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名著导读
- 格式:pptx
- 大小:376.13 KB
- 文档页数:21
《世说新语》名著导读《世说新语》名著导读知识点及练习作者简介刘义庆: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O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爰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刘孝标:刘孝标对《世说新语》加注。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5年(469)北魏攻下青外I ,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
齐永明4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
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
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
孝标征弓I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
后人注釋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垮《世说新语校笺》、龚斌《世说新语校释》、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二、作品简介《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d潮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品德、言语、政事、文学、朴直、雅呈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叙自汉末到刘宋时名流贵族的轶闻轶事,首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书中所载均属汗青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行动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岀于传闻,不尽吻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ZhOn)》《贤媛(yuan)^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f采自《史记》和《汉书》。
名著导读《水浒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泰州海陵县呀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旬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
其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
有《施氏家谱》存世。
【作品简介】《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创作背景:《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家艺术加工的产物。
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
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传》的创作素材,有关此次起义,史书皆有零星记载。
起义声势浩大,但后来失败,义军因而有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此背景下,施耐庵集其大成,在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小说。
写作特点:(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2)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达到了波澜壮阔的艺术效果。
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3)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主要人物介绍】1、花和尚——鲁智深:原名鲁达,系渭州经略府提辖。
九上名著导读《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的⼀部主要记述魏晋⼈物⾔谈轶事的笔记⼩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批⽂⼈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卷,刘峻注本分为⼗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语、政事、⽂学、⽅正、雅量等三⼗六门,全书共⼀千多则,记述⾃汉末到刘宋时名⼠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物评论、清谈⽞⾔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导读《世说新语》是南朝出版的图书,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批⽂⼈编写,⼜名《世说》。
[1]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些名⼠的⾔⾏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部⽂⾔志⼈⼩说集。
它原本有⼋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
作者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南朝宋⽂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触怒⽂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幼才华出众,爱好⽂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说》10卷,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批⽂⼈编写的。
读书笔记1.以明防前,以智虑后。
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刘孝标注引《⽂⼠传》。
这两句⼤意是:⽤聪明事前防患,⽤智慧考虑善后。
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并与其它事物相关联的。
所以每做⼀件事,都要思前顾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出现意外或留下后遗症。
这两句可⽤于说明凡事要前后左右考虑周到。
2.⾯如凝脂,眼如点漆。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
凝脂:凝结后的动物脂肪,形容⼈的肌肤⽩晳细腻,光洁滋润。
点漆:⿊漆⼀点。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专题练习(一)《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一、填空题1.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1910年出生于浙江一个地主家庭,18岁他考入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后因参加活动,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长诗,这首诗发表时第一次署名“艾青”,是他的成名作。
主要诗集有:、、。
2.二十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震撼了中国大地,也把诗人们的诗思引向民族救亡的滚滚洪流,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多谢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
(举3个例子)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
3.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
经过20年的沉寂,诗句变得更,诗情变得更,诗意变得更,如《鱼化石》、《》、《》等。
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表现出“”的特点。
4.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诗歌表现的主题是。
5.《泰戈尔诗选》的作者是(国籍)诗人泰戈尔,1913年,他凭借《吉檀迦利》成为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6.母爱和是泰戈尔诗歌的重要主题,如《》用孩童的视角,描绘儿童的种种天真情态和奇思妙想,语言朴素,格调明快,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7. 和是泰戈尔诗歌的核心主题,这集中体现在《吉檀迦利》中,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祖国前途的关怀。
8.《唐诗三百首》由清代选编,共选入位唐代诗人的300余首作品。
按照诗歌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律诗。
这些诗歌影响深远,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
二、简答题1.艾青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2.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还有另一个要素就是“忧郁”,我们叫它“艾青式的忧郁”,如何看待这种忧郁?3.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具体的诗歌,说说“土地”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三、阅读题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世说新语》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一、写作背景:《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
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
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
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
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
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
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
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
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
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
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二、内容简介:《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
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世说新语》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一、写作背景:《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
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
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
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
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
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
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
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
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
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
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二、内容简介:《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
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世说新语》[见学生用书A本·A33]导读:《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汉末以来知识分子遗闻轶事的笔记体小说,它既是供当时文人学习揣摩的“名士的教科书”,又是“远实用而近娱乐”的赏心之作。
《世说新语》发展并超越了传统史传文学的叙事模式,臧否人物不必全貌,以飞扬灵动的片言只语,勾画出形形色色、独具魅力的形象,语少意丰、隽永传神地描绘了魏晋名士之风采。
建议阅读整部作品,感受作者“高简有法”的叙事艺术。
※作品名片编者:刘义庆等体裁:笔记小说地位:《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逸事。
※作家作品《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公元403—444年)组织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刘义庆是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
历任重职,喜好文辞。
书中主要记载东汉末至魏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琐语,其中以晋代为主。
但是书中谈到的人物不只是士族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侣,都有记载。
编撰者杂采众书,把值得称述的事件纂辑起来,并加以润色,按内容分门别类,划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以士族阶级的观点,对士族名流的生活、思想、情趣等方面做了较多的反映。
※人物刻画1.在对比中凸现人物个性。
《世说新语》善于将不同的人物置于同一环境中,通过对各自言行举止的描写,在对比中显现人物不同的个性。
如《雅量》篇中谢安与孙兴公诸人泛舟海上,风大浪高,极其危险。
在这种困境下,孙兴公诸人惊慌失色,而谢安则临危不乱,沉着果断。
两相对比,优劣高下判然。
2.通过个性化的言行举止捕捉人物神韵。
《世说新语》往往通过一些特异的言行,使人物在简短的篇幅中神情跃然,气韵生动。
如《任诞》记张季鹰纵任不拘,“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这句话充分表现了他及时享受人生,不管身后之事的放达任性、不拘小节的性格。
3.选取具有典型意义且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在特定的典型场景中凸显人物的典型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名著导读归纳课内文学常识1、《春》选自《朱自清全集》,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
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通过写济南冬天山水的特点,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雨的四季》作者刘湛秋,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
全文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4、《观沧海》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唐代诗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5、《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表现了“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6、《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人,作家。
第二讲《世说新语》二则一、考点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实词二、知识点讲(一)文章概述《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二)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原籍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口,任荆州刺史。
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
文学家,政治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
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之人的代表作。
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三)创作背景《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咏雪》就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陈太丘与友期》也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此外,《世说新语》里记载的名士有管宁、邴原、王子猷、谢安、阮籍等。
(四)三行对译咏雪谢安家庭聚会子侄辈讲解诗文不久急高兴的样子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世说新语》名著导读《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琐闻轶事。
全书记事一千三百三十余则。
按内容分类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每一门表现士族名流思想和生活的一个侧面,各门综合,便显现出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其时社会的政治、历史、道德、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某些特征。
此书自问世以来,颇得文人雅士爱赏,添为案头必备之书。
据说宋朝大诗人黄庭坚酷爱此书,离它一步不得。
时隔一千五百余年,此书读来令人砰然心动处,我以为还是其字里行间流溢出的艺术上的诗情画意美和魏晋人物那种符合人本性、返归自然的自由心灵及风流潇洒、不滞于物的精神境界。
而我觉得魏晋人物的这种情致本身也是一种诗意。
一言以蔽之,这本书并不是以曲折情节取胜,而是充满了浓郁的诗意。
试举一例: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这则小故事,寥寥几十字,传神地勾画出了晋人寄兴趣于生活过程本身的唯美生活典型。
书中,像这类传达时人意趣的小故事比比皆是。
“东床坦腹”,显示了王羲之率真任性、通脱超逸的个性。
“阮裕焚车”、“刘公荣饮酒”、“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折射出了魏晋人对金钱、朋友等方面的价值取向。
“王恭无长物”体现出时人新的价值观。
竹席有一张够用即可,何必贪恋许多?正如爱好收集木屐的阮遥集所说,即使我们爱、贪、恋,人生这一遭我们究竟能拥有多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拥有再多又有何用?为物喜悲,究竟是满足了我们还是拖累了我们?在这种新的价值观的影响下,不少人形成了新的自我的审美价值和不以物喜悲的淡定情怀。
如此种种,每一个故事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宇宙、人生和人性进行了哲学的思考。
《世说新语》是一本主要记载魏晋名士清谈轶事的书,清谈的内容主要以《周易》《老子》《庄子》为本而加以敷衍,而老庄思想与儒学不同,它是诗意的哲学,它探讨的往往是人生的意义和人的终极目的,有着强烈的人生体验。
部编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梳理及练习3练习一、选择题1.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相关句子写出相应人物的姓名。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甲)、(乙)、(丙)三段话中提到的“她”、“他”、“他”分别指代什么人?请写出三个人物的姓名。
2.下面两段文字是《朝花夕拾》中鲁迅对两本书的描述,请分别写出对应的书名。
①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
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____________)②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____________)3.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童年生活里对自己影响深刻的几本书。
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书名。
《_____》虽然刻印粗拙,却是作者最心爱的宝书,使他今后更爱搜集绘有图画的书籍;《______》虽是带图画的儿童读物,读后却令他生疑,甚至引起反感和恐惧。
4.“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感到痛苦。
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5.《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6.下列各项文学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世说新语》二则课堂笔记及知识点解析一、作者及作品简介《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独特的叙事风格,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士人的精神世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咏雪》1.原文及翻译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字词注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3.人物形象分析谢太傅:作为家庭长辈,他重视家庭文化教育,在寒雪日组织家庭聚会并与晚辈讲论文义,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他对晚辈的回答不做直接评判,而是“大笑乐”,表现出他的和蔼可亲、善于引导,鼓励晚辈积极思考、表达观点,对晚辈的才华和创造力持欣赏态度。
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的精妙比喻展现出她的聪慧机敏、才思敏捷和文学素养。
她能够突破常规思维,将雪花比作随风飘舞的柳絮,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雪花轻盈、飘逸的姿态,还营造出一种优美、灵动的意境,其比喻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超过了胡儿的“撒盐空中”,体现出她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胡儿:他的“撒盐空中差可拟”也表现出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从雪的颜色和下落的状态联想到盐撒在空中的样子,虽然比喻稍显质朴,但也体现出他积极参与家庭讨论、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一面,是一个天真活泼、思维活跃的少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