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
- 格式:docx
- 大小:17.39 KB
- 文档页数:3
脚踝扭伤的治疗方法
脚踝扭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运动伤害,主要是由于过度伸展或转动脚踝造成的。
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休息:扭伤后需要及时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以防加重伤势。
2. 冰敷:可用冰袋或毛巾敷冷水降温,缓解肿胀和疼痛。
每次敷冰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每日重复敷3-4次。
3. 加压包扎:在冰敷之后,可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4. 提高腿部:可在休息的同时,将受伤的脚踝放在一个垫高的位置,如枕头或坐垫下面,以帮助血液循环和减轻肿胀。
5.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治疗手段,如按摩、理疗、拉伸等,可以促进恢复和减轻疼痛。
6. 药物治疗:可以采用止痛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来缓解肿胀和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伤势较重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如不能站立或走路、骨折、严重疼痛等,应及时就医。
踝关节扭伤(崴脚)的诊断与治疗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属中医学“伤筋”或“痹病”范畴。
中医学认为,踝关节急性损伤后,由于脉络受损,血离经脉,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通而“不通则痛”;或急性期失治、误治,日久复感寒湿之邪,造成气血凝滞,出现关节肿块,活动不利,形成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而发为“痹病”。
现代医学认为,踝关节扭伤多在行走、跑步、跳跃或下楼梯、下坡时,踝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内翻,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致使踝关节的稳定性失去平衡与协调,而发生踝关节扭伤,以外踝损伤最为常见。
1、临床表现踝关节扭伤是踝关节韧带损伤或断裂的一种病证,为骨伤科常见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小儿中学龄期儿童活动量较大,发病较多。
常见症状为,踝部明显肿胀疼痛,不能着地,伤处有明显压痛、局部皮下瘀血。
如外踝韧带扭伤,则足内翻时疼痛明显;内踝韧带扭伤,则足外翻时疼痛明显。
如果是韧带撕裂,则可有内、外翻畸形、血肿。
X线片检查以排除骨折或脱位,MRI检查可见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
2、治疗方法(1)中医辨证治疗:①在治疗踝关节扭伤时,因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一定要注意其稳定性,象对待骨折一样处理,防止其反复发作而形成创伤性关节炎。
韧带损伤的患者,一定要行石膏外固定治疗,固定时间必须达到3周,以保证损伤的韧带在松弛位恢复。
②根据中医筋伤治疗学中“欲合先离”的理论,在拔伸下做踝关节的屈伸活动,从而达到骨平、筋顺的目的;活血散瘀手法通过手法放松与点按穴位有利于温经通络、活血散瘀而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手法有利于松解关节内粘连及韧带挛缩。
踝关节损伤的基本病机是气滞血瘀,故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为大法。
(2)手术治疗:①若症状严重,或韧带完全断裂或有撕脱骨折者需用短腿石膏靴固定患足,使其保持“矫枉过正”的位置,约4~6周。
②若踝部骨折块较大,且复位不良,则应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③踝关节镜治疗适应症:踝关节诸关节面的软骨损伤、踝关节游离体、局部的关节融合术、踝关节韧带损伤等。
踝关节扭伤是骨科的常见疾病,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
这种扭伤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内翻扭伤,另一种是外翻扭伤。
其中以内翻扭伤最为多见。
踝关节周围的韧带软组织并不是很多,主要有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下胫腓韧带,三角韧带。
由于外侧的副韧带不如内侧的三角韧带牢固,所以扭伤的常常是外侧居多。
这些韧带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踝关节的稳定性。
所以一旦出现局部的韧带损伤或者撕裂,就会造成整个关节的肿胀和疼痛,活动受限也就失去了关节的稳定性。
由于外伤而造成了踝关节的扭伤,踝关节周围会出现明显疼痛,不能着地,严重者活动功能障碍。
损伤轻的只是局部出现肿胀,疼痛。
如果比较严重,整个踝关节就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甚至皮下有出血造成瘀斑。
受伤局部会有明显的压痛,稍稍活动,疼痛就会特别剧烈。
我们可以通过患者扭伤时的动作描述,以及经过触摸患者的压痛点,来判断具体损伤的韧带软组织是哪里。
明确具体损伤的韧带部位,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治疗。
在诊治之前必须做x线片的检查,来排除是否存在内外踝的撕脱性的骨折,以及其他部位的骨折的可能性。
如果存在骨折的因素,中医的传统针灸方法就不能应用了。
按照中医理论,踝关节扭伤的针灸治疗依然是遵循着经络辨证法来进行。
基本原则就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选取的穴位基本上以踝关节周围的穴位为主,如果是外踝扭伤就围绕着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的穴位治疗。
如果是内踝扭伤,就应该选择足太阴经和足少阴经的穴位。
这些穴位都应该选择泻法,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同时配合局部点刺放血来促进淤血的排除,对消肿有非常好的效果。
针对局部治疗的同时,远端取穴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里所说的远端取穴,就是健侧与病变部位相对应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在手腕周围,临床中常用的穴位有阳池、养老、阳谷、腕骨。
在针刺这些远端穴位的同时嘱患者进行患肢的活动,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中大多根据患侧的井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对缓解症状有非常好的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对急性的踝关节扭伤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目的。
139作者简介:胡浩(1987—),男,汉,吉林长春人,学历: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手法治疗的对比研究胡浩 吉林体育学院摘要:目的:采用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分析陈旧性踝关节扭伤伤对患者产生的问题,初步探究传统推拿手法结合关节松动术对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
通过该方法为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吉林体育学院符合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诊断和纳入标准的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20名作为实验受试者,按进入临床治疗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对其采用传统推拿手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
每3天治疗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分别测定受试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统计各个评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① 患者治疗结束后视觉模拟评分VAS 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治疗方法对于疼痛的缓解具有极显著差异。
② 治疗结束后关节活动度(ROM)有明显改善,且(P<0.05),该治疗方法在功能恢复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推拿手法结合关节松动术对于缓解陈旧性踝关节扭伤产生的疼痛感、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均有统计学意义的疗效。
推拿结合关节松动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综合疗效,为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推拿手法;关节松动术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是踝关节扭伤后未能及时休息或早期治疗不恰当而导致后期踝关节不适的一种疾病。
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屈戍关节,并且在远心端,一旦韧带、肌腱等损伤会导致气血流通不畅和关节内的环境发生变化,后期会发生局部韧带、肌肉、关节囊等组织长期粘连、渗出、肿痛、肥厚、循环、代谢障碍等,导致受伤的踝关节慢性疼痛,韧带松弛,出现关节不稳或打软的感觉以及容易出现习惯性扭伤等症状,属于“痹证”范畴[1]。
研究表明,有20~40%的患者在踝关节扭伤后由于治疗不彻底,导致再度扭伤,病情反复而最终转化为慢性踝关节损伤,影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综合疗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作者:骆红剑,辛建,桂建礼作者单位:518001 广东,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关键词】陈旧性扭伤;手法治疗;踝部牵引;臀中肌点按
踝关节扭伤在人体诸关节扭伤中发病率最高,这一既常见又多发的疾患,若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常留下后遗症,导致长期慢性疼痛,步行、上楼、登山或下坡等均感困难,甚至生活、工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笔者采用综合治疗该病患者2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
年龄21~55岁,平均38岁。
病程最短3周,最长2年,平均42天。
2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1)有明确的踝部外伤史。
(2)扭伤部位疼痛、肿胀、皮下瘀斑,伴跛行。
(3)局部压痛,若内翻扭伤者,将足做内翻动作时,外踝前下方痛;若外翻扭伤者,将足做外翻动作时,内踝前下方剧痛。
(4)X线摄片检查无骨折征。
扭伤类型均为内翻型。
其中扭伤伴脱位6例,单纯扭伤14例。
右足16例,左足4例。
其中有反复扭伤史者8例。
X线检查排除骨折与其他骨病。
石膏固定超过2个月或休息时间在3个月以上者,X线检查可发现踝关节骨质疏松征象。
1.2 临床表现踝关节弥漫性肿胀,行动后肿胀加重,晨起轻、午后重。
背伸、跖屈及内外翻活动都有
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功能受限。
行走时间较长,下楼或下坡时踝关节疼痛加重。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法理筋(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立于患者前侧。
一手托握住踝部,另一手拇指徐徐按揉患处来回顺筋数处,使僵硬、肿胀得到放松。
(2)继用一手握持患足跟部,另一手握住患足前掌部,以足跟为圆心作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10次。
(3)同上法,再将足部恢复至正中直角位,端正足部(踝关节与小腿呈90°),作极度背屈及背伸数次。
(4)患者俯卧位在患足同侧臀中肌找到相应的压痛点,
以手拇指用力点按,手法由轻至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再以掌面进行局部旋揉以松解局部。
最后进行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整复和骶髂关节错位的复位。
1.3.2 踝部牵引嘱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患侧小腿与大腿屈成约90°,一助手抱住患者大腿,医者双手握住患者前脚掌与足跟,与助手成相反力拔伸牵引约5 min,亦可小角度旋转以促进小关节复位。
1.3.3 外用川芎行气洗剂(本院制剂) 内含伸筋草、透骨草、红花、苏木、
乳香、没药等。
患者回家可用此洗剂辅助治疗,具体方法:每250 ml药液配约3 000 ml 热水,熏洗时先以热气熏蒸,并用毛巾蘸药液交替热敷患处,待水温降至50 ℃~60 ℃时,将患足入盆浸泡。
若水温下降可加温再泡,每次不少于30 min,每日2次。
次日熏洗仍可用原药液,可重复使用不超过3次。
1.3.4 治疗时间手法理筋治疗每日1次,中药浸泡每日2次。
10日为1个疗程。
轻度扭伤1个疗程,中、重度扭伤2~3个疗程,即可治愈。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2]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活动能力恢复正常;显效:疼痛、肿胀明显减轻,膝、踝关节恢复80%的活动范围和强度;有效:症状有所改善,活动范围和强度达到60%,仍遗有不适或隐痛;无效: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
2.2 疗效评定结果本组20例中,治愈11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1例。
优良率达90%。
多数患者1个疗程可治愈,最多不超过3个疗程。
3 讨论
急性踝关节扭伤后未能及时休息或早期治疗不恰当,使损伤的韧带得不到修复,无菌性炎症反应长期存在,最终发生增生黏连,再因踝痛而致长期的跛行给小腿诸肌及腰臀部肌肉造成疲劳性损伤,进一步加重踝关节的病理状态。
由于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内翻位扭伤时,由于受伤姿势的生物力学改变的特点,往往造成同侧腰臀部软组织的损伤,特别是臀中肌的损伤,以及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同侧骶髂关节的错位,前者的损伤尚可通过脊髓反射作用,在踝关节部出现酸痛不适,后者的错位还可造成坐骨神经的踝关节支受损伤(牵拉或压迫),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得踝关节的肿胀与疼痛加剧。
通过对臀部软组织及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同侧骶髂关节的错位的积极治疗有助于提高痛阈,消除或减轻由于臀上皮神经、臀中肌的损伤而导致的大腿后侧、腘窝部以及踝关节的牵涉性疼痛[3]。
手法理筋治疗可使受伤的组织恢复正常的解剖、生理组织关系,使黏连、僵硬的病变组织松解并可增加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达到松解黏连、活络关节、恢复功能的目的。
特别是踝部牵引可增加踝关节腔的负压、减轻病患部位关节面的压力从而促进无菌性炎症吸收、消散,做到标本兼治。
手法强调柔和深透为治疗关键。
中医认为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日久不愈为瘀血未化,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筋脉失养所致。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川芎行气洗剂具有理气活血、舒筋止痛之功效,能促进药物和局部渗出物的扩散和吸收。
“治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以达荣养气血而养筯脉,活血化瘀而消除疼痛的功效。
同时,踝关节主动和被动的功能练习,在本病的后期康复过程中的地位也很重要。
临床表明,一定的功能练习,可避免局部的软组织黏连、关节僵硬,动静结合,可加速软组织损
伤的修复,缩短病程,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4]。
总之,综合疗法能有效改善踝关节受损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其周围炎症及瘀血的吸收和消散,促进损伤及劳损部位的尽快修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8-199.
2 王治军.持续外敷跌打损伤丸治疗膝、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11):32-33.
3 韦贵康,陈忠和,贺俊民.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45-149.
4 康瑞延,柏立群,耿直,等.踝部软组织扭伤挫伤∥施杞,王和呜.骨伤科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68-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