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图课程
- 格式:xls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2
esd版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ESD版图的基本概念,掌握版图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绘制简单的ESD版图。
3. 培养学生对版图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和规范的理解,提高其版图设计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ESD版图绘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版图设计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设计领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注重过程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ESD版图基础理论:- ESD概念及其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 版图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 版图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和规范。
2. ESD版图绘制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
- 简单ESD版图的绘制方法与技巧。
- 版图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3. 实践项目:- 简单ESD版图绘制实践。
- ESD版图优化与改进。
- 团队合作完成实际版图设计项目。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ESD版图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版图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第二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与练习,培养学生绘制简单ESD版图的能力。
第三周:版图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周:团队合作完成实际版图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材章节:第一章:ESD版图基础第二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第三章:版图绘制方法与技巧第四章:版图设计与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能够掌握ESD版图设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版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地理版图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和理解中国地图的主要特点和构成要素,了解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中国地图的基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了解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边界、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地理差异性。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查询和分析;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图和图表,展示地理信息;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地图的基本知识、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分布特点、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性。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章:中国地图的基本知识1.1 中国地图的方向1.2 中国地图的比例尺1.3 中国地图的图例和注记第二章: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分布特点2.1 北京市2.2 上海市2.3 广东省2.4 四川省2.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章: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性3.1 地形地貌3.2 气候特征3.3 自然资源3.4 人口和城市分布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中国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分布特点;讨论法用于让学生探讨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性;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地图和图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版图注意事项①P管与N管分层放置,P管放入N阱中。
N阱中应尽量多的设置阱连接区,N管层应尽量多的设置衬底接触点。
②每一层晶体管要加保护环,保护环是为了减少栓锁效应,保护环分为硬环和软环。
P管用N型保护环,N管用P型保护环。
保护环由select、active、active contact、metal层组成。
N型保护环的select层用nselect,P型保护环的select层用pselect。
图1. P型保护环③晶体管的放置要保证晶体管内部电流方向一致图2 晶体管放置示意图④重要晶体管(如差分输入对、电流镜)应增加虚拟管,高度匹配时在管子的四周都加虚拟器件。
图3为非高度匹配时虚拟管的运用。
图3 加入了虚拟器件的版图⑤特殊晶体管的优化处理(见余华老师课件)a)宽度很宽的晶体管b)长度很长的晶体管c)宽度很窄的晶体管d)晶体管的合并⑥注意晶体管的共质心布局。
如:叉指状MOS晶体管:ABBA图4 叉指状MOS晶体管⑦pad画法:Metal1:102×102;Metal2;100×100;Overglass:88×88;Via:90×90;Pad Comment:100×100。
图5 pad版图⑧“poly-poly”结构电容画法:电容中要用到Poly、Poly2、Metal1、Poly Contact、Poly2 Contact、Capacitor ID等图层,电容的有效面积是Poly、Poly2的正对面积,也就是Poly2的面积。
下图为50*50的电容,其画法为:Poly(66*56)、Poly2(50*50)、Capacitor ID (50*50)、Metal1、Poly Contact、Poly2 Contact。
图6 50*50电容版图其电容提取如下:.SUBCKT c1C1 1 2 c=1.1525e-012 $ (-29.5 20 20.5 70).ENDS⑨ 版图:图7 初学者所画轨对轨运放的版图注意:1)此次版图所用工艺为MOSIS/ORBIT 1.2u SCNA 。
课程设计版图怎么画好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主题、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估。
2. 学生能够结合所学教材,设计出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版图。
3. 学生能运用图表、色彩、布局等设计技巧,提高课程版图的整体美观性和易读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课程版图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创新能力,以便在课程设计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优化课程版图。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课程设计中能够充分考虑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教学实际,注重课程设计的实用性,认识到课程设计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具备审美意识,关注课程版图的美观性,提高其对教学美的追求。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以教材为基础,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介绍课程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流程,使学生了解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及整体框架。
2. 课程版图的设计要素:讲解课程版图中主题、结构、内容、布局等要素,指导学生如何将这些要素有机结合,提高课程版图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3. 教材内容分析与筛选:指导学生分析教材内容,筛选出核心知识点,并结合课程目标进行合理组织。
4. 美术设计技巧应用:教授图表、色彩、字体等设计技巧,指导学生将这些技巧应用于课程版图设计,提高版图的美观性。
5. 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优秀课程版图案例,总结其设计优点,并结合实际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课程版图设计实践。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课程设计基本原理学习,1课时;2. 第二阶段:课程版图设计要素学习与实践,2课时;3. 第三阶段:教材内容分析与筛选,1课时;4. 第四阶段:美术设计技巧学习与应用,1课时;5. 第五阶段: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2课时。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代码:英文名称:IC Layout Design课程性质:专业课学分/学时:3/54开课学期:春季适用专业: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开课单位:课程负责人:大纲执笔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简单介绍课程,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给出一个例子供参考。
课程性质: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微电子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原理、方法并进行实践。
教学目标:说明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课程教学应达到的目标,下面给出一个例子供参考。
教学目标:本课程讲授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涉及的流程、设计方法和优化方法,并基于CMOS 工艺讲授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掌握版图设计流程;2、掌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和优化方法;3、能利用Cadence仿真软件,基于CMOS工艺,完成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4、能利用Cadence仿真软件,基于CMOS工艺,完成集成电路的版图优化;5、正确认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重要意义、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明确本课程知识与能力重点符合标准哪几条毕业要求指标点)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1、课程介绍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导论(3课时)(支撑课程目标1、5)1.1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和考核等1.2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重要性★1.3集成电路设计流程1.4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流程★1.5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2、Cadence Virtuoso 应用(3课时)(支撑课程目标3、4)2.1环境配置与启动方式2.2 界面介绍2.3基本操作介绍3、集成电路原理图设计(6课时)(支撑课程目标2、3、4)3.1 原理图设计基本操作介绍3.2 电路器件调用与修改参数3.3 电路连线与端口设计3.4 电路设计模块化4、集成电路前仿真(12课时)(支撑课程目标3、4)4.1仿真环境搭建4.2 直流仿真4.3 瞬态仿真4.4 电路设计与调试★∆5、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基础(9课时)(支撑课程目标2、3、4)5.1 版图设计基本操作介绍5.2 版图器件调用与参数设置5.3 版图连线与端口设计6、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规则检查DRC(3课时)(支撑课程目标3、4)6.1 版图DRC环境配置6.2 DRC结果报告阅读与理解6.3 DRC错误修改★7、集成电路版图与原理图对比LVS(12课时)(支撑课程目标3、4)7.1版图LVS环境配置7.2 LVS结果报告阅读与理解7.3 LVS错误修改★8、集成电路版图优化(6课时)(支撑课程目标2、3、4)8.1 版图布板布局优化★8.2 版图连线优化8.3 版图局部优化四、教学方法1、教学方式:讲解与实验相结合;2、教师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线,学生复习课件内容,并自学教学参考书相关内容;3、安排27课时设计实践,辅以设计实例的讲解,学生完成上机设计和设计报告。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三输入或非门版图设计目录1.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版图设计基础知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版图设计方法 01.3设计目标 (2)2.三输入或非门电路 (3)2.1三输入或非门电路结构 (3)2.2三输入或非门电路电路仿真 (4)2.3三输入或非门电路的版图绘制 (5)2.4三输入或非门电路的版图电路仿真 (6)2.5LVS检查匹配 (7)总结 (8)参考文献 (9)附录一:原理图网表 (10)附录二:版图网表 (10)1 绪论1.1 版图设计基础知识集成电路从60年代开始,经历了小规模集成,中规模集成,大规模集成,到目前的超大规模集成。
单个芯片上已经可以制作含几百万个晶体管的一个完整的数字系统或数模混合的电子系统。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版图(layout)设计或者称作物理设计(physical design)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他是把每个原件的电路表示转换成集合表示,同时,元件间连接的线网也被转换成几何连线图形[1]。
对于复杂的版图设计,一般把版图设计分成若干个子步骤进行:划分为了将处理问题的规模缩小,通常把整个电路划分成若干个模块。
版图规划和布局是为了每个模块和整个芯片选择一个好的布图方案。
布线完成模块间的互连,并进一步优化布线结果。
压缩是布线完成后的优化处理过程,他试图进一步减小芯片的面积。
1.2 版图设计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版图设计方法进行分类。
如果按设计自动化程度来分,可将版图设计方法分成手工设计和自动设计2大类。
如果按照对布局布线位置的限制和布局模块的限制来分,则可把设计方法分成全定制(fullcustom)和半定制(semicustom)2大类。
版图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版图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版画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2. 学生能了解版画的历史发展,认识到版画在艺术领域的价值。
3. 学生掌握至少两种版画制作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版画作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版画作品的构思、设计和制作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通过版画创作,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学生能够运用版画技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提高艺术表现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版图工艺,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在版画创作过程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版画作品的创作与展示,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版画的基本知识、技巧和创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手工制作基础和审美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激发创作潜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版图工艺基础知识:版画的定义、分类及其历史发展,版画的基本制作工具和材料。
2. 版画制作技巧:介绍木版画、纸版画两种制作方法,包括刻板、印刷、色彩搭配等技巧。
3. 版画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版画创作,包括构思、设计、制作和展示等环节。
4. 艺术鉴赏与评价:分析经典版画作品,学会从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进行鉴赏和评价。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版图工艺基础知识学习,了解版画的起源、发展及分类。
第二课时:版画制作工具和材料认识,学习木版画制作技巧。
第三课时:木版画创作实践,指导学生完成木版画作品。