弈论中,哪种策略被认为是不可被其他策略入侵的?A. 优势策略B. 劣势策略C. 演化稳定策略(ESS)D. 混合策略答案:C6. 演化博弈论中,哪种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个体之间的策略互动?A. 群体模型B. 个体模型C. 空间模型D. 以上都是答案:D群体中的分布?A. 无限群体模型B. 有限群体模型C. 空间群体模型D. 以上都是答案:D8. 演化博弈论中,哪种类型的模型可以模拟个体策略在空间上的分布?A. 无限群体模型B. 有限群体模型C. 空间群体模型D. 以上都是答案:C间点的分布?A. 无限群体模型B. 有限群体模型C. 动态群体模型D. 以上都是答案:C10. 在演化博弈论中,哪种类型的模型可以模拟个体策略在不同时间点和空间上的分布?A. 无限群体模型B. 有限群体模型C. 空间动态群体模型D. 以上都是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演化博弈论中,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策略的演化?A. 突变B. 随机漂移C. 自然选择D. 社会学习答案:A, B, C, D2. 在演化博弈论中,以下哪些是演化稳定策略(ESS)的特点?A. 不可被其他策略入侵B. 可以被其他策略入侵C. 一旦形成,不易被替代D. 需要所有个体都采取答案:A, C3. 演化博弈论中,以下哪些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个体策略的演化?A. 复制动态模型B. 适应度景观模型C. 贝叶斯网络模型D. 马尔可夫链模型答案:A, B, D4. 在演化博弈论中,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导致策略分布的变化?A. 策略的适应度差异B. 策略的传播机制C. 环境的变化D. 个体的随机行为答案:A, B, C, D5. 演化博弈论中,以下哪些是群体模型的特点?A. 个体策略的分布是连续的B. 个体策略的分布是离散的C. 群体大小可以是无限的D. 群体大小可以是有限的答案: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演化博弈论只研究动物行为,不涉及人类行为。
演化博弈论演化博弈论(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整合了理性经济学与演化生物学的思想,不再将人模型化为超级理性的博弈方,认为人类通常是通过试错的方法达到博弈均衡的,与生物演化具有共性,所选择的均衡是达到均衡的均衡过程的函数,因而历史、制度因素以及均衡过程的某些细节均会对博弈的多重均衡的选择产生影响。
在理论应符合现实意义上,该理论对于生物学以及各种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均大有用场。
演化博弈理论最早源于Fisher,Hamilton,Tfive~等遗传生态学家对动物和植物的冲突与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他们研究发现动植物演化结果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在不依赖任何理性假设的前提下用博弈论方法来解释。
但直到Smith andPrice(1973)在他们发表的创造性论文中首次提出演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概念以后,才标志着演化博弈理论的正式诞生。
生态学家Taylor and Jonker(1978)在考察生态演化现象时首次提出了演化博弈理论的基本动态概念——模仿者动态(replicator dy—namic),这是演化博弈理论的又一次突破性发展。
模仿者动态与演化稳定策略(RD&ESS)一起构成了演化博弈理论最核心的一对基本概念,它们分别表征演化博弈的稳定状态和向这种稳定状态的动态收敛过程,ESS概念的拓展和动态化构成了演化博弈论发展的主要内容。
编辑本段主要应用领域演化证券学:演化证券学是运用生物进化原理系统阐释股市运行机理的新兴交叉学科,是证券投资研究的一个具有生命力和丰富内涵的新领域。
与现代金融学的“理性人”、“有效市场”相关假设不同,演化证券学重视对“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环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是揭示股市生存法则最有潜力的前沿科学。
其开山之作《股市真面目》颠覆了股市运行机理的传统理论,可称为达尔文式的范式革命。
进化博弈 Evolutionary Games第13章 Chapter 13进化博弈 Evolutionary Games目前为止我们学过了具有多种不同特征的博弈: We have so far studied games with many different features:同时和序贯博弈 Simultaneous and sequential moves 零和与非零和博弈 Zero-sum and non-zero-sum payoffs 操纵未来博弈规则的策略性行动 Strategic moves to manipulate rules of games to come 一次性和重复博弈 One-shot and repeated play 许多人同时进行的集体博弈 Games of collective action in which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play simultaneouslySlide 2进化博弈 Evolutionary Games所有这些博弈中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每个参 与者…… All the players in all these games are rational: each player…………具有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 has an internally consistent value system ……能够计算其策略选择的后果 can calculate the consequences of her strategic choices ……作出最符合其利益的选择 makes choice that best favors her interestsSlide 3进化博弈 Evolutionary Games对理性可能的替代方法可以从生物学的进化和进化动 力学中找到,在那里…… One possible alternative to rationality can be found in the biological theory of evolution and evolutionary dynamics, where…………好的策略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励 good strategies will be rewarded with higher payoffs ……参与者可以观察或模仿成功者并试验新的策略 players can observe or imitate success and experiment with new strategies ……随着参与者在参加博弈中获得经验,好的策略将会得到 更经常的使用,坏的策略得到更少的使用。
演化和博弈理论Larry Samuelson1朱宪辰译博弈论由John yon Neumann and Oskar Morgenstern (1944)提出,经John Nash (1950)加入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概念而完善,被二十世纪80年代的策略革命推广之后,非合作博弈论(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在经济研究中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工具。
这个过程当中,人们越来越以博弈观点为基础分析问题。
主要关注两个问题:我们能否期望纳什均衡是这样的:即我们能否预期博弈双方的选择都是在明确对方的选择下做出的最优反应?如果结论是肯定的,在多种博弈中出现的多重纳什均衡(multiple Nash equilibria),我们能预期哪一种呢?二十世纪80年代,研究博弈论的学者们忙于讨论上述问题,并建立了模型。
基于这样的假定:行为人是完全理性的,并且基于相同理性都有共同的知识水平(common knowledge)。
然而,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讨论的重点由以理性为基础的模型转到以演化论为基础的模型上来。
原因之一是以理性为基础的模型存在局限性。
这些模型可以容易地推动纳什均衡的一个必要条件:博弈双方会相信对方的行为并根据它们做出最佳反应;但是不能证明另一个必要条件,即他们相信的都正确。
同时,纳什均衡之中的理性选择标准产生可选择的精炼纳什均衡增强概念,意图排除具有充分委付的不真实的纳什均衡以迅速放弃从中选择一个方面作为正确的想法。
原因之二是由于博弈所代表的潜在观念有了变化。
一旦用博弈论解释描述理想相互作用状态时,其中完全理性假定就显得十分自然了。
目前像其它经济模型一样,更加普遍地用一个近似的类似于真实的模型来解释博弈游戏,在此完全理性看起来也不是那么恰当了。
演化博弈论涵盖的模型很广泛。
共同主题是在一个动态过程中描述博弈者如何在一个游戏的重复较量过程中调整他们的行为以重新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