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格式:docx
- 大小:441.07 KB
- 文档页数:16
1 请解释下列名字术语:自动控制系统、受控对象、扰动、给定值、参考输入、反馈。
解: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由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组成;受控对象: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扰动:扰动是一种对系统的输出产生不利影响的信号。
如果扰动产生在系统内部称为内扰;扰动产生在系统外部,则称为外扰。
外扰是系统的输入量。
给定值:受控对象的物理量在控制系统中应保持的期望值参考输入即为给定值。
反馈:将系统的输出量馈送到参考输入端,并与参考输入进行比较的过程。
2 请说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解:作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应该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①被控对象:所谓被控对象就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②执行部件:根据所接收到的相关信号,使得被控对象产生相应的动作;常用的执行元件有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
③给定元件:给定元件的职能就是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即参考量);④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被控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参考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常用的比较元件有差动放大器、机械差动装置和电桥等。
⑤测量反馈元件:该元部件的职能就是测量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需要将其转换成为电量。
常用的测量元部件有测速发电机、热电偶、各种传感器等;⑥放大元件: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如电压偏差信号,可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晶闸管等组成的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
⑦校正元件:亦称补偿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用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用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常用的校正元件有电阻、电容组成的无源或有源网络,它们与原系统串联或与原系统构成一个内反馈系统。
3 请说出什么是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各有什么优缺点?解:反馈控制系统即闭环控制系统,在一个控制系统,将系统的输出量通过某测量机构对其进行实时测量,并将该测量值与输入量进行比较,形成一个反馈通道,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控制系统;开环系统优点:结构简单,缺点:控制的精度较差;闭环控制系统优点:控制精度高,缺点:结构复杂、设计分析麻烦,制造成本高。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习题与解答5-1 试求题5-75图(a)、(b)网络的频率特性。
(a) (b)图5-75 R-C 网络解 (a)依图:⎪⎪⎪⎩⎪⎪⎪⎨⎧+==+=++=++=2121111212111111221)1(11)()(R R C R R T C R RR R K s T s K sC R sC R R R s U s U r c ττ (b)依图:⎩⎨⎧+==++=+++=C R R T CR s T s sCR R sC R s U s U r c)(1111)()(2122222212ττ 5-2 某系统结构图如题5-76图所示,试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求下列输入信号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输出)(t c s 和稳态误差)(t e s(1) t t r 2sin )(=(2) )452cos(2)30sin()(︒--︒+=t t t r 解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1)(+=Φs s 图5-76 系统结构图 频率特性: 2244221)(ωωωωω+-++=+=Φj j j 幅频特性: 241)(ωω+=Φj相频特性: )2arctan()(ωωϕ-=系统误差传递函数: ,21)(11)(++=+=Φs s s G s e 则 )2arctan(arctan )(,41)(22ωωωϕωωω-=++=Φj j e e(1)当t t r 2sin )(=时, 2=ω,r m =1 则 ,35.081)(2==Φ=ωωj ο45)22arctan()2(-=-=j ϕ(2) 当 )452cos(2)30sin()(︒--︒+=t t t r 时: ⎩⎨⎧====2,21,12211m m r r ωω5-3 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试求系统频率特性。
解 ss R s s s s s ss C 1)(,)9)(4(3698.048.11)(=++=+++-= 则 )9)(4(36)()()(++=Φ=s s s s R s C 频率特性为 )9)(4(36)(++=Φωωωj j j5-4 绘制下列传递函数的幅相曲线:解 ()()()12G j K j K e j ==-+ωωπ幅频特性如图解5-4(a)。
第一章绪论1-1 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弊端.解答: 1 开环系统(1)长处 :构造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固。
用于系统输入信号及扰动作用能早先知道时,可获得满意的成效。
(2)弊端:不可以自动调理被控量的偏差。
所以系统元器件参数变化,外来未知扰动存在时,控制精度差。
2闭环系统⑴长处:不论因为扰乱或因为系统自己构造参数变化所惹起的被控量偏离给定值,都会产生控制作用去消除此偏差,所以控制精度较高。
它是一种按偏差调理的控制系统。
在实质中应用宽泛。
⑵弊端:主要弊端是被控量可能出现颠簸,严重时系统没法工作。
1-2什么叫反应?为何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纳负反应?试举例说明之。
解答:将系统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并对系统产生控制作用的控制方式叫反应。
闭环控制系统常采纳负反应。
由1-1 中的描绘的闭环系统的长处所证明。
比如,一个温度控制系统经过热电阻(或热电偶)检测出目前炉子的温度,再与温度值对比较,去控制加热系统,以达到设定值。
1-3试判断以下微分方程所描绘的系统属于何种种类(线性,非线性,定常,时变)?2 d 2 y(t)3 dy(t ) 4y(t ) 5 du (t ) 6u(t )(1)dt 2 dt dt(2) y(t ) 2 u(t)(3)t dy(t) 2 y(t) 4 du(t) u(t ) dt dtdy (t )u(t )sin t2 y(t )(4)dtd 2 y(t)y(t )dy (t ) (5)dt 2 2 y(t ) 3u(t )dt(6)dy (t ) y 2 (t) 2u(t ) dty(t ) 2u(t ) 3du (t )5 u(t) dt(7)dt解答: (1)线性定常(2)非线性定常 (3)线性时变(4)线性时变(5)非线性定常(6)非线性定常(7)线性定常1-4 如图 1-4 是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表示图, 图中 Q1,Q2 分别为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
控制的目的是保持水位为必定的高度。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习题及答案1-1 根据题1-15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完成:(1)将a,b与c,d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2)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a↔d,b↔c;(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所示。
1-2 题1-16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图1-16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1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
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
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1-3 图1-17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图1-17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解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u c的平方成正比,u c 增高,炉温就上升,u c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
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u f。
u f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u r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u e,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u a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C,热电偶的输出电压u f正好等于给定电压u r。
此时,u e=u r−u f=0,故u1=u a=0,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u c保持一定的数值。
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C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2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C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电子信息类】课后习题答案大全第9类【一共15类】【电子信息类课后习题答案大全】▆▆▆▆▆▆▆▆▆▆▆▆▆▆▆▆▆▆▆▆▆▆▆▆▆▆▆▆▆▆▆▆第9类【一共15类】【电子信息类课后习题答案大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详细习题答案(童诗白,华成英版,高教版)/viewthread.php?tid=42&fromuid=1000《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上册,秦曾煌主编)/viewthread.php?tid=232&fromuid=100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阎石,第五版)/viewthread.php?tid=90&fromuid=1000《电路》习题答案上(邱关源,第五版)/viewthread.php?tid=137&fromuid=1000《电工学》习题答案(第六版,秦曾煌)/viewthread.php?tid=112&fromuid=100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共10章)/viewthread.php?tid=21&fromuid=100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杨素行第三版)/viewthread.php?tid=41&fromuid=1000《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习题答案及辅导参考(吴大正版)/viewthread.php?tid=74&fromuid=1000《通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及每章总结(樊昌信,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五版)/viewthread.php?tid=203&fromuid=1000《电力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四版,王兆安,王俊主编)/viewthread.php?tid=164&fromuid=1000《自动控制原理》课后题答案(胡寿松,第四版)/viewthread.php?tid=52&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习题答案(第四版,吴大正)/viewthread.php?tid=268&fromuid=1000《电工学——电子技术》习题答案(下册)/viewthread.php?tid=237&fromuid=1000《微机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261&fromuid=1000《信息论与编码》辅导PPT及部分习题答案(曹雪虹,张宗橙,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36&fromuid=100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答案版)/viewthread.php?tid=197&fromuid=1000《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张毅刚主编,高教版)/viewthread.php?tid=36&fromuid=1000《高频电子线路》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版)/viewthread.php?tid=142&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习题详解(奥本海姆版)/viewthread.php?tid=79&fromuid=1000《电路分析》课后答案及学习指导(第二版,胡翔骏,高教版)/viewthread.php?tid=177&fromuid=1000《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后习题答案,讲解详细/viewthread.php?tid=233&fromuid=1000《电路》第五版课后答案/viewthread.php?tid=1678&fromuid=1000自动控制原理习题集(自学辅导推荐)/viewthread.php?tid=53&fromuid=1000《现代通信原理》习题答案(曹志刚版)/viewthread.php?tid=44&fromuid=1000《数字信号处理》课后答案及详细辅导(丁美玉,第二版)/viewthread.php?tid=58&fromuid=1000《控制工程基础》课后习题解答(清华版)/viewthread.php?tid=127&fromuid=1000《信息论与编码》学习辅导及习题详解(傅祖芸版)/viewthread.php?tid=238&fromuid=1000《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17&fromuid=1000《微机原理》作业答案(李继灿版)/viewthread.php?tid=218&fromuid=1000《电力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4版,西安交通·大学)/viewthread.php?tid=130&fromuid=1000《通信原理》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90&fromuid=1000《控制工程基础》习题答案(第二版,燕山·大学)/viewthread.php?tid=126&fromuid=1000《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胡寿松,第五版/viewthread.php?tid=1740&fromuid=100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详细习题答案(阎石第四版)/viewthread.php?tid=167&fromuid=1000《数字信号处理——基于计算机的方法》习题答案(第二版)/viewthread.php?tid=174&fromuid=1000《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15&fromuid=1000《自动控制原理》课后题答案(卢京潮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28&fromuid=1000《电路分析》习题答案(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胡翔俊)/viewthread.php?tid=250&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习题解析(燕庆明,第3版)非常详细/viewthread.php?tid=71&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98&fromuid=1000《电磁场与电磁波》习题答案(第4版,谢处方编,高教版)/viewthread.php?tid=2514&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习题答案详解(郑君莉,清·华大学,牛逼完整版)/viewthread.php?tid=257&fromuid=1000《高频电子线路》课后答案(第四版,张肃文)/viewthread.php?tid=3392&fromuid=1000《通信电路》课后习题答案(沈伟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259&fromuid=1000《数字信号处理》完整习题答案(程佩青,英文版)/viewthread.php?tid=223&fromuid=1000《数字信号处理教程》习题解答(第二版)/viewthread.php?tid=65&fromuid=1000《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课后答案(谢嘉奎高等教育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92&fromuid=1000《数字信号处理》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11&fromuid=1000《数字逻辑》(第二版)习题答案(欧阳明星主编)/viewthread.php?tid=26&fromuid=1000《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设计》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234&fromuid=1000数字信号处理程佩青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2264&fromuid=1000《信息论与编码》曹雪虹-张宗橙清·华大学出版社可配北邮版本/viewthread.php?tid=1956&fromuid=1000《数字通信》习题答案(第四版,Proakis)/viewthread.php?tid=275&fromuid=1000电子技术数字和模拟部分答案(第四版,康华光)/viewthread.php?tid=100&fromuid=1000《单片机及接***术》课后答案(梅丽凤,王艳秋,清·华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59&fromuid=1000《信号与线性系统》习题详解(管致中,第四版)/viewthread.php?tid=858&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习题及精解/viewthread.php?tid=108&fromuid=1000《电路与电子学》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第3版)/viewthread.php?tid=2788&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viewthread.php?tid=106&fromuid=1000《测控电路》习题答案(机械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66&fromuid=1000《数字逻辑》第四版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1&fromuid=1000《高频电子线路》习题集参考答案(曾兴雯版,高等教育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502&fromuid=1000电工学(第6版)上册(电工技术)秦曾煌主编高教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2655&fromuid=1000《数字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阎石,第四版)/viewthread.php?tid=97&fromuid=1000模拟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145&fromuid=1000《电工学》习题答案(高教版,第六版)/viewthread.php?tid=1621&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于慧敏著)/viewthread.php?tid=107&fromuid=1000《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后题答案(英文版)/viewthread.php?tid=135&fromuid=1000《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上册,秦曾煌主编)/viewthread.php?tid=2076&fromuid=1000《基础电子技术》习题解答(哈工大,蔡惟铮)/viewthread.php?tid=266&fromuid=1000《现代控制系统》答案(英文版)730页/viewthread.php?tid=98&fromuid=1000奥本海姆《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习题详解/viewthread.php?tid=1343&fromuid=1000《数字电路》习题答案(龚之春,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2342&fromuid=1000《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习题及答案/viewthread.php?tid=248&fromuid=1000简明电路分析基础李瀚荪高教版/viewthread.php?tid=6218&fromuid=100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2175&fromuid=1000《信息论基础教程》习题答案(李亦农,李梅版)/viewthread.php?tid=2159&fromuid=1000传感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全/viewthread.php?tid=5262&fromuid=1000《IBM-PC汇编语言》课后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67&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郑君里,第二版)/viewthread.php?tid=2682&fromuid=1000化工原理第三版答案(清晰版)(缺三七章)陈敏恒等化学工业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3523&fromuid=1000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二版)课后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705&fromuid=1000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944&fromuid=1000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王兆安/viewthread.php?tid=6306&fromuid=1000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课后答案王永军/viewthread.php?tid=2050&fromuid=1000信号与系统(第三版)陈生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525&fromuid=1000《信息论与编码》习题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仇佩亮编/viewthread.php?tid=99&fromuid=1000《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后习题答案(冯恩信)/viewthread.php?tid=3863&fromuid=1000模拟电子技术期末复习/viewthread.php?tid=7366&fromuid=1000工厂供电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1929&fromuid=1000《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2861&fromuid=1000(新)图像处理2008(A卷)及答案!/viewthread.php?tid=5533&fromuid=1000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电子电路基础/viewthread.php?tid=3261&fromuid=1000《16/32位微机原理、汇编语言及接***术》答案1~10章钱晓婕版机械工业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3655&fromuid=1000《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西电出版社第三版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2649&fromuid=1000《自动控制理论》第2版_夏德钤翁贻方机械工业出版社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2716&fromuid=1000电工电子技术-王鼎等主编/viewthread.php?tid=7946&fromuid=100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华成英主编)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2125&fromuid=1000哈工大(威海)电工学期末试题/viewthread.php?tid=3408&fromuid=1000《C语言程序设计》习题参考答案(罗朝盛版)/viewthread.php?tid=4561&fromuid=1000高教版计算方法(施吉林,刘淑珍,陈桂芝编)课后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7088&fromuid=1000《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参考解答/viewthread.php?tid=856&fromuid=1000固体物理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7715&fromuid=1000通信原理课件第五版/viewthread.php?tid=7716&fromuid=1000《数字电路》习题解答(余孟尝,第3版)/viewthread.php?tid=444&fromuid=1000《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习题答案(科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116&fromuid=1000高频电子线路答案/viewthread.php?tid=1501&fromuid=1000《数字逻辑》PPT课件/viewthread.php?tid=673&fromuid=1000高频电路/viewthread.php?tid=1683&fromuid=1000数电实验报告/viewthread.php?tid=5501&fromuid=1000信息论与编码学习辅导及习题详解/viewthread.php?tid=4557&fromuid=1000《固体物理》习题答案(黄昆版)/viewthread.php?tid=1319&fromuid=1000电工电子学第二版课后答案/viewthread.php?tid=7322&fromuid=1000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习题解答/viewthread.php?tid=6907&fromuid=1000微积分II复习/viewthread.php?tid=5875&fromuid=1000《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课后答案(重`庆大学出版社)/viewthread.php?tid=610&fromuid=1000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第二版何道清习题解答/viewthread.php?tid=6815&fromuid=1000微观经济学/viewthread.php?tid=5876&fromuid=100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陈杰高教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viewthread.php?tid=3173&fromuid=1000信息安全数学基础(陈恭亮)课后习题答案/viewthread.php?tid=5948&fromuid=1000量子力学/viewthread.php?tid=4488&fromuid=1000数据处理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14张word)/viewthread.php?tid=820&fromuid=1000C++语言学习质料/viewthread.php?tid=7889&fromuid=100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答案/viewthread.php?tid=8499&fromuid=1000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复习题/viewthread.php?tid=5996&fromuid=1000电力电子技术练习及参考解/viewthread.php?tid=7123&fromuid=100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答案,陈杰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与校正习题及答案3-1 已知系统脉冲响应t e t k 25.10125.0)(-=试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s Φ。
解 Φ()()./(.)s L k t s ==+00125125 3-2 设某高阶系统可用下列一阶微分方程T c t c t r t r t ••+=+()()()()τ近似描述,其中,1)(0<-<τT 。
试证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为 T T T t d ⎥⎦⎤⎢⎣⎡⎪⎭⎫⎝⎛-+=τln 693.0t T r =22. T T T t s ⎥⎦⎤⎢⎣⎡-+=)ln(3τ 解 设单位阶跃输入ss R 1)(= 当初始条件为0时有:11)()(++=Ts s s R s C τ 11111)(+--=⋅++=∴Ts T s s Ts s s C ττC t h t T Te t T()()/==---1τ 1) 当 t t d = 时h t T Te t td ()./==---051τ12=--T T e t T d τ/ ; Tt TT d-⎪⎭⎫ ⎝⎛-=-τln 2ln ⎥⎦⎤⎢⎣⎡⎪⎭⎫ ⎝⎛-+=∴T T T t d τln 2ln2) 求t r (即)(t c 从1.0到9.0所需时间)当 Tt eTT t h /219.0)(---==τ; t T T T 201=--[ln()ln .]τ 当 Tt eTT t h /111.0)(---==τ; t T T T 109=--[ln()ln .]τ 则 t t t T T r =-==21090122ln ... 3) 求 t sTt s s eTT t h /195.0)(---==τ ]ln 3[]20ln [ln ]05.0ln [ln TT T T T T T T T t s τττ-+=+-=--=∴3-3 一阶系统结构图如图3-45所示。
要求系统闭环增益2=ΦK ,调节时间4.0≤s t s ,试确定参数21,K K 的值。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与校正习题及答案3-1 已知系统脉冲响应t e t k 25.10125.0)(-=试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s Φ。
解 Φ()()./(.)s L k t s ==+00125125 3-2 设某高阶系统可用下列一阶微分方程T c t c t r t r t ••+=+()()()()τ近似描述,其中,1)(0<-<τT 。
试证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为 T T T t d ⎥⎦⎤⎢⎣⎡⎪⎭⎫⎝⎛-+=τln 693.0t T r =22. T T T t s ⎥⎦⎤⎢⎣⎡-+=)ln(3τ 解 设单位阶跃输入ss R 1)(=当初始条件为0时有:11)()(++=Ts s s R s C τ 11111)(+--=⋅++=∴Ts T s s Ts s s C ττC t h t T Te t T()()/==---1τ 1) 当 t t d = 时h t T Te t td ()./==---051τ12=--T T e t T d τ/ ; T t T T d -⎪⎭⎫ ⎝⎛-=-τln 2ln ⎥⎦⎤⎢⎣⎡⎪⎭⎫ ⎝⎛-+=∴T T T t d τln 2ln2) 求t r (即)(t c 从1.0到9.0所需时间)当 Tt e TT t h /219.0)(---==τ; t T T T 201=--[ln()ln .]τ 当 Tt e TT t h /111.0)(---==τ; t T T T 109=--[ln()ln .]τ 则 t t t T T r =-==21090122ln ... 3) 求 t sTt s s e TT t h /195.0)(---==τ ]ln 3[]20ln [ln ]05.0ln [ln TT T T T T T T T t s τττ-+=+-=--=∴3-3 一阶系统结构图如图3-45所示。
要求系统闭环增益2=ΦK ,调节时间4.0≤s t s ,试确定参数21,K K 的值。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习题与解答5-1 试求题5-75图(a)、(b)网络的频率特性。
(a) (b)图5-75 R-C 网络解 (a)依图:⎪⎪⎪⎩⎪⎪⎪⎨⎧+==+=++=++=2121111212111111221)1(11)()(R R C R R T C R RR R K s T s K sC R sC R R R s U s U r c ττ (b)依图:⎩⎨⎧+==++=+++=C R R T CR s T s sCR R sC R s U s U r c)(1111)()(2122222212ττ 5-2 某系统结构图如题5-76图所示,试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求下列输入信号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输出)(t c s 和稳态误差)(t e s(1) t t r 2sin )(=(2) )452cos(2)30sin()(︒--︒+=t t t r 解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1)(+=Φs s 图5-76 系统结构图 频率特性: 2244221)(ωωωωω+-++=+=Φj j j 幅频特性: 241)(ωω+=Φj相频特性: )2arctan()(ωωϕ-=系统误差传递函数: ,21)(11)(++=+=Φs s s G s e 则 )2arctan(arctan )(,41)(22ωωωϕωωω-=++=Φj j e e(1)当t t r 2sin )(=时, 2=ω,r m =1则 ,35.081)(2==Φ=ωωj 45)22arctan()2(-=-=j ϕ (2) 当 )452cos(2)30sin()(︒--︒+=t t t r 时: ⎩⎨⎧====2,21,12211m m r r ωω5-3 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试求系统频率特性。
解 s s R s s s s s s s C 1)(,)9)(4(3698.048.11)(=++=+++-= 则 )9)(4(36)()()(++=Φ=s s s s R s C 频率特性为 )9)(4(36)(++=Φωωωj j j5-4 绘制下列传递函数的幅相曲线:解 ()()()12G j K j K e j ==-+ωωπ幅频特性如图解5-4(a)。
幅频特性如图解5-4(b)。
()()()()33332G j K j K e j ωωωπ==- 图解5-4幅频特性如图解5-4(c)。
5-5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试分别计算 5.0=ω 和2=ω 时开环频率特性的幅值)(ωA 和相角)(ωϕ。
解 )5.01)((21(10)()(2ωωωωωωj j j j H j G +-+= 计算可得 ⎩⎨⎧︒-==435.153)5.0(8885.17)5.0(ϕA ⎩⎨⎧︒-==53.327)2(3835.0)2(ϕA5-6 试绘制下列传递函数的幅相曲线。
(1) G s s s ()()()=++52181(2) G s s s ()()=+1012解 (1) G j ()()()ωωω=-+511610222取ω为不同值进行计算并描点画图,可以作出准确图形 三个特殊点: ① ω=0时, 00)(,5)(=∠=ωωj G j G ② ω=时, ︒-=∠=90)(,2)(ωωj G j G③ ω=∞时, 0180)(,0)(-=∠=ωωj G j G幅相特性曲线如图解5-6(1)所示。
图解5-6(1)Nyquist 图 图解5-6(2) Nyquist 图(2) G j ()ωωω=+10122两个特殊点: ① ω=0时, G j G j (),()ωω=∞∠=-1800 ② ω=∞时, G j G j (),()ωω=∠=-0900幅相特性曲线如图解5-6(2)所示。
5-7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1()1()(12++-=s T s s T K s G ; 0,,21>T T K当1=ω时,︒-=∠180)(ωj G ,5.0)(=ωj G ;当输入为单位速度信号时,系统的稳态误差1。
试写出系统开环频率特性表达式)(ωj G 。
解 )1()1()(12+--=s T s s T K s G先绘制)1()1()(120+-=s T s s T K s G 的幅相曲线,然后顺时针转180°即可得到)(ωj G 幅相曲线。
)(0s G 的零极点分布图及幅相曲线分别如图解5-7(a)、(b)所示。
)(s G 的幅相曲线如图解5-7(c)所示。
依题意有: K s sG K s v ==→)(lim 0, 11==K e ssv ,因此1=K 。
另有: 5.01)(1)(11)1)(1()1(22212221212112=++=++--=+--=T T T T T T j T T T jT jT j G可得: 22=T ,5.0121==T ,1=K 。
所以: )5.01(21)(ωωωωj j j j G +-=5-8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试概略绘制系统开环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解 )(ωj G 的零极点分布图如图解5 -8(a)所示。
∞→=0ω变化时,有分析s 平面各零极点矢量随∞→=0ω的变化趋势,可以绘出开环幅相曲线如图解5-8(b)所示。
5-9 绘制下列传递函数的渐近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1) G s s s ()()()=++22181;(2) G s s s s ()()()=++20011012;(3) G s s s s s s ()(.)(.)()=++++40050212(4) G s s s s s s s ()()()()()=+++++20316142510122(5) G s s s s s s s ()(.)()()=+++++801142522解 (1) G s s s ()()()=++22181图解5-9(1) Bode 图 Nyquist 图(2) G s s s s ()()()=++20011012图解5-9(2) Bode 图 Nyquist 图(3) )1)(12.0()12(100)1)(2.0()5.0(40)(22++++=++++=s s s s s s s s s s s G 图解5-9(3) Bode 图 Nyquist 图(4) G s s s s s s s ()()()()()=+++++20316142510122图解5-9(4) Bode 图 Nyquist 图(5) ⎥⎥⎦⎤⎢⎢⎣⎡++⎪⎭⎫ ⎝⎛++⎪⎭⎫⎝⎛+=+++++125451)1(11.01258.0)254)(1()1.0(8)(2222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G 图解5-9(5) Bode 图 Nyquist 图5-10 若传递函数式中,)(0s G 为)(s G 中,除比例和积分两种环节外的部分。
试证式中,1ω为近似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最左端直线(或其延长线)与0dB 线交点的频率,如图5-77所示。
证 依题意,G(s)近似对数频率曲线最左端直线(或其延长线)对应的传递函数为v sK 。
题意即要证明v sK的对数幅频曲线与0db 交点处的频率值ω11=K v 。
因此,令0)(lg 20=vj K ω,可得 K v ω11=, 故 ωω111vv K K =∴=,,证毕。
5-11 三个最小相角系统传递函数的近似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分别如图5-78(a)、(b)和(c)所示。
要求:(1)写出对应的传递函数;(2)概略绘制对应的对数相频特性曲线。
图 5-78 5-11题图解 (a) 依图可写出:G s K ss()()()=++ωω1211其中参数:db L K 40)(lg 20==ω,100=K则: G s s s ()()()=++100111112ωω图解5-11(a ) Bode 图 Nyquist 图(b) 依图可写出 G s K ss s ()()()=++ωω12211K C ==ωωω021 图解5-11(b ) Bode 图 Nyquist 图(c) G s K ss s ()()()=⋅++ωω2311图解5-11(c ) Bode 图 Nyquist 图5-12 已知)(1s G 、)(2s G 和)(3s G 均为最小相角传递函数,其近似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79所示。
试概略绘制传递函数 的对数幅频、对数相频和幅相特性曲线。
解:(1)L K 11204511()lg .ω== 则: G s K 11()= (2) G s K s s 22081()(.)=+ 20201022lg /lgK K ω== , K 21= (3)L K K 333202001110()lg lg .ωω===(4)G s G G G G 412231()=+将G G G 123,,代入得:G s s s 41801251()(.)=+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如图解5-12(a)所示,幅相特性曲线如图解5-12(b)所示:图解5-12 (a) Bode 图 (b) Nyquist 图5-13 试根据奈氏判据,判断题5-80图(1)~(10)所示曲线对应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已知曲线(1)~(10)对应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按自左至右顺序)。
)1)(1()(++=s Ts s Ks G ; )0,(>T K(1)2=T 时,K 值的范围; (2)10=K 时,T 值的范围; (3)T K ,值的范围。
解 [])()()1)(1()1()1()1)(1()(2222ωωωωωωωωωωωY X T T j T K jT j j K j G +=++-++-=++=令 0)(=ωY ,解出T1=ω,代入)(ωX 表达式并令其绝对值小于1得出: T T K +<<10 或 110-<<K T(1)2=T 时,230<<K ;(2)10=K 时,910<<T ;(3)T K ,值的范围如图解5-14中阴影部分所示。
5-15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试概略绘制幅相特性曲线,并根据奈氏判据判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解 作出系统开环零极点分布图如图解5-15(a )所示。
)(ωj G 的起点、终点为:)(ωj G 与实轴的交点: 令[]0)(Im =ωj G 可解出代入实部 []037.4)(Re 0-=ωj G概略绘制幅相特性曲线如图解5-15(b )所示。
根据奈氏判据有 所以闭环系统不稳定。
5-16 某系统的结构图和开环幅相曲线如图5-81 (a)、(b)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