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中国综合小康指数:69.7
- 格式:pdf
- 大小:71.37 KB
- 文档页数:1
2015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2008年,中国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2008年,中国经历了全国“奥运健儿”的荣耀,举办了首届全球经济论坛,并首次派遣民航客机赴南极科学考察,承办了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实施了中国最大规模的住房改革政策。
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历史新纪录,中国经济实现“V字型”复苏,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中国成功发射首艘宇宙飞船“神舟九号”,中国首架商用飞机“中国之星”首飞,全国政协首次在国际组织中被授予“观察员”称号。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创新高,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全国实现减税降费,开展了“十二五”规划,举办了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成功发射核能电力卫星,中国首个文化遗产避难所在青海建成,中国经过40载努力,陆续将联合国确定的支持发展国家和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国性宣传教育活动落实深入人心,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成功发射上海同步辐射观测卫星,成功试射弹道导弹“长剑”,成功试射火箭“龙之力量”,实现了管理社会安全的综合改革。
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取得新的收效,贫困地区尤其受益。
北京冬季奥运会圆满成功,中国第一艘航母“航空母舰辽宁号”完成了首次舰载机海试,深圳率先探索“城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宪法实施机制不断完善。
2015年,中国经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取得了更快的增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也更加明显,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也更加巩固。
中国取得了在贸易谈判中不可磨灭的里程碑,签署了全球最大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重建中蒙边界贸易口岸,实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极限值协定,中国成功发射先进导航定位卫星“第三代北斗”,以及发射“神十一”航天飞船,这些努力和创新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藏族大学生体质动态研究作者:高会娜张李强来源:《体育风尚》2018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以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探究西藏民族大学2008—2013年间19404名藏族大学生的体质动态。
结论:(1)藏族大学生同性别间的身高没有明显差距;体重变化凸显,且逐年呈平缓增加态势;肺活量,除2010年男生值高于以往各年学生平均值外,呈逐年下降态势。
(2)BMI在纵向上上升较平缓。
(3)不同学段、不同年纪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以一定的波浪式变化。
关键词:体质动态;藏族;大学生;健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2006年以来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形式的转变、人际交往等困惑[1],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导致的营养过剩和运动不足[2],藏族大学生的健康迫切需要关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以西藏民族大学2008–2013年19404名藏族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身高、体重、肺活量、BMI和肺活量体重指数数据为研究对象。
各年人数及其比例详见表1。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本文以国家图书馆、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期刊、书籍等查阅关于藏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前沿研究,为本研究凝练出理论基础和学术观点。
2.测量法依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由专业人员应用中体同方CSTF-2005型系列测试仪收集数据。
组,18.5≤BMI3.数理统计法以Spss 22.0统计分析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结果用X±S表示。
二、结果与分析身高表示纵向发育情况,体重是横向发育;肺活量是《标准》的必测项目,是反映学生生长发育水平、评价学生肺功能的重要机能指标[4];BMI是国际上较常用且准确衡量人体胖瘦与健康的标准指标;肺活量体重指数是体质健康、心肺功能的综合评定指标。
(一)藏族大学生体重、身高、肺活量研究分析藏族男大学生的平均身高169.4± 7.1cm,女生158.9±6.2cm,同性别藏族大学生身高基本没有明显差距。
国家统计局:中国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0% 2011年12月21日14:15 国际在线“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比较图四大区域比较图国际在线消息:据统计局网站消息,统计局近日发布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9.6%提高到2010年的80.1%。
全国及各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报告全文如下: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1],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和各地统计研究部门对2000年~2010年全国及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统计监测。
结果表明,过去的十年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努力克服了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生产成本上涨、“非典”疫情、罕见的冰雪灾害与大地震、泥石流,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态势良好。
全国及各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9.6%提高到2010年的80.1%据最新统计数据分析,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2]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05个百分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都有较大的提高(见表1)。
表1:2000-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在六大方面的实现程度单位:﹪(一)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0.3%提高到2010年的76.1%“经济发展”包括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和失业率(城镇)五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经济方面的发展情况。
我们离全面小康究竟还有多远来源:发布时间:2011-08-16 16:53:00——鄂尔多斯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全面小康的标准,总的来说就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鄂尔多斯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已具备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实基础,我们根据国家最新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2010年我市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进行了统计监测,那么,我们离全面小康究竟还有多远?一、鄂尔多斯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现状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六个方面共23项指标,根据测算,2010年,鄂尔多斯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80%以上。
从小康监测体系构成的六个部分来看,实现程度是不均衡的,实现程度在90%以上的有生活质量和民主法制两个方面;实现程度达到80%以上的是经济发展方面;实现程度在70%以上的是资源环境和社会和谐方面;实现程度最低的是文化教育方面.“十一五”期间提高最快的是社会和谐方面、其次是资源环境和生活质量方面。
从构成该指标体系的23项指标来看,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
2010年,实现程度在80%以上的指标有15个。
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城镇调查失业率、基尼系数、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共8项指标已经实现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公民自身权利满意度、环境质量指数5个指标的实现程度在90%以上,社会安全指数和平均受教育年龄2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在80-90%之间。
实现程度在60-80%之间的指标有5个,分别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中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耕地面积指数和单位GDP能耗。
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80.12012年9月底至10月初,《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
得出2011-2012年度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为80.1,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六成受访者感觉现在“幸福”在当今中国,幸福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幸福,才是一切行为的终极价值和目标。
从去年各地召开的地方两会开始,多个地区纷纷提出将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
总体而言,中国人会感觉生活幸福吗?“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50.9%)感觉“比较幸福”,9.7%的受访者感觉“非常幸福”;23.5%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自己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仅有15.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自己“不太幸福”或者“很不幸福”。
六成(60.6%)受访者感觉自己“幸福”,相较于去年高出了0.4个百分点。
与此相关联的是,只有13.3%的受访者认为今年“不如去年幸福”。
如果放在全球范围内衡量,中国人的幸福指数算得上高吗?今年上半年,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Gallup)公布的全球幸福感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有17个国家超过半数的民众觉得幸福,其中丹麦人民的幸福感最高,74%的民众觉得幸福;还有26个国家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民众觉得幸福;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中国人占比18%,仅在亚洲,幸福感就低于阿联酋、阿曼、韩国、泰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
年龄越大,幸福感越高学历越高,幸福指数越低调查显示,幸福感高低与年龄大小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幸福感越高。
年龄在18-35岁的年轻人幸福感指数在60以下,56-65岁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为68.6,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则高达70.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对城乡老年人在医疗、养老方面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加上老年人主要追求颐养天年,对其他方面要求较低,因此容易产生较高的幸福感。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下)(五)全面小康的量化标准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面临的就是全面小康的量化标准——各指标全面小康标准数值的确定问题。
下面是作者在这方面的初步尝试。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00年,我国人均GDP为854美元。
十六大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据此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因此,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确定为全面小康的经济标准,这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性标志。
2.恩格尔系数。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用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我国恩格尔系数的全面小康标准为不高于40%。
3.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参照世界各国人均居住情况,并考虑到中国人多地少等基本国情,作者认为全面小康的人均居住标准不宜定得过高(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以不低于25平方米/人为宜。
4.平均预期寿命。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公布的数字,1999年全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6.7岁,其中高收入、中等收入与低收入国家分别为78.0岁、69.5岁和59.4岁。
考虑到未来20年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可能增长与目前我国的实际,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的全面小康标准定为不低于75岁为宜。
5.高中入学率。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因而我国高中入学率的全面小康标准定为不低于90%。
6.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比例)。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的提高”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依据世界城市化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可能变动趋势,同时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我国城市化率的全面小康标准定为不低于50%。
7.非农劳动力比例。
小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工业化不仅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改变了劳动者的职业结构,非农劳动力比例上升贯穿于现代化的全过程。
2009年经济情况——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显著成效。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26.8亿元,增长10.3%。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86元,实际增长9.7%和13.4%。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圆满成功。
实现了“隆重、喜庆、节俭、祥和”的总要求,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年来,我们认真执行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010年发展目标——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4%。
天津市2009年经济情况——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6.5%;财政收入1805亿元,增长2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6亿元,增长4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0亿元,增长21%;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21.6%;实际利用内资增长3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4%。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节能降耗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综合能耗等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2010年发展目标——2010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5%,利用内资增长25%,外贸出口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